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是整个基础教育的基石,学好语文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及长远发展都起到重要的奠基作用。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两种鲜明特征,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必须从德育、智育两方面下手,来突出语文学科的鲜明特点,实现语文教育的教书育人功能。本文着重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做详细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智育;渗透;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9-371
在新课改以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主。综合素养既包括知识能力的提升,也包括道德品质的提升。语文学科有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是对学生同时实施智育和德育的重要平台。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承担起自身的教育使命,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融入德育教育,帮助学生完成对道德的认知,使得语文教学和思想教育完美结合,促使学生在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养分后,心灵还能得到道德情操的熏陶,从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一、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
小树需要园丁不断地修剪、扶正才能逐渐长成参天大树。小学生就好比一棵小树,他们正处于思维认知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认知,逐渐发展成一个有着高尚道德修养的人。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利用语文学科的优势,从课文中挖掘丰富的德育资源,一边教授学生语文知识,一边讲解做人的道理,帮助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和道德认知,从而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的同步。
例如,在学习《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时,我就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在教学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最隆重的一个,寄托了我们中华儿女的全部情感。小学生最爱的就是过春节,在学习中,我就从北京过年时的风情习俗以及家乡过年时特有的习俗两方面入手,让学生既学习了北京的春节风俗,又回忆了家乡过春节时的有趣故事,培养了学生爱祖国、爱传统节日、爱家乡的美好情感,实现了智育与德育的双重目标。
二、充分突出课文的思想美
文学作品是文化知识与思想道德完美结合的艺术品。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解课文内容时,要着重从文学知识与中心思想两方面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让学生从文章的关键字词入手,在反复阅读与仔细品味中体会到语言文字背后流露出来的情感,表达出来的思想。这才是文学作品的精髓,是值得让学生代代传承的瑰宝。当然,小学生的情感阅历较浅,有时很难深刻体会到文章蕴含的深刻思想内涵,这就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让学生深入到实际生活中去思考,去体会,才能真正品尝到语文的思想美。
例如,在学习《桥》这篇课文时,我就充分突出课文的思想美,以教育学生成为品德高尚的人。文章的题目“桥”,不仅代表了跨越生与死的通道,而且代表了共产党员与人民群众情感连接的纽带。文中品德高尚的老共产党员“老支书”果断指挥村民跨过了生死之桥,把生的希望留给了群众,把死留给了自己,这种伟大而高尚的品德需要学生去学习。在学习时,我就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从学生们日常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吵得不可开交入手,让学生思考,如果你是“老支书”,你能做到把生的权利让给别人吗?当真正的生死抉择来临的时候,你是否能做出正确选择?再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老支书”做到了?他有着什么特殊的身份?等等,从而促使学生真正品味到了文章的思想美。
三、开展德育语文实践活动
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德育渗透时,离不开实践活动的开展。语文是一个特别广泛的内容,语文的学习并不应该完全禁锢在语文课堂上,而应该引导学生走进更加广阔的生活天地去感受和学习语文。在德育教育时也是一样,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将德育渗透与传统节日或具体事件相结合,让学生从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中深化德育认知,并逐渐内化为自身的道德修养。
例如,在九九重阳节即将到来之际,我就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从实践活动中受到德育熏陶,提升道德修养。首先,我让学生借助网络搜集从古至今重阳节的习俗有哪些?并收集与重阳节有关的古诗词、名人故事等等。在课堂上,我组织学生开展“诗歌朗诵”、“大家话重阳”等特色活动,让学生对重阳节有了更多的认识,并明白了“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课后,我又组织学生深入小区,为小区老人表演节目,帮助老人干家务,等等,促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受到了良好的德育熏陶,提升了学生的道德修养。
四、从诵读经典中汲取力量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是中国人民精神力量的来源。語文学习很大的责任在于传承和发扬经典,而诵读经典就是学生传承和发扬经典的重要途径。传统文化中蕴含的道德思想更是学生学习和传承的精髓。利用传统文化来进行德育渗透,相比较枯燥的讲解更加生动,学生可以从故事中学道理,长知识,从而明事理。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将诵读经典的活动普及到日常学习中,通过早读课诵读经典、开展经典诵读的读书活动,等等,让小学生从传统文化的经典中明事理、讲道德。
例如,中华成语故事中就蕴含着宝贵的道德精髓。城门立木的故事教给了学生要讲诚信、守信用;两袖清风告诫学生要为人正直、清廉;宰相肚里能撑船教育学生要容忍、大度;不耻下问教育学生要虚心向人请教.....《三字经》也用简明的话语告诉了我们深刻的道理。“融四岁,能让梨”教给学生要敬长爱小,要礼让旁人;“头悬梁、锥刺股”、“如囊萤,如映雪”教育学生要刻苦努力、发奋读书;“曰仁义,礼智信”告诉了学生为人处世的行为规范......只有通过经典诵读将传统文化代代相传,才能促使小学生汲取到其中的道德精髓,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书育人不可偏废其一,只有将智育与德育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才能促使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发展和提高,也才能真正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肩负起培养学生道德修养的重任,充分发挥语文教育的德育功能,从多个方面、多重渠道对学生渗透德育知识,让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既获得了知识,又提升了道德修养,形成了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格,真正实现小学语文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熊跃贵.让德育之花绽放在小学语文课堂[J].新课程(小学),2017(12).
[2]陈秀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文存阅刊,2018(6).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智育;渗透;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9-371
在新课改以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主。综合素养既包括知识能力的提升,也包括道德品质的提升。语文学科有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是对学生同时实施智育和德育的重要平台。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承担起自身的教育使命,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融入德育教育,帮助学生完成对道德的认知,使得语文教学和思想教育完美结合,促使学生在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养分后,心灵还能得到道德情操的熏陶,从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一、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
小树需要园丁不断地修剪、扶正才能逐渐长成参天大树。小学生就好比一棵小树,他们正处于思维认知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认知,逐渐发展成一个有着高尚道德修养的人。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利用语文学科的优势,从课文中挖掘丰富的德育资源,一边教授学生语文知识,一边讲解做人的道理,帮助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和道德认知,从而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的同步。
例如,在学习《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时,我就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在教学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最隆重的一个,寄托了我们中华儿女的全部情感。小学生最爱的就是过春节,在学习中,我就从北京过年时的风情习俗以及家乡过年时特有的习俗两方面入手,让学生既学习了北京的春节风俗,又回忆了家乡过春节时的有趣故事,培养了学生爱祖国、爱传统节日、爱家乡的美好情感,实现了智育与德育的双重目标。
二、充分突出课文的思想美
文学作品是文化知识与思想道德完美结合的艺术品。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解课文内容时,要着重从文学知识与中心思想两方面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让学生从文章的关键字词入手,在反复阅读与仔细品味中体会到语言文字背后流露出来的情感,表达出来的思想。这才是文学作品的精髓,是值得让学生代代传承的瑰宝。当然,小学生的情感阅历较浅,有时很难深刻体会到文章蕴含的深刻思想内涵,这就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让学生深入到实际生活中去思考,去体会,才能真正品尝到语文的思想美。
例如,在学习《桥》这篇课文时,我就充分突出课文的思想美,以教育学生成为品德高尚的人。文章的题目“桥”,不仅代表了跨越生与死的通道,而且代表了共产党员与人民群众情感连接的纽带。文中品德高尚的老共产党员“老支书”果断指挥村民跨过了生死之桥,把生的希望留给了群众,把死留给了自己,这种伟大而高尚的品德需要学生去学习。在学习时,我就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从学生们日常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吵得不可开交入手,让学生思考,如果你是“老支书”,你能做到把生的权利让给别人吗?当真正的生死抉择来临的时候,你是否能做出正确选择?再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老支书”做到了?他有着什么特殊的身份?等等,从而促使学生真正品味到了文章的思想美。
三、开展德育语文实践活动
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德育渗透时,离不开实践活动的开展。语文是一个特别广泛的内容,语文的学习并不应该完全禁锢在语文课堂上,而应该引导学生走进更加广阔的生活天地去感受和学习语文。在德育教育时也是一样,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将德育渗透与传统节日或具体事件相结合,让学生从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中深化德育认知,并逐渐内化为自身的道德修养。
例如,在九九重阳节即将到来之际,我就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从实践活动中受到德育熏陶,提升道德修养。首先,我让学生借助网络搜集从古至今重阳节的习俗有哪些?并收集与重阳节有关的古诗词、名人故事等等。在课堂上,我组织学生开展“诗歌朗诵”、“大家话重阳”等特色活动,让学生对重阳节有了更多的认识,并明白了“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课后,我又组织学生深入小区,为小区老人表演节目,帮助老人干家务,等等,促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受到了良好的德育熏陶,提升了学生的道德修养。
四、从诵读经典中汲取力量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是中国人民精神力量的来源。語文学习很大的责任在于传承和发扬经典,而诵读经典就是学生传承和发扬经典的重要途径。传统文化中蕴含的道德思想更是学生学习和传承的精髓。利用传统文化来进行德育渗透,相比较枯燥的讲解更加生动,学生可以从故事中学道理,长知识,从而明事理。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将诵读经典的活动普及到日常学习中,通过早读课诵读经典、开展经典诵读的读书活动,等等,让小学生从传统文化的经典中明事理、讲道德。
例如,中华成语故事中就蕴含着宝贵的道德精髓。城门立木的故事教给了学生要讲诚信、守信用;两袖清风告诫学生要为人正直、清廉;宰相肚里能撑船教育学生要容忍、大度;不耻下问教育学生要虚心向人请教.....《三字经》也用简明的话语告诉了我们深刻的道理。“融四岁,能让梨”教给学生要敬长爱小,要礼让旁人;“头悬梁、锥刺股”、“如囊萤,如映雪”教育学生要刻苦努力、发奋读书;“曰仁义,礼智信”告诉了学生为人处世的行为规范......只有通过经典诵读将传统文化代代相传,才能促使小学生汲取到其中的道德精髓,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书育人不可偏废其一,只有将智育与德育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才能促使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发展和提高,也才能真正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肩负起培养学生道德修养的重任,充分发挥语文教育的德育功能,从多个方面、多重渠道对学生渗透德育知识,让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既获得了知识,又提升了道德修养,形成了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格,真正实现小学语文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熊跃贵.让德育之花绽放在小学语文课堂[J].新课程(小学),2017(12).
[2]陈秀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文存阅刊,20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