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建构新的教育教学观念

来源 :中华少年·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n25036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教师建构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彻底转变自己,从旧观念中彻底地解脱出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从而提升自己驾驭新课程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要构建新的教材观、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从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和谐的课堂。
  关键词:新课程 教材观 教师观 学生观 教学观
  
  任何变革中,观念的变革总是处于最高层次的,彻底转变和建构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是当前新课程实施的首要任务。为此,教师就必须转变自己,从旧观念中彻底地解脱出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从而提升自己驾驭新课程的能力。
  
  一、建构教材观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材,是指教师的教学行为中所利用的一切手段和素材。教材不再只是教科书,它由静态走向了动态,由封闭走向了开放,与教材相对应,教师与学生便由被动者变成了主动者,由接受者变成了开发者,教材一改往日的成人化、教条化的枯燥呆板的面孔,成为丰富多彩、有血有肉、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和吸引力的教与学的资源。
  
  二、建构教师观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角色相对于以往发生了质的变化,新型的教师应是课程的开发者、学生成长的引路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育内容研究者、教育艺术的探索者和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
  教师在课堂上,需要学会“换位思考”。这种换位思考,为的是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从学生的真实需要出发,给予他们最想要的帮助;这种换位思考,是要求教师放下师道尊严,去尊重、理解、信任学生,真正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领路人。
  
  三、建构学生观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要以全新的眼光看学习的主体——学生
  1、要有平等的心态。对学生而言,平等就意味着尊重,有了尊重,才会有感激,有了感激,便有了接纳教导的意愿,只有学生有了这个意愿,才能达成所预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活动中,“环境”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以平等为基础的教学环境,使学生产生安全感和被信任感,使学生愿意和敢于参与,才能形成流动、灵活的动态的教学环境。平等意味着信任,相信学生具有巨大的潜力,用信任激发兴趣,用信任培养责任,有了兴趣的先导、责任的动力,才能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要有欣赏的眼光。“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只有教师的思想才有可能去点燃它。”是的,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在自己失败时能给予鼓励,在自己成功时能给予赞赏。适时、适量、适度的鼓励与赞赏不仅能够巩固已经取得的成果,防止出现反复,而且新的期望会进一步促使他们克服重重困难,以满腔的感激去迎接美好的未来……一句句如春风的话语,定能够融化凝固在他们心里多年的坚冰,一句句如春风的话语,定能够使濒临枯萎的小草重新发芽。
  实践证明,当一个学生感到自己被教师尊重、欣赏、接纳时,他就会全心全意地与教师配合,并以百倍的努力报答教师,从而也使自己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欣赏的目光会助长学生的自信,由自信而产生动力,由动力而释放潜能,由潜能而获得成功。
  3、要有发展的眼光。我们坚信,部分学习个体确实存在着差异,要尊重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如可采用“分层分类教学”,即将某些特色基本相似的学生归为一类或一层,教师根据这一类或一层学生的共同特色开展教学活动,对各个不同类或不同层,制定学习内容的多少、难度的深浅、数量的多少、层次的高低、速度的快慢等,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认知停靠点”中准确定位,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从而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教育提倡“以人为本”,我们的教育活动都应该围绕学生而展开,换位思考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教育理念。作为教师,在教育工作中遇到问题时,应该为学生多考虑一点,从学生的内心感受中去寻找开启师生交流之门的钥匙。学生学习退步了,教师不要一味地责备,而要去了解学生退步的原因;学生作弊了,教师要在大庭广众下指责,而要去想学生作弊的原因;学生说谎了,教师应该想到学生有可能是为了逃避惩罚,有可能是害怕他人知道自己的隐私,有可能是为了维护哥们义气——这一切都需要教师体贴学生做到全面而细致地了解和关怀学生。
  4、教学观。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交往,是合作、共建,是以教促学、以学促教。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但不是教与学的机械相加,教师的教是建立在学生的学的基础上的,学生无学,教师的教便无从谈起。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沟通交流、热烈向上的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当中,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新的术语: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教师由教学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学生由被动转向课堂的主体,师生的活动关系为互惠、互动的教学关系。
  用老的眼光来看新事物,必然认识不到新事物自身存在的魅力;用旧的观念来参与新课程的教学,必然体现不出新课程的巨大作用,学生的创造力需靠教师去挖掘,教师若仅仅作为知识的载体,把先辈们遗留下的知识输送给后人,那社会必然不会有进步,社会的发展是呼唤着教育教学的更新与提高,而教育教学的更新与提高,又呼唤着教师观念的更新,这是社会发展中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其他文献
古诗词以其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愫传唱千年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其感情真挚动人,其词藻耐人琢磨,面对着如此优秀的文化财产,我们应该怎么引导学生去学习呢?笔者经过几年的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的摸索、研究,在品味新课标教学理念的基础之上,对于中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有了一些个人的见解:  一、注重积累,反复诵读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生现在首要的缺憾就是积累,文化积淀浅
期刊
有机物燃烧的规律是中学有机化学基础中的常见题型,也是高考化学中的热点内容,许多学生对这些知识点往往容易产生混淆,现将其归纳总结如下:  一、有机物的质量一定时:  1.烃类物质(CxHy)完全燃烧的耗氧量与y/x成正比。  2.有机物完全燃烧时生成的CO2或H2O的物质的量一定,则有机物中含碳或氢的质量分数一定;若混合物总质量一定,不论按何种比例混合,完全燃烧后生成的CO2或H2O的物质的量保持不
期刊
摘要:新课改改变了授课方式,也改变了评价方式,但对经典理论的学习方式、考试方式以及其内涵与外延的挖掘始终未曾改变。本文从一道高一学业水平检测试题入手,探讨对经典理论的内涵及外延的学习,并总结了个人经验。  关键字:习题 经典理论 内涵 外延    新课改不仅引入了过程性评价,而且改变了实行了多年的会考方式,引入了学业水平测试,这种方式的考察越来越趋向于能力的考察,对知识的规律性的考察体现也很强,突
期刊
一、什么是物理创造思维  物理创造思维是物理思维活动中的高级过程,是个人在已有物理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从某些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和物理事实中形成新概念、建立新规律、完成新理论的思维过程。  二、物理创造思维的生理、心理基础  创造思维是大脑的一种机能,大脑的生理结构与功能就是创造思维的生理心理基础。现代脑科学的研究进一步表明,大脑分为左右两个脑半球,是通过脑桥的大量神经纤维连通。1981年诺贝尔医学
期刊
长久以来,西藏地区英语教学都是以教师讲授语言知识为主,学生只是被动的听众,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随着西藏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交流的日益增多,更多英语教学的管理者和教师意识到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的重要性,而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的最关键的途径便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够优化学习效果,能够使学习者发挥自身潜能提高学习效率。就目前情况而言,由于在西藏地区接受
期刊
摘要:语文教师要能营造和谐、民主、平等、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喜欢语文课堂,进而乐于学习,并勇于质疑,敢于提问,有所思,有所获,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学才有趣。  关键词:课堂氛围 激情 语文课堂    21世纪被誉为科技的时代,众学科的教学也都以传授知识为目的。可是有一个事实不容忽视,那就是现在学生学习知识的渠道媒介特别多,这就决定构建一个怎样的语文课堂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现有的许多语文
期刊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生成功20%归于智力因素,而80%决定于非智力因素,情感又在非智力因素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因此,作为育人的教学工作者,我们的教学活动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智育发展,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我在教学中努力把这一目标变成自学行为,让情感目标悄悄的浸润到孩子们的心灵中。从参加课改实验以来,我在教学工作中是这样做的:    一、课前插曲,注重情感教育  例如,每堂课都有课前的五分钟让学生演讲,
期刊
人类在精神文化领域的活动绝大多数都是听说读写活动,但并非都是语文活动。语言只是思维的工具,而不是思维的源泉。一个人只有在面临与其思维能力相适应的内容,却不能对其进行正确有效的听说读写时,才是缺乏语文能力的表现。因此,语文能力应该是能够满足思维运行与发展需要的听说读写能力,而不是毫无限制的听说读写能力。这就是说,语文能力的培养和发展,需要凭借一定的思维内容,从而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思维能力的发展,但
期刊
一、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身边的课堂:不知道是不是年龄增大的原因,高年级的孩子总不如底年级的孩子那样活泼、大方,课堂上死气沉沉的,提不起一点兴趣,就连回答问题也总是细如蚊蝇,这对我们来说,简直是无法忍受。所以一堂课下来,常常把自己累得声嘶力竭,大汗淋漓。询问别的老师,回答都一样。想起当年自己还是个学生时,但凡是自己知道答案的,无不把手举得高高的,唯恐老师看不见,把能在全班同学面前大声回答
期刊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和生命,感染和熏陶着学校的每一个人。近年来,下两镇小学在全县唯一一位治校经历长达20年的女校长蔡云岚同志的带领下,贯彻落实县局“一村一品,一校一特”的办学模式,把学校文化建设作为学校的核心,取得了显著成效,综合评估一直位居全县前列,成为南江县农村小学的一面旗帜。  一、校长品位追求——“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学校文化建设,不论是课程文化、教学文化、班级文化、教师发展、学生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