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计划生育实施以来,我国入学适龄儿童人口不断减少,国家为了集中教育资源,解决中小学过度分散的问题,适时的提出了撤点并校的措施。小学寄宿制一方面是为了解决孩子们上学路途远,降低上学途中的事故。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的加强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凉山地区地处山区,少数民族众多,发展小学寄宿制是落实义务教育阶段保障学生学习能力和适应本地区实际情况的有效形式。但纵观凉山小学寄宿制学生基础学习能力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将立足凉山本地区现实情况就小学寄宿制学生基础学习能力展开探讨,以期找到更好促进学习学习能力的方式。
【关键词】小学寄宿制;学生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凉山地区
前言
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步打破了传统的农村结构,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大量的向城市输入,虽然带来了城市财富向农村的转移,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也破坏了几千年的家庭结构。四川是劳务输出大省,民族地区务农人口进城务工致使大量留守儿童滞留农村,寄宿制小学不仅承担了传统意义上的学校教育,更担负了家庭教育的责任,因此发展寄宿制小学自身责任重大。寄宿制小学发展的好坏会影响到未来儿童的成长成才,必须要在小学阶段帮助学生们打好基础,既要掌握良好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也要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做人道理的知晓。
一、寄宿制小学
我国农村艺术教育长期存在着教育资源分布散乱,教师能力水平不高,教育质量能以满足群众需要的客观问题,这在少数民族地区显得尤为严重。凉山地区以山区环境为主,自然环境复杂,交通不便,孩子们上学难问题由来已久,再加上父母外出打工比较频繁,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为了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如果不能解决好适龄儿童的义务教育问题,不仅会影响孩子未来发展,也会影响我国关于建设社会主义人才强国的战略。凉山地区较早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于2003年出台了《凉山民族寄宿制中小学管理办法》对寄宿制小学教育做了良好的引导,促进了凉山地区小学寄宿制学校的发展。
二、凉山地区寄宿制小学存在的问题。
凉山地区少数民族占了人后的半数以上,加上地理外置偏僻,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与东部地区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彝族的宗教信仰在人们的生活中根深蒂固,其中也存在着一些不正确的生活方式和观念。孩子们在入学之前长期说自己的方言,缺乏学习汉语的语言环境,只有进入到小学之后才开始接触正学的汉语学习,因此学习能力与汉族学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少数民族孩子们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兴趣爱好,也更愿意与自己有着同样文化背景的孩子们交流,这样也不利于彝族孩子们的语言学习能力。家长角色的不足也是影响孩子们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多是多子女家庭,加上家庭经济状况不好,孩子们的学习能力会受到来自观念上和经济上的影响。学校教育也扮演这重要的角色。语文老师普通话是否达标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这是少数民族孩子接受汉语的第一个窗口,如果早期汉语教学不标准后期将很难改变。
三、如何加强小学生们基础知识学习能力
(一)营造良好的汉语学习环境。决定一个孩子语言水平的高低往往不来自于一时的教育,而是来自生活氛围的营造。凉山地区小学生们汉语口语水平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处在良好的汉语环境中,因此要在寄宿制学校营造一个说汉语的良好环境。小学寄宿制学校要合理招收学校学生,保持汉族学生达到一定的比例,不能一个学校仅有极少数的汉族学生,这样的学生比例是不合理的,不利于良好汉语环境的营造。要在学校里养成以汉语为荣的氛围,鼓励少数民族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汉语,加强汉语测评的分量,使孩子们认识到学习汉语的重要性。
(二)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鼓励兴趣式学习。兴趣是做好的老师,尤其当孩子们处于小学阶段,这个阶段是孩子们可塑性最强的阶段,这个时期如果能是孩子们对汉语学习保持旺盛的精力,将是汉语学习能力有一个质的提高。在课堂教学上,教师们往往是一板一眼的教授拼音、读写能力,对于年少好动的小学生而言他们虽然有着旺盛的精力,但他们缺乏持续的注意力,传统的课堂教育往往是乏味无聊的,加上孩子们没有汉语语言基础,因此对于他们而言这种教学放大并不能够很好的提高孩子们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在课堂上要不断地给学生们提供表达交流的机会,调动学生们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是汉语学习有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这样能够使孩子们在积极欢乐的学习氛围中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
(三)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长期以来少数民族地区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的问题一直存在,这就需要学校严格教师选拔标准,汉语基本能力不能只依靠语文老师,每一个老师都应该具有良好的汉语读写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不同的课堂上强化汉语学习能力。语文教师首先要承担起汉语教学的重任,汉语课堂可能是少数民族接触汉语的第一堂课,“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如果早期汉语教学不标准,后期的改变将会很难。语文老师要树立崇高的责任意识,教师职业不是一份简单的职业,身上肩负着培育祖国外来栋梁的重任,教师只要认识到自己身上责任的重要性,并贯彻落实现实的行动中,才会真正促进寄宿制学生的汉语学习能力。其他教师也有尤其注重汉语教学,少数民族孩子自身的语系使得他们在学习汉语时面临的障碍要比汉族学生们苦难的多,因此要全方面的注重汉语读写能力,不同专业的老师也要肩负起传播汉语的责任,共同促进寄宿制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四)创新学习形式,积极开展汉语听写能力竞赛活动。进入新世纪后,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书写文字越来越少,引起了人们对汉字听写能力的担忧,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央视快速反应只做了一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通过节目的形式呼吁大家关注文字书写能力的下降,通过具有影响力的形式引导人们更好的学习汉语。寄宿制学生学习也可以从中吸取经验,定期举办汉语听写能力大赛,设置不同的奖项鼓励孩子们参与到汉语学习中来。通过一些这种形式的活动激烈孩子们在课堂上积极主动的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五)发挥孩子天性,进行启发式教育。寄宿制小学生的生活绝大部分是在学校中度过的,要鼓励孩子们之间积极主动的用汉语进行交流,在自然地交流环境中、默默促进汉语读写能力。老师们要多关注孩子们的生活,而不能只依靠课堂教育的成果,毕竟生活也是孩子们学习的课堂,孩子天性热爱交流,寄宿制正好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孩子们的自学能力。同时小学生对于单纯的课本教育往往缺乏兴趣,这就需要老师们进行启发式教育,引导孩子们通过一个名词学习到另一个名词,从一个意义延伸到另一个意义,进行启发和拓展式教育。
四、总结
凉山地区加强小学寄宿制教育的发展,其目的最终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更好的保护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在基础知识的教研课改上要立足少数民族孩子们的个性特点,同时鼓励他们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在不断地课改中着实提高小学寄宿制学校学生们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黄学武 文山教育205期35页《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提高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水平》
[2]张砾月 云南教育2010年9月上旬第25期19页《汉语拼音教学的难点及对策》
【关键词】小学寄宿制;学生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凉山地区
前言
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步打破了传统的农村结构,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大量的向城市输入,虽然带来了城市财富向农村的转移,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也破坏了几千年的家庭结构。四川是劳务输出大省,民族地区务农人口进城务工致使大量留守儿童滞留农村,寄宿制小学不仅承担了传统意义上的学校教育,更担负了家庭教育的责任,因此发展寄宿制小学自身责任重大。寄宿制小学发展的好坏会影响到未来儿童的成长成才,必须要在小学阶段帮助学生们打好基础,既要掌握良好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也要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做人道理的知晓。
一、寄宿制小学
我国农村艺术教育长期存在着教育资源分布散乱,教师能力水平不高,教育质量能以满足群众需要的客观问题,这在少数民族地区显得尤为严重。凉山地区以山区环境为主,自然环境复杂,交通不便,孩子们上学难问题由来已久,再加上父母外出打工比较频繁,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为了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如果不能解决好适龄儿童的义务教育问题,不仅会影响孩子未来发展,也会影响我国关于建设社会主义人才强国的战略。凉山地区较早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于2003年出台了《凉山民族寄宿制中小学管理办法》对寄宿制小学教育做了良好的引导,促进了凉山地区小学寄宿制学校的发展。
二、凉山地区寄宿制小学存在的问题。
凉山地区少数民族占了人后的半数以上,加上地理外置偏僻,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与东部地区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彝族的宗教信仰在人们的生活中根深蒂固,其中也存在着一些不正确的生活方式和观念。孩子们在入学之前长期说自己的方言,缺乏学习汉语的语言环境,只有进入到小学之后才开始接触正学的汉语学习,因此学习能力与汉族学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少数民族孩子们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兴趣爱好,也更愿意与自己有着同样文化背景的孩子们交流,这样也不利于彝族孩子们的语言学习能力。家长角色的不足也是影响孩子们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多是多子女家庭,加上家庭经济状况不好,孩子们的学习能力会受到来自观念上和经济上的影响。学校教育也扮演这重要的角色。语文老师普通话是否达标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这是少数民族孩子接受汉语的第一个窗口,如果早期汉语教学不标准后期将很难改变。
三、如何加强小学生们基础知识学习能力
(一)营造良好的汉语学习环境。决定一个孩子语言水平的高低往往不来自于一时的教育,而是来自生活氛围的营造。凉山地区小学生们汉语口语水平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处在良好的汉语环境中,因此要在寄宿制学校营造一个说汉语的良好环境。小学寄宿制学校要合理招收学校学生,保持汉族学生达到一定的比例,不能一个学校仅有极少数的汉族学生,这样的学生比例是不合理的,不利于良好汉语环境的营造。要在学校里养成以汉语为荣的氛围,鼓励少数民族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汉语,加强汉语测评的分量,使孩子们认识到学习汉语的重要性。
(二)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鼓励兴趣式学习。兴趣是做好的老师,尤其当孩子们处于小学阶段,这个阶段是孩子们可塑性最强的阶段,这个时期如果能是孩子们对汉语学习保持旺盛的精力,将是汉语学习能力有一个质的提高。在课堂教学上,教师们往往是一板一眼的教授拼音、读写能力,对于年少好动的小学生而言他们虽然有着旺盛的精力,但他们缺乏持续的注意力,传统的课堂教育往往是乏味无聊的,加上孩子们没有汉语语言基础,因此对于他们而言这种教学放大并不能够很好的提高孩子们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在课堂上要不断地给学生们提供表达交流的机会,调动学生们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是汉语学习有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这样能够使孩子们在积极欢乐的学习氛围中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
(三)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长期以来少数民族地区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的问题一直存在,这就需要学校严格教师选拔标准,汉语基本能力不能只依靠语文老师,每一个老师都应该具有良好的汉语读写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不同的课堂上强化汉语学习能力。语文教师首先要承担起汉语教学的重任,汉语课堂可能是少数民族接触汉语的第一堂课,“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如果早期汉语教学不标准,后期的改变将会很难。语文老师要树立崇高的责任意识,教师职业不是一份简单的职业,身上肩负着培育祖国外来栋梁的重任,教师只要认识到自己身上责任的重要性,并贯彻落实现实的行动中,才会真正促进寄宿制学生的汉语学习能力。其他教师也有尤其注重汉语教学,少数民族孩子自身的语系使得他们在学习汉语时面临的障碍要比汉族学生们苦难的多,因此要全方面的注重汉语读写能力,不同专业的老师也要肩负起传播汉语的责任,共同促进寄宿制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四)创新学习形式,积极开展汉语听写能力竞赛活动。进入新世纪后,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书写文字越来越少,引起了人们对汉字听写能力的担忧,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央视快速反应只做了一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通过节目的形式呼吁大家关注文字书写能力的下降,通过具有影响力的形式引导人们更好的学习汉语。寄宿制学生学习也可以从中吸取经验,定期举办汉语听写能力大赛,设置不同的奖项鼓励孩子们参与到汉语学习中来。通过一些这种形式的活动激烈孩子们在课堂上积极主动的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五)发挥孩子天性,进行启发式教育。寄宿制小学生的生活绝大部分是在学校中度过的,要鼓励孩子们之间积极主动的用汉语进行交流,在自然地交流环境中、默默促进汉语读写能力。老师们要多关注孩子们的生活,而不能只依靠课堂教育的成果,毕竟生活也是孩子们学习的课堂,孩子天性热爱交流,寄宿制正好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孩子们的自学能力。同时小学生对于单纯的课本教育往往缺乏兴趣,这就需要老师们进行启发式教育,引导孩子们通过一个名词学习到另一个名词,从一个意义延伸到另一个意义,进行启发和拓展式教育。
四、总结
凉山地区加强小学寄宿制教育的发展,其目的最终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更好的保护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在基础知识的教研课改上要立足少数民族孩子们的个性特点,同时鼓励他们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在不断地课改中着实提高小学寄宿制学校学生们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黄学武 文山教育205期35页《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提高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水平》
[2]张砾月 云南教育2010年9月上旬第25期19页《汉语拼音教学的难点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