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箴言

来源 :中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xiao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自我定位
  严格讲,《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不是一册传统意义上的书,而是有关李多(近)年谈论各类重大问题的言论集,或叫箴言集更准确。
  集子中,李对自己有定位。他没说自己是谁,却说了不是谁——首先不是政治家。这一定位很有趣。虽然李的存在与新加坡的体量完全不对等,但李是新国国父,应无疑问。这位1950年代初从政、1960年代初建(新)国,至2011年宣布退出政坛的老将,谁能说他不是政治家?李驰骋世界60年,深度介入冷战和战后推动全球化,仔细想想,当世唯此一人耳!
  说他是政治家,的确贬低了。当然,他也不想做预言大师,尽管他够资格。他很直率,也很坦诚,是最高级别的实用主义翘楚,所以他不用预言,更喜欢规划,且看着自己的规划一步步成为现实。
  他是世界级的政治规划师。也是政坛少有的世界级思想家。
  二, 何以如此?
  曼德拉无法与之比拟。他们不是一类人。曼德拉对世界真正构成影响,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事。曼德拉也无李的两个重要背景:出生新加坡的中国广东人,和10年伦敦经济学院、剑桥大学,以及久负盛名的中殿律师学院游学履历。如他所言,英国人继续统治马来,或日本人占领马来成功,都不会有他后来的行迹。正是日本人意外中断了英国人的统治,而又快速地失败——就这个空档,给李踏上政坛进而建国铺就了坦途。
  上述两个关键性外部因素,促李成功跃起。融通中西,乃李行世的不二法门。日本人让他理解了权力(及其运用),英国人教会了他制度建设的重要意义。新国以300万人口屹立世界不倒,在国际丛林挥洒四两拨千斤之功,比之经济成就更令人称奇,靠的就是李的权力运用,以及坚定持续的制度建设。
  李个人禀赋很重要,但比起促成他横空出世的上述条件和背景,倒在其次。李是世界的唯一,所以才能以如此口气和立场说话。在他的字典里,没有“政治正确”。
  三, 李对世人的训诫
  薄薄一册言论集,涉及几乎所有重大问题,真乃一字千金。各位看官可一页页品咂。看今天,还是观未来,皆可从此起步。
  李谈了世界大格局。最重要者是中美关系。各位可忽略某些不太靠谱的细节,每个要点,不仅正本清源,更予很多人当头棒喝。谈论中国,是李集核心内容。尤其论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醍醐灌顶。对“三造”的警示——中、美以及相关国家,振聋发聩。印度在未来格局中的平衡作用,李有独到解读。对伊斯兰世界,李不仅有近距离观察,亦有深刻分析。伊斯兰激进一翼,将是人类未来关键性威胁因素,但解决之道,还在温和伊斯兰于竞争中占据上风——这需要西方国家乃至全世界健康力量的支持。东亚以及扩大的东亚——包含东南亚,或许因李用心甚勤甚重,与新国利益攸关,且问题极其复杂,关键的结论部分有短板,但他认为中日关系须不拒美国因素才有前景,也是洞见。在李,欧洲除在伊斯兰问题上的重要作用,其他均非要角。李甚少谈论俄国。
  四, 政治遗嘱?
  李已九秩,一生关切人类发展。此篇言论,或可作其政治遗嘱看。他的身世和经历极为独特,六十年殚精竭虑,登高望远,所言甚是珍贵。略其小节,大节不亏。
其他文献
何奇恩的生活是平淡的,也是幸福的。  每天五点早起,先去游泳,后吃早餐,然后搭城铁转地铁进市区;七点开始上班,中午在工位上吃自带简餐;忙够八小时,下午三点半下班,回家给老婆孩子做饭;晚饭后,会在后院打理下果蔬,偶尔还有野鹿前来分享他的劳动成果;一家三口散步归来,他总会保证一小时的读书看报时间。  这是一个美国联邦政府十三级公务员的生活。按照现行标准,十三级的公务员年薪介于七万一到九万三之间。除上班
期刊
“我不用坐班,几点都行。”约见面时间时,邱闻在电话里说。  11月初,一个工作日的下午4点多,他便提前等候在咖啡馆里。  他说“不用坐班”有两层意思:一是平日下午三点多钟,就可以回家,工作时间自由;二是在办公室,自己经常站着—总坐着实在腻味了,屁股痛。  采访时,这位当了两年多基层公务员的人民大学高材生,好几次语速飞快地插话打岔。他解释,成天和四五十岁的人坐在一起,特别想找一个年轻人说说话。  说
期刊
大闹清风山后,朝廷震动,大军来剿。宋江不慌不忙,托出心中早就想好的去处:梁山。路过对影山,宋江又拉拢了吕方、郭盛,一起上梁山泊去。一下子就给梁山送去八个好汉。  而宋江自己,却中途变卦了,没有上梁山。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宋江又收到了一封信。  石将军石勇给宋江带来了宋清的家书。家书上说,宋太公因病身故,现今停丧在家,专等宋江回家迁葬。  宋江读罢,叫声苦,不知高低,自把胸脯捶将起来,自骂道:“
期刊
面试场地外,一位身着正装、戴眼镜的男子,双手颤抖地拿着手机,拨通后眼泪“哗”一下就下来了。  这是一张传播度很广的照片,参加“国考”多年的男子终于通过面试,在考场外向家人报喜,喜极而泣。这样的场面每年都有。  有媒体曾报道过一位考生,从2003年本科毕业开始,此后每年都参加“国考”,一心想成为国家公务员。数年时间里,几乎放弃了一切社交活动,下班回家就钻进考试教辅里。  这些情况在如今的“公务员热”
期刊
我叫桃子,85后,出生于湖南湘西一个只有5万人的小镇上,从小爱读书喜欢写写画画,算是我们街道上的一个小“才女”。  想象力丰富的我,当然不甘于“窝”在老家的小地方。但是阴差阳错,2008年,我大学毕业后考研失败,却考上了公务员,被分到离出生地一街之隔的街道。  我最大的愿望是继续考研,然后离开那里,但是想不到,我竟然把人生最好的三年时光留在了那里。  成为街道公务员  我是典型的无背景清贫家庭,2
期刊
本没有想到要收徒,却在一次机缘巧合中,遇到丛丛——一个乖巧伶俐的孩子。说是孩子,也已经是大人了。先跟丛丛的母亲认识,又经过好友举荐,知道丛丛一段不凡经历,就动了收徒的念头。  原本打算五十岁以后考虑或再慢慢找徒弟,谁想到天赐这段师徒之缘,便觉得若放手,真有些不识老天的抬举。只因为丛丛这孩子心眼儿极善,又肯吃苦和不贪地做公益,是懂义行的孩子,这就足够把我打动了。  我心里知道,教学生与收徒弟,完全是
期刊
卡洛斯  全球中小企业联盟主席,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前总干事。曾是阿根廷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的工业与矿产部部长,也是联合国副秘书长级官员中最为年轻的一位。  新经济的里程碑  中国周刊:2009年,是什么样的契机让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以下简称工发组织)组建了全球中小企业联盟这样一个咨商机构?  卡洛斯:过去,联合国组织在整个世界经济和世界秩序当中是一个有效的机制,在维和、经济发展、促进投资贸易的自由化和
期刊
春天的田野,本应鲜花盛开、百鸟争鸣,但不知从某一时刻起,却变得鸦雀无声,一片死寂。  这样的情节来自美国作者雷切尔·卡逊撰写的《寂静的春天》。作为著名的环境题材小说,它在上世纪60年代就提出了人类“控制自然”、污染环境而带来的社会恶果。  今天的长沙,很多政府工作人员都能详细地讲述这本书里的故事。因为市长张剑飞曾向大家做过重点推荐。  现实社会中,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案例数不胜数。但在此过程中
期刊
长沙人评价自己的城市会这样说,“论休闲,我们可能比不上成都;但论娱乐,我们绝对是全国第一。”这座房价不高、城市公园全免费、有闲有吃有乐的城市,连续五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之一。  在市长张剑飞中眼中,幸福是个人内心的主观感受,需要生活宽裕、文化厚重,还要有舒适的生态环境。  对于生态环境,张剑飞一直倡导的理念,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即—“不破坏”就是最好的保护。  经济与生态同步  中国周刊:长沙
期刊
提到译制片,你可能条件反射就想到《简爱》,而且就是苏珊娜约克和乔治斯科特这一版,而不是影史上更有名的琼芳登和奥逊威尔斯那一版。一切都因为配音,因为李梓和邱岳峰。他们用声音出演的,不仅是家庭女教师简爱和乡绅罗切斯特,更是所有遭受爱与自尊的双重折磨的男女。  罗切斯特得知简在慈善机构呆了十年,感叹:“你的生命力可真强啊!”其实,简活下来的办法很简单,就是不抱奢望。罗切斯特问:“你不喜欢礼物?”回答不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