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桑古堡在新荣

来源 :小品文选刊·印象大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visiv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近堡子湾,听天籁回想和远古呼唤!
  堡子湾是什么印象?是得胜堡?是饮马河?是青砖灰瓦亦或是方山永固陵渗透出来的万古沧桑?都不是!堡子湾折射的是一個地域的灵魂,也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堡子湾作为一种地域文化,不仅是古代一所边塞贸易之地和边关通道,更是彰显着政府对边关文化和古堡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可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不经意见感受到的淳朴民风和挥之不去的惬意山水画。那些平时看起来自我陶醉的幸福或痛苦,成就或者遗憾,一旦进入大自然这广袤的空间,一旦置于高空俯瞰的目光之下,就会在寂静的山河之间毫无踪迹——似乎从来没有发生过,也永远不会发生。
  古道雄关——堡子湾地名由来
  堡子湾确实是一个堡多的大“湾”。由于北边十里外是得胜堡、镇羌堡和四城堡;南边十里外是宏赐堡、会远堡(遗址),二十里内,五堡齐聚。俗语有“堡离堡,二十五”之说,但是这里既非山湾也非河湾,与长城共同构成防御系统,堡子湾由此得来。
  堡子湾历史上最功勋卓著的不是得胜堡,而是名不见经传的宏赐堡。过去宏赐一带风沙很大,曾有“宏赐堡子湾,整图不用担”之说,但那是过去,“三门为镇、四门为城”制,得胜堡只能算作寨,而宏赐堡设东门和南门,宏赐堡才够格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堡”,宏赐堡北对三山、焦山,南向孤山,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据大同县志记载:明嘉靖三年(1523年),巡抚史道梁震同因此奏请修筑,嘉请十八年(1538年)总督毛伯温再度重修,堡城周长1750米,堡墙高7.5米,厚7.5米,属于重点防御工程。宏赐堡东南十里高处曾经筑会远堡,内设公馆、墩台并设旗官驻守,依堡环跳,五堡历历在目比堡现已不存。今日宏赐堡,堡墙残存,唯戏台危耸,断壁残垣,其余石狮石碑遗落不寻。
  古堡话乾坤——守望沧桑的得胜堡群
  名声鹊起的得胜堡群位于黄土高原大同盆地北部,处于得胜盆地正中,海拔1300米左右。始建于明嘉靖十八年(公元1538),是明代大同的边关重镇,此时叫绥虏堡。明万历三十二年七月,拆市场堡墙砖补绥虏堡新堡,从此名为“得胜堡”,意为旗开得胜,保障中原地区安宁。得胜堡不是一个孤立的军事设施而是由得胜堡、镇羌堡,四城堡三个城堡和其北面的长城与得胜口关组成的严密的防御体系。得胜堡群自古是联结晋北与内蒙古的主要通道, 明朝在得胜堡晾马台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其妻三娘子为“忠顺”夫人,不仅积极建议与明朝和好,而且是今呼和浩特市的创建者,同时是三代忠顺王的夫人,并于1571年促成晋蒙实现“通贡”“互市”,开辟了民族团结的局面。如今,历经岁月的洗礼,满目沧桑的得胜堡群已成为国内外古堡游览者的必选胜地。2019年4月1日得胜堡村荣膺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接到薛老师的约稿任务后,我不可抑止的又一次来到了堡子湾。
  踏青饮马河——饮马之余,山青水秀
  沿着城市一路向北,汽车爬高已经力不从心的时候,一片微绿隐隐约约的冒出来,让我燥热急切的心境顿时空阔和清凉。前面有一段正在修路,汽车停在不知名的路边,不能再往前走了。如果还要前行,探访堡子湾的高远深邃,就只能疲惫地徒步前行。幸好眼前的青青浅流也不辜负这大好春色。
  艳名远播的饮马河远没有她的名字那么豪情万丈——初春的四月仅仅是潺潺溪流。饮马河在古代叫如浑水,为什么叫如浑水呢,发源于今山西浑源,浑水之源的浑水(现在叫浑河)与饮马河一同注入桑干河,饮马河与浑水流量两岸地理环境相似,故名如浑水,后来,此河为什么又叫饮马河了呢?
  那是唐太宗李世民年青时那时统兵征战于此,见此地风景秀美偏偏身中箭弩,心情澎湃悲壮,乃作《饮马长城窟》,诗云: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回戊危烽火,层峦隐高节。悠然卷旆旌,饮马出长城。寒沙迷骑迹,朔风断边声。烽尘清紫塞,玉笛韵金证。绝漠干笑戢,车徒振原隰。都尉反龙堆,特军旋马邑。扬魔氛雾静,纪石功名立。荒激一征衣,灵合凯歌入。
  后人依据此诗改如浑水为饮马河,饮马河由此而来。


  饮马河发源于内蒙古的丰镇一带,由北向南经新荣最终汇入桑干河。桑干河在河北逐鹿以东保庄与洋河汇成永定河,最后在天津流进海河,注入渤海,故饮马河属于海河水系。以孤山村为界别,以北叫饮马河,以南叫御河,其河段主要集中在新荣区堡子湾乡。饮马河北段西岸地势由西向东缓缓而降,东岸地势呈陡峭的合状,西岸地势以黄土为主,沟壑纵横,两岸的植物多耐旱灌木。河滩地芳草菲菲,一绿数里。河床宽处有五六百米,窄的地方也就一二百米,大小支流林林总总。千百年来,这条默默流淌着的河流,滋养着这片土地,孕育这这里的百姓世代交替。如今,以河繁衍的饮马河湿地成为这里的“宝地”,人们再次感怀当年唐太宗饮马放怀的雄魄人生。这里气候舒爽宜人、清波荡漾,百鸟齐飞,与附近的长城古堡相得益彰,成为大同近郊一道靓丽的休闲郊游之地。
  沿途漫步饮马河的小支流还是不少的。春寒料峭的四月初远望方山,常见山中一堆堆白色的东西,常人不知是什么。是什么呢?那是泉眼没有消融的结冰。每年冬天封冻时节,泉水从地下深处涌出,结冰、再涌出,再结冰,越积越多,常常把山沟塞满,非常峻峭。这样的泉眼,一般都汇入了饮马河,当地的居民讲,它们的水质很好,可以直接饮用。我就着春风鞠一捧清泉,确实沁凉甘甜。
  凝固的历史——得胜口
  沿饮马河继续向北,紧靠得胜堡的就是得胜口。“口子”是中段长城的石砌子砖包城门,门洞两侧被车轴头划下道道深沟,昔日间置大门两扇,城门上建有木楼。得胜口建于明朝洪武年间,明朝时得胜口以御敌为主,得胜口曾为中原通往蒙古的重要通道,素有东部山海关,西部嘉峪关,中部得胜口之谓,其重要性可想而知。得胜口西长城内一侧,有建于道光十一年(1830年)的关帝庙,其坐南朝北,正殿三间套室,殿内关公像有坐有立,乘坐赤兔宝马八面威风。正殿北面是戏台,南有屏门,北有穿门,殿前建东西两廊,东廊北是鼓楼,吊悬朝阳大鼓,西廊之北是钟楼,悬景阳大钟,鼓楼北是山门,游人由此而入。但到了清朝,得胜口的御敌作用就消失了,那么得胜口的作用又是什么呢?   得胜口口子的门洞极狭,时得胜口盘查甚紧,违禁物事休想出入,是身兼御敌商贸的重要关隘。得胜口西长城内一侧,设有关帝庙,庙内的赤兔马神形兼备,当地的老乡说凡人不敢触摸。我只远远的敬畏的拜了拜就虔诚的退出了。几百年来,得胜口演绎了多少故事。源源不断的饮马河流过了“口子。这里至今还留有一塊块斑驳的青石碑,上面一些不无或清晰或残损的刻字,记录着那一段动荡。得胜口在风沙之中已经矗立了千年,像一个被遗忘的戍卒寂寞地驻守着边关的门户。登上得胜口,举目远眺,仿佛回到了那金戈铁马的鎏金岁月;四周沟壑纵横,烽燧兀立,胡杨挺拔,在落日的余辉中,透射出浓烈的历史沧桑感……
  昔日辉煌——从致远店到紫塞阁
  乾隆十三年(1747),得胜口开始设立税亭,口里口外的容商,都必须经税亭验货收税后才能通行。当时得胜口内设南北向一条大街,两边店铺林立,留名于今的有南京罗缎铺、苏杭绸缎铺、潞州缎铺。临清帛铺及绒线铺等。街东龙和店和街西的龙泉店,负费接待报税的人。最有名的旅店叫致远店,店主叫郝树平,本店有两个号,得胜口月城门外依山而建的分号叫北致远店,在大街往南75米处又设总号南致远店。南致远店大门朝西建筑面积四十亩,有房间二百间,布局合理,生活设施齐全。眼前的残垣断壁依稀可见当日的辉煌。
  道光二十六年(1845年),距得胜商贸大街南端60米,修筑紫塞阁,因坐落在得胜口以南,故称南阁。南阁地基先铺五层条石,再砌两层青砖,阁楼主体先以七层石条为基,再砌五平五立青砖,阁体西置门,海体上建木阁楼,以八根木柱支撑,阁楼塑有奎星三皇、观音及惠岸、善财二童子。楼顶四角是挂铜铃,风铃悦耳,南阁雕梁画栋,工艺清美坚固,寿命应在千年以上,然而,在解放前夕,支撑紫塞阁大柱的横木被盗,楼阁失去依托的重心,1952年春,紫塞阁被大风吹倒,距建成时仅仅才106年,惜哉,痛哉!
  回首永固陵——方山之中的北魏传奇
  沿着蜿蜒的山路盘旋向上,(对于没有方向感的我觉得就是一直往上走)就到了方山永固陵。这是第三次来了。悠悠堡子湾,历史悠久,山川壮丽,是游牧民族和汉文化结合的见证,这绝不是溢美之词,早在北魏年间,拓跋氏皇族就在饮马河畔,举觞奏乐,饮酒对歌,演绎了一场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和睦皇家故事;这里有他们封侯万里、壮怀不已的浩气豪情,这里曾是一片实现激情与梦想的土地。 祁皇墓内屹立的石碑,凝固在石碑上的文字图像,无不凸显当时拓跋氏的皇家气派尊严……方山位于大同正北二十五公里处,顶部平坦如砥,山体狭长,南北走向略偏西。鸟瞰如棋盘,天圆地方,因此得名。方山是北魏皇家墓地,现存古迹有永固二陵、思远佛寺、灵泉宫池、秦赵长城、明长城、北魏陪葬陵。现祁氏墓与其他北魏皇室墓葬早已湮没于历史尘埃中,唯永固陵尚存。北魏文成帝的皇后文明太皇太后冯氏亲选定方山为陵寝,建造用时三年,沿袭东汉葬制,于方山南麓修建寿陵,名为永固陵。自此,永固陵成为北魏先人的圣灵之所。而永固陵园由冯太后墓、万年堂、思远佛寺和北魏陪葬墓组成,南北4000米,东西1000米,是一座陵寺合一、鲜卑文化与汉文化融合的墓葬。方山永固陵建于公元481年,历时三年于公元484年建成,现存封土堆高22.87米,呈圆形,墓底为方形,南北长117米,东西宽124米,该墓为砖砌多墓室,建造于封土堆中心,由墓道,前室,通道,后室四部分组成。但不幸的是,冯太后的墓前后经历了三次被盗;而她又是万幸的,因为永固陵,她的芳魂永存。方山是堡子湾璀璨的明珠。
  诉不尽的故事:那山,那堡,那人
  堡子湾以“堡”闻名,这片神奇的热土,史上曾经是军事要地,更是体养生息之地。这里的老屋多为木架结构和窑式结构。当然,构造也是非常讲究的。木架结构比较讲究的是房屋所用,构造也是相当的精致,屋顶内木架检结星外青瓦覆盖,房脊有脊吻,墙体材料是青砖。砖间用麻刀灰泥沾和,地基是石砌的,门口支柱起门擔。青砖是一种建筑象形文字,是一张张古代的水墨邮票,能把七零八落的记忆不断送达到今天。另一种窑式房屋是最古老,最原始的民居,这里的土质粘性大,板结牢固,不以松散,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冬暖夏凉,建筑时先把木架架成宝式形状,然后用拓好的土坏垒放、填土,盖顶。堡子湾的院落,大都是四合院式的,方正的面南背北的正房、东西厢房、南下房,,院门比较讲究,一般都建有门楼,给人一种端庄素雅的感觉。如果想去看看老房子,可以去宏赐南街。这里戏台,还有老井、课膳、石碑、石柱庙寺当然啦,每个村庄名字的由来也是充满了传奇色调,值得我们回味。我感觉到这一次堡子湾之行不仅仅是在广袤的空间里穿梭寻找,而是在中国历史文化的画廊里巡游,驶入古人幽深的诗境。
  民俗中的故乡——花开独秀的戏台文化和炕文化
  堡子湾的戏台,俗称为“庙院”常和龙王宙建在一起,一年一度的唱戏是为了祈求来年的风调雨顺,所以又叫庙会,后来演变为赶集,商贸交流活动。而得胜口关帝庙每年有两次定期大戏,即每年农历五月十三(关帝忌日)和六月二十四(关帝生辰)。戏台整体是一个院落,北面是正殿,供奉雨神:南面是戏台,其屋顶为卷棚顶结构,檀木制作,上有统饰图案。戏台两进,外面演出,里面装扮,中间用木制隔开。每年农活用水时节,各村开始祈雨,戏班子面对申明大唱特唱,连唱数日,一定得唱的雨神感动的下雨为止。村里的老少爷们都会去,其目的自然是不一样的。老年人是真的戏迷:小娃是图个热闹场所;媳妇儿是去了唠家常,年轻未婚的男女则是去找钟情心仪之人...这也是祈雨之外的一件重要的大事了经过岁月的洗礼,作为与内蒙古相接壤的边境小镇,不仅民风淳朴,而且还为后世留下了“唱大戏”这一习俗。看戏台就到宏赐、河东窑、磨复其湾。
  虽然没赶上唱大戏,但我们切实的体验了一把当地的炕头文化。炕是当地人吃饭、娱乐、待客的重要活动地,“炕上坐”成为当地人民热情的标签。本地垒炕,先垒炕墙,后在炕墙填土整平,打实,再垒烟道,搭砖盖成炕板、抹平。待一生火,铺上席子,坐在炕上,唠唠家常,那股惬意劲儿,即所谓“老婆孩子热炕头”。炕头可以做饭,炕上可以吃饭,炕头一般坐长辈和丈夫,这种传统的生活观念体现了那会的“农家乐”和男尊女卑的社会地位。热乎乎的炕头,老乡们真诚淳朴的笑脸,黄绿相间的羊角葱炒鸡蛋,无不让我流连忘返。融入山水的生活,经常流汗劳动的生活,极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民俗,难道不是一种最自由 和最清洁的生活?接近土地和五谷的生活,才是一种最可靠和最本真的生活。忽而萌生出一个念头,退休后在堡子湾,盖一处小院,盘一方热炕,种一畦春韭,品一杯小酒,岂不快意人生?   堡子湾特产——接地气的生态特产
  堡子湾的特产尤以得胜里的业菜最为出名,叶大肉肥,味道浓烈,口感舒适,游人常来采购诱赠友人。还有良品药材黄药、麻黄 、甘草也是远近闻名。同时堡子湾的养殖场已成规模,尤以鸡、免为主,内质鲜美,高纤维,低脂肪,受到广大人民的致好评。堡子湾的蔬菜基地所生产的绿色蔬菜,早已供不应求,市场前景广阔。堡子湾现已形成传统种植农业与商牧蔬菜及药材特色产业相互推动,共同发展的良性格局。


  堡子湾地方特色美食小吃更是数不胜数,堡子湾的月饼,中心开花,口感不甜不腻,津然有味;沙棘俗称酸溜溜,味酸可口。每到农历九月,在百草枯槁的堡子湾,惟独沙棘生长茂盛,果实累累,像一串串红色珍珠,沙棘含糖20%,含有多种维生素和胡萝卜素以及氨基酸等营养物质,近年来开发出多种饮料、食品,无菌无毒,甜酸味美,清暑解渴,沁人心脾;荞面也是当地一大特色美食,荞面的吃法很多,有擀面条、压烙、烙饼、捏圪坨,其中以捏圪坨为最讲究,捏圪坨又名捏猫耳朵,煮熟以后,浇以鸡蛋、豆腐皮、金针、木耳的素卤汁或者浇以羊肉臊子、猪肉臊子荤卤汁,蘸而食之,味香可口,別具一格;莜面是莜麦经过淘洗、晒凉、炒熟,磨制而成的,莜面的吃法很多,有推窝窝、搓圪卷、推创渣、搓鱼儿等等,可热吃,可凉拌。热吃加羊肉臊子、蘑菇豆腐汤,香味扑鼻,美不可言;冷拌用烧茄子、黄瓜丝,再配以炝辣椒油,红绿相间,清香可口。多种生态特产,特色美食,边关旅游文化的相辅相成,无不昭示着这千年古堡群的文明再现!
  唤醒千年文明——打造晋蒙特色经济发展标兵
  今年,堡子湾乡积极依托政府 “366”工作思路,积极推进各项工作,进一步明确全区农业三大主导产业,即做大做强养羊、马铃薯、苗木三大产业,通过3—4年的持续培育,打造成区域主导产业的三张名片,成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支撑、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产业兴旺的核心载体;着眼于区域规划和实际,创新农业发展模式,紧密围绕大同蓝的生态环境,进一步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做精做细六项特色项目,即经济林、中药材、经济作物、食用菌、色彩农业和旅游休闲农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加强要素支撑,做实做好以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机旱作农业、农业生产托管、渗水地膜示范、“三品一标”认证和良种体系建设“六大支撑”,推动农业由增产量逐步向提质量方向转变。
  同时,堡子湾乡围绕上级指示精神和新荣区委区政府按照1821发展战略,全力打好八大战役,以文化为导问,树立项目扶贫战略。全力推进宜居项目建设,开发边关文化,深挖旅游资源,拓宽文旅发展思路,开发得胜古堡、饮马湿地等文创产品,使得物质文明和工业文明、精神文明齐发展,坚实构筑得胜堡特色乡镇建设,生动提升自我能动力,全力打造长城古堡博物馆,户外休闲大本营,合理利用优良空域条件,发展晋蒙合作桥头堡,加快推动当地物流运输、休闲旅游、农业生产等传统领域的跨界融合;要构建完善文化、园区、农业、经济发展一体化布局,让厚重的边关文化精神得以传承,历久弥新。
其他文献
一  半夜看閑书,突然就想起了馄饨。  打开一罐啤酒,去翻冰箱。翻了半天,没有合意的东西可吃。随手探出半袋虾皮,齁咸齁咸的,赶快灌了两大口啤酒。  从书柜里捋了一遍,找到祥夫老师的《衣食亦有禅》,又从目录捋了一遍,没错,就是这篇《说虾》。我记得第一次看这篇文章,直看得满口生津、亲切四溢。可今天的虾皮怎么就这么齁,这般不和谐呢?  难怪,祥夫老师的虾皮要不是新鲜的;要不是放在汤里;再要不就是放在门口
期刊
我在这座北方的城市已生活了十几个年头了。按理说,应该会说一口地道的大同话。可事与愿违,我的话一出口便是浓重的天镇方言。只要聽惯了天镇方言的人,一听我的口音,便会含蓄地笑着说:“你是天镇人吧。”这时我知道人家已明了我的“底细”,便也顺着说:“是啊,我是天镇人。”  当然,入乡随俗。在这个城市生活,会说这个城市的话,也算是跟着潮流走吧。可也怪我天生模仿力、感悟力差,我虽然也曾经下了一番功夫去学大同话,
期刊
读今日之大同,宛如读一首诗章。  这首诗章意境深远、节奏铿锵,韵致饱满、辞彩飞扬,读来品来让人让人击节赞叹,让人热血奔腾,让人豪情万丈。  这首诗章的基色是苍茫雄浑的。那充满阳刚气质的塞上连绵远山和无边旷野,以及时常呼啸掠过的浩荡朔风和从远古奔腾而至的莽莽黄沙,让人备感一种粗犷豪放之美,时常会让人想起唐时边塞诗人笔下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万里寒光生积雪
期刊
艺术家简介  王祥,1955年出生,山西大同人,师从山西大学王振洋先生。曾任大同矿务局文化工作委员会展览部部长,大同煤矿展览馆任馆长,高级政工师。大同煤矿文化产业研究会会长。  在前不久举行的第五届成龙国际动作电影周上,大同煤矿展览馆原馆长王祥创作的葫芦烙画,吸引了众多中外嘉宾的目光,一件件图案生动、寓意吉祥的葫芦烙画,让人们对这门古老技艺及创作者充满好奇和敬意。  王祥是山西大同人,自幼酷爱画画
期刊
2018年,我们迎来了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  40年来,改革的方向有赖于政治家的远见卓识,而改革的力量则蕴藏于民间,这股力量原始而有生命力,以萤火之光照亮了整个时代。  他们是以小岗村18位签下生死状的村民为代表的中国广大农民。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新闻周刊》两度将年度致敬献给这个群体:2011年,致敬中国农民;2017年,致敬城市建没者。  中国有7亿多农民,他们勤劳、隐忍而坚毅,农村改革
期刊
一  康养产业,目前已经成了我国最热门的产业之一。在360导航网站,点击“康养产业”一词,就有181万多条相关的信息。  不过,人们对康养中心,即过去俗称的养老院,总是抱有这样或那样的成见:一个远天塞地的偏僻所在,一些死不死活不活的萎靡老人,几个没什么康养技能的粗笨雇工,甚至,还有个别虐心的对待老人的特别传闻……养老院长期以来的落后、僵化甚至有些恐怖的形象,使得当代很多家庭本来应该叫难以分身照应、
期刊
每次走进老家大门,眼前那些残墙断壁、塌倒了许多年的土屋子废墟都让我一阵阵自责。我只得半闭着眼睛,撑起疲乏酸困的双腿,硬着头皮进去,再往院子里边走去。那边有三间房子是完好的,那里现在只有一个人在,是我妈。妈还在这一片破败中,唯一的齐整里默默守候着,我知道妈守候的理由。  可我小时候的记忆中,这个院子是完整的,院子也很大。北面是三间老式的清代瓦房,还是有些气派的。其他三面是小西房,大西房,井房,羊圈,
期刊
依顿代尔示范基地座落在果尔本北偏东,距市区20多公里的一个坡度平缓的小山包上。是一个以种植和养殖为主,供孩子们掌握知识,认知自然的乐园。我们一到基地,就受到女主人的热情接待,她介绍了基地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这个基地建设历史较早,其中有一座房子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现在经过重新装修,更加漂亮典雅,成为孩子们熟悉大自然和各种动植物的教学所场。经常会有学校老师、家长领着孩子到这里看羊、看鸡、看牛,认识各种
期刊
这里是北魏,  这里是平城,  这里是大同。  这里是聚合,  这里是繁盛,  这里是熔融。  世纪的大同民族融合,成就繁华都市  平城大同,自北魏道武帝拓跋圭于天兴元年七月定都,至孝文帝太和十八年迁都,作为都城达97年之久,前后經历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文成帝、献文帝、孝文帝共六位皇帝的开拓建设,吸引了诸多来自不同地区的汉人、北方少数族人群,以及欧亚其他地区的域外人士在此生活。因此,五世纪的大
期刊
太和十七年(493年)八月,北魏皇帝拓跋宏(孝文帝)带领百万大军南下,准备跟南齐火并。当时正值雨季,据传孝文帝专爱挑下雨、道路泥泞的时候行军。又闷又热,又得赶路,百万大军被这一举动搞得苦不堪言,好不容易到了洛阳,大军稍作休整,又是一个雨天,孝文帝宣布“复驱军南进”(魏书·高祖纪下),就是继续走去淮河跟南齐萧家父子干。  随行的代北鲜卑贵族看到这百万大军,从出兵时的军容浩荡到现在一个个哭爹喊娘,心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