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开展兵团精神教育是兵团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文化资源优势、特殊体制优势、理论指导优势 以及实践经验优势构成了培育和弘扬兵团精神的有利条件。
关键词: 兵团精神;教育;优势资源;
【中图分类号】 G41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09-0188-02
党的十九大报告当中提出的,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优势所在。新中国成立以来,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为基本内涵兵团精神,正是依托这三种宝贵的文化资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兵团文化。兵团精神教育的资源优势来源于兵团自身的历史发展、新疆的现实区情及中国治国安邦客观需要。其中文化资源优势、特殊体制优势、理论指导优势以及实践经验优势构成了培育和弘扬兵团精神的有利条件。
一、文化资源的优势
兵团在6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创造和积累的人文资源,这些优秀的人文传统和精神文化资源为开展兵团精神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构成了开展兵团精神教育的文化资源优势。概括地说,开展兵团精神教育的文化资源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一是积蓄了兵团人文气息、代表和蕴含着兵团精神的物质文化资源,如兵团人对天山南北的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的开发建设,形成的较为发达的绿洲经济网络、两周(两大沙漠周 边)一线(边境沿线)三个农垦带的兵团团场布局、边境团场的“金边工程”、兵团新兴城市和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等,这些物质文化资源不仅孕育、传承着着兵团精神,还展现出兵团人开发建设新疆、保卫祖国边防的豪情、勇气和智慧,是当前兵团精神教育最有说服力的活教材。二是兵团“寓兵于民”的预备役军事建制,反映了兵团人一手拿镐、一手拿枪的屯垦戍边生活。军、警、兵团民兵和地方民兵四位一体的联防组织有效地加强了边境控制和管理,有力地打击和抵御了境内外分裂势力的破坏和渗透活动。三是屯垦戍边的历史见证物和红色旅游资源。周总理纪念馆、艾青诗歌馆、石河子军垦博物馆、军垦第一犁雕像等己成为兵团进行爱国主义、屯垦戍边教育的重要基地,同时还是人们们旅游观光的经典景区。这些资源为展示兵团形象、反映屯垦戍边伟业、传承兵团精神发挥了积极作用。四是彰显了兵团精神的优秀人物,其精神成就成为兵团精神乃至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的一支。保卫祖国领土,舍生忘死的上海女知青孙龙珍、深受哈萨克牧民喜爱的马背医生李梦桃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美利奴新疆军垦型细毛羊的培育者刘守仁、巴尔鲁克山的“天使”梅莲等,他们的精神代表了兵团的时代风貌,是不可忽视的现实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五是集中了兵团人智慧的思想文化成就和业绩,包括文学艺术、史章典籍等, 反映艰苦创业年代的影视作品《热血兵团》、《戈壁母亲》;传唱不衰的歌曲《草原之夜》、《小白杨》;《新疆通史·屯垦卷》《兵团志》的编撰,鲜活凝重地展现出兵团人的创业精神及各项事业的发展。六是由古及今的优秀民族精神传统,尤其是当代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创造的一些优秀革命精神和社会主义时代精神。比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和自强不息的传统;以建国初期抗美援朝精神、兩弹一星精神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精神以及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新的时代精等。中国历史和中华文化所蕴含的丰富而优秀的思想文化资源,是兵团精神教育珍贵而独特的资源优势,也为当前开展兵团精神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内容。
二、特殊体制的优势
在一定的社会形态中,包括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制度在内的社会制度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模式对于民族精神的孕育与弘扬起到了很大的制约作用。 兵团精神也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其形成和发展与屯垦戍边体制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兵团是实行党政军企合一特殊体制的特殊组织。兵团以“军队的外壳、企业的内涵、仿政府的构架”为模式,是世界仅有的执行特殊任务的特殊组织。其特殊性在于它既不是现役部队,又不同于一般经济组织,而是执行党和国家赋予的“屯垦戍边”伟大历史使命,实行党政军企合一的领导体制,在自治区党政的统一领导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依照国家和自治区的法律法规,对所辖垦区的改革、发展、稳定行使一定行政管理和司法职能,以整体向国家和自治区负责的具有多种功能的经济社会织,是新疆经济建设、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防巩固的重要力量。
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兵团党政军企合一特殊体制的有机结合是兵团特殊体制的基本特征。这种特征使得兵团在开展兵团精神教育的社会制度优势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内容的时代精神,其倡导人与人之间形成仁义礼信的人伦关系和为荣拒辱的道德观念,各成员之间和各民族之间形成团结、平等、友爱互助的良好关系。因此,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思想价值体系有利于凝聚和团结组织系统中的全体成员和社会个体,也有利于兵团精神的弘扬和培育。其次,兵团在经济建设上坚持和完善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和以按劳分配为前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在文化建设上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在社会建设上致力于推进全面小康和和谐社会建设,所有这些制度都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各成员之间、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也由此保证了兵团精神弘扬与培育的方向,并在制度层面上保障和促进兵团精神教育的开展。再次,屯垦戍边历代政府治理新疆、维护新疆稳定的重要国策,也是新疆历史上实行时间最长久的一个政策,实践已经证明其为维护国家安全发挥了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时期兵团一如既往承担维稳戍边的特殊使命就必须依托党政军企合一、计划单列的特殊管理体制,这种特殊的管理体制是完成特殊使命的体制基础和必要保障。
三、理论指导的优势
兵团人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中华民族精神已经渗透和体现在兵团人生产生活方式、社会交往形式和理性思维模式当中,并在中国传统思维理论的指导下得到发展与创新,而兵团精神就是兵团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屯垦戍边事业取得的精神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在屯垦戍边实践中成功运用的产物,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对兵团实践的根本指导。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充分把握建国初期边疆复杂环境和各民族发展愿望,创立了兵团,赋予兵团屯垦戍边的神圣使命;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集体恢复了兵团建制,是为了保卫西北边防,维护新疆稳定和祖国统一;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集体放眼新疆历史长河、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和新疆稳定大局,做出了加强兵团、实行计划单列的决定;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治国安邦出发,用科学发展观分析兵团屯垦戍边事业的发展,要求兵团处理好屯垦和戍边、特殊体制和市场机制、兵团和地方三大关系,更好地发挥建设大军、中流砥柱和铜墙铁壁三大作用。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刻把握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站在国家战略高度,围绕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就事关新疆工作全局的重大问题上,要求兵团要成为“稳定器”、“大熔炉”、“示范区”的重要论述,形成了一脉相传又与时俱进的系统的党的屯垦戍边思想指导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成为兵团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和精神支柱。
四、实践经验的优势
兵团精神教育本质上是一种融思想道德和精神启蒙为一体的教育实践活动,要依赖社会生活培育和社会教育实践来进行。在一定意义上说,兵团精神的发展过程实际上也就是中华民族精神在兵团社会成员之间通过不断的教育和传承而实现链条式传递、发扬和更新的实践过程。在兵团精神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涌现出无数优秀人物,他们用切身实践书写了兵团精神的壮丽篇章,不仅弘扬和培育、更新和塑造了兵团精神,也对兵团精神教育的实践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前人对兵团精神的垂范践行又激励和教育着后人,从而使得兵团精神的教育的脉系如同中华民族精神一样历久不绝。
当前,兵团精神教育的实践经验主要有: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各成员的精神世界,统一人们的精神意志,提升人们的精神世界;注重从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文化资源中发掘教育素材,同时积极进行兵团精神教育资源的创造和创新;在兵团精神教育的实践群体上,注意区分不同对象,因人施教,坚持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两方面先进性的有机统一;在兵团精神教育的途径上,坚持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的结合,一方面注重理论“灌输”, 另一方面更要注意实践培养;将兵团精神教育纳入到弘扬与培育兵团精神的全过程中,纳入国民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全部实践中。这些经验是来源于既往兵团精神教育的实践中,自然也可以用之于当前兵团精神教育的实践。
参考文献
[1]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人民出版社.2017年10月.
[2] 宇文利. 当前我国开展民族精神教育的优势、困境和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2).
[3] 赵存生主编.民族精神与社会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93、303.
作者简介:王菲,女,石河子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关键词: 兵团精神;教育;优势资源;
【中图分类号】 G41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09-0188-02
党的十九大报告当中提出的,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优势所在。新中国成立以来,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为基本内涵兵团精神,正是依托这三种宝贵的文化资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兵团文化。兵团精神教育的资源优势来源于兵团自身的历史发展、新疆的现实区情及中国治国安邦客观需要。其中文化资源优势、特殊体制优势、理论指导优势以及实践经验优势构成了培育和弘扬兵团精神的有利条件。
一、文化资源的优势
兵团在6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创造和积累的人文资源,这些优秀的人文传统和精神文化资源为开展兵团精神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构成了开展兵团精神教育的文化资源优势。概括地说,开展兵团精神教育的文化资源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一是积蓄了兵团人文气息、代表和蕴含着兵团精神的物质文化资源,如兵团人对天山南北的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的开发建设,形成的较为发达的绿洲经济网络、两周(两大沙漠周 边)一线(边境沿线)三个农垦带的兵团团场布局、边境团场的“金边工程”、兵团新兴城市和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等,这些物质文化资源不仅孕育、传承着着兵团精神,还展现出兵团人开发建设新疆、保卫祖国边防的豪情、勇气和智慧,是当前兵团精神教育最有说服力的活教材。二是兵团“寓兵于民”的预备役军事建制,反映了兵团人一手拿镐、一手拿枪的屯垦戍边生活。军、警、兵团民兵和地方民兵四位一体的联防组织有效地加强了边境控制和管理,有力地打击和抵御了境内外分裂势力的破坏和渗透活动。三是屯垦戍边的历史见证物和红色旅游资源。周总理纪念馆、艾青诗歌馆、石河子军垦博物馆、军垦第一犁雕像等己成为兵团进行爱国主义、屯垦戍边教育的重要基地,同时还是人们们旅游观光的经典景区。这些资源为展示兵团形象、反映屯垦戍边伟业、传承兵团精神发挥了积极作用。四是彰显了兵团精神的优秀人物,其精神成就成为兵团精神乃至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的一支。保卫祖国领土,舍生忘死的上海女知青孙龙珍、深受哈萨克牧民喜爱的马背医生李梦桃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美利奴新疆军垦型细毛羊的培育者刘守仁、巴尔鲁克山的“天使”梅莲等,他们的精神代表了兵团的时代风貌,是不可忽视的现实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五是集中了兵团人智慧的思想文化成就和业绩,包括文学艺术、史章典籍等, 反映艰苦创业年代的影视作品《热血兵团》、《戈壁母亲》;传唱不衰的歌曲《草原之夜》、《小白杨》;《新疆通史·屯垦卷》《兵团志》的编撰,鲜活凝重地展现出兵团人的创业精神及各项事业的发展。六是由古及今的优秀民族精神传统,尤其是当代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创造的一些优秀革命精神和社会主义时代精神。比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和自强不息的传统;以建国初期抗美援朝精神、兩弹一星精神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精神以及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新的时代精等。中国历史和中华文化所蕴含的丰富而优秀的思想文化资源,是兵团精神教育珍贵而独特的资源优势,也为当前开展兵团精神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内容。
二、特殊体制的优势
在一定的社会形态中,包括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制度在内的社会制度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模式对于民族精神的孕育与弘扬起到了很大的制约作用。 兵团精神也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其形成和发展与屯垦戍边体制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兵团是实行党政军企合一特殊体制的特殊组织。兵团以“军队的外壳、企业的内涵、仿政府的构架”为模式,是世界仅有的执行特殊任务的特殊组织。其特殊性在于它既不是现役部队,又不同于一般经济组织,而是执行党和国家赋予的“屯垦戍边”伟大历史使命,实行党政军企合一的领导体制,在自治区党政的统一领导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依照国家和自治区的法律法规,对所辖垦区的改革、发展、稳定行使一定行政管理和司法职能,以整体向国家和自治区负责的具有多种功能的经济社会织,是新疆经济建设、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防巩固的重要力量。
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兵团党政军企合一特殊体制的有机结合是兵团特殊体制的基本特征。这种特征使得兵团在开展兵团精神教育的社会制度优势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内容的时代精神,其倡导人与人之间形成仁义礼信的人伦关系和为荣拒辱的道德观念,各成员之间和各民族之间形成团结、平等、友爱互助的良好关系。因此,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思想价值体系有利于凝聚和团结组织系统中的全体成员和社会个体,也有利于兵团精神的弘扬和培育。其次,兵团在经济建设上坚持和完善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和以按劳分配为前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在文化建设上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在社会建设上致力于推进全面小康和和谐社会建设,所有这些制度都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各成员之间、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也由此保证了兵团精神弘扬与培育的方向,并在制度层面上保障和促进兵团精神教育的开展。再次,屯垦戍边历代政府治理新疆、维护新疆稳定的重要国策,也是新疆历史上实行时间最长久的一个政策,实践已经证明其为维护国家安全发挥了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时期兵团一如既往承担维稳戍边的特殊使命就必须依托党政军企合一、计划单列的特殊管理体制,这种特殊的管理体制是完成特殊使命的体制基础和必要保障。
三、理论指导的优势
兵团人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中华民族精神已经渗透和体现在兵团人生产生活方式、社会交往形式和理性思维模式当中,并在中国传统思维理论的指导下得到发展与创新,而兵团精神就是兵团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屯垦戍边事业取得的精神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在屯垦戍边实践中成功运用的产物,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对兵团实践的根本指导。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充分把握建国初期边疆复杂环境和各民族发展愿望,创立了兵团,赋予兵团屯垦戍边的神圣使命;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集体恢复了兵团建制,是为了保卫西北边防,维护新疆稳定和祖国统一;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集体放眼新疆历史长河、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和新疆稳定大局,做出了加强兵团、实行计划单列的决定;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治国安邦出发,用科学发展观分析兵团屯垦戍边事业的发展,要求兵团处理好屯垦和戍边、特殊体制和市场机制、兵团和地方三大关系,更好地发挥建设大军、中流砥柱和铜墙铁壁三大作用。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刻把握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站在国家战略高度,围绕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就事关新疆工作全局的重大问题上,要求兵团要成为“稳定器”、“大熔炉”、“示范区”的重要论述,形成了一脉相传又与时俱进的系统的党的屯垦戍边思想指导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成为兵团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和精神支柱。
四、实践经验的优势
兵团精神教育本质上是一种融思想道德和精神启蒙为一体的教育实践活动,要依赖社会生活培育和社会教育实践来进行。在一定意义上说,兵团精神的发展过程实际上也就是中华民族精神在兵团社会成员之间通过不断的教育和传承而实现链条式传递、发扬和更新的实践过程。在兵团精神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涌现出无数优秀人物,他们用切身实践书写了兵团精神的壮丽篇章,不仅弘扬和培育、更新和塑造了兵团精神,也对兵团精神教育的实践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前人对兵团精神的垂范践行又激励和教育着后人,从而使得兵团精神的教育的脉系如同中华民族精神一样历久不绝。
当前,兵团精神教育的实践经验主要有: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各成员的精神世界,统一人们的精神意志,提升人们的精神世界;注重从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文化资源中发掘教育素材,同时积极进行兵团精神教育资源的创造和创新;在兵团精神教育的实践群体上,注意区分不同对象,因人施教,坚持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两方面先进性的有机统一;在兵团精神教育的途径上,坚持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的结合,一方面注重理论“灌输”, 另一方面更要注意实践培养;将兵团精神教育纳入到弘扬与培育兵团精神的全过程中,纳入国民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全部实践中。这些经验是来源于既往兵团精神教育的实践中,自然也可以用之于当前兵团精神教育的实践。
参考文献
[1]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人民出版社.2017年10月.
[2] 宇文利. 当前我国开展民族精神教育的优势、困境和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2).
[3] 赵存生主编.民族精神与社会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93、303.
作者简介:王菲,女,石河子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