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通过调查人工气道非计划拔管原因,降低人工气道非计划拔管率。 方法 调查人工气道拔管原因并分析缺失因素,并于2013年8月针对性的对缺失因素进行宣传教育降低人工气道非计划拔管率。 结果 通过调查研究找到了人工气道的缺失因素,通过学习教育的方式降低了缺失因素的发生机率,进而降低了人工气道非计划拔管率。 讨论 通过对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和缺失因素的调查和针对性教育可以降低重症监护室内人工气道非计划拔管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人工气道;非计划拔管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291-02
建立人工气道具有通畅、湿化患者气道等作用。然而临床上常发生非计划拔管事件 (UEE),造成患者通气不畅、窒息甚至死亡的可怕后果[1]。同时可能引起医患纠纷,增加患者的治疗费用。且重新置管会损伤组织,使重症监护室内感染率上升。为减少非计划拔管事件的发生,本文调查了患者人工气道拔管原因并分析缺失因素,且提出了有效的改善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2012年4月到2014年1月入住的患者有305例需建立人工气道,其中234例经口气管插管,62例气管切开术,9例经鼻气管插管。10例患者出现了非计划拔管,比例为3.2%,2例为堵塞所致,4例为意外所致,4例为自行拔管。
1.2 方法
通过给医护人员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人工气道拔管原因以及原因产生的缺失因素,通过组织医护人员培训的方式对缺失因素进行针对性培训以降低缺失因素产生的概率。对比教育前后人工气道非计划拔管率。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人工气道非计划拔管原因分析
2.1.1 人工气管堵塞 呼吸道黏膜的分泌物不仅多而且粘稠,而气管导管比较小,造成分泌物阻塞人工气管。
2.1.2 意外脱管 可能由以下原因造成的:护士护理不当,如:给患者翻身时不小心触碰到固定装置或人工气道。呼吸机管道固定不当,缓冲长度过短,当患者移动或搬动呼吸机时,意外脱出。固定效果不好,固定导管缚带性能差、易脱落,胶布的黏性不够,气囊充气不足、破损漏气发生脱管。
2.1.3 患者自行拔管 常见原因有:患者因气管插管言语沟通发生障碍,导致护理与其沟通不够;插管可引起紧张、烦躁、疼痛;未及时给情绪不稳的患者使用镇静剂;无有效肢体的约束;设置的机械通气模式不合适,引起患者不舒适;患者的强行拔出。
2.2 缺失因素
在得出非计划拔管原因之后对2014年1月之前发生的10次非计划拔管原因进行缺失因素分析,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非计划拔管原因的缺失因素分析
2.3 教育前后非计划拔管率及缺失因素变化 具体见表2
表2 教育前后非计划拔管率及缺失因素变化比较
x3 讨论
经过对重症监护室内人工气道非计划拔管原因进行调查并分析缺失因素后,我科针对上述缺失因素进行了专业性培训以降低人工气道非计划拔管率,培训内容如下:
3.1 充分沟通,注重心理护理和宣教基本知识
护士应于术前向患者详细介绍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及应对措施。重点讲解人工气管的重要性、短暂性、可能带来的不适反应和拔出人工气管的危害性。稳定患者的不安情绪,建立其战胜病痛的信心。同时让患者学习几种其他的沟通方法,如书写、眼神、手势等。
3.2 固定应正确、有效的
气管插管的有效固定方式:用于交叉固定的胶带应韧度、粘度都很好,为了保证固定的效果需再加一条系带,其长度要适当,具体操作为:绕过头颈部经耳后在插管上绕一至二圈打结系紧,留可插入一指头的松紧度,但不能推动插管[2]。呼吸机管路的有效固定方法:在临床上,若病人情况还行,应尽可能脱机;若要帮助病人转身或移动,为防止气管插管意外脱落,应在呼吸机管道与气管插管连接时留有适当的缓冲长度,同时配置上呼吸机螺旋管,最好是进行护理时有另一人使气管插管固定。
3.3 有效预防气管堵塞
使用的气管导管应性能好,日常护理中应给病患勤翻身和拍背,进行体位引流操作,同时加强气道的雾化、湿化以达到稀释痰液的目的,并严格按照规范及时吸痰以避免气管堵塞的发生[3]。
3.4 镇静剂的适当应用
对于情绪不稳定的患者,为了舒缓不适和预防脱管的发生,可按照医生的处方使用镇静剂,同时需观察患者呼吸和血压,给药前应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解说用药原因和用药效果,并必须由两名护理人员仔细核对医嘱后才能使用,用后需签名、保留空瓶。
3.5 肢体约束带的使用应有效
在使用之前,应向患者及其家人说明使用原因和作用,如有病人不愿意或其意识不清楚可只约束手腕部。应使用棉垫垫着,不能太紧,以免约束部分受压迫而发红,应适时解开约束带,并给患者进行局部按摩以改善血液循环。值得注意的是应于肢体功能位给予约束带,以达到保护性制动作用。
本文表明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针对性地学习教育,可有效地降低了缺失因素的发生率,进而降低了人工气道非计划拔管率。学习教育后非计划拔管仅发生2起且均是由于患者自身疾病导致气管堵塞,无护理操作不当及宣传教育不够等原因导致的非计划拔管。综上所述,通过对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和缺失因素的调查和针对性教育可以降低重症监护室内人工气道非计划拔管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Kapadia F N, Bajan K B, Raje K V. Airway accidents in intubated intensive care unit patients: an epidemiological study[J]. Critical care medicine, 2000, 28(3): 659-664.
[2]关纯,韩玉芳. 非计划性拔管原因分析及护理[J] . 齐鲁护理杂志,2002,8(4):299-300
[3]朱忠琴.人工气道患者意外拔管的护理对策〔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7):63 -64.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人工气道;非计划拔管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291-02
建立人工气道具有通畅、湿化患者气道等作用。然而临床上常发生非计划拔管事件 (UEE),造成患者通气不畅、窒息甚至死亡的可怕后果[1]。同时可能引起医患纠纷,增加患者的治疗费用。且重新置管会损伤组织,使重症监护室内感染率上升。为减少非计划拔管事件的发生,本文调查了患者人工气道拔管原因并分析缺失因素,且提出了有效的改善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2012年4月到2014年1月入住的患者有305例需建立人工气道,其中234例经口气管插管,62例气管切开术,9例经鼻气管插管。10例患者出现了非计划拔管,比例为3.2%,2例为堵塞所致,4例为意外所致,4例为自行拔管。
1.2 方法
通过给医护人员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人工气道拔管原因以及原因产生的缺失因素,通过组织医护人员培训的方式对缺失因素进行针对性培训以降低缺失因素产生的概率。对比教育前后人工气道非计划拔管率。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人工气道非计划拔管原因分析
2.1.1 人工气管堵塞 呼吸道黏膜的分泌物不仅多而且粘稠,而气管导管比较小,造成分泌物阻塞人工气管。
2.1.2 意外脱管 可能由以下原因造成的:护士护理不当,如:给患者翻身时不小心触碰到固定装置或人工气道。呼吸机管道固定不当,缓冲长度过短,当患者移动或搬动呼吸机时,意外脱出。固定效果不好,固定导管缚带性能差、易脱落,胶布的黏性不够,气囊充气不足、破损漏气发生脱管。
2.1.3 患者自行拔管 常见原因有:患者因气管插管言语沟通发生障碍,导致护理与其沟通不够;插管可引起紧张、烦躁、疼痛;未及时给情绪不稳的患者使用镇静剂;无有效肢体的约束;设置的机械通气模式不合适,引起患者不舒适;患者的强行拔出。
2.2 缺失因素
在得出非计划拔管原因之后对2014年1月之前发生的10次非计划拔管原因进行缺失因素分析,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非计划拔管原因的缺失因素分析
2.3 教育前后非计划拔管率及缺失因素变化 具体见表2
表2 教育前后非计划拔管率及缺失因素变化比较
x3 讨论
经过对重症监护室内人工气道非计划拔管原因进行调查并分析缺失因素后,我科针对上述缺失因素进行了专业性培训以降低人工气道非计划拔管率,培训内容如下:
3.1 充分沟通,注重心理护理和宣教基本知识
护士应于术前向患者详细介绍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及应对措施。重点讲解人工气管的重要性、短暂性、可能带来的不适反应和拔出人工气管的危害性。稳定患者的不安情绪,建立其战胜病痛的信心。同时让患者学习几种其他的沟通方法,如书写、眼神、手势等。
3.2 固定应正确、有效的
气管插管的有效固定方式:用于交叉固定的胶带应韧度、粘度都很好,为了保证固定的效果需再加一条系带,其长度要适当,具体操作为:绕过头颈部经耳后在插管上绕一至二圈打结系紧,留可插入一指头的松紧度,但不能推动插管[2]。呼吸机管路的有效固定方法:在临床上,若病人情况还行,应尽可能脱机;若要帮助病人转身或移动,为防止气管插管意外脱落,应在呼吸机管道与气管插管连接时留有适当的缓冲长度,同时配置上呼吸机螺旋管,最好是进行护理时有另一人使气管插管固定。
3.3 有效预防气管堵塞
使用的气管导管应性能好,日常护理中应给病患勤翻身和拍背,进行体位引流操作,同时加强气道的雾化、湿化以达到稀释痰液的目的,并严格按照规范及时吸痰以避免气管堵塞的发生[3]。
3.4 镇静剂的适当应用
对于情绪不稳定的患者,为了舒缓不适和预防脱管的发生,可按照医生的处方使用镇静剂,同时需观察患者呼吸和血压,给药前应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解说用药原因和用药效果,并必须由两名护理人员仔细核对医嘱后才能使用,用后需签名、保留空瓶。
3.5 肢体约束带的使用应有效
在使用之前,应向患者及其家人说明使用原因和作用,如有病人不愿意或其意识不清楚可只约束手腕部。应使用棉垫垫着,不能太紧,以免约束部分受压迫而发红,应适时解开约束带,并给患者进行局部按摩以改善血液循环。值得注意的是应于肢体功能位给予约束带,以达到保护性制动作用。
本文表明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针对性地学习教育,可有效地降低了缺失因素的发生率,进而降低了人工气道非计划拔管率。学习教育后非计划拔管仅发生2起且均是由于患者自身疾病导致气管堵塞,无护理操作不当及宣传教育不够等原因导致的非计划拔管。综上所述,通过对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和缺失因素的调查和针对性教育可以降低重症监护室内人工气道非计划拔管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Kapadia F N, Bajan K B, Raje K V. Airway accidents in intubated intensive care unit patients: an epidemiological study[J]. Critical care medicine, 2000, 28(3): 659-664.
[2]关纯,韩玉芳. 非计划性拔管原因分析及护理[J] . 齐鲁护理杂志,2002,8(4):299-300
[3]朱忠琴.人工气道患者意外拔管的护理对策〔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7):63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