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小说整本书阅读“密码”之“第一”

来源 :语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ppl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名著阅读对于中学生而言既必要又重要。温儒敏先生曾在多个场合强调,名著阅读不只是学语文的需要,也是为学生的一生“打底子”的需要。小说阅读,学生往往关注的是小说的情节,停留在对于人物浅层的喜恶上。对于单线条、情节紧凑曲折的,便认为是个精彩的故事;对于人物复杂、旁生枝节的,便有可能觉得冗长啰嗦,无心阅读。美国文学教授托马斯·福斯特说:“刚入门的读者会被层出不穷的细节淹没,那些令人目不暇接的名字让他们疲于应付。但足智多谋的阅读老手则会吸收那些细节,甚至可能抛开那些细节,去寻找背后起作用的模式、常规、典型。”本文以部编版名著《简·爱》为例,探讨其中的模式。
  一、巧妙打开“第一页”
  第一页是整部小说的开始,在阅读过程中往往会略过。因为大都叙述平淡,没有精彩的情节,却有大段的风景或者环境的描写,让人觉得乏味。可是托马斯·福斯特说:“第一页,有时是第一段,甚至是第一句,就能提供给你阅读这部小说所需要的一切。”我们不妨好好带领学生阅读第一页。比如《简·爱》的第一页,或者说第一段:午后变得寒风凛冽,冷雨透骨,“我”不想到室外去散步。平淡沉闷,没有吸引人之处,不过在平常之中隐藏着一些冲突。1.不平常中的平常。“那天,再出去散步是不可能了。”第一句读来让人觉得“那天”是不平常的一天,有点突兀,感觉不同。但其实只是很平常的一天,一个“再”,下文的“这倒让我高兴”“一向不喜欢”,都能发现这种户外散步活动是盖茨海德堡这个家庭的日常生活。2.平常中的不平常。这种平常的散步活动,却不是我喜欢的,而我又不得不进行。在寒冷的日子里散步回来,还会挨保姆贝茜的责骂。伊丽莎、约翰、乔治安娜都在客厅里围在里德太太身边,而我却无法和他们聚在一起,里德太太还让我离他们远一点。“我”是谁?“我”在这个家庭中是什么身份?“我”与这个家庭中的其他人是什么关系?为什么“我”无法和他们聚在一起?为什么 “我”是这种处境?第一页中隐藏着诸多的冲突、诸多的疑问。抓住这些疑问,就相当于捏住了钥匙,在合适的地方就能打开相应的门。每本小说的第一页都有自己的特色,抓住特点,巧妙打开。“名著导读重视阅读心理学的首因效应很有必要。一部小说的开头,就是游戏中的邀你入局,教师导读设计时最好在‘第一页’就能将这本名著的优点展现出来,否则,这本书就会被学生放回抽屉。”
  二、全面梳理“第一章”
  第一章是故事的开始,没有很激烈的矛盾冲突,曲折的走向,但是如果细细品味,会发现很多重要的线索,有助于小说的阅读。1.明确叙述角度。在接下来的文字中,明白“我”就是簡·爱,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2.厘清人物关系。伊丽莎、约翰、乔治安娜是姐妹,是里德太太的儿女,而简·爱则是寄养在里德太太家的一个十岁的孩子,不是侍女。父母没有留下钱,靠里德太太一家养活,颇不受欢迎。另外还有保姆贝茜和使女阿博特。在盖茨海德堡的主要人物全部在第一章中集中出现了。3.推进情节发展。第一章中会设置情节生长点,为故事情节的推进做好准备。如简·爱为什么会寄养在里德太太家,简·爱的出身还是个谜。4.勾勒人物性格。第一章中会有一些细节勾勒出人物性格,如简·爱溜进早餐室,爬上窗座,缩起双脚,把厚呢的红窗帘拉得合拢,把自己加倍隐藏起来。显然简·爱在这个家庭中格格不入,缺少温暖与安全感。简·爱翻阅《英国禽鸟史》,对文字不太感兴趣,唯独几页导言。这几页导言是关于海鸟栖息的地方,“孤寂的岩石和海岬”,无数的岛屿。大都是辽阔冷寂荒凉、渺无人烟的地方。但是简·爱又觉得这一切出奇的生动,有了这样的环境才使那些屹立在波涛汹涌、浪花飞溅的大海中的礁石,搁浅在荒凉海岸上的破船变得意味深长,感受到了神秘莫测。这既让我们感受到简·爱生活的环境、处境,内心的孤寂、凄凉,又让我们感受到简·爱对外界充满好奇,具有挑战精神。而她与约翰的对峙和对打,更是让人感受到简·爱隐忍之下的反抗与不屈。虽然情节还没有展开,但是第一章的叙述,已经线条化地勾勒出主要人物的性格图谱,让我们触摸到人物的内心,而这往往是很重要的性格特征。
  三、细腻感受“第一人”
  “第一人”指第一次出现的重要人物。哪个人物先出场,在什么时候、以怎样的方式、怎样的形象出场,都是精心设计的。细加关注,定会有意外收获。如约翰的出场,“嘿!忧郁小姐!”“告诉妈妈,她跑到外面雨地里去了——这个坏东西。”“我要你过来。”“你没资格动我们家的书,不该跟我们这种上等人的孩子一起过活。”“你这耗子!”不喊名字,随意起绰号;并非眼见,捏造事实;盛势凌人,恶意辱骂。约翰经常欺侮虐待简·爱,让简·爱充满恐惧,并在恐惧中顺从,但是他还是得寸进尺,用书砸简·爱,致使简·爱头撞门,磕破流血。在极度恐惧和疼痛中简·爱爆发了,“你这个狠毒的坏孩子”,进而发疯似地与他对打起来,尽管不知道自己的双手在做什么。约翰对于简·爱来说如同恶魔般的存在,让简·爱置身于恐惧之中,达到了自己无法承受的地步,进而反抗。约翰也是这个家庭滋生的产物,简·爱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长期以来内心的顺从、屈辱、压抑,可想而知。简·爱最后被关进红房子,伤心害怕到晕过去,给她幼小的内心带来更加严重的痛苦创伤。可以说是约翰引发了简·爱的一次改变,置简·爱于不正常之中,但也激发了简·爱的反抗和渴望离开的强烈之心。
  “第一人”,不局限在第一章,在每个章节中都会有这样的重要人物出现。如第三章中的药剂师劳埃德先生,他的出场让简·爱感受到温存与体贴,“把我扶起来,靠在他身上坐着,抱着我”。后来也是这个药剂师提议让简·爱上学,简·爱才得以从这个让她痛苦的地方离开。第五章中的谭波儿小姐,“这孩子太小,不该让她一个人来。”“最好马上让她上床睡觉,她看起来累坏了。”“也饿了吧。”“我的小姑娘。”“把手放在我肩上。”“轻轻摸摸我的脸颊。”一个在阴暗中给予简爱光明温暖的人,不仅在生活上,更是在学识修养和精神上。十二章中出现的罗切斯特,在一个寂静的黄昏,在简·爱浮现着儿时熟悉的童话与妖精的时候,罗切斯特骑着马在简·爱身边摔倒了,扭伤了脚,拒绝简·爱主动而友善的帮助,并且眼神都没给简·爱一个,始终满面怒容,但正是这种在简·爱看来的粗暴无礼,让她无拘无束,执意帮助他。在这个过程中,面容严峻、粗暴无礼、无视简·爱的罗切斯特,不仅跟简·爱聊天还自然的大笑,两个身份地位不同的人却平等地在一起。这样一些重要人物的出现,一方面利于丰满主要人物形象,展现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以及多样性,也利于推动情节发展,环环相扣。如果更细心一点,就会发现他们是情节曲折与变化的制造者。
  小说整本书阅读的方法有很多,如果能关注到这些容易忽视的地方,细细研究和品味,就能发现一些新的密码,以此为突破口,定能解锁小说阅读新技巧,拥有高效阅读的能力,提升阅读品质。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苏州大学实验学校
其他文献
“文化传承与理解”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文化的能力,以及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文化视野、文化自觉的意识和文化自信的态度。具体落实到初中古诗词群文阅读中,可以理解为借助古诗词的学习,发掘古诗词中的文化基因,并在初中生中进行传承与理解。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采用“议题设计、文本组群、文本学习”的总体教学策略,挖掘古诗词当中蕴藏的文
期刊
诗歌教学的主要着力方向有三个——语言、审美、思想。要想使诗歌切实发挥其教育效能,教学当然应均衡地照顾到三个方向,不宜轻此薄彼。但诗歌教学的三个方向,各有其引导和发展规律,在具体实践中是不能同策的。比如语言,主要依靠研究技法、咬文嚼字来指导学生;审美,则宜通过情境、诵读、寻韵等来引导。因而,虽然实践中是将三个方向的对应策略整合起来运用,但从教研上,可以把它们作为独立的课题来研究。这样,可以使教学质量
期刊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饰物也是一种文化,并且源远流长,不容小觑。从原始人佩戴的贝壳,到今天人们的手机装饰小物件,它们并不是单纯为了漂亮,还隐含着某种文化或心理的期待。  古人认为牛皮性柔,性急的人佩带可以自我警戒。《韩非子·观行》中记载:“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自缓;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韦”,即熟牛皮,成语“韦编三绝”中的“韦”就是熟牛皮这个意思。西门豹知道自己性子急躁,经常佩带熟牛皮,提
期刊
斯托夫人因著有《汤姆叔叔的小屋》一书给当时社会带来了重大影响而获得林肯总统的称赞,说她“就是那位引发了一场大战的小妇人”。我国著名作家夏衍的《包身工》也因其真实地再现了包身工的非人生活,揭露了在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政府双重统治下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而一度引起巨大的轰动,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报告文学的开山之作。  阅读这篇报告文学我们自然不会忽视其对人物所处的当时社会环境的展示,从文学的角度而言我
期刊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总主编、北京大学教授温儒敏先生曾用“守正创新”一词来概括新教材的特点。就笔者看来,“守正”是指新教材保留了人教版、苏教版的不少经典篇目,延续了苏教版人文组元的编写体例;“创新”则意指编写理念的革新,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指导思想,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通过“整体规划,有机渗透”的方式去设计单元,引导教师创设恰当的学习任务去驱动学生。可见,根据统编版教材的导向和新课标的要求,以
期刊
我国的文言文对语言中的文字音律方面比较考究,作者在进行文言文写作时,也往往从音律的角度出发,使得文言文在字里行间透露着音律美。文言文的主要特点是音律铿锵,由于古人在进行文言文写作时,往往注重文言文字词之间的骈俪对仗,并且对于字词之间的平仄及押韵极其考究,所以,许多文言文作品读起来抑扬顿挫,音律美的特点十分明显。其中,音律美的典型代表作品以诗、词、曲为主,由于诗、词、曲有着严格的韵律要求,因此读起来
期刊
苏轼的《前赤壁赋》,语言精妙,情感率真,哲思深邃,一直是高中文言文阅读的经典篇目。《前赤壁赋》的阅读教学,很多的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都做过较为深入地研究与探索,为高中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课例和学习资源。不久前,笔者又一次做了《前赤壁赋》的区级研究课。这节研究课使我对苏轼的《前赤壁赋》又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对文言文阅读教学也有了更新的认识。我的教学从思路、思维、思想三个层面展开,美其名曰:“高中文言
期刊
统编版教材关注单元一体化教学的编排,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语文教学重在从精读课文中理解内容、实践练习,继而提炼出相应的阅读方法,然后利用单元中略读课文的平台,对这些方法进行实践性运用,更好地推动了学生言语实践能力的生长。小学统编版教材三下《方帽子店》一文,就是典型的略读课文,所在单元以“复述”为训练要点,教师要紧扣从单元精读课文中学习的方法,在实践运用的过程中搭建支架,将复述的
期刊
名著阅读已成为当下语文课程改革的热点,从统编版语文教材对名著阅读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还构建了“三位一体”阅读课程体系。撬动名著阅读,需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体验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喜怒哀乐;体会语言的精准到位、斑斓多姿;体味主题的多层次、多角度,从而形成自己的感受与思考。  然而目前的名著阅读教学面临种种困境,如当教学内容由单篇短章变成整本书,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让名著阅读达到效果,这令教师们“手足无
期刊
高中“统编版”语文教材以“学习任务群”为线索组织单元教学材料,在文言文学习中,编入了一定数量的写景类文章。因為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决定了这部分学习内容理解起来比较晦涩难懂,学生在感受言意之美的时候遇到的挑战较大。因此,选择相似文本进行组文阅读,在文本表达的理解中补充作者的写作背景,有助于实现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登泰山记》是姚鼐游览泰山后所作的一篇游记,也是学生感受文言文简约之美、行文之美,意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