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一变更精彩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99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试题源于课本,它们是由课本的例题、习题进行变式、迁移、整合、扩展而成,或是将教材中的图形的结构进行改变,或是将结论从一般向特殊进行拓展、推广,或是改变题目的呈现方式等.所以,认真研究课本典型例题、习题,对其进行挖掘引申,有助于我们总结一类题的解题经验、规律及思想方法,揭示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开拓思路,加深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原题呈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22页)如图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点E是边BC的中点.∠AEF=90°,且EF交正方形外角∠DCG的角平分线CF于点F,求证:AE=EF.
  证明:如图1,取AB的中点M,连接EM.
  ∵∠AEF=90°,∴∠FEC+∠AEB=90°.
  又∵∠EAM+∠AEB=90°,
  ∴∠EAM=∠FEC.
  ∵点E,M分别为正方形的边BC和AB的中点,∴AM=EC.
  可知△BM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ME=135°.
  又∵CF是正方形外角的平分线,
  ∴∠ECF=135°.
  ∴△AEM≌△EFC(ASA),∴AE=EF .
  变式 1 点E位置的变化
  (1)如图2,如果把“点E是边BC的中点”改为“点E是边BC上(除B,C外)的任意一点”,其它条件不变,那么结论“AE=EF”仍然成立,你认为此观点正确吗?如果正确,写出证明过程;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
  图2
  解:观点正确.
  理由:在AB上取一点M,使AM=EC,连接ME.∵AB=BC,∴BM=BE,
  ∴∠BME=45°,∴∠AME=∠ECF=135°.
  ∵∠AEF=90°,∴∠FEC+∠AEB=90°,
  ∴∠EAM=∠FEC.
  在△AEM和△EFC中,∠AME=∠FCE,AM=EC,∠EAM=∠FEC,
  ∴△AEM≌△EFC(ASA),∴AE=EF;
  (2)把“点E是边BC的中点”改为“点E是BC的延长线上(除C点外)的任意一点”,其他条件不变,结论“AE=EF”仍然成立.你认为此观点正确吗?如果正确,写出证明过程;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
  图3
  解:结论成立.
  理由:如图3,延长BA到M,使AM=CE,连接ME.
  ∴BM=BE,∴∠BME=45°,
  ∴∠BME=∠ECF.
  ∵AD∥BE,∴∠DAE=∠BEA.
  又∵∠MAD=∠AEF=90°,∴∠DAE+∠MAD=∠BEA+∠AEF,即∠MAE=∠CEF.
  在△MAE和△CEF中,∠BME=∠ECF,AM=CE,∠MAE=∠CEF,
  ∴△MAE≌△CEF(ASA),∴AE=EF.
  变式2 图形形状的变化
  若将原题中的“正方形ABCD”改为“等边三角形ABC”(如图4),F是∠ACP的平分线上一点,则当∠AEF=60°时,结论AE=EF是否还成立?请说明理由.
  解:AE=EF还成立.
  证明:在AB上截取AM=EC,连接EM.
  由三角形ABC是等边三角形,易知△BEM是等边三角形,∠AME=∠ECF=120° .
  ∵∠MEB=∠AEF=60°,
  ∴∠MEA+∠CEF=60°.
  又∵∠MEA+∠MAE=60°,
  ∴∠MAE= ∠CEF.
  ∴△MAE≌△CEF(ASA),∴AE=EF.
  变式3 题设和结论互换
  将原题的题設外角∠DCG的平分线CF与结论AE=EF互换,命题还成立吗?
  如图5,点P是正方形ABCD边AB上一点(不与点A,B重合),连接PD,并将线段PD绕点P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线段PE,PE交边BC于点F,连接BE,DF.(1)求证:∠ADP=∠EPB;(2)求∠CBE的度数.
  图5 图6
  (1)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PBC=90°,AB=AD,
  ∴∠ADP+∠APD=90°.
  ∵∠DPE=90° ,∴∠APD+∠EPB=90°,
  ∴∠ADP=∠EPB.
  (2)解:过点E作EG⊥AB交AB的延长线于点G,如图6,则∠EGP=∠A=90°.
  又∵∠ADP=∠EPB,PD=PE,
  ∴△PAD≌△EGP.
  ∴EG=AP,AD=AB=PG,∴AP=EG=BG,∴∠CBE=∠EBG=45°.
  变式4 知识点借用:将线段的不变性转化为面积的不变性
  如图7,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点G,E分别是边AB,BC的中点,∠AEF=90°,且EF交正方形外角的平分线CF于点F. 求△AEF的面积.
  图7
  解:由前面题的解答易知△AGE≌△ECF,
  ∴AE=EF.
  在Rt△ABE中,由勾股定理得AE= = =,
  ∴S△AEF=××=.
  由教材习题改编的试题按不同图形形状依次展开,虽然有些试题的呈现方式发生变化,但探索的结论、解题的策略却基本相同.通过这样的演变,开拓了同学们的视野,增强了求知欲,便于同学们发现问题的实质,进行深层次地感悟这类题的思维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而掌握这类题的解答规律和解题方法.
其他文献
你相信有鬼嗎?当然不会相信。我们喜欢谈论鬼,喜欢讲述关于鬼的故事,但我们并非真的相信有鬼……是不是?  1880年,在巴黎歌剧院发生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一个舞蹈演员在黑暗的走廊里遇见了鬼。它穿越墙壁来到她的面前,它的脸上没有眼睛;一个舞台工人看见一个穿黑色晚礼服的男人,但他却有一个死人般的头颅,黄色的面孔,并且没有鼻子;人们听到另一个房间里有声音,而那个房间却是空的。  这就是歌剧院的幽灵…… 
期刊
【原文】  故乡的味道  王 妍  渐渐发现,一个人静静地待着,会处在一个无味的世界里,使劲呼吸,周围还是陌生的空气。除了下雨时飘散的泥土和青草的芬芳能触动我的嗅觉神经,时间便在这无味的空气中缓缓消逝。  前几日,当老家的亲戚提着大包小包自产的蔬菜和水果,风尘仆仆地出现在家里时,我的嗅觉神经瞬间活跃起来。褐皮梨散发出的甜腻香味,溢满纸箱的西红柿酸甜味,直蹿鼻孔的豆角清香,还有土豆裹着红泥土的香气,
期刊
当别人在你旁边啰嗦个没完,你烦透了时,你可以说“You are so boring(你真烦!)” “Shut up!(闭嘴!)”这自然没错,可人家受得了吗?不如来一句“Oh, come on, give me a break!(帮帮忙,让我歇歇吧!)”,这多地道、多幽默。  要想说人“气色好”,你可以说“You look fine!”,可如果你说“You’re in the pink!”就地道得多
期刊
欣赏古诗词有很多方法,比如:诵读法、意境法、意象法、落差法、谜语法、比较法、托物言志法……不一而足。这里,向大家介绍一种比较好的欣赏古诗词的方法,那就是“知人论世”法。  何谓“知人论世”呢?简单地说,就是要读懂一首诗或词,要透彻地理解其主旨内蕴,就要首先了解作者,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及思想变化等。  “知人论世”,语出《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鲁迅先生也说过:“分类有
期刊
【作者简介】  露西·莫德·蒙哥马利,享誉世界的加拿大女作家,擅长小说创作。15岁开始发表诗作,后以教书为生。1904年春天,蒙哥马利突发灵感,花费两年的时间创作了《绿山墙的安妮》。小说完稿后,一开始并没有出版社愿意出版,一直到十几年后的1917年,才有出版商愿意接受。小说出版后即畅销至今,蒙哥马利因此受到了世人的瞩目。1942年,蒙哥马利因病逝世,葬于爱德华王子岛。  【故事梗概】  《绿山墙的
期刊
【作者简介】  霍达,女,生于1945年11月,回族,北京人。中国电影编剧,国家一级作家,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有多种体裁的文学作品约600万字,其中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补天裂》获第七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长篇小说和电视剧两个奖项、建国五十周年全国十部优秀长篇小说奖,作品《红尘》获第四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与第二届囡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优秀剧本奖,报告文学《万家
期刊
作家三毛在《守望的天使》一文中写道:“每个人的生命中最真诚的天使是自己的父母,天使终其一生舍尽全力来为自己的孩子挡风遮雨。”在犹太人的谚语里,也有一句类似的表述,而且更为精辟:God could not be everywhere and therefore be made mothers.(上帝不可能无处不在,所以他创造了母亲。)在母亲节来临之际,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母亲节的来历,并用心送上最为朴
期刊
1. A bank in city A is robbed. The masked robber runs away with a yellow paper bag in one hand and a pistol in the other.  A市一家银行被抢,蒙面强盗一手拎着一个黄色纸袋,一手拿着手枪,仓惶逃跑。  2.A blind man with dark glasses and a s
期刊
和陌生人交谈,你会不好意思吗?不了解他人的喜好,在交谈中你知道该如何避免尴尬吗?今天,笔者为你介绍几种不同的交谈开场方式。  1. 找共同点。就算你对这个陌生人完全不了解,事实上有一点你是知道的——你知道他与你共处一室。你就可以这么问:“So what brings you here?” 或是,如果你在你朋友Bob的派对上,你就可以问“How do you know Bob?”  2. 赞美他人。
期刊
Every afternoon, as the children were coming back from school, they used to go and play in the giant’s garden.  It was a beautiful large garden. Beautiful flowers grew in the grass. There were twelv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