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的修辞格等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yC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言语交际中,言语双方的言辞往往可以拆开来进行分析鉴赏,以证明各有各的妙处。但有时双方的言辞活动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一方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处于一个相互衔接、相互说明的言语环境中,在这种情况下,双方就不能拆开,它们的妙处与意义也必须在一个前后联贯的整体中才能实现,将任何一方单列出来进行分析研究都是毫无意义的。这就涉及言语交际的一种特殊修辞活动一一续接修辞。续接修辞大致有三种模式:
  
  一、仿拟式续接
  建国前夕,毛泽东主席设宴款待一批社会贤达。当毛主席起身敬酒时,席间有人激动地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主席平静地对答曰:“敬老尊贤,应当,应当。”主席的回答仿拟说者的句式展开,以“敬老尊贤”对“主席敬酒”,四字对四字;“应当”二字对应“岂敢”,两两重复,平仄调谐,显示了主席虚怀若谷的气度、平易近人的作风,受到世人称颂。还有一次,在转战陕北时期,毛泽东同志率中央直属机关及警卫队投宿一位大娘家,大娘忙不迭地一边收拾,一边喃喃地说:“我们的窑洞太小了,粮食太少了,招待不好了!”毛泽东接过她的话头,笑着说:“我们的队伍太多了,人马太乏了,打扰太多了。”他有意仿照大娘说话的句式造句,表达了自己由衷的歉意,让大娘也止不住笑起来,一颗紧张而又激动的心也放了下来。看来,“仿拟续接”就是表达者有意模仿先前讲述者的口吻,在措词、句法上力求相似,以与上行的言辞活动相协调,产生轻松活泼幽默的表达效果。这种续接,双方的言辞不可须臾分开,且由于双方情感上的真诚投入,因此,后者在语言形式上的有意模仿与合作可以霎时间缩短双方的心理距离,产生亲切融合的认同感。
  
  二、承让式续接
  德国大诗人歌德在魏玛公园与一位批评家相遇。批评家傲慢地说:“对一个傻子我绝不让路。”歌德听后,微笑着往旁边一站,说:“我却是让的。”面对着批评家的挑衅,歌德没有生气,而是顺势接过对方的话头,并以对方的话作为自己言辞活动的逻辑起点,以一“却”字转折,巧妙地将对方扔过来的辱骂之剑又掷给了对方。这种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反击比声色俱厉的驳斥更有力度。德国诗人海涅因为他的犹太人身份,也常常遭到无端攻击。有一次,有个旅行家对海涅讲述他在环球旅行中发现了一个小岛:“你猜怎么着?在这个岛上竟然没有犹太人和驴子!”海涅不动声色地回答道:“如果真是那样,只要我和你一起到小岛上去一趟,就可弥补这个缺陷了。”旅行家的话是恶意的,将犹太人和驴子相提并论。但海涅没有选择直接回击,而是先假意承认,然后顺着对方的思路予以反击,嘲讽对方才是一头蠢驴。这种绵里藏针的承让,其还击的力度和修辞效果比正面驳斥更为有力且耐人寻味,显示了“续接修辞”表达者从容的智者风度。
  “承让续接”的表达者不是选取其他相关的材料来直接应对挑战,而是现场取材,机智地拾过对方的话头,先假意承认对方言辞的合理性,以退为进,请君入瓮。然后以此作为逻辑起点,在对方的言语环境中用转折推论出一个让对方难堪的结论。由于推论是以对方认可的事物为前提,因而这种反驳就可以让对方产生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懊恼,收到大快人心的表达效果。
  
  三、转移式续接
  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发表竞选演说时,有反对者在下面大喊:“狗屎!垃圾!”威尔逊迅速接着他的话头回答道:“那位朋友,你说的环境污染问题我马上就要谈到了。”明明是公开的辱骂,威尔逊却不为所动,而是将其别解为环境污染,在续接对方话语的过程中,把对方话题的性质和内容作了巧妙的转移,将其导入现场的演讲内容中,使演讲得以继续。这种大智若愚的续接修辞,将对方的攻击化解得无影无踪,维护了自身的尊严,令对手无功而返。
  承让式续接要求表达者打破思维常规,善于进行逆向思维,并顺势进行反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巧妙化解险情;而转移式续接则是将对方话语的性质和意义作巧妙的转移,也就是别解,从而潜在地取消对方话题,使对方的攻击性言论就像一记重拳击打在棉花上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因此,转移式续接具有四两拨千斤的表达效果,彰显出表达者沉着机智的应变能力和修辞功夫。
  日常生活中,面临尴尬的交际环境时,凭着以诚待人,相互宽容的处事原则,我们可以急中生智,巧妙地接续对方的话语,用续接修辞化解矛盾,消除误会。例如,一次,汽车因故突然刹车,车厢里有人猝不及防,无意撞到了一个女青年的身上。女青年责骂说:“德性(意即缺德)!”那个人没有气恼,而是立马接续女子的话解释道:“不是德性,是惯性。”一句话,说得女青年不好意思起来,乘客们也发出了一阵笑声。就这样一句简短的续接话语,幽默地化解了可能出现的一场舌战,消除了紧张气氛,维护了良好的人际关系。
  (高志明,湖北省襄樊学院中文系)
  
  简论仿拟格在手机短信中的运用 刘勇
  
  风萧萧兮股市寒,钞票一去兮不复还!是仿拟“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而作。仿拟格手机短信是短信大家族中的一个重要成员,近些年来借着“天时”“地利”“人和”诸因素的东风,发展极其迅速,不仅“人丁”日益兴旺,而且花样也在不断翻新,充分显示出其旺盛的生命力,本文将要讨论的就是仿拟格在手机短信中的运用。
  
  一、手机短信中运用仿拟的基本类型
  (一)仿词语
  即通过替换民族语言中已经存在的词汇中的个别语素构成新词语的仿拟现象。如:
  (1)祝你在狗年的日子里,“钱”程似锦,“富”如东海,“瘦”比南山,“性”福美满,“狗”得其乐,“鑫”春快乐!
  (2)老朋友,新春又到。狗年祝你:1马平川2亿资产3前有路4海逢源5星宾馆6碟一碗7喜临门8面威风9足饭饱10点上班,天天快乐!
  (3)三只老鼠在吹牛,一只老鼠说:“我跳进酒缸里喝多少都不会醉。”另一只说:“那算啥,遍地都是夹子我照样蹦迪。”最后一只抬起手看看表说:“失陪了,我该去泡猫了!”
  老鼠与猫是冤家对头,老鼠见了猫,跑都来不及,可这只老鼠竟敢泡猫,实在是胆大包天。可见,这牛皮吹得也太大了。“泡猫”是对时下流行语“泡妞”的仿拟,既显示了对猫的不恭敬态度,也显示了老鼠的胆大妄为。“泡猫”一语幽默滑稽,让人捧腹。 虽然它们的本体有的是现成词、有的是临时词、有的是成语,但同样都属于词,故仿此而成的仿拟现象通称为仿词语。
  (二)仿句式
  即仿拟出的新句保留了原句的音韵和句式,内容则基本与被仿拟体没有什么关联,具有很强的灵活性,甚至可以一式多仿。如:
  (4)天苍苍,野茫茫,今年的希望太渺茫。水弯弯,路长长,没钱的日子太漫长。楼高高,人忙忙,恨不得抢银行。
  这是仿照词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而造,在幽默的调侃中宣泄出内心的苦闷,这对于紧张忙碌的生活、学习、工作而言,是一种调节。
  (5)枯藤老树昏鸭,教室、宿舍、网吧,抽烟、喝酒、 看花,夕阳西下,逃学人在天涯。
  仿马致远的名句“枯藤老树昏鸭,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满纸废号码,一把辛酸泪。都云彩民痴,谁解其中味?
  仿拟《红楼梦》诗句“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而作。将“荒唐言”换成“废号码”,“作者”换成“彩民”,换得极其恰当、贴切,很形象。
  (三)仿语篇
  与词语仿拟,句式仿拟不同,手机短信中的语篇仿拟在侧重于仿拟原形体的句式的同时,重视语调的仿写,从被仿拟体中借鉴使用者的情感诉求倾向。如:
  (7)仿李清照《如梦令》:
  女生版:昨天校园散步,看见帅哥耍酷,呕吐,呕吐,只好拿头撞树!
  男生版:昨天校园散步,看见恐龙撞树,恐怖,恐怖,可怜那棵小树!
  (8)仿毛泽东《沁园春·雪》:
  今日北京,千里病风,万里茵飘。望长城内外,人心慌慌,京城上下,顿失吵闹。吃板蓝根,服维生素,欲与SARS试比高。
  改造后的诗词虽然脱却了原诗词的严肃高雅,却变得诙谐幽默,使人开心一笑。
  (9)仿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非典迎春到,已是市场低迷时,犹有口罩俏。俏也不争春,只把疫来报,待到五一休假时,惟有药店笑。
  (四)仿语体
  语体是根据不同的交际领域、交际任务、交际方式,长期反复地使用语言材料而形成的言语特点的有机统一体。不同的语体运用不同功能的语言材料,这些语言材料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具有不同的功能特点。语体仿拟恰恰是打破了这些特点的规约,在一种语体中调和了另外一种语体,制造出新奇出彩的效果。如:
  1.仿食品说明书
  (10)送你个甜点!主料:我爱你。配料:思念。辅料:煎熬加孤单少许。生产日期:从见到你的那天起。保存日期:无限期。产品标准号: 5201314(我爱你一生一世)
  (11)我要送你一份100%纯情奶糖,成分:真心+思念+快乐;有效期:一生;营养:温馨+幸福+感动;制造商:你的朋友。
  这则短信用语简明而质朴,选用了成分、有效期、营养、制造商等行业性词语,并且运用了数字符号和数学公式等特殊形式,从行文格式上具备了产品说明书的基本特征,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产品说明。前者表达了朋友间真挚永恒的感情,后者则表达了对收信人诚挚美好的祝福。仿食品说明书,虽然有些造作,但表明他们希望爱情能永恒持久的美好愿望。该则信息还采用了谐音的修辞手法。
  2.仿点歌台
  (12)您好!这里是163点歌台,您的朋友为您点播一首动力火车的《当》,祝您万事如意!收听方法:请将铁盆扣在头上,用铁棍用力敲击!可以反复收听。
  编写者模仿点歌台点播歌曲的话语方式,设下圈套,让接收者带着惊奇和喜悦往下看,结果却空喜一场。这则短信编写方式新颖,语言幽默风趣,接收者尽管上当受骗,仍然感到很开心。
  3.仿通知公告
  (1 3)公安部新发五条禁令:禁止假装工作忙不理我!禁止发财忘了我!禁止有难不帮我!禁止吃饭不叫我!禁止闲暇时候不想我!要求务必贯彻落实。
  
  二、手机短信仿拟的修辞效果
  仿拟似旧而新,在旧形式中充实了新内容,作为一种修辞格,它主要有以下几种修辞功能:
  (一)诙谐幽默
  仿拟格短信借助于某种违背常规逻辑的想象和联想,制造出一种极为诙谐幽默的修辞效果。如:
  (1)头可断,但是发型不能乱!血可流,皮鞋不能不搽油!
  (2)老师:小新,你的毛病就是用词不当,现在考考你用一句成语来形容老师很开心。小新:含笑九泉。
  (3)曾经我借了一个人的钱,如果非要为还钱加上一个期限的话,我希望是一万年!
  (4)老美开车去上班,傻了!有人劫机撞大楼,塌了!多亏自己体力棒,一气跑下九十层,好了!
  例(4)仿拟曾流行一时的雪村《东北人都是活雷锋》中的“老张开车去东北,撞了!肇事司机耍流氓,跑了!多亏一个东北人,送到医院缝五针,好了!”用浓缩的语言来调侃生活,用轻松的口吻来诉说复杂,将一个沉重的话题轻松化,正好符合“拇指一族”拒绝沉重、拒绝严肃、拒绝深度,求新、求异、求变的特点。
  (二)讽刺挖苦
  手机短信作为一种人际交流沟通的辅助文本,大部分仿拟格短信在严肃“外衣”的掩盖下,充满了戏谑调侃之意,从而使收信人在阅读短信的过程中不禁开怀大笑;其中也不乏一些以讽刺挖苦为初衷的段子,一针见血地指出社会上的不良作风和现象,所谓抨击时弊。如:
  (5)急通告:我市精神病院有一病人逃脱,敬请广大市民小心!该病人特征:喜爱拿一假手机看信息!口头禅:神经病!
  (6)关于大学里谈恋爱的酷诗一首:寂寞啊寂寞,不在寂寞中恋爱,就在寂寞中变态。
  (7)上联:看背影急煞千军万马;下联:转过身吓退各路诸侯。横批:您的女友。
  (8)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厮守寝室,难忍孤清;麻将打得好,扑克玩得精;谈笑有恋人,往来在舞厅;可以谈谈情,倾股经;无书声之乱耳,无温课之劳形;课余就挣钱,摆摊夜不停;学子云:混张丈凭!
  例(8)中的这则题为《新陋室铭》的手机短信仿拟的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名篇《陋室铭》改造后的诗词,失去了原诗词的淡雅意蕴,只大致保留了原诗词的框架格局,却有力地揭露了一些大学生荒废青春、浑浑噩噩混日子的不良现象。诙谐的言语中流露出的是对不良现象的不满和讽刺。
  (三)对比强调
  仿拟格短信是“仿”于此而拟于“彼”的修辞艺术,在这一“仿”一“拟”之际,形成鲜明的对比,通过本体和仿体的比较,从而产生黑愈黑,白愈白的修辞功效。如:
  (9)一女生好谈恋爱,男生为其取绰号“半月谈”。女生很气愤:“这些兔崽子竟敢小瞧我。‘半月谈’是我的过去,我现在是‘每周一歌’。”
  (10)今夜笑谈声骤,满桌剩肴残酒。试问宴中人,却道“报销”依旧。知否?知否?莫今吏肥民瘦。
  仿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风疏雨骤……应是绿肥红瘦。”
  (11)老婆诚可贵,官帽价更高。书记一垮台,两者皆可抛。
  仿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爱情》:“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四)新颖奇特
  “仿拟”格短信打破了人们的思维定势,让本来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言语形式突然改头换面,这种“化装”使得有些短信看似陌生却又面熟,极大提高了阅读者的好奇心,事实表明,此类短信也是人们追新求异心理在语言表现形式上的一种表现。如:
  (12)曾经有一份贼拉那哈的爱搁在俺眼前,俺没稀搭理,俺现在是贼拉地后悔呀!俺现在想大声的喊出:爱老虎油!
  (13)如果你要嫁人,不要嫁给别人,一定要嫁给我,带 着你的妹妹,拿着你的存折,提上你的现金,开着那宝马来。
  (14)天气预报:明天白天东北大部有雨,卫星探测会有手机、电脑、美钞等钱物同雨下落,请做好发财准备!!!中央气象台
  (15)奉天呈运,皇帝昭曰:“限你三年内不准拉屎,拉屎不准用纸,用纸不过三尺,直到憋死为止。钦赐”
  
  三、手机短信中运用仿拟的弊端
  仿拟格在手机短信中的运用,一方面固然可以活跃气氛增强修辞效果从而更好地表情达意,但另一方面也潜藏着网络语言中一直存在的弊端:
  首先,网络的开放性和随意性为仿拟格短信的“滥用”提供了便利条件。语言是传情达意的,不论依托于何种介质,语言始终为交际服务。仿拟格的运用不可以随心所欲,毫无顾忌,否则将无法达到预期的修辞效果,成为对传统格式的亵渎。
  其次,仿拟格的滥用还可能污染民族语言的纯洁与健康,体现出使用者的知识贫乏与精神苍白。无论是从搞笑、调侃、戏弄等任何角度出发,都应该注意语言交流中的得体性。如果人人口头都挂着“老婆诚可贵,官帽价更高。书记一垮台,两者皆可抛?”“天苍苍,野茫茫,今年的希望太渺茫。水弯弯,路长长,没钱的日子太漫长。”就会使这两句搞笑短信失去搞笑的意味而显得低俗。
  总之,在手机短信的运用创新和发展过程中,我们应保持语言文字的纯洁性。任何语言都不是自给自足的,时不时会搀杂一些异物来丰富和发展自己。如果表情达意确实需要,使用当然无可非议,但必须以普通读者能看懂为原则,并时刻注意用语的规范。
  
  浅析周杰伦歌词中的传统化修辞 宋秋敏
  
  自2000年发行首张专辑《JAY》以来,周杰伦迅速成为当代华语歌坛一颗最耀眼的明星。他不仅被捧为“美式节奏蓝调接班人”、“R&B小天王”,而且屡次拿下多项大奖,缔造了各类流行歌曲排行榜的神话。周杰伦在当今流行乐坛“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地位,固然得益于其自身超常的音乐天赋和表演潜质,同时也源于其歌词的独特魅力。例如,2005年3月,他演唱的《蜗牛》就被列入“上海中学生爱国主义歌曲100首”的推荐目录。古典风尚与潮流元素奇妙的融合,是周杰伦专辑中歌词的特色,而其中传统修辞格的大量使用,更使得他的大部分专辑都弥漫着浓郁的古典浪漫主义气息。
  中华民族在情感的表达方式上,向来讲究含蓄内敛。对此,朱光潜先生就曾指出:“西诗以直率胜,中诗以委婉胜。”然而,当代大部分流行歌词却以“直说”为尚,抒情方式“备足无遗”。此类歌词虽说直白易懂,听多了却不免令人乏味。因此,适当地运用传统的修辞格,不仅能起到翻新出奇的效果,而且也使歌词具有了含蓄的韵味。在周杰伦专辑的歌词中出现的此类辞格主要有:
  一、比喻。比喻是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常见的修辞格之一,历代都留下了无数比喻的佳句。而因其使用灵活,本体和喻体的选择自由,可实可虚,包罗万象;形式多样,有明喻、暗喻、借喻之分。比喻辞格在当代文学创作中也备受青睐。周杰伦专辑歌词中比喻辞格的使用往往虚实相生,或以实喻虚,或以虚喻实,从而达到了“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于意”的艺术效果。如“你的温柔像羽毛”“你的微笑像拥抱”(《你听得到》)“思念像底格里斯河般的蔓延”(《爱在西元前》)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可感,增强了作品的形象性; “相爱还有别离像无法被安排的雨”(《对不起》)“雨下整夜,我的爱溢出就像雨水”把爱情不可预知却又汹涌澎湃的特性表露无遗。再如,“院子落叶,跟我的思念厚厚一叠”“窗台蝴蝶,像诗里纷飞的美丽章节”(《七里香》)把具体实物与美好的感觉相联系,使整首词流动着空灵而生动的韵致。将抽象虚幻的事物比作实物,或者将具体事物虚化,有助于欣赏者对歌词的理解和接受,也避免了作品呆板平淡的弊病。
  孟宪爱在《汉语比喻和汉语文化》中指出:“并不是在汉人的日常生活和历史上,凡是出现过的、有些关系的东西都可以拿来做比喻的。凡是汉人常用的喻体都是在汉人生活和文化上有更高价值的东西。”关于这一点,周杰伦专辑中的歌词有所突破,但是,从一些比喻里还是可以明显地看出汉文化的影子。比如:“这民族的海岸线像一支弓”“那长城像五千年来待射的梦”(《龙拳》)“陆羽泡的茶像幅泼墨的山水画”(《爷爷泡的茶》)等等。此类比喻,由于具有特定的民族文化内涵,因而很容易引起欣赏者的认同感和熟稔感,能够产生扩展歌词的内蕴和外延、便于理解、易于被接受的艺术效果。
  二、用典。所谓用典,刘勰的解释是:“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文心雕龙·事类》)按照陈望道《修辞学发凡》的说法,用典就是在“文中夹插先前的成语或故事”。周杰伦专辑中部分歌词也采用了这种辞格。如“只恋你化身的蝶”(《发如雪》)就用了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化蝶”的典故;歌曲《四面楚歌》的题目即是源自楚霸王项羽的典故;《乱舞春秋》中连续出现“东汉末年黄巾军起义”、“曹操争霸天下”、“诸葛亮北伐难成”等历史故事。用典不但丰富了周杰伦歌词的表现内容,而且深化了其文化底蕴,使得欣赏者在其时尚的RAP形式和充满着西方音乐元素的曲调之外,感受到了歌词内在的古典而优雅的韵致。
  三、拟人。拟人是指把非人类的东西加以人格化,赋于它们以人类的思想感情、行动和语言能力。周杰伦专辑中的歌词为了铺排情节、渲染气氛,也经常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像“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夜半清醒的烛火不忍苛责我”(《东风破》)突出了曲终人散的凄清和冷落。“广场一枚铜币悲伤的很隐密,它在许愿池里轻轻叹息”“戒指在哭泣静静躺在抽屉,它所拥有的只剩下回忆”(《对不起》)通过对“铜币”、“戒指”的拟人化描写,给人以“物犹如此,人何以堪”之感。赋予非人类之物以生命和情感,能够使歌词内容生动,语言富有新奇感和表现力,形式上也趋于多样化。
  以上几种辞格在周杰伦专辑中的运用,既有对中国传统修辞手法的继承,又体现了自己的特色。需要指出的是,修辞格的运用不仅是一种民族语言现象,同时也是一种文学和文化现象,正如马林诺夫斯基所指出的那样,“语言是文化整体的一部分,但它并不是一个工具体,而是一套发音的风俗及精神文化的一部分。”换而言之,我们从周杰伦专辑中歌词修辞手法的使用上,即可窥见中华民族于抒情方式上追求温柔敦厚,在话语表现中崇尚含蓄典雅的文化心理。
  另外,周杰伦专辑中的每首歌词,几乎都使用了反复辞格。例如歌曲高潮部分的重复,还有句子和段落之间稍加变化的反复,以及一个词在同一句子中的反复使用,如“老旧管风琴在角落一直一直一直伴奏”(《以父之名》)“蝴蝶自在飞,花也布满天,一朵一朵因你而香”(《星晴》)等等。这不仅是出于音乐回环往复之美和节奏感的需要,也能起到突出歌词中心、强调情感表达的作用。同时,周杰伦专辑中还有少量歌词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格,如“手牵手,一步两步三步四步望着天;看星星,一颗两颗三颗四颗连成线。”(《星晴》)颇具整饬之美。从某种角度而言,反复和对偶辞格的运用正暗和了传统诗歌创作之于对称美的形式追求,体现出民族传统文化心理的迁延和积淀。
  “歌词是遵循了自己的民族特定艺术规律而走向逐步繁荣兴旺的。”用这句话来概括周杰伦专辑中歌词的古典文化情结之根源最恰当不过。就如周杰伦自述的那样,“中国风”的歌曲,在他的每张专辑里都有,也许,这股蕴含着浓厚的占典文化情韵的“中国风”,正是其歌曲能够在五光十色的流行歌坛上“特立清新之意”的重要原因。
  (宋秋敏,苏州大学文学院)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在现代汉语中,多音节词或固定短语具有一定的凝固性,一般是不能拆开来运用的。但有时由于表达的需要,故意把一些多音节词或固定短语拆开来使用,修辞上把这种语用现象称为拆词或析词。  拆词不能滥用,一般只有在特定语境或上下文语境中,有明确照应的情况下才可使用;而且将一个词语拆开来使用,原词语的字面意义和语用含义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大体说来,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语义扩展  1.词语的字面意义不变,但
期刊
根据格赖斯的会话含义理论,人们使用语言有效地进行交际时,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守一个原则,即合作原则,以达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从而使谈话目标得以实现的目的。格赖斯把这些原则总结为四个准则:(1)数量准则:所说的话应该包含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不应包含超出需要的信息;(2)质量准则:努力使你所说的话是真实的,而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或缺乏证据的话;(3)关系准则:所说的话要有关联并切题;(4)方式准则
期刊
语言最大的功能就是作为交际工具表情达意,但是在不同的语言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同样的意义却要用不同的语句来表达,这就进入了认知语义范畴的领域。“认知语言学就是以认知为出发点,……来探究人是怎样运用语言符号以及这些符号组成的种种语言结构来实现人的交际活动,来实现人的思维活动。”(袁毓林《汉语语法研究的认知视野·序言(陆俭明)》)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不是直接表现或直接对应于现实世界,而是由一个中间
期刊
“上”是现代汉语中的基本词语,其意义繁多、用法复杂。现代汉语中“上”既可以做名词又可以做动词,做动词时既可以做动作动词(谓语)又可以做趋向动词(补语)。在山东单县话中,动词“上”出现了一些不同于普通话的用法,特别是出现了交互动词的用法。  凡是在语义上要由两个方面的人或物同时参与才能实施的动词就是交互动词。山东单县话中“上来”“上不来”就是交互动词,意思是“合得来”“合不来”。    一、论元角色
期刊
“怪”是现代汉语中较常用的一个副词,表示程度相当高,一般用于口语中,后面带“的”构成“怪+X+的”的结构。例如:  (1)安白登教授,你不能不来看看毛立士吃醉了的神气,怪可笑的! (张爱玲《沉香屑第一炉香》)  (2)这封信写得怪有意思的。(朱德熙《语法讲义》)  (3)求婚是这样的,曹元朗见了面,一股怪可怜的样子,忽然把一个丝绒盒子塞在苏小姐的手里,神色仓皇地跑了。 (钱钟书《围城》)  单
期刊
汉字是世界上众多文字中最具形体特征的书写符号,它在记录汉语的同时,还体现出独特的文化功能。这种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为汉字字形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信息,另一方面表现为汉字在使用过程中所造就的种种文化现象。人们在使用汉字时常常利用汉字的形体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这是一种古老的修辞活动,古人就提出了“析字”这一修辞术语。刘勰在《文心雕龙·练字》篇中也谈到:“缀字属篇,必须练择:一避诡异,二
期刊
双及物结构是汉语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句式,引起了许多语法学家的关注和探讨,也涌现了很多有意义的研究成果,包括对其的范围界定、具体分类、动词语义、生成机制及与其他结构的联系和区别等多个方面。目前对双及物结构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共识,但仍有许多分歧和争论之处。本文拟对此作一大概的回顾与总结,我们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    一、概念的界定    双及物和双宾语经常被当作指称同样事物的两个概念交替使用,
期刊
法化的研究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一个是历时的角度,将语法化视为语言演变的一部分,考察语法形式的来源、形成和发展的途径;一个是共时的角度,将语法化视为一种句法和语用现象,考察在日常语言使用中决定语法关系的各种手段。语法化理论(Hopper&Traugott)认为,语义相宜性和特定的句法环境是诱发一个词汇语法化的两个必要条件,然而并不是满足这两个条件的词语都一定会语法化。语法化受多种机制的作用会呈现复杂
期刊
汉语中,要表达与衣着服饰有关的动作行为,常用的动词有:穿、围、套、披、系、裹、戴、佩等。其中最常用的有两个,即“穿”和“戴”。“穿”和“戴”在语义特征上有什么不同?它们后面各自带的宾语为什么自成体系?“穿袜子”、“戴手套”为什么不能说成“穿手套”、“戴袜子”?“穿衣戴帽”为什么不能说成“戴衣穿帽”?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作出一番解释。    一、“穿”和“戴”的语义特点  “穿”在许慎的《说文解字》中
期刊
任何一种语言在利用音段音位组成一个表义系统的同时,也利用一些伴随音段音位出现的语音成素来表达某些词汇、语法等方面的意义,这些语音成素被称为超音段音位,或称超音质特征。英语的重音就是其中一种。英语的重音不仅是语音结构的一部分,在由相同音位构成的词语中具有区别词义或词性的功能,而且还是语调和话语节奏结构的基础,是英语语音表达的主要手段之一。因此,英语被列为重音语言。然而,不同语言的重音表现形式不同,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