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求助者为大学一年级女生,从小在农村长大,由于乡村文化和都市文化的冲突及新环境的影响,产生人际交往不良,学习成绩下降,导致情绪低落、焦虑失眠,遂来咨询。综合分析其心理问题和行为的发生、发展过程,对其采用认知-行为治疗法,辅以放松训练。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而康复。
关键词:焦虑行为疗法放松训练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601
【中图分类号】R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407-02
1诊断与评估,建立咨询关系阶段
此阶段主要包括第一次咨询过程。
第一次咨询:
目的:
(1)了解基本情况。
(2)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3)确定主要问题。
(4)探寻改变意愿。
方法:会谈法、资料收集法。
过程:此为求助者第一次来访,因此,我热情接待,表达了对她来访的欢迎,让她填写了咨询登记表,询问了她的一些基本情况,并介绍了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比如尊重原则、保密原则等,让她打消顾虑,敞开心扉,把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表达出来。因为她是农村学生,第一次来城里上大学,能有勇气来找老师做心理咨询还是难能可贵的,所以一定要先鼓励和肯定。当我表达了这个意思之后她马上变得开朗一些了,也很乐意的跟我讲了起她的故事。通过这种会谈,我收集到了初步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作出了评估与诊断,确定要先解决她的人际交往问题,因为情绪和学习的问题都是这个问题所引发的,这是核心的问题。同时也建立起了良好的,相互信任的咨访关系。为进一步探寻求助者的改变意愿,我给她布置了家庭作业,让她回去调查同学们对她的评价,可以从自己的室友开始,并把这些记录下来,下次咨询时带上,以便讨论。
2心理帮助阶段
此阶段依据咨询目标和过程,主要包括第二次、第三次和第四次咨询过程。
第二次咨询:
目的:
(1)采用提问和合理情绪疗法帮助她分析人际关系问题的实质。
(2)提高适应能力。
(3)学习人际交往技能。
方法:会谈法、认知行为疗法、角色扮演法。
过程:先检查上次作业,发现她做得很认真,调查了五个同学,分别是两个室友,一个同桌,还有两个其他同学。作业检查完后放下,以备后面治疗过程中用到。
咨询师:你做得很好!你是一个很认真,负责任的好孩子!能给我讲讲你成长中的故事吗?
求助者:“我小时候是个很听话的孩子,不贪玩,很孝顺父母,在我开始上学的第一天,父亲就跟我说,要努力学习,将来出人头地,我始终记着父亲的话,刻苦学习,年年都拿第一。我以全县第32的成绩考入现在这所大学,我成了我们村里第一个大学生。家里对我寄予厚望。现在我的成绩这么差,整天这副样子,我真对不起我的家人,我没面子回去。”说到这求助者哽咽,埋头哭泣。我适时地递上面巾纸。
当求助者情绪恢复平静后,我引导求助者继续讨论人际交往问题。
“来到大学,面对新环境,我的同学很多来自城市,各方面都很优秀,说实话,我很羡慕她们,但和她们交谈,我感觉我们没什么话可说,她们肯定觉得我土里土气,看不起我。”
咨询中,在面对求助者宣泄出内心的精神痛苦时,我尽量表现出通情达理与理解。在求助者宣泄出内心的精神痛苦及对问题发生发展的深层原因全面把握后,结合求助者的心态,我适时地提出了我对她的心理问题的分析,并征求她的看法。
我先让她拿出作业,和她一起讨论,看看同学们都是怎么看她的。结果发现,有的同学说她很善良,有的说她很善解人意,有的说她很努力、刻苦,有的说她不大爱说话,沉默寡言,太内向了,应该外向一些好。有的说好像有些清高,是不是瞧不起同学……但就是没发现她自己所谓的“觉得土气,不合时宜”等等。也没有人表达出瞧不起她,反而觉得她拒人千里,瞧不起同学。
这一讨论对她意义重大,她忽然认识到了原来很多想法都是她自己脑子里想的,并不是大家真实的想法。我进一步引导她用合理情绪疗法来分析自己的思想。我告诉她:“当你看到一个刺激事件,即同学们和你疏远,不和你交谈,很少和你交往(A)的时候,你理所当然的认为是他们嫌你土,嫌你不合时宜,和他们没有共同语言,不配和他们交往(B),于是你就自然地产生了我不如别人,我不能适应这个环境,我孤独,我难受,我想家(C)这样的情绪体验,久而久之,又产生了不适的行为反应,即失眠,学习力下降等。”
依据ABC理论,导致我们情绪和行为(C)产生的,并不是客观事件(A)本身,而是我们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B)。所以,要改变我们的情绪和行为(C),就要改变我们的思维模式(B),因为事件本身(A),我们是无法改变的,我们能改变的只有我们的信念,也就是思维模式。同样一件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理解也会产生不同的效应。我就给她讲了“一个老太太为她卖雨伞和卖扇子的女儿祈祷”的故事,还有“秀才高中状元”的故事,让他明白要学会转念,学会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就像同学们不理自己这件事,并不是别人瞧不起他,而是别人以为她瞧不起他们,那么这样看来,问题就简单了,只要自己主动去和别人打招呼,主动去和别人交往,别人自然就不再会以为她清高,瞧不起人,自然也会还她以友好的态度。这样一说的时候她也很高兴,说“没想到事情原来这么简单,只要我改变态度就行。那他们会不会接纳我?”“那就要你自己去试试了。但你记住,真诚是打开任何一扇心门的钥匙,只要你以诚待人,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把你自己的真诚和善良表现出来,一定没有人不会接纳你的。何况很多同学也都已经看到了你的这些优点啊。”
了解了同学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后,求助者对自己以往的看法和做法懊悔不已,但由于交往技巧的缺乏和原本内向的性格,要马上改变被动接纳状态并不容易。因此,我和求助者进行了角色扮演,帮助她掌握与人沟通交往的方式和技巧。
至此,她的情绪已有了很大的好转,表示她已经觉得人际关系问题不会再成为困扰她的主要问题了。我随即提出我们下一次的目标就是学习问题,并让她对自己的优缺点做一个全面的自我分析,她答应并表示会按时来做咨询。
关键词:焦虑行为疗法放松训练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601
【中图分类号】R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407-02
1诊断与评估,建立咨询关系阶段
此阶段主要包括第一次咨询过程。
第一次咨询:
目的:
(1)了解基本情况。
(2)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3)确定主要问题。
(4)探寻改变意愿。
方法:会谈法、资料收集法。
过程:此为求助者第一次来访,因此,我热情接待,表达了对她来访的欢迎,让她填写了咨询登记表,询问了她的一些基本情况,并介绍了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比如尊重原则、保密原则等,让她打消顾虑,敞开心扉,把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表达出来。因为她是农村学生,第一次来城里上大学,能有勇气来找老师做心理咨询还是难能可贵的,所以一定要先鼓励和肯定。当我表达了这个意思之后她马上变得开朗一些了,也很乐意的跟我讲了起她的故事。通过这种会谈,我收集到了初步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作出了评估与诊断,确定要先解决她的人际交往问题,因为情绪和学习的问题都是这个问题所引发的,这是核心的问题。同时也建立起了良好的,相互信任的咨访关系。为进一步探寻求助者的改变意愿,我给她布置了家庭作业,让她回去调查同学们对她的评价,可以从自己的室友开始,并把这些记录下来,下次咨询时带上,以便讨论。
2心理帮助阶段
此阶段依据咨询目标和过程,主要包括第二次、第三次和第四次咨询过程。
第二次咨询:
目的:
(1)采用提问和合理情绪疗法帮助她分析人际关系问题的实质。
(2)提高适应能力。
(3)学习人际交往技能。
方法:会谈法、认知行为疗法、角色扮演法。
过程:先检查上次作业,发现她做得很认真,调查了五个同学,分别是两个室友,一个同桌,还有两个其他同学。作业检查完后放下,以备后面治疗过程中用到。
咨询师:你做得很好!你是一个很认真,负责任的好孩子!能给我讲讲你成长中的故事吗?
求助者:“我小时候是个很听话的孩子,不贪玩,很孝顺父母,在我开始上学的第一天,父亲就跟我说,要努力学习,将来出人头地,我始终记着父亲的话,刻苦学习,年年都拿第一。我以全县第32的成绩考入现在这所大学,我成了我们村里第一个大学生。家里对我寄予厚望。现在我的成绩这么差,整天这副样子,我真对不起我的家人,我没面子回去。”说到这求助者哽咽,埋头哭泣。我适时地递上面巾纸。
当求助者情绪恢复平静后,我引导求助者继续讨论人际交往问题。
“来到大学,面对新环境,我的同学很多来自城市,各方面都很优秀,说实话,我很羡慕她们,但和她们交谈,我感觉我们没什么话可说,她们肯定觉得我土里土气,看不起我。”
咨询中,在面对求助者宣泄出内心的精神痛苦时,我尽量表现出通情达理与理解。在求助者宣泄出内心的精神痛苦及对问题发生发展的深层原因全面把握后,结合求助者的心态,我适时地提出了我对她的心理问题的分析,并征求她的看法。
我先让她拿出作业,和她一起讨论,看看同学们都是怎么看她的。结果发现,有的同学说她很善良,有的说她很善解人意,有的说她很努力、刻苦,有的说她不大爱说话,沉默寡言,太内向了,应该外向一些好。有的说好像有些清高,是不是瞧不起同学……但就是没发现她自己所谓的“觉得土气,不合时宜”等等。也没有人表达出瞧不起她,反而觉得她拒人千里,瞧不起同学。
这一讨论对她意义重大,她忽然认识到了原来很多想法都是她自己脑子里想的,并不是大家真实的想法。我进一步引导她用合理情绪疗法来分析自己的思想。我告诉她:“当你看到一个刺激事件,即同学们和你疏远,不和你交谈,很少和你交往(A)的时候,你理所当然的认为是他们嫌你土,嫌你不合时宜,和他们没有共同语言,不配和他们交往(B),于是你就自然地产生了我不如别人,我不能适应这个环境,我孤独,我难受,我想家(C)这样的情绪体验,久而久之,又产生了不适的行为反应,即失眠,学习力下降等。”
依据ABC理论,导致我们情绪和行为(C)产生的,并不是客观事件(A)本身,而是我们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B)。所以,要改变我们的情绪和行为(C),就要改变我们的思维模式(B),因为事件本身(A),我们是无法改变的,我们能改变的只有我们的信念,也就是思维模式。同样一件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理解也会产生不同的效应。我就给她讲了“一个老太太为她卖雨伞和卖扇子的女儿祈祷”的故事,还有“秀才高中状元”的故事,让他明白要学会转念,学会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就像同学们不理自己这件事,并不是别人瞧不起他,而是别人以为她瞧不起他们,那么这样看来,问题就简单了,只要自己主动去和别人打招呼,主动去和别人交往,别人自然就不再会以为她清高,瞧不起人,自然也会还她以友好的态度。这样一说的时候她也很高兴,说“没想到事情原来这么简单,只要我改变态度就行。那他们会不会接纳我?”“那就要你自己去试试了。但你记住,真诚是打开任何一扇心门的钥匙,只要你以诚待人,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把你自己的真诚和善良表现出来,一定没有人不会接纳你的。何况很多同学也都已经看到了你的这些优点啊。”
了解了同学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后,求助者对自己以往的看法和做法懊悔不已,但由于交往技巧的缺乏和原本内向的性格,要马上改变被动接纳状态并不容易。因此,我和求助者进行了角色扮演,帮助她掌握与人沟通交往的方式和技巧。
至此,她的情绪已有了很大的好转,表示她已经觉得人际关系问题不会再成为困扰她的主要问题了。我随即提出我们下一次的目标就是学习问题,并让她对自己的优缺点做一个全面的自我分析,她答应并表示会按时来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