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法律教学中对学生的法律意识的培养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bscy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上世纪末以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成为我国的治国方略和奋斗目标。但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目前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难,其中一个主要的困难就是人们的法律意识还比较淡薄,法律的权威还没有完全树立起来。而作为国家未来建设中坚的大学生,他们法律意识的强弱,对于推进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法律权威的树立乃至依法治国的进程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作者从法律意识的涵义、培养学生哪些法律意识和如何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三个方面来分析在法律教学中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法律教学 法律意识 培养
  古语云:“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完善的法律制度、更多的奉法者能够有效地预防、制止并惩罚违法犯罪、维护社会正义、促进社会和谐,从而营造一种祥和、安宁、国家欣欣向荣的一幅强国景象。从上世纪末以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成为我国的治国方略和奋斗目标。但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目前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难,其中一个主要的困难就是人们的法律意识还比较淡薄。而作为国家未来建设中坚的大学生,他们法律意识的强弱,对于推进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影响着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因此,在法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就有了一定的研究价值。
  一、法律意识的涵义
  何为法律意识?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对法律意识的界定和理解都不尽相同。如欧洲学者和美国学者对法律意识的界定是不一样的。欧洲学者认为:法律意识是人们自己具有的法律思想与期望,是人们的法律观念或权利观念。美国学者认为:法律意识可以简单地指一个人在特定时期所具有的关于法律的性质、功能和应用的一切思想。法律意识是同人们的世界观、伦理道德观等有着密切联系。欧洲学者研究的法律意识是人民大众的法律意识,是人们对作为法的重要因素的实际体验,法律意识中的法是因变量。美国学者所研究的法律意识的中心问题是人们是怎样体验法律的,法律意识的对象是“行动中的法”而不是书本上静态的法。
  总而言之,法律意识就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观点、思想、心理和知识的总称。法律意识是公民理解、尊重、执行和维护法律规范的重要保证。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不仅有助于他们依凭法律捍卫自己的权利,更好地履行法律义务,而且对法制的健全、巩固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法律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哪些法律意识
  (一)培养学生的宪法意识
  宪法意识是人们对宪法精神与基本内容的理解、认同与情感。宪法意识是法律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应先培养学生的宪法意识。培养学生的宪法意识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 培养宪法是国家根本法的观念。宪法所涉及是一国带有普遍性、全局性的根本问题。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
  2. 树立宪法至上的意识。宪法是一般法律的立法依据,任何法律法规的创制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同时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宪法是执法、司法和守法的最终法律依据。
  3. 培养宪法是公民权利保障书的观念。宪法调整国家公权力与公民私权利之间法律关系,确认和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规定公民的基本义务。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人们运用宪法维权例子会越来越多,范围也会越来越广。远的比如2001年山东的齐玉玲案、近的如2009年罗彩霞案就是公民用宪法维护受教育权的具体体现。
  (二)树立法律神圣不可侵犯的观念
  法律的神圣不可侵犯是指法的不可违抗性,就是国家和社会管理过程中法律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法律神圣不可侵犯表现在国家对违法犯罪行为的制裁,表现在维护执法公平、司法公正。“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只有崇尚并信仰法律,才能将它作为真理性的原则,才能做到自觉守法。因此,在法律教学中要给学生树立法律神圣不可侵犯的观念,这对于促进法治国家的建设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权利与义务的对立统一的意识
  法律意识最主要的精神即强调权利与义务的对立统一性。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对立统一的观念,是公民应当具有的基本法律意识。马克思说“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我国的宪法和法律从各个方面非常明确规定了每个公民可以享有的权利和必须履行的义务。公民要正确对待权利义务关系,既要依法行使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也要履行法律赋予公民的义务。在法律教学中让学生树立权利和义务的对立统一的观念,即他们以法律为武器,捍卫自己的正当权利,在享有个人所拥有的权利时,不忘记尊重和承认他人的合法权益,不忘记履行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的义务。
  (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指的是在实施法律时,即司法、执法、守法上的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更多的是一种权利和资格的平等。在这种平等之下,所有的权利、机会、利益都平等地对所有人开放,人们都享有平等的地位和资格去竞争这些权利、机会和利益。这种平等只能保证在权利争取中的起点相同,而不能保证人们实际获得的利益和地位相同,即不能保证结果平等。因为要使权利和机会变成现实的利益,还需要一定的手段和途径,而个人所具有的手段和途径是受各种现实因素影响的。所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只是形式上的平等。因此,培养学生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的同时还要正确引导学生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三、法律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一)源于教材但不局限于教材
  如在《宪法学》的教学中讲解古代中西方关于宪法的含义时,中国《康熙字典》有对“宪”解释:“悬法示人曰憲,从害省,从心从目,观于法象,使人晓然知不善之害,接于目,怵于心,凛乎不可犯也”。首先老师讲解该文的意译,然后老师对该内容进行拓展,引导学生意识到从古到今宪法都是国家的根本法,它和其他法律一样都透着威严,中国是如此,西方也不例外,古希腊的索福克勒斯曾经说过“如果法律没有恐惧做支撑,它绝不能生效。”从古到今法律都是维持社会秩序最低的道德底线,法律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二)通过鲜活案例的言传身教
  有机会的情况下带学生到监狱或劳教所进行法制教育和结对子帮教活动。通过监狱犯人或者劳教人员亲身经历这样鲜活的案例,不但使学生受到一次直接的、比任何课本都生动的法制教育,而且通过结对子帮教活动使学生把在校所学的法学理论和实践得到了很好的结合。同时通过这样的法律教学实践活动也使学生更加深刻体会到法律不是悬挂在天平的“楼阁”,不是满腹经纶的修饰语,法律是神圣不可侵犯。使学生自觉地把法律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知法、守法、护法并宣传法律的,最终推进法治国家建设。
  (三)法律意识的培养贯穿始终
  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不是一撮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贯穿于学生整个大学过程和所有的法律基础课和专业课,不过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年纪对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侧重点不同,比如在大一、大二第一学期可侧重学生法律基础理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宪法和行政法方面法律意识的培养;大二第二学期和大三可侧重进行刑法、民法以及相关专业方面法律意识的培养;大四可侧重进行合同法、劳动法等方面法律意识的培养,大专的学生可以做适当的调整。
  (四)法律意识的培养采取多种方式
  法律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法律意识的培养除学校一般的法律理论课堂教学以外,还可以采取其他的多种教学方式,比如旁听法庭审判、组建模拟法庭、开设法律咨询、提供法律援助、组织学生开展法制专题社会调查、创作演出大学生法律心理情景剧、参观法律教育基地等实践性法律教学,还可以外聘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的工作人员和专职律师来校作兼职教师,让他们用生动形象的案例增强了学生的法律意识。
  (五)让学生学会勇于担当
  大学生应当通过自身对法律知识的学习,除正确把握法律精神,增强法律意识外,还应当传播法律知识从而影响周围群体,使更多的人了解宪法和法律知识,了解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从而信仰法律,自觉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尊严,进而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进程。除此之外,大学生要勇于制止、检举、揭发违法犯罪行为,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以行动捍卫法律的尊严。
  总之,在法律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是法律教育工作者的一项义不容辞的义务。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学生知法、守法、护法进而宣传法律,最终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法治国家。
  【参考文献】
  [1]孙春伟. 欧洲法律意识的概念与内涵分析[J]. 法律思想与法制建设,2010(1).
  [2]David M. Trubek. Where the action is: critical legal studies and empiricism. Stanford Law Rev,1984(36):460.
  [3]“与大师对话”——伯尔曼法学思想座谈会记录,2008-06-27.
  [4]蒋碧昆.宪法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
其他文献
鼻咽血管纤维瘤是耳鼻咽喉科较少见的一种鼻咽部良性肿瘤,多发于10-25岁的男性青年,在组织学上由增生的血管和纤维组织构成,具有扩展性生长的特点,可破坏颅底骨质及周围软组织结
【摘 要】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一个具有优良性格、心理健康的中职学生,可以保证其具有正确的学习动机、稳定的学习情绪、持久的学习兴趣、顽强的学习意志,从而提高心智活动水平,使学习获得成功。在这人生成长和蜕变的关键时期,家长、教师必须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正确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采取恰当的教育教学措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关键词】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传统生活观念的改变,平均结婚年龄和生育年龄的推迟,加之辅助生育技术的发展,导致高龄初产妇人数逐年增加。高龄初产妇因孕期易发生并发症和合并症,对孕
近年来,语言中的协同效应在二语和心理语言学领域吸引了学者们的广泛兴趣。大量研究表明在对话和人际交往中会体现协同,本研究想进一步了解协同在其他的语言运用中的体现情况。
软件产业需要大量的软件人才,但根据权威调查显示,高职院校软件技术毕业生毕业后能够从事本专业工作岗位的学生为数不多,针对这种情况高职院校现在需要思考如何培训出合格的一线
【摘要】高校辅导员作为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 在整个高校育人系统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针对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的不同程度的传统美德失落现象, 辅导员要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传统美德教育新模式, 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地开展传统美德教育, 把大学生培养为有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大学生 传统美德教育    一、当前大学生传统美德缺失的主要表现  1.诚信缺
脑室外引流术是神经外科常用技术,对于重度脑室出血的病人,双侧脑室外引流效果明显优于单侧引流。但双侧脑室外引流术后出现相关问题的机率也相应增高。为了降低术后问题发生率
鞍结节脑膜瘤约占颅内肿瘤的4%~10%,多见于女性,男女比为1:1.7,其中809/6以上的病人以视力障碍为首发症状,可有一侧或双侧颞侧偏盲。豪谢综合征(Hajdu—Cheney)又称为VI型先天性肢端骨溶
【摘 要】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涌现,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如何保持竞争力呢?本文从学校着手,从小班化特色化教学、专业定位、考级含金量、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对中职计算机专业提出了想法。  【关键词】特色 定位 等级证书 转变  随着国务院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并发布《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将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事件,体现了国家对于职业教育的地位与作用前
【摘 要】提高中职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适应岗位及职业变化的能力和创业能力。中职学校机电专业应该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注重技术知识的传授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本文根据中职教育的特点,就如何培养中职学生职业能力,提出改革措施。  【关键词】改革 机电专业 教学 培养 职业能力  《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中等职业教育要使学生“具有熟练的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