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生的独立性较差,他们不善于组织自己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看到什么就想到什么,缺乏抽象的逻辑思维。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尤为重要。那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呢?通过多年的实践经验,我觉得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示范、引导、指导,潜移默化地使学生获得一些思维的方法。下面就来谈一点我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关键词;感性认识 新旧知识 设计问题 说理训练
一、从具体的感性认识入手,积极促进学生的思维。
在数学基础知识教学中,应加强形成概念、法则、定律等过程的教学,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然而,这方面的教学比较抽象,加之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学习时比较吃力。学生学习抽象的知识,是在多次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产生飞跃,感知认识是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直观是数学抽象思维的途径和信息来源。我在教学时,注意由直观到抽象,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在教学“角”这部分知识时,为了使学生获得关于角的正确概念,我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和模型:如三角板、五角星和张开的剪刀、扇子形成的角等,从这些实物中抽象出角。接着再通过实物演示,将两根细木条的一端钉在一起,旋转其中的一根,直观地说明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可以得到大小不同的角,并让学生用准备好的学具亲自动手演示,用运动的观点来阐明角的概念,并为引出平角、周角等概念做了准备。
二、从新旧知识的联系入手,积极发展学生思维。
数学知识具有严密的逻辑系统。就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某些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又是旧知识的引伸和发展,学生的认识活动也总是以已有的旧知识和经验为前提。我每教一点新知识都尽可能复习有关的旧知识,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来搭桥铺路,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如在教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时,我先复习了加法中各部分的名称,然后引导学生从35+25=60中得出:60-25=35;60-35=25。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后两算式的得数实际上分别是前一个算式中的加数,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求加数的公式: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这样引导学生通过温故知新,将新知识纳入原来的知识体系中,既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思维也得到了有效的发展。
三、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维。
1、教学中,通过设疑引思,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很大的作用。“疑”是激发思维的起点,“疑”是激发思维的动力。教学中应针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巧妙的提出问题。这类问题主要是学生没能提出而又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的问题,一般是在重点、难点、社会热点和思维盲点处提出。这些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具有思索的价值,能引起学生认识的升华。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精心设计问题。一方面,应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沿着问题思考,引发学生探索、思考、解决问题,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在思维的活跃状态中,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从而点燃学生的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还应根据教材重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尽量设计一些与学生水平相应的问题来提问学生,太浅了不能引起学生集中注意力思考,效果不大;太深奥就会直接影响课堂气氛和教学的连贯顺利进行,最好设计一些有一定的悬念、思辨特色的问题系列,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改善学生的求知心态,从而积极思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认识问题的能力,这样就将每位学生的思维活动都激活起来,通过正确的思维方法,掌握新学习的知识。
四、进行说理训练,推动学生思维。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外壳,加强数学课堂的语言训练,特别是口头说理训练,是发展学生思维的好办法。在学习“小数和复名数”这一章节时,由于小数与复名数相互改写,需要综合运用的知识较多,这些又恰恰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怎样突破难点,使学生掌握好这一部分知识呢?我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加强说理训练。在学生学完例题后,启发总结出小数与复名数相互改写的方法,再让学生根据方法讲出做题的过程。通过这样反复的说理训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推动了思维能力的发展。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让学生学习、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更要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鼓勵学生大胆想象、善于想象,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这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参考文献;1王凤学. 浅谈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 才智, 2014(16).2吴平云. 浅谈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 新课程学习(上), 2013(6):77-77.3赵立娟. 浅谈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 读书文摘, 2016(10).4陈玉权. 浅谈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 贵州教育(9):40-40.
一、从具体的感性认识入手,积极促进学生的思维。
在数学基础知识教学中,应加强形成概念、法则、定律等过程的教学,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然而,这方面的教学比较抽象,加之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学习时比较吃力。学生学习抽象的知识,是在多次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产生飞跃,感知认识是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直观是数学抽象思维的途径和信息来源。我在教学时,注意由直观到抽象,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在教学“角”这部分知识时,为了使学生获得关于角的正确概念,我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和模型:如三角板、五角星和张开的剪刀、扇子形成的角等,从这些实物中抽象出角。接着再通过实物演示,将两根细木条的一端钉在一起,旋转其中的一根,直观地说明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可以得到大小不同的角,并让学生用准备好的学具亲自动手演示,用运动的观点来阐明角的概念,并为引出平角、周角等概念做了准备。
二、从新旧知识的联系入手,积极发展学生思维。
数学知识具有严密的逻辑系统。就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某些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又是旧知识的引伸和发展,学生的认识活动也总是以已有的旧知识和经验为前提。我每教一点新知识都尽可能复习有关的旧知识,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来搭桥铺路,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如在教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时,我先复习了加法中各部分的名称,然后引导学生从35+25=60中得出:60-25=35;60-35=25。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后两算式的得数实际上分别是前一个算式中的加数,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求加数的公式: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这样引导学生通过温故知新,将新知识纳入原来的知识体系中,既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思维也得到了有效的发展。
三、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维。
1、教学中,通过设疑引思,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很大的作用。“疑”是激发思维的起点,“疑”是激发思维的动力。教学中应针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巧妙的提出问题。这类问题主要是学生没能提出而又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的问题,一般是在重点、难点、社会热点和思维盲点处提出。这些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具有思索的价值,能引起学生认识的升华。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精心设计问题。一方面,应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沿着问题思考,引发学生探索、思考、解决问题,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在思维的活跃状态中,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从而点燃学生的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还应根据教材重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尽量设计一些与学生水平相应的问题来提问学生,太浅了不能引起学生集中注意力思考,效果不大;太深奥就会直接影响课堂气氛和教学的连贯顺利进行,最好设计一些有一定的悬念、思辨特色的问题系列,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改善学生的求知心态,从而积极思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认识问题的能力,这样就将每位学生的思维活动都激活起来,通过正确的思维方法,掌握新学习的知识。
四、进行说理训练,推动学生思维。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外壳,加强数学课堂的语言训练,特别是口头说理训练,是发展学生思维的好办法。在学习“小数和复名数”这一章节时,由于小数与复名数相互改写,需要综合运用的知识较多,这些又恰恰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怎样突破难点,使学生掌握好这一部分知识呢?我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加强说理训练。在学生学完例题后,启发总结出小数与复名数相互改写的方法,再让学生根据方法讲出做题的过程。通过这样反复的说理训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推动了思维能力的发展。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让学生学习、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更要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鼓勵学生大胆想象、善于想象,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这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参考文献;1王凤学. 浅谈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 才智, 2014(16).2吴平云. 浅谈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 新课程学习(上), 2013(6):77-77.3赵立娟. 浅谈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 读书文摘, 2016(10).4陈玉权. 浅谈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 贵州教育(9):4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