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阅读的对话策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af9ta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通常会出现一些阅读教学误区,部分教师经常会无视学生思维的差异,对其作出整齐划一的指导,致使学生丰富的认知和感悟在同一化的标准下消退殆尽,从而严重束缚学生思维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在发展,学科也在更新,面对日新月异的学科形势,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应有所突破,注重对话策略是一个不错的尝试。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这一理念的提出,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使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得到确认,学生有了理解的权力。学生不必拘囿于教参和教师的领地无所突破,而应跨越疆界,开拓自己的空间,以平等的理念参与到对话中,与老师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阐述自己对文本的阅读和体会。
  巴赫金在提出对话概念之后,对话才被人们所重视,并引进教育体系,以此促进了教育方法、程序和价值的变革,产生了“对话理论”。“对话理论”认为作者与读者的关系,究其本质而言,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阅读行为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确立了一种对话和交流的关系。同样,语文是人的生活世界,语文教学活动本质上就是人与人或自我之间的对话。
  一、多重对话
  中学生的阅读是一种特殊的阅读活动,一般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在阅读中正是由于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无形中增加了教师与文本、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再加上阅读是在受教育者的集体中进行的,教师有必要参与学生群体的对话。可见,多重对话并不是并列关系,而是为了给学生个体营造良好的环境,提供多种条件而创设的组合体。因为只有形成这样的理念,才能从根本上打消学生的心理顾虑,破坏陈袭,开启思想,提高认识水平。教师、学生等众多读者,带着与文本初次对话的结果进入课堂,一场多主体、多向度、多层次的阅读教学对话就有声有色、生动活泼地展开了。当老师与学生针对文本问题进行讨论时,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调用各种教学资源,充分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但是,青少年的认知水平有限,知识经验不足,因而教师在语文阅读对话教学中要基于教学目标、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适时为学生提供支架,通过技巧性的提问、探究和讨论,将讨论的话题简单化,为学生们所熟悉,从而轻松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阅读对话教学的过程是一个旧经验的提升和新经验的建立的统一过程,这个过程为以后的阅读提供了阅读经验,如此循环往复,不断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同时,学生会发现文本不同,各自选取的介入文本的对话策略不同,各自的初步理解和存疑也有差异。这些都要在课堂这一共有的对话情境中汇聚、碰撞。生生间的质询、答疑、赞许、批判,不仅给阅读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源源不断的话题,而且其中蕴含了重要的教育主题和教学内容。贝克特的戏剧《等待戈多》有六个角色:爱斯特拉冈、弗拉季米尔、奴隶主波卓、幸运儿、小男孩、戈多。戈多作为直接接受者始终缺席,而又始终被认定会出席、被期望者出席。剧中人物的等待焦虑,使得人的生存焦虑处于永恒的延时状态。这种等待的焦虑给读者打开了思考与追问人类生存状态和意义的哲学与艺术的巨大空间,自然而然就会对戈多的身份作出判断,形成多重对话。
  二、心灵对话
  朱光潜在论陶渊明的诗句“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时,作了这样的阐述:读书就是“打破现在的界限而游刃于千载”,揭“英烈的英魂”使自己“感发兴起”,而“感发兴起”就是作者览历诗书,有感而发的,即作者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从外到里的认识,达到心灵的沟通、共鸣,而流露的一种情感。语文阅读不应该只是口头语言的交流,而是要具有影视一样超越时空的、心灵的、情感的交流。在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中,对话双方并不一定在同一时空下,不过有了文本的链接,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便能超越时空限制,达到传递文化、传达精神的目的。对话双方层次越高,达到的精神境界就越高,这样既可以带动读者在对话过程中作出自己的创造性阐释,又可以在某些方面发现自己,发现作者,达到有效阅读的目的。
  三、平等对话
  一般来说,教师作为文本与学生的中介,他的思想深度、文化水准、人生经验、审美水平等都高于学生,因此,才可以作为学生的向导,只有放低姿态,站在学生的水平线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问题。绝不能把自己对各方面的见解,强加给学生,更不能忽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为学生创出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在轻松、活泼、和谐的气氛中,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因为“对话理论追求的是一种介入双方互为主题的关系”。在阅读教学中,对话应以民主、平等、理解、宽容为前提,因而对话主要是在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展开的,三者都是作为主体参与平等对话的。我们以莫泊桑的《项链》为例,对本文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借项链”“丢项链”等结构事实层面,也不能给玛蒂尔德贴上阶级分析的标签——小资产阶级妇女典型,加以批判。这是把文学文本中的人物当做与己无关的“他者”,缺乏人的同情心的教育,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恶”的教育。应该让学生把玛蒂尔德当做对话者。通过对话,学生就会设身处地地感受玛蒂尔德的人生经历,思考追问她那时那地的心理,就会改变教参上“玛蒂尔德是小资产级妇女形象”的定论,自觉用人性的标准审视玛蒂尔德的一切行为。通过与文本对话,学生就会思索:爱慕虚荣是不是人类的天性?如果爱慕虚荣是人性的弱点,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它?玛蒂尔德的遭遇是否值得同情?值不值得的标准是什么?玛蒂尔德的经历是否告诉我们人生有时会有点荒谬?我们遇到这种荒谬时应该怎么办?等问题。这些问题不管学生能否自己解决,经过一番思索,至少在内心产生了一个德育的内化过程。再经过师生对话和集体讨论,学生会自觉不自觉地参与其中,这比政治口号式的教育要好得多。
  四、关爱对话
  在师生对话关系中,相互关爱值得一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强调“尊师爱生”,这实际上双方的,教师尊重爱护学生,学生尊重爱护老师。正由于师生相互关爱,才使平等富有意义,真诚成为必要,合作变得愉快。爱,成为推动师生双方在对话中不断深入的动力。当师生针对文本问题进行讨论时,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调动这种教学资源,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但是,青少年认知水平有限,知识经验不足,因而教师在语文阅读对话教学中要基于教学目标、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适时为学生提供支架,通过技巧性的提问、探究和讨论,将讨论的话题简单化,促使学生轻松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阅读对话教学的过程是一个旧经验的提升和新经验的建立的统一过程,这个过程为以后的阅读提供了阅读经验,如此循环往复,不断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其他文献
为了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积极开展“农业科技推广年”活动,省委、省政府要求加强对甘薯脱毒等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工作。这些正确的决策,深受农民群众和农技人员的拥护。目前;薯
摘要: 《史记》中的“太史公曰”是由先秦诸子、《左传》、《国语》、《战国策》中的“君子曰”发展而来的,然而又与其不同,其内容是极其丰富与全面的,已成为一种比较完善的史评形式,为后世正史评议的确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史记》太史公曰史评    一  “太史公曰”是由先秦诸子、《左传》、《国语》、《战国策》等中的“君子曰”发展而来的。然而司马迁并不是完全因袭,只是借其形式而将其发展扩充为一
摘要: 一个国家文化内涵及体育文化背景与该国、地区的竞技体育水平息息相关。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传统,从事篮球运动时,人们是运用本民族的文化代码理解认识它的本质规律的,得出不尽相同的看法,打上民族文化的烙印,呈现出不同民族的多样性。追本溯源,中美篮球根本的区别体现在两国人才培育体制上的不同,导致了风格迥异的篮球文化。  关键词: 中美篮球文化比较研究    一、中美中小学篮球文化比较  中小学篮
摘要: 人们在阅读作品时,可以从作品中得知一定的道理,从作品中获得审美愉悦。就文学作品而言,这两种功能同时具备,教师在教学文学作品时不能只停留在求知的层面上释然,还要在审美层面上获得愉悦。本文从审美心理出发谈谈文学作品教学,旨在突出作品的个性,提高学生乃至教师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  关键词: 审美心理文学作品教学作用    《荷塘月色》中写道:“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
该品种是年前摘花苔,年后收种籽的新型两用油菜。其特点是生长速度快、株型大、抽苔早、苔粗苔壮,在12月下旬到次年元月下旬这1个月时间是采苔期,越采油菜籽的产量越高,这是
为节水、增产,我县引入了春小麦全生育期地膜覆盖穴播栽培技术。据我站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该栽培方法具有增温保墒、提前出苗、节种、节水、增加单株穗粒数、提高产量的作
当今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个个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从小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父母宠爱有加,独立性很差,甚至上大学还要父母陪读。所以,我们要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挖掘人的潜能,注重塑造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不愤不咎,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是孔子论述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名言,意思是说:不到百般思索仍然搞
烟鲜玉1号系烟台市农科所以莱小281为母本,津鲜1号为父本,经有性杂交育成的鲜食极早熟玉米杂交种。1993~1995年在烟台市大沙埠村和门楼村试种,面积0.5~2亩,平均亩产鲜果穗2422
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许多语文教师认为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教学方法的应用,比如有的老师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用多媒体来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有的老师认为语文教学要重视教师的教,要将文章讲得透彻,分析得到位,所以在课堂上夸夸其谈,口若悬河,忽视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我想:真正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兼得,只有这样,语文课堂教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经过三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陷入
摘要: 当下教育界认为中国缺少创新型人才,中国教育没有培育出杰出人才,有人说是教育体制使然,有人说是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方面的原因,原因很多,作者认为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教育方法和教育观念使然。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话语权教育革新    教学现实中教师把学生“捆”得太紧太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没有得到充分调动,学习的能力没有被解放,学生处于“被学习”状态。新课改进行至今,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还未被彻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