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楼,产业竞争力的样本化试验

来源 :三农中国·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hi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肇始于乡野大地的改革开放,尘土功名,沧海风烟。数十春秋走过,领引在前列的那些朴素的实践者总会给行进的社会留下借鉴的版本。
  在土地上着力培育竞争力的李楼乡。就是一个明证。
  李楼乡,静静地坚守在洛阳古城的边缘地带,感受着近在咫尺的繁华都市与清新纯净的村舍乡间的文化激荡,但自身的先天不足又让地方主政者不得不为现实而深思,因为,这里没有所谓的矿产或者旅游等资源优势,介于城乡之间的尴尬区位也常常给这里留下过多的惋惜。
  没有其他选择,一切只能靠脚下的土地,只能靠自觉和行动,只能靠艰辛和博弈,只能靠责任和力量。
  站在这片土地上,我们以审读的目光、以理性的笔触、以平和的情怀,感知这里正在发生着的嬗变,也许,李楼乡不是改革、发展最经典的模本,但李楼乡所昭示的发展姿态足以证明他内生原动力的深厚与宏大。
  时下的李楼乡,我们有目共睹,在庞大的土地上,绿色的蔬菜与人们的改革理念和发展意识一同在生长,从未好高骛远的李楼人凝聚着本土的共识,正认真地填写着勤奋、向上及和谐的农村发展试卷。
  ——刘林
其他文献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是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课题。三农新闻报道,要在政府与农民之间、城市和农村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这座桥梁,要为农民、农村传送最新的三农政策、信息,要为政府提供一个比较客观而真实的农村图景,包括揭示一些三农发展过程中潜在或已存在的问题,农民的真实生活处境,为政府决策提供一定的参照,为营造一个良好的三农发展环境发挥应有的作用,这就要求三农新闻报道应把握住几个点。 
期刊
“陪读农民”的大学梦  “陪读式”转移虽然有利于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但陕西一些基层干部和农民认为,“陪读式”转移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劳动力的“创富能力”和“创富机会”,增加了家庭负担。    西安市所辖的户县草堂镇农民戴遵会2010年开始筹划将儿子送到县城读书,让妻子专门“陪读”。在他们村,至少有6户这样的“陪读”家庭离开了村庄,其中就包括戴遵会的哥哥家。  据陕西省教育厅公布的《陕西省进城务工
期刊
而在警方的调查中,“瑞祥·凯特国际”的开发商姚某还不是张南华的“地下钱庄”中受害最深的债务人。在这家“钱庄”中还发生过借800万元还2700万元的荒唐事。  家住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的刘军终于松了一口气。  半年前,他花费了半生积蓄所买的房子的开发商,在楼盘尚未交付之际突然神秘失踪,不仅售楼处一夜间人去楼空,就连楼盘也停止了一切的施工作业。眼看着高楼就要封顶的刘军等200多户业主欲哭无泪,只得求助警
期刊
2009年11月25日~30日,由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河南省老区建设促进会、河南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共同主办的“2009年大别山革命老区行新闻采访活动”在豫南商城县、新县举行。  沐浴着冬日的清凉,我们在大别山这片红色的土地上留下深思的脚步。  在战争年代,山高水长的大别山以其独有的性格孕育了数十万红色的火种,照亮了曾经沉寂而暗淡的豫南大地。1929年商城立夏节起义,打响
期刊
新县地处大别山腹地,在战争时期,是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自启动快速发展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和河南省文化改革试验区建设(以下简称“两区”建设)以来,老区人民投身到这场变革之中,奏响了一曲曲绚丽华章。    红土地上的光荣和梦想    新县,素有“三省通衢”、“中原南门”之称。在战争时期,这里先后诞生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主力红军,培育了93位叱咤风云的共和国将军和省部级以上领导干
期刊
【编者按】企业之大,不在于职工人数之多,而在于高科技人才之多;企业之大,不在于工厂厂房之大,而在于有一个一心为企业谋发展的领导层;企业之大,不在于生产线的规模之大。而在于其文化底蕴、企业精神之精深;企业之大,不在于跨行业之大。而在于其品牌之优……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郑州市磴槽集团董事长袁占国就是经历了“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考验后,才成就了现在的事业。    磴槽集团
期刊
一、基本情况    武陟县位于河南省西北部,是焦作市第一人口大县。该县67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32.8万人,约占总人口的49%。2008年,该县GDP完成151亿元,财政收入4.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928元。该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和劳务输出大县。  没有就业就没有收入,没有收入就没有民生,没有民生就会影响到社会稳定,所以就业是民生之本。近年来,武陟县委、县政府把发展劳务经济、解决农民就业作为三农问
期刊
浒湾乡,从新县走向信阳、走向全省,被河南省委、省政府确定为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排头兵乡镇的同时,“浒湾现象”,也引发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浒湾现象”,诞生于河南省新县浒湾乡,为我国正在进行着的农村改革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又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探索出的成功路子和可贵的实践经验。    “浒湾现象”一:推进土地流转,走土地规模化经营之路    浒湾乡,是新县对外形象的重要“
期刊
东方风来满眼春。  1月23日至28日,政协第十届河南省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郑州举行。会议期间,来自各行各业的700多名委员为河南的经济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充分体现了省政协主动顺应科学发展新要求和全省人民新期盼,深入研究人民政协事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努力探索新形势下人民政协工作的新途径、新举措,按照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的要求,助推全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
期刊
一、杨家湾村芦笋种植概况    杨家湾行政村隶属河南省灵宝市西闫乡。东距灵宝市区30余公里,往西30余公里是豫陕交界,南靠秦岭,北濒黄河,隔河与山西省永济市相望。全村2400余人,耕地(含黄河滩涂)近万亩,土壤属黄河滩涂沙壤土质,适应芦笋种植。目前,全村种植芦笋5000余亩,一些种植大户,可达50余亩。芦笋是该村农业增收的主要作物之一。    二、芦笋种植的历史与现状    芦笋是一种营养价值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