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众所周知,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复杂性,而各个数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所以对学生的逻辑性思维以及空间思维等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为了能够帮助学生学好数学,便需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通过具体论述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有利于从根本上提升高中数学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在当前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生思维能力不强以及问题意识淡薄.要想改变这样的学习现状,便需要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保障高中数学课程的教学效果[1].
一、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将直接影响数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问题情境,设置不同问题,进而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引发学生思考,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范围.在此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应具有一定的梯度性,即要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并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现状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如此才能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進行“频率”的相关内容教学时,教师便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如下题目:春运前,某车站为提前了解旅客的购票需求,随机对100名旅客进行了抽样调查,下表为100名旅客抽样调查结果的频率分布表,其中t表示旅客在售票窗口排队到买到所需车票所用时间.
分组频数频率
一组0≤t<500
二组5≤t<10101.10
三组10≤t<1510
四组15≤t<200.50
五组20≤t≤25300.30
合计1001001.00
随后,教师再结合题目内容设置下列几个问题:
(1)在这次抽样调查过程中,所有样本的容量为多少?
(2)根据整个表内的分组数据,将空白的表格数据补充完整.
(3)分析哪一个组的平均数据更加接近旅客购票的平均用时?
(4)如果根据情况增加一个窗口,便能够将旅客的购票时间缩短5分钟,这样为了让旅客购票的时间低于10分钟,则需要增加多少个售票窗口呢?
上述问题中,关于抽样调查的样本容量很容易算出来,所以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可以很快得出答案.第二个问题如果在第一个问题基础上进行解答,也能够很快得出来.但是,第三个和第四个问题在解答过程中,由于给出的是一种假设的问题情境,所以便需要学生开动自己的脑筋,将旅客购票的平均时间设置为未知量,从而非常准确地得出答案.
二、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新课程深化改革过程中,主要强调学生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只是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因此,在高中数学课程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便需要教师真正做好一位引导者,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促使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数学课堂的学习过程中[2].
例如,在学习“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这节内容时,教师可先提出“椭圆的定义是什么?”并要求学生利用课前时间准备好纸板、细绳和两枚图钉;再让学生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自主动手操作,即将细绳的两端固定在两个点上,通过拉扯细绳来观察移动的轨迹.这样有利于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得出椭圆的定义,有效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问题意识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为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创造更大的空间,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然而,将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紧密有效结合起来是最好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学习数学知识来解答自己生活中存在的疑问,这样便能够有效达到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目的[3].
例如,在学习“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时,教师则可以合理地将实际生活有效联系起来.如,有甲、乙两个工厂,甲厂位于一直线河岸的岸边的A处,而乙厂与甲厂在河的同侧,乙厂位于离河岸40 km的B处,乙厂到河岸的垂足D与A相距50 km,如果两厂在这个河岸边上共同修建一个供水站C,而供水站到甲厂和乙厂的水管费用分别为每千米3a元和5a元,试问将供水站C修建在哪个位置最节省水管的费用?通过设计这种与我们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逐步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4].
四、结论
总而言之,在高中数学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效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质疑氛围,促使学生在良好的问题氛围中主动进行探索,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参考文献】
[1]李兴贵.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50):236-237.
[2]张红光.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才智,2015(05):118-119.
[3]冯妍.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管窥[J].科技视界,2015(09):158,199.
[4]高延超.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中国校外教育,2015(10):54-55.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在当前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生思维能力不强以及问题意识淡薄.要想改变这样的学习现状,便需要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保障高中数学课程的教学效果[1].
一、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将直接影响数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问题情境,设置不同问题,进而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引发学生思考,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范围.在此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应具有一定的梯度性,即要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并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现状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如此才能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進行“频率”的相关内容教学时,教师便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如下题目:春运前,某车站为提前了解旅客的购票需求,随机对100名旅客进行了抽样调查,下表为100名旅客抽样调查结果的频率分布表,其中t表示旅客在售票窗口排队到买到所需车票所用时间.
分组频数频率
一组0≤t<500
二组5≤t<10101.10
三组10≤t<1510
四组15≤t<200.50
五组20≤t≤25300.30
合计1001001.00
随后,教师再结合题目内容设置下列几个问题:
(1)在这次抽样调查过程中,所有样本的容量为多少?
(2)根据整个表内的分组数据,将空白的表格数据补充完整.
(3)分析哪一个组的平均数据更加接近旅客购票的平均用时?
(4)如果根据情况增加一个窗口,便能够将旅客的购票时间缩短5分钟,这样为了让旅客购票的时间低于10分钟,则需要增加多少个售票窗口呢?
上述问题中,关于抽样调查的样本容量很容易算出来,所以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可以很快得出答案.第二个问题如果在第一个问题基础上进行解答,也能够很快得出来.但是,第三个和第四个问题在解答过程中,由于给出的是一种假设的问题情境,所以便需要学生开动自己的脑筋,将旅客购票的平均时间设置为未知量,从而非常准确地得出答案.
二、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新课程深化改革过程中,主要强调学生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只是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因此,在高中数学课程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便需要教师真正做好一位引导者,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促使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数学课堂的学习过程中[2].
例如,在学习“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这节内容时,教师可先提出“椭圆的定义是什么?”并要求学生利用课前时间准备好纸板、细绳和两枚图钉;再让学生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自主动手操作,即将细绳的两端固定在两个点上,通过拉扯细绳来观察移动的轨迹.这样有利于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得出椭圆的定义,有效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问题意识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为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创造更大的空间,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然而,将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紧密有效结合起来是最好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学习数学知识来解答自己生活中存在的疑问,这样便能够有效达到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目的[3].
例如,在学习“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时,教师则可以合理地将实际生活有效联系起来.如,有甲、乙两个工厂,甲厂位于一直线河岸的岸边的A处,而乙厂与甲厂在河的同侧,乙厂位于离河岸40 km的B处,乙厂到河岸的垂足D与A相距50 km,如果两厂在这个河岸边上共同修建一个供水站C,而供水站到甲厂和乙厂的水管费用分别为每千米3a元和5a元,试问将供水站C修建在哪个位置最节省水管的费用?通过设计这种与我们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逐步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4].
四、结论
总而言之,在高中数学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效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质疑氛围,促使学生在良好的问题氛围中主动进行探索,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参考文献】
[1]李兴贵.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50):236-237.
[2]张红光.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才智,2015(05):118-119.
[3]冯妍.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管窥[J].科技视界,2015(09):158,199.
[4]高延超.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中国校外教育,2015(10):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