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疆某二维区块,静校正问题严重,资料的信噪比很低,如何消除近地表的影响,提高资料的信噪比,获得准确的偏移成像是其中的难点。利用层析静校正和精细去噪技术,获得了较高质量的叠前数据。利用逆时偏移技术,获得了较好的成像效果。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 逆时偏移
中图分类号:TE1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1-0315-01
1.逆时偏移前的处理
该区块位于塔里木盆地内,总体为天山前斜坡地貌形态,表现为北高南低,北部相对高差较大,南部地势较为平缓。工区地表条件极为复杂,地表类型丰富,有农田区、盐碱地、山前戈壁砾石区、天山山体区等。处理难点是静校正及提高资料信噪比。在处理工作中,采用层析静校正,在精细拾取初至时间的基础上,选取合适的偏移距,采用极近道约束反演,建立全区统一的浮动面,较好的解决了本区块的静校正问题。该区的噪声主要体现在面波及相干噪声发育,资料品质受激发接收条件影响很大(见图1.1a、图1.1b)。针对资料信噪比低的问题,优选处理流程,采用多域精细去噪,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2.叠前逆时深度偏移
Kirchhoff叠前深度偏移和单程波动方程偏移是地震成像中常用的叠前深度偏移方法[1]。基于射线理论的Kirchhoff叠前深度偏移目前在工业生产应用广泛,优点在于计算效率高,灵活的目标处理能力,较好的成像效果及对于不规则采集数据的适应能力[2]。但是当地质条件复杂,速度横向变化大时存在地震波的多路径传播问题,Kirchhoff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效果不好。基于直接求解波动方程的单程波动方程法能够处理波的多路径问题,将地震波分为上行波和下行波,并假设上下行波在传播过程中不发生层间反射,但由于没考虑回折波传播,对复杂高陡构造成像质量差[1]。
逆时偏移采用双程波动方程,可以精确的描述波的传播过程,利用多次波、回转波等对陡倾角及反转构造进行准确成像[3]。逆时偏移的实现过程是:先利用双程波方程对震源波场进行正向外推,并保存外推波场;其后利用逆时双程波方程对接收波场进行反向外推,每反向外推一步,应用成像条件进行求和,得到局部成像数据体,最后将所有的炮集逆时偏移结果进行叠加,得到最终的叠前深度偏移成像结果,逆時偏移一般采用互相关成像条件[4]。
3.逆时偏移的速度建模
该项目利用某逆时偏移软件进行偏移,但速度模型采用外部建模,即利用别的深度偏移软件求取可以接受的层速度模型。具体做法是,利用层析静校正解决了近地表的影响后,进行常规处理,得到较为准确的叠前时间偏移速度,利用DIX公式,将该速度作为初始层速度,在Paradigm中经过多次迭代,作为逆时偏移的速度模型。在Paradigm中求取速度时,要考虑时间域层位闭合及深度闭合等问题。输出的速度模型从固定面开始。
4.逆时偏移的参数试验
在某逆时偏移软件中,输入加过剩余静校正量的炮集数据。需要注意的是,需要进行高程调整,把炮点、检波点校正到真实的起伏地表。对成像影响较大的参数有频率范围、主频、孔径及切除角度等。一般来说,频率范围和主频需要结合资料情况,过大的频率范围和主频会引起正演与反演结果的不一致,从而产生引入噪声。孔径的选取需要结合最大偏移距。过大或者过小的切除角度都不会得到满意的成像结果。
5.效果分析
对比叠前时间偏移和逆时偏移,可以看出逆时偏移成像效果整体好于时间偏移,对构造的刻画更加准确,与已有的地质资料吻合度更好(图2,图3)。
参考文献
[1] 许璐,逆时偏移去噪方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P5,P9.
[2] 焦艳艳,叠前逆时偏移在苏北QT地区的应用研究,硕士学位论文,P9.
[3] 2009年国外石油科技十大进展,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10,,3(1):72-73.
[4] 杨勤勇,段心标:逆时偏移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1].石油物探,2010,49(1):92-98.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 逆时偏移
中图分类号:TE1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1-0315-01
1.逆时偏移前的处理
该区块位于塔里木盆地内,总体为天山前斜坡地貌形态,表现为北高南低,北部相对高差较大,南部地势较为平缓。工区地表条件极为复杂,地表类型丰富,有农田区、盐碱地、山前戈壁砾石区、天山山体区等。处理难点是静校正及提高资料信噪比。在处理工作中,采用层析静校正,在精细拾取初至时间的基础上,选取合适的偏移距,采用极近道约束反演,建立全区统一的浮动面,较好的解决了本区块的静校正问题。该区的噪声主要体现在面波及相干噪声发育,资料品质受激发接收条件影响很大(见图1.1a、图1.1b)。针对资料信噪比低的问题,优选处理流程,采用多域精细去噪,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2.叠前逆时深度偏移
Kirchhoff叠前深度偏移和单程波动方程偏移是地震成像中常用的叠前深度偏移方法[1]。基于射线理论的Kirchhoff叠前深度偏移目前在工业生产应用广泛,优点在于计算效率高,灵活的目标处理能力,较好的成像效果及对于不规则采集数据的适应能力[2]。但是当地质条件复杂,速度横向变化大时存在地震波的多路径传播问题,Kirchhoff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效果不好。基于直接求解波动方程的单程波动方程法能够处理波的多路径问题,将地震波分为上行波和下行波,并假设上下行波在传播过程中不发生层间反射,但由于没考虑回折波传播,对复杂高陡构造成像质量差[1]。
逆时偏移采用双程波动方程,可以精确的描述波的传播过程,利用多次波、回转波等对陡倾角及反转构造进行准确成像[3]。逆时偏移的实现过程是:先利用双程波方程对震源波场进行正向外推,并保存外推波场;其后利用逆时双程波方程对接收波场进行反向外推,每反向外推一步,应用成像条件进行求和,得到局部成像数据体,最后将所有的炮集逆时偏移结果进行叠加,得到最终的叠前深度偏移成像结果,逆時偏移一般采用互相关成像条件[4]。
3.逆时偏移的速度建模
该项目利用某逆时偏移软件进行偏移,但速度模型采用外部建模,即利用别的深度偏移软件求取可以接受的层速度模型。具体做法是,利用层析静校正解决了近地表的影响后,进行常规处理,得到较为准确的叠前时间偏移速度,利用DIX公式,将该速度作为初始层速度,在Paradigm中经过多次迭代,作为逆时偏移的速度模型。在Paradigm中求取速度时,要考虑时间域层位闭合及深度闭合等问题。输出的速度模型从固定面开始。
4.逆时偏移的参数试验
在某逆时偏移软件中,输入加过剩余静校正量的炮集数据。需要注意的是,需要进行高程调整,把炮点、检波点校正到真实的起伏地表。对成像影响较大的参数有频率范围、主频、孔径及切除角度等。一般来说,频率范围和主频需要结合资料情况,过大的频率范围和主频会引起正演与反演结果的不一致,从而产生引入噪声。孔径的选取需要结合最大偏移距。过大或者过小的切除角度都不会得到满意的成像结果。
5.效果分析
对比叠前时间偏移和逆时偏移,可以看出逆时偏移成像效果整体好于时间偏移,对构造的刻画更加准确,与已有的地质资料吻合度更好(图2,图3)。
参考文献
[1] 许璐,逆时偏移去噪方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P5,P9.
[2] 焦艳艳,叠前逆时偏移在苏北QT地区的应用研究,硕士学位论文,P9.
[3] 2009年国外石油科技十大进展,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10,,3(1):72-73.
[4] 杨勤勇,段心标:逆时偏移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1].石油物探,2010,49(1):9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