知足者常乐

来源 :三农中国·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guohu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1月25日即农历大年三十,喜庆的气氛浓重而热烈。开封的大街小巷里鞭炮声声、烟火飞舞,大人和小孩的脸上都流露出了快乐、幸福的笑容。
  在开封市水系二期工程施工工地上,一大片灰黄色,显出与节日不相称的氛围,小桥、河岸、楼阁还在雏形中,成堆的钢筋水泥堆放在地上,偶尔有人匆忙地从远方走过,这情景与市区喧闹的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年过花甲的李松峰,正在工地上看护建筑材料。
  李松峰家住扶沟县曹里乡马集村,经村里人介绍,他来到这里,在工地上已经干了几个月。“春节不能回家,要在工地上过年了。”李松峰一边说着一边揉搓着沾满了灰尘的双手。
  在工地旁边搭建的简易棚里,记者看到2张旧铁床和薄薄的被褥,地上放着1个电磁炉,角落里堆满了各种杂物。“我基本上是跟着建筑公司吃饭,哪天饭不够吃了,我就自己凑合做点儿。”李松峰说。
  “这两天风大,晚上冷吗?”
  “不冷,还行。”对于记者的来访,他有些意外。
  长年在外打工的李松峰早已习惯了不在家过春节,“都是为了讨口饭吃,想家了,过年就打个电话。”
  开封市水系二期工程作为市委、市政府2007年的一项重点公益性项目开始实施,水系二期工程建设将连通包公湖(景区)和龙亭湖(景区),是城市“蓝色文化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使开封这座历史文化名城重现“北方水城”风貌。水系工程完工通航之后,人们可乘船游遍开封的“四河”、“五湖”,领略汴梁古城的历史风韵。
  然而,作为建设者的李松峰并不关心这些,也无缘享受城市的风景。
  年轻时,李松峰就长年在外跟着乡政府组织的建筑队搞建筑,新疆、郑州、兰州等地都去过。他的3个孩子,老大老二都已经结婚,家里就剩一个小儿子,现在也20岁了。小儿子初中毕业后就时不时地出来打工,只是最近家里比较忙就在家里帮着种西瓜了。
  “现在家里正忙着,在温棚里种的西瓜正是嫁接瓜苗的时候,老伴和儿子根本忙不过来,还得请人帮忙。”
  提及现在的农村生活,李松峰的话简短而朴实:“没说的!”现在,李松峰家里3口人,五亩二分地全种西瓜,一亩瓜能挣5000多块,一年下来好几万块,种的麦子也吃不完。现在大女儿在镇上开了个家电维修小店,生意还可以。去年大女儿生病去北京做手术花了好几万,“不过大姐家有生意,家里还种着8亩地,还能应付。”
  当记者问起2009年有什么打算时,李松峰嘿嘿笑了:“家里老伴跟小儿子搭温棚种西瓜,收入不会差,趁着我身体硬朗,在工地上千活挣个活便钱,虽说去年养猪没挣到什么钱但也没赔,今年再多养几头猪,挣俩钱儿花。”“我一个农民能有啥想法,就是盼着太平日子,趁着党的好政策再多挣点钱呗!”李松峰脸上显露出满足的笑容。
  离开时,李松峰向记者念叨道:“我们村里都种西瓜,村里人比着干,光景一年比一年好。你们有时间去看看吧!”
其他文献
浒湾乡,从新县走向信阳、走向全省,被河南省委、省政府确定为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排头兵乡镇的同时,“浒湾现象”,也引发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浒湾现象”,诞生于河南省新县浒湾乡,为我国正在进行着的农村改革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又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探索出的成功路子和可贵的实践经验。    “浒湾现象”一:推进土地流转,走土地规模化经营之路    浒湾乡,是新县对外形象的重要“
期刊
东方风来满眼春。  1月23日至28日,政协第十届河南省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郑州举行。会议期间,来自各行各业的700多名委员为河南的经济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充分体现了省政协主动顺应科学发展新要求和全省人民新期盼,深入研究人民政协事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努力探索新形势下人民政协工作的新途径、新举措,按照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的要求,助推全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
期刊
一、杨家湾村芦笋种植概况    杨家湾行政村隶属河南省灵宝市西闫乡。东距灵宝市区30余公里,往西30余公里是豫陕交界,南靠秦岭,北濒黄河,隔河与山西省永济市相望。全村2400余人,耕地(含黄河滩涂)近万亩,土壤属黄河滩涂沙壤土质,适应芦笋种植。目前,全村种植芦笋5000余亩,一些种植大户,可达50余亩。芦笋是该村农业增收的主要作物之一。    二、芦笋种植的历史与现状    芦笋是一种营养价值高、
期刊
肇始于乡野大地的改革开放,尘土功名,沧海风烟。数十春秋走过,领引在前列的那些朴素的实践者总会给行进的社会留下借鉴的版本。  在土地上着力培育竞争力的李楼乡。就是一个明证。  李楼乡,静静地坚守在洛阳古城的边缘地带,感受着近在咫尺的繁华都市与清新纯净的村舍乡间的文化激荡,但自身的先天不足又让地方主政者不得不为现实而深思,因为,这里没有所谓的矿产或者旅游等资源优势,介于城乡之间的尴尬区位也常常给这里留
期刊
河南省煤业化工集团年产突破5000万吨  河南省煤炭工业在做大做强的征程中又有了一个新的历史性突破:截至12月10日,组建刚刚一年的河南煤业化工集团2009年煤炭产量已突破5000万吨,同比增加1026万吨,增幅25.72%,成为河南省首家年产煤炭超过5000万吨的企业。  自2008年年底战略重组以来,河南煤化集团对现有产能扩能挖潜、技术改造,使整体机械化采煤率同比提高20%以上,进一步加大项目
期刊
记者:  中国既是拥有13亿人口的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又是世界上拥有9亿农村人口的第一农业人口大国。您作为亚洲财富论坛董事会主席,能谈一谈中国在应对世界金融危机中,应把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放在何等位置来考虑,才与中国的大国地位相匹配?  韩剑锋:  三农问题实际上是民生问题。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80%以上,国家要扩大内需来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外需不足,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扩大农
期刊
统筹/陈朝锋  策划/刘林  执行/本刊记者 万晓艳 张健 卞瑞鹤 曹珊  一年一度的春节即将来临,人们行色匆匆,纷纷拥挤进简陋且廉价的乡村集贸市场,于是。采购节日食品的传统话题,又成了坊间的流行元素。  我们穿行在这些花花绿绿的市场里,看着充斥于货架、柜台,甚至商店门外的各种食品。不免会有疑虑:这些食品安全吗?  不是我们本质上多疑.而是诸如“瘦肉精”、“地沟油”、“劣质奶粉”之类事件的恶劣影响
期刊
在寒冬悄然隐退的最后一刻,春节,这个充满了温暖的字眼,以幸福和团圆的名义,召唤人们回到了魂牵梦绕的故乡。  走在这片曾经贫瘠的土地上,人们看到,一些熟悉的乡邻多了几分笑容和坚定,一些朴素的柴扉流露出了节日的明媚和鲜艳,人们从四面八方匆忙归来,重新聚集在生养过自己的故土上,讲述着从异地他乡带来的一个又一个悸动和梦想。  或许就在几日前,他们还在高高的脚手架上,伴着钢筋和水泥,与生长的城市一起垒砌着自
期刊
2009年1月10日至15日,河南省政协十届二次会议在郑州召开,在会议间隙,《农村农业农民》杂志社记者就三农问题专访了河南省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河南省委主委张亚忠。    记者:在日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上,党和政府再度把三农工作提升到了一个新层面,从实际状况来看,三农工作究竟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地位?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河南的三农工作在2008年取得了哪些长足的进步?  张主席:2008年12月27
期刊
2008年12月21号恰逢冬至,也是轰动全国的辉县市裴寨新村落成典礼大喜的日子。  《农村农业农民》记者被邀请参加了裴寨新村落成典礼仪式,亲眼见证了这一盛况。从哪个角度探寻村官裴春亮的大公无私精神和崇高境界,更有深度、更有高度呢?记者带着疑问走进了裴寨新村。    “俺村有了裴春亮,肯定会提前奔小康”    “住房不忘裴春亮,幸福不忘共产党”。记者与裴寨新村153户中的村民代表交谈时,这是村民们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