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的严寒并没有阻挡人们对艺术的热情,2011年12月22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湖南三创集团主办的“潇湘云起——当代湖南中青年书法50人晋京展”在北京中国书法院展览馆举行,展出了50余位湖南中青年书法家的118件代表作品,这些书法作品碑帖兼容,地域风貌特征明显,富有时代气息,从一个侧面生动展现了湖南当代中青年书法家的创作风貌和较高艺术水准。展览吸引了近千名观众,平时很少出席社会活动的书法界领军人物王镛、刘正成、石开等先生也莅临现场,表达出对湖南中青年作者的关注与垂爱。在展厅现场还举行了座谈会,王镛、刘正成、石开、叶培贵、张培元、刘彦湖等诸先生都发表了对湖南中青年书法的看法,中国书法院院长、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镛先生评论说,近年来,湖南中青年书法家群体异军突起,“在南北交融、多元砥砺的时代格局中探寻书法艺术的真谛,表现出朴华交辉、奇异浪漫的地域特色。”
这是一个由冷柏青等几个年轻人组织策划的纯民间性活动,参展作者的遴选不是职位和社会地位的高低,而是以艺术水准为唯一标准,故此次展览的50多位作者基本代表了湖南中青年的最高水平。活动经费由大家分头找企业拉赞助,拉不到赞助,大家AA制,此次如此,以前与北京、四川、江苏、浙江、河南办联展也是如此。湖南中青年作者与书法先进省市连续地办联展,此次又办如此大规模的晋京展,而且纯粹为民间行为,放眼全国,惟有湖南一家耳!
湖南中青年书法作者为何能如此齐心团结,一呼百应?这得从湖南的现状说起。
从古代的欧阳询、怀素、何绍基到近代的曾熙、齐白石,应该说,湖南的书法也曾有过辉煌的时期;但到当代,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制约,湖南书法仅居全国中游水平,且缺乏在全国较有影响的大家,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权威的缺失,有它不利的一面,也有有利的一面。不利在于,没有权威,没有了具有影响力的前辈们的引导,多了盲目性,走弯路是必不可少的,由于先天性的缺乏营养,在书法的道路上发展必然要付出更艰苦的努力;有利在于,没有了权威条条框框的束缚,一是少了门户之见,二是在纵向上使目光投向更深邃更直接的传统,在横向上借鉴省外先进的书法理念,少了被动性,多了主动性,起点更高,视野更广,而当代传媒的发达也为此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只要喜欢的,都毫无禁忌地拿来为我所用,虽然精华与糟粕俱存,在外省市要挨老先生板子,在湖南,只要喜欢,年轻人照样自得其乐,并没有人来强加干涉,呈现出很强的主动性、开放性,这也是湖南近期书法兼收并蓄、融南北风格于一体的特征赖以形成的前提。
谈起湖南的书法,不得不提到1999年在长沙举办的“‘有=冇’湖南首届青年书法展”。这注定是一个无法进入到官方书法史的展览,但它对湖南书法后来的巨大影响却正逐渐显现出来。展览的标题到现在还相当雷人,不是年轻人,取不出这样的标题,也办不成这样的展览。当时长沙有一个后来在现代书法界非常有名的书法团体——“墨第一组”,岳阳的“永和书社”也刚成立,两家想一起在长沙搞一个联展。随着计划一步步实施,影响的增大,想加入展览的人越来越多,最后办成了囊括了当时湖南最为活跃的青年书法家的首届青年书法展,有传统的,有现代的,还有装置作品,大家如初生牛犊,玩得不亦乐乎,怀揣着纯真的艺术梦想。这是湖南青年书法家自发联动的第一次民间活动,此前,湖南年轻的书法人各自为政,如散兵游勇,此后,湖南的青年书法家才摆脱了单打独斗的局面,联络在一起,才有了后来的一系列在全国有影响的活动,才有了湖南青年书法家群体的崛起。今天的“果”源于十几年前种下的“因”。
总体说来,湖南书法呈现出下面一些特点:
一、书法群体涌现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在全国范围来讲,民间书法社团的建立还是一件新鲜事,很多地方的书法爱好者眼里的书法组织还只是当地的书法家协会,很少有人去尝试建立自己的小社团,虽然在改革开放后的头几年,在一些发达地区有小团体的出现,也大都是当地书协的雏形,而非严格意义上的民间社团。但在湖南,这种现象有了改变,出现了几个较为著名的小社团,早期的如以王徽为首的“南楚印社”,以刘泽荣为首的“洞庭印社”,长沙的“墨第一组”,岳阳的“永和书社”等。南楚印社与洞庭印社的成立,大概是受西泠印社的影响,当然也是以篆刻为主的,不过这些人也均善书法,因此也可以说是书法社团。这些团体均出版有自己的报刊,经常发表自己的作品和文论,进行交流与学习。而作为纯粹意义上的书法民间社团则是由长沙的墨第一组开始的。
墨第一组由长沙的几个青年书法爱好者组成,当时的社名叫“墨第一组”,一个非常现代的名字,他们的成员大都是刚刚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专业毕业不久的学生,思想活跃,有形式构成的基础,把一些美术的理念与手段运用到书法创作中来,并举行了作品展。由于形式新颖,方法独特,很快就在湖南省内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与此同时,岳阳的永和书社也成立了,并举办了永和书社的第一次展览——“永和七子”书法展。从那以后,民间社团就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较著名的有以冷柏青、刘晓斌为首的衡阳雁阵部落,以田绍登为首的常德清荷书社等等。至于不太著名的小社团就不知道有多少了。
这些社团最大的特点就是出人才,讲团结。纵观这些社团,在出人才方面就令很多半官方的书协组织汗颜。墨第一组大都出身于美术专业,把美术的理念引进书法,因此,在现代书法的创作领域有一定的建树,如吴志立、胡伟等的现代书法作品。雁阵部落在冷柏青的带领下,涌现出了如陈东旭、廖理邦等一批八〇后的青年才俊。清荷书社,在这些年更是扎扎实实做事,稳步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近几年涌现出来的周少剑在国展中收获颇多,延续了常德自张锡良以来在国展中的雄风。笔者所属的永和书社也是人才辈出,崔向君、王翔和王祥北,先后在国展中获奖,特别是崔向君,连续两次在国展中获得大奖,这也是湖南书坛的骄傲。另外,永和书社的开拓进取精神更是令人敬佩,在这个社团的十八个成员中,目前已经产生了两个博士,三个硕士,还有十个北京各院校与研究机构的研究生课程班的进修生,粗略算来,没有走出来进修的永和人寥寥无几。从2002年崔向君、肖文飞北上央美进修开始,拉开了永和人北上京城的序幕。肖文飞博士毕业后任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任学术部主任;王祥北硕士毕业后任职于荣宝斋出版社;魏广君硕士毕业后任职于中国国家画院;晏晓斐也即将硕士毕业;朱友舟硕士毕业后留在了南京艺术学院,现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短短十年的时间,变化是巨大的。
讲团结,也是这些社团的特点之一。在这些社团中,没有官方协会的陋习,没有论资排辈的流弊,每个人在社团中的地位都是平等的,社团的事务也是大家共同完成。最难能可贵的是,没有所谓的社长之类的头衔,完全民主化,让每一个成员都承担起社团的日常工作,轮流来承担具体的事务。
二、思路开阔,取法多样
很多人都认为,湖南的书法特点应该像历史上那些秦简、楚简、汉简一样,保持浪漫而诡异的书写特点,这种想法当然是可以理解的,谁让湖南这块大地上出土了那么多的竹简木牍呢?然而,大家想过没有,这种竹简木牍就只是湖南这块土地的特产吗?湖南人就一定要保持这种书法风格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湖南人当然不一定就要按照这种风格走下去,因为,这种风格即便只是湖南所特有,那也离我们太远太远,我们对它们了解得太少太少,可以说在我们太久的社会生活中,这种风格对我们的影响几乎不存在了,因而和它们之间已有了不可衔接的鸿沟。但是,这种遗风却一直在三湘四水间流淌,在洞庭烟雨中飘扬,在衡岳雪峰之巅飞翔。因此,湖南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不仅保持了浪漫主义情怀,并且将这种浪漫主义情怀扩展到了每一个角落,我们的书法取法更加宽泛了,胸怀更阔大了,迎接和面对着的是连续两次在国展中获得大奖,这也是湖南书坛的骄傲。另外,永和书社的开拓进取精神更是令人敬佩,在这个社团的十八个成员中,目前已经产生了两个博士,三个硕士,还有十个北京各院校与研究机构的研究生课程班的进修生,粗略算来,没有走出来进修的永和人寥寥无几。从2002年崔向君、肖文飞北上央美进修开始,拉开了永和人北上京城的序幕。肖文飞博士毕业后任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任学术部主任;王祥北硕士毕业后任职于荣宝斋出版社;魏广君硕士毕业后任职于中国国家画院;晏晓斐也即将硕士毕业;朱友舟硕士毕业后留在了南京艺术学院,现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短短十年的时间,变化是巨大的。
讲团结,也是这些社团的特点之一。在这些社团中,没有官方协会的陋习,没有论资排辈的流弊,每个人在社团中的地位都是平等的,社团的事务也是大家共同完成。最难能可贵的是,没有所谓的社长之类的头衔,完全民主化,让每一个成员都承担起社团的日常工作,轮流来承担具体的事务。
二、思路开阔,取法多样
很多人都认为,湖南的书法特点应该像历史上那些秦简、楚简、汉简一样,保持浪漫而诡异的书写特点,这种想法当然是可以理解的,谁让湖南这块大地上出土了那么多的竹简木牍呢?然而,大家想过没有,这种竹简木牍就只是湖南这块土地的特产吗?湖南人就一定要保持这种书法风格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湖南人当然不一定就要按照这种风格走下去,因为,这种风格即便只是湖南所特有,那也离我们太远太远,我们对它们了解得太少太少,可以说在我们太久的社会生活中,这种风格对我们的影响几乎不存在了,因而和它们之间已有了不可衔接的鸿沟。但是,这种遗风却一直在三湘四水间流淌,在洞庭烟雨中飘扬,在衡岳雪峰之巅飞翔。因此,湖南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不仅保持了浪漫主义情怀,并且将这种浪漫主义情怀扩展到了每一个角落,我们的书法取法更加宽泛了,胸怀更阔大了,迎接和面对着的是来自四面八方的风格与面貌。
应该说当今的湖南中青年的总体风格是没有风格,用文雅的说法是风格多样,面貌丰富,取法广泛。所谓无风格之风格,就是风格。在全国书坛中,有些兄弟省份的特点非常明显,比如四川,比如江苏,比如浙江,风格各异,特点突出。关键点是这些省份都有在全国书坛中举足轻重的领军人物。而湖南本土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这样的人物出现,这是有点尴尬的,但这种局面却不一定就是坏事,这种局面的存在,还反而会让人突破某种局限,求得更大的发展。这给湖南的中青年书法家们一方面敲响了警钟,一方面提供了机会,可以突破湖南这个局部而面向更广阔的大地,从而提升整个湖南的书法水平。可以说,这也是历史给了我们一个机会。这一点,现在做得很好,风格的多样性在湖南中青年书法的体现就是最好的说明。
从整体来看,目前湖南中青年书法受所谓的流行书风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在比较活跃的几个人身上表现得较为明显,如胡紫桂、崔向君、袁绍明、冷柏青、刘桂成等。前些年举办的流行书风、印风征评展中,获奖者湖南就有7位之多,其中4人还来自同一个团体——永和书社,这在国展中是绝对不会出现的情况。这些活跃分子又影响了周围一大批兴趣相近者,各个民间社团中就有这种现象体现,这是可喜的现象,也是可怕的现象,处理得好将功莫大焉,而处理得不好,就会走向另一种平庸,既不能推出新的干将,也不能形成广泛的影响。
现在的湖南书坛可以看成是全国书坛的一个缩影,各种风格和流派都能在三湘大地找到身影。无论是中国书协引导下的展览体,还是所谓的流行书风引导的流行体,还是所谓坚守传统的保守体,抑或是主张主题先行的学院派,甚至是以书法为元素的现代水墨艺术,都能找到忠诚的追随者。其中几个人物还能在各自的领域掀起旋风,也是让全国书坛震惊的。
三、重镇迭起,各具特色
纵观湖南各地的书法状况,可以清楚地发现,中青年在各地书法事业中所处的地位,他们引领了书法前进的脚步。新时期以来,虽然在地域上湖南书法的发展不是很平衡,有的地区走在前面,有的地区较为落后,但是,总体看来,发展是历史的大趋势,而在这种发展进步中,中青年书法家的努力是重要的因素,并在他们的努力之下形成了湖南书法的一个个重镇。
湖南中、北部地区,由于比较富裕,书法基础比较好,传统比较扎实。因此,在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间,一直走在其他地区的前面,起到了引导湖南书法发展的作用。
首先说长沙,作为省会,全省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有先天的优势,照道理这个城市的书法状况自然要好于别的城市,可以说长沙是湖南书法的重镇之重镇,早年的书法大家们都集中在这里,如周昭怡、史穆、虞立夫等。现在老一代的颜家龙、张锡良等也都荟萃于此,同时也聚集了一批来自本省各地的中青年书法家,如湖南师大来自岳阳的陈文明,省文化厅来自郴州的倪文华,铁路来自衡阳的刘晓斌,湖南美术出版社来自张家界的胡紫桂,省书画院来自常德的袁绍明,湖南师范大学来自常德的田绍登,还有省书协的陈曦明,以及长沙本土书法家谭秉炎、刘一平、周群艺、李砺、文佐、胡伟,本土篆刻家罗光磊、王勇等。
长沙虽然地位重要,但是,最先能让全国书坛震惊的却不是这个城市,而是地处洞庭湖西岸的常德。当时,在以张弓老先生为首的常德书坛,潜心书法学习,很快就产生了张锡良这样接连在国展中获奖的作者。在他们的影响下,常德书坛更加活跃了,不久,田绍登和袁绍明就走入了书法人的视线。这些成绩的取得,被当时称之为“桃源现象”,在全国影响较大,《中国书法》杂志还开辟专栏进行报道,是当时全国为数不多的几个现象之一。虽然之后又沉寂了十几年,但今天,在张锡良先生的影响下,常德书坛又涌现了以周少剑为代表的一群年轻书法人。
岳阳原本在湖南书坛的地位非常靠后,虽然有岳阳楼和洞庭湖这样深厚的文化底蕴,但终究不如长沙等城市,但自从永和书社成立以后,这种局面得到了改变,跻身入湖南书法重镇的行列。现在,虽然有几位永和书社的成员离开了岳阳,扎根在了北京等地,但仍然有几个坚守在这里,如崔向君、王翔、王伟、文雨浪等。除永和书社外,岳阳还有一个民间社团比较活跃,叫艺舟双辑,徐驰就是其中坚力量。
湘潭这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在上世纪末期与常德一样影响较大,书法与篆刻都能影响到全国书坛,尤其是篆刻,王集与王徽是当时篆刻界的佼佼者。周平、王奇志的书法也面貌突出。2000年以来,伍剑的书法多次在国展中获奖入展,是湘潭书法的新气象。
衡阳的书法从改革开放以来,就是湖南书法的重镇之一,现在的冷柏青、彭育龙、楚石可以说是中青年书法家的代表。
株洲的书法,近些年来也进步不少,汤树林、蒋冰、叶剑平等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永州书法群英荟萃,罗峰林、邹武生、唐朝晖、姜玉波、欧阳维忠等续写着永州书法的辉煌。
郴州书法没有像别的地区那样突出,但近些年来张金生、刘桂成、刘小平等把郴州书法搞得风生水起。
益阳在盛景华的带领下,也涌现了一批青年好手,如石印文、夏碧波、李莹波、钟全昌等,在桃花江水的滋润下,散发着迷人的芳香。
在湖南所有的书法重镇中,特别值得隆重介绍的是娄底,这个湖南最中部的城市,只是个新兴的地级市,不大,人口也不多,但是文化传统非常深厚,以涟源为依托,构筑起了自己较为扎实的文化传统。这里的书法以传统为主,似乎是一片远离当今社会的世外桃源,丝毫不为外界书法风格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取法原则,长期保持着平雅清和的书法风格。尤其在魏华政、鄢福初的带领下,近些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楷书在这里得到了大家的极力推崇,许多人都是凭借着楷书跻身国展的,曾经掀起过一股娄底旋风。代表人物有:李哲、罗华斌、贺子文、彭再生、易俊等。
除开这些以地域为界的书法重镇以外,还有一些以社会团体为单位的书法重镇,民间团体就不多说了,上面所举的几大团体都是这样的书法重镇。另外,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下属的几个专业委员会和湖南省青年书法家协会都是这样的重镇。在各专业委员会中,创作委员会最为活跃,胡紫桂、崔向君、冷柏青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带领着这个委员会四处活动,掀起一股股热潮。近几年来,他们接连与北京、四川、江苏、山东、河南等省市的青年书法家举办了联展,既走出去,也请进来,把湖南的整体水平提升了一个档次,也让更多的湖南中青年书法家很快得到书坛的认可。湖南省青年书协也不甘落后,联合兄弟省市的青年书协举办了多次联展,进行交流,如与江苏、浙江等这样的书法大省联合举办了多次交流展,对本省书法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功不可没。
四、放眼世界,不拘一格
湖南书法人,从来没有把自己局限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而是把目光投放到整个书法界。我们知道,欧阳询、怀素等都是把自己置身全国的书法家,他们的目光放得很远。这种风格自然也带给了湖南的书法家们。
目前,来自湖南的李铎先生,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影响力。而在年轻人当中,向省外突围已经是自己最理想的选择了,这种突围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向外求学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方式。湖南的中青年书法家大都有走出去学习进修的经历,很多人都进入了高等学府进行研究生的学历教育,并取得了博士、硕士等学位,成为有实力的书法研究与创作人才。这些人有的选择回到了湖南,如中南大学的罗红胜,长沙理工大学的李正庚,还有大批人则完全突围了出来,留在了省外,如肖文飞、王祥北、朱友舟、梁治国等,另外还有吴慧平、杨扬、晏晓斐、彭再生、向彬、元国霞、胡吉连等等一大批书法博士、硕士们。
还有的跟随着打工者的脚步,走入另外一个相对发展的城市,贡献着自己的聪明和努力。这些人主要集中在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而以北京与深圳居多。我们知道,中国书法网就是由一个湖南的书法青年在深圳开办的,这个年轻人的名字叫傅志伟。当然,这种形式的突破还有很多,他只是其中的典型人物之一。
还有的像李铎先生一样从军营走出来的湖南籍书法人,中青年代表人物为龙开胜、周剑初、彭利铭等。在书法界有一段佳话,即北京书法家协会的副主席中,就有两名为湖南人,这是很有意思的。
五、教育先行,后辈突出
说起湖南的书法,教育是不可或缺的环节。湖南省书协在全国书坛率先成立了少儿书法教育委员会,为推广书法教育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当然,在这个委员会成立之前,许多青年书法家都已投身于少儿书法教育事业中。对书法高考的培训,近些年来,也是收获颇多,为高校的书法专业输送了大量的人才。其中,部分学生已经毕业,并回到了省内,有的则继续投身到书法教育事业中来。在湖南的各大高校中,目前也有部分高校开设了书法专业,如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的书法硕士教育,湖南第一师范、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的书法专业教育,都为湖南书法的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湖南的书法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
这是一个由冷柏青等几个年轻人组织策划的纯民间性活动,参展作者的遴选不是职位和社会地位的高低,而是以艺术水准为唯一标准,故此次展览的50多位作者基本代表了湖南中青年的最高水平。活动经费由大家分头找企业拉赞助,拉不到赞助,大家AA制,此次如此,以前与北京、四川、江苏、浙江、河南办联展也是如此。湖南中青年作者与书法先进省市连续地办联展,此次又办如此大规模的晋京展,而且纯粹为民间行为,放眼全国,惟有湖南一家耳!
湖南中青年书法作者为何能如此齐心团结,一呼百应?这得从湖南的现状说起。
从古代的欧阳询、怀素、何绍基到近代的曾熙、齐白石,应该说,湖南的书法也曾有过辉煌的时期;但到当代,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制约,湖南书法仅居全国中游水平,且缺乏在全国较有影响的大家,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权威的缺失,有它不利的一面,也有有利的一面。不利在于,没有权威,没有了具有影响力的前辈们的引导,多了盲目性,走弯路是必不可少的,由于先天性的缺乏营养,在书法的道路上发展必然要付出更艰苦的努力;有利在于,没有了权威条条框框的束缚,一是少了门户之见,二是在纵向上使目光投向更深邃更直接的传统,在横向上借鉴省外先进的书法理念,少了被动性,多了主动性,起点更高,视野更广,而当代传媒的发达也为此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只要喜欢的,都毫无禁忌地拿来为我所用,虽然精华与糟粕俱存,在外省市要挨老先生板子,在湖南,只要喜欢,年轻人照样自得其乐,并没有人来强加干涉,呈现出很强的主动性、开放性,这也是湖南近期书法兼收并蓄、融南北风格于一体的特征赖以形成的前提。
谈起湖南的书法,不得不提到1999年在长沙举办的“‘有=冇’湖南首届青年书法展”。这注定是一个无法进入到官方书法史的展览,但它对湖南书法后来的巨大影响却正逐渐显现出来。展览的标题到现在还相当雷人,不是年轻人,取不出这样的标题,也办不成这样的展览。当时长沙有一个后来在现代书法界非常有名的书法团体——“墨第一组”,岳阳的“永和书社”也刚成立,两家想一起在长沙搞一个联展。随着计划一步步实施,影响的增大,想加入展览的人越来越多,最后办成了囊括了当时湖南最为活跃的青年书法家的首届青年书法展,有传统的,有现代的,还有装置作品,大家如初生牛犊,玩得不亦乐乎,怀揣着纯真的艺术梦想。这是湖南青年书法家自发联动的第一次民间活动,此前,湖南年轻的书法人各自为政,如散兵游勇,此后,湖南的青年书法家才摆脱了单打独斗的局面,联络在一起,才有了后来的一系列在全国有影响的活动,才有了湖南青年书法家群体的崛起。今天的“果”源于十几年前种下的“因”。
总体说来,湖南书法呈现出下面一些特点:
一、书法群体涌现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在全国范围来讲,民间书法社团的建立还是一件新鲜事,很多地方的书法爱好者眼里的书法组织还只是当地的书法家协会,很少有人去尝试建立自己的小社团,虽然在改革开放后的头几年,在一些发达地区有小团体的出现,也大都是当地书协的雏形,而非严格意义上的民间社团。但在湖南,这种现象有了改变,出现了几个较为著名的小社团,早期的如以王徽为首的“南楚印社”,以刘泽荣为首的“洞庭印社”,长沙的“墨第一组”,岳阳的“永和书社”等。南楚印社与洞庭印社的成立,大概是受西泠印社的影响,当然也是以篆刻为主的,不过这些人也均善书法,因此也可以说是书法社团。这些团体均出版有自己的报刊,经常发表自己的作品和文论,进行交流与学习。而作为纯粹意义上的书法民间社团则是由长沙的墨第一组开始的。
墨第一组由长沙的几个青年书法爱好者组成,当时的社名叫“墨第一组”,一个非常现代的名字,他们的成员大都是刚刚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专业毕业不久的学生,思想活跃,有形式构成的基础,把一些美术的理念与手段运用到书法创作中来,并举行了作品展。由于形式新颖,方法独特,很快就在湖南省内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与此同时,岳阳的永和书社也成立了,并举办了永和书社的第一次展览——“永和七子”书法展。从那以后,民间社团就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较著名的有以冷柏青、刘晓斌为首的衡阳雁阵部落,以田绍登为首的常德清荷书社等等。至于不太著名的小社团就不知道有多少了。
这些社团最大的特点就是出人才,讲团结。纵观这些社团,在出人才方面就令很多半官方的书协组织汗颜。墨第一组大都出身于美术专业,把美术的理念引进书法,因此,在现代书法的创作领域有一定的建树,如吴志立、胡伟等的现代书法作品。雁阵部落在冷柏青的带领下,涌现出了如陈东旭、廖理邦等一批八〇后的青年才俊。清荷书社,在这些年更是扎扎实实做事,稳步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近几年涌现出来的周少剑在国展中收获颇多,延续了常德自张锡良以来在国展中的雄风。笔者所属的永和书社也是人才辈出,崔向君、王翔和王祥北,先后在国展中获奖,特别是崔向君,连续两次在国展中获得大奖,这也是湖南书坛的骄傲。另外,永和书社的开拓进取精神更是令人敬佩,在这个社团的十八个成员中,目前已经产生了两个博士,三个硕士,还有十个北京各院校与研究机构的研究生课程班的进修生,粗略算来,没有走出来进修的永和人寥寥无几。从2002年崔向君、肖文飞北上央美进修开始,拉开了永和人北上京城的序幕。肖文飞博士毕业后任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任学术部主任;王祥北硕士毕业后任职于荣宝斋出版社;魏广君硕士毕业后任职于中国国家画院;晏晓斐也即将硕士毕业;朱友舟硕士毕业后留在了南京艺术学院,现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短短十年的时间,变化是巨大的。
讲团结,也是这些社团的特点之一。在这些社团中,没有官方协会的陋习,没有论资排辈的流弊,每个人在社团中的地位都是平等的,社团的事务也是大家共同完成。最难能可贵的是,没有所谓的社长之类的头衔,完全民主化,让每一个成员都承担起社团的日常工作,轮流来承担具体的事务。
二、思路开阔,取法多样
很多人都认为,湖南的书法特点应该像历史上那些秦简、楚简、汉简一样,保持浪漫而诡异的书写特点,这种想法当然是可以理解的,谁让湖南这块大地上出土了那么多的竹简木牍呢?然而,大家想过没有,这种竹简木牍就只是湖南这块土地的特产吗?湖南人就一定要保持这种书法风格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湖南人当然不一定就要按照这种风格走下去,因为,这种风格即便只是湖南所特有,那也离我们太远太远,我们对它们了解得太少太少,可以说在我们太久的社会生活中,这种风格对我们的影响几乎不存在了,因而和它们之间已有了不可衔接的鸿沟。但是,这种遗风却一直在三湘四水间流淌,在洞庭烟雨中飘扬,在衡岳雪峰之巅飞翔。因此,湖南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不仅保持了浪漫主义情怀,并且将这种浪漫主义情怀扩展到了每一个角落,我们的书法取法更加宽泛了,胸怀更阔大了,迎接和面对着的是连续两次在国展中获得大奖,这也是湖南书坛的骄傲。另外,永和书社的开拓进取精神更是令人敬佩,在这个社团的十八个成员中,目前已经产生了两个博士,三个硕士,还有十个北京各院校与研究机构的研究生课程班的进修生,粗略算来,没有走出来进修的永和人寥寥无几。从2002年崔向君、肖文飞北上央美进修开始,拉开了永和人北上京城的序幕。肖文飞博士毕业后任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任学术部主任;王祥北硕士毕业后任职于荣宝斋出版社;魏广君硕士毕业后任职于中国国家画院;晏晓斐也即将硕士毕业;朱友舟硕士毕业后留在了南京艺术学院,现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短短十年的时间,变化是巨大的。
讲团结,也是这些社团的特点之一。在这些社团中,没有官方协会的陋习,没有论资排辈的流弊,每个人在社团中的地位都是平等的,社团的事务也是大家共同完成。最难能可贵的是,没有所谓的社长之类的头衔,完全民主化,让每一个成员都承担起社团的日常工作,轮流来承担具体的事务。
二、思路开阔,取法多样
很多人都认为,湖南的书法特点应该像历史上那些秦简、楚简、汉简一样,保持浪漫而诡异的书写特点,这种想法当然是可以理解的,谁让湖南这块大地上出土了那么多的竹简木牍呢?然而,大家想过没有,这种竹简木牍就只是湖南这块土地的特产吗?湖南人就一定要保持这种书法风格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湖南人当然不一定就要按照这种风格走下去,因为,这种风格即便只是湖南所特有,那也离我们太远太远,我们对它们了解得太少太少,可以说在我们太久的社会生活中,这种风格对我们的影响几乎不存在了,因而和它们之间已有了不可衔接的鸿沟。但是,这种遗风却一直在三湘四水间流淌,在洞庭烟雨中飘扬,在衡岳雪峰之巅飞翔。因此,湖南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不仅保持了浪漫主义情怀,并且将这种浪漫主义情怀扩展到了每一个角落,我们的书法取法更加宽泛了,胸怀更阔大了,迎接和面对着的是来自四面八方的风格与面貌。
应该说当今的湖南中青年的总体风格是没有风格,用文雅的说法是风格多样,面貌丰富,取法广泛。所谓无风格之风格,就是风格。在全国书坛中,有些兄弟省份的特点非常明显,比如四川,比如江苏,比如浙江,风格各异,特点突出。关键点是这些省份都有在全国书坛中举足轻重的领军人物。而湖南本土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这样的人物出现,这是有点尴尬的,但这种局面却不一定就是坏事,这种局面的存在,还反而会让人突破某种局限,求得更大的发展。这给湖南的中青年书法家们一方面敲响了警钟,一方面提供了机会,可以突破湖南这个局部而面向更广阔的大地,从而提升整个湖南的书法水平。可以说,这也是历史给了我们一个机会。这一点,现在做得很好,风格的多样性在湖南中青年书法的体现就是最好的说明。
从整体来看,目前湖南中青年书法受所谓的流行书风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在比较活跃的几个人身上表现得较为明显,如胡紫桂、崔向君、袁绍明、冷柏青、刘桂成等。前些年举办的流行书风、印风征评展中,获奖者湖南就有7位之多,其中4人还来自同一个团体——永和书社,这在国展中是绝对不会出现的情况。这些活跃分子又影响了周围一大批兴趣相近者,各个民间社团中就有这种现象体现,这是可喜的现象,也是可怕的现象,处理得好将功莫大焉,而处理得不好,就会走向另一种平庸,既不能推出新的干将,也不能形成广泛的影响。
现在的湖南书坛可以看成是全国书坛的一个缩影,各种风格和流派都能在三湘大地找到身影。无论是中国书协引导下的展览体,还是所谓的流行书风引导的流行体,还是所谓坚守传统的保守体,抑或是主张主题先行的学院派,甚至是以书法为元素的现代水墨艺术,都能找到忠诚的追随者。其中几个人物还能在各自的领域掀起旋风,也是让全国书坛震惊的。
三、重镇迭起,各具特色
纵观湖南各地的书法状况,可以清楚地发现,中青年在各地书法事业中所处的地位,他们引领了书法前进的脚步。新时期以来,虽然在地域上湖南书法的发展不是很平衡,有的地区走在前面,有的地区较为落后,但是,总体看来,发展是历史的大趋势,而在这种发展进步中,中青年书法家的努力是重要的因素,并在他们的努力之下形成了湖南书法的一个个重镇。
湖南中、北部地区,由于比较富裕,书法基础比较好,传统比较扎实。因此,在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间,一直走在其他地区的前面,起到了引导湖南书法发展的作用。
首先说长沙,作为省会,全省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有先天的优势,照道理这个城市的书法状况自然要好于别的城市,可以说长沙是湖南书法的重镇之重镇,早年的书法大家们都集中在这里,如周昭怡、史穆、虞立夫等。现在老一代的颜家龙、张锡良等也都荟萃于此,同时也聚集了一批来自本省各地的中青年书法家,如湖南师大来自岳阳的陈文明,省文化厅来自郴州的倪文华,铁路来自衡阳的刘晓斌,湖南美术出版社来自张家界的胡紫桂,省书画院来自常德的袁绍明,湖南师范大学来自常德的田绍登,还有省书协的陈曦明,以及长沙本土书法家谭秉炎、刘一平、周群艺、李砺、文佐、胡伟,本土篆刻家罗光磊、王勇等。
长沙虽然地位重要,但是,最先能让全国书坛震惊的却不是这个城市,而是地处洞庭湖西岸的常德。当时,在以张弓老先生为首的常德书坛,潜心书法学习,很快就产生了张锡良这样接连在国展中获奖的作者。在他们的影响下,常德书坛更加活跃了,不久,田绍登和袁绍明就走入了书法人的视线。这些成绩的取得,被当时称之为“桃源现象”,在全国影响较大,《中国书法》杂志还开辟专栏进行报道,是当时全国为数不多的几个现象之一。虽然之后又沉寂了十几年,但今天,在张锡良先生的影响下,常德书坛又涌现了以周少剑为代表的一群年轻书法人。
岳阳原本在湖南书坛的地位非常靠后,虽然有岳阳楼和洞庭湖这样深厚的文化底蕴,但终究不如长沙等城市,但自从永和书社成立以后,这种局面得到了改变,跻身入湖南书法重镇的行列。现在,虽然有几位永和书社的成员离开了岳阳,扎根在了北京等地,但仍然有几个坚守在这里,如崔向君、王翔、王伟、文雨浪等。除永和书社外,岳阳还有一个民间社团比较活跃,叫艺舟双辑,徐驰就是其中坚力量。
湘潭这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在上世纪末期与常德一样影响较大,书法与篆刻都能影响到全国书坛,尤其是篆刻,王集与王徽是当时篆刻界的佼佼者。周平、王奇志的书法也面貌突出。2000年以来,伍剑的书法多次在国展中获奖入展,是湘潭书法的新气象。
衡阳的书法从改革开放以来,就是湖南书法的重镇之一,现在的冷柏青、彭育龙、楚石可以说是中青年书法家的代表。
株洲的书法,近些年来也进步不少,汤树林、蒋冰、叶剑平等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永州书法群英荟萃,罗峰林、邹武生、唐朝晖、姜玉波、欧阳维忠等续写着永州书法的辉煌。
郴州书法没有像别的地区那样突出,但近些年来张金生、刘桂成、刘小平等把郴州书法搞得风生水起。
益阳在盛景华的带领下,也涌现了一批青年好手,如石印文、夏碧波、李莹波、钟全昌等,在桃花江水的滋润下,散发着迷人的芳香。
在湖南所有的书法重镇中,特别值得隆重介绍的是娄底,这个湖南最中部的城市,只是个新兴的地级市,不大,人口也不多,但是文化传统非常深厚,以涟源为依托,构筑起了自己较为扎实的文化传统。这里的书法以传统为主,似乎是一片远离当今社会的世外桃源,丝毫不为外界书法风格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取法原则,长期保持着平雅清和的书法风格。尤其在魏华政、鄢福初的带领下,近些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楷书在这里得到了大家的极力推崇,许多人都是凭借着楷书跻身国展的,曾经掀起过一股娄底旋风。代表人物有:李哲、罗华斌、贺子文、彭再生、易俊等。
除开这些以地域为界的书法重镇以外,还有一些以社会团体为单位的书法重镇,民间团体就不多说了,上面所举的几大团体都是这样的书法重镇。另外,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下属的几个专业委员会和湖南省青年书法家协会都是这样的重镇。在各专业委员会中,创作委员会最为活跃,胡紫桂、崔向君、冷柏青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带领着这个委员会四处活动,掀起一股股热潮。近几年来,他们接连与北京、四川、江苏、山东、河南等省市的青年书法家举办了联展,既走出去,也请进来,把湖南的整体水平提升了一个档次,也让更多的湖南中青年书法家很快得到书坛的认可。湖南省青年书协也不甘落后,联合兄弟省市的青年书协举办了多次联展,进行交流,如与江苏、浙江等这样的书法大省联合举办了多次交流展,对本省书法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功不可没。
四、放眼世界,不拘一格
湖南书法人,从来没有把自己局限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而是把目光投放到整个书法界。我们知道,欧阳询、怀素等都是把自己置身全国的书法家,他们的目光放得很远。这种风格自然也带给了湖南的书法家们。
目前,来自湖南的李铎先生,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影响力。而在年轻人当中,向省外突围已经是自己最理想的选择了,这种突围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向外求学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方式。湖南的中青年书法家大都有走出去学习进修的经历,很多人都进入了高等学府进行研究生的学历教育,并取得了博士、硕士等学位,成为有实力的书法研究与创作人才。这些人有的选择回到了湖南,如中南大学的罗红胜,长沙理工大学的李正庚,还有大批人则完全突围了出来,留在了省外,如肖文飞、王祥北、朱友舟、梁治国等,另外还有吴慧平、杨扬、晏晓斐、彭再生、向彬、元国霞、胡吉连等等一大批书法博士、硕士们。
还有的跟随着打工者的脚步,走入另外一个相对发展的城市,贡献着自己的聪明和努力。这些人主要集中在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而以北京与深圳居多。我们知道,中国书法网就是由一个湖南的书法青年在深圳开办的,这个年轻人的名字叫傅志伟。当然,这种形式的突破还有很多,他只是其中的典型人物之一。
还有的像李铎先生一样从军营走出来的湖南籍书法人,中青年代表人物为龙开胜、周剑初、彭利铭等。在书法界有一段佳话,即北京书法家协会的副主席中,就有两名为湖南人,这是很有意思的。
五、教育先行,后辈突出
说起湖南的书法,教育是不可或缺的环节。湖南省书协在全国书坛率先成立了少儿书法教育委员会,为推广书法教育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当然,在这个委员会成立之前,许多青年书法家都已投身于少儿书法教育事业中。对书法高考的培训,近些年来,也是收获颇多,为高校的书法专业输送了大量的人才。其中,部分学生已经毕业,并回到了省内,有的则继续投身到书法教育事业中来。在湖南的各大高校中,目前也有部分高校开设了书法专业,如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的书法硕士教育,湖南第一师范、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的书法专业教育,都为湖南书法的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湖南的书法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