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探寻

来源 :语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ili1649588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总主编、北京大学教授温儒敏先生曾用“守正创新”一词来概括新教材的特点。就笔者看来,“守正”是指新教材保留了人教版、苏教版的不少经典篇目,延续了苏教版人文组元的编写体例;“创新”则意指编写理念的革新,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指导思想,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通过“整体规划,有机渗透”的方式去设计单元,引导教师创设恰当的学习任务去驱动学生。可见,根据统编版教材的导向和新课标的要求,以学习任务群为核心的实施形式将课堂的所有权真正赋予了学生,这就对教师如何设计任务并有效驱动提出了迫切要求。笔者以作家阎连科的《找李白去》(节选)一文为例,在课标分析、文本解读的基础上,探究如何建构真实情境,设计适切任务。
  一、明确课标要求——何为“任务”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简称“新课标”)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和学生学习规律,将课程内容划分为18个学习任务群。任务群贯穿于高中三年的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这三类课程,既指向对高中生语文素养的基本要求,又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覆盖了学生日常生活交际、未来工作需要、语言文字积累、文化经典探究的各种语言活动类型。
  18个学习任务群的分类,既有从内容上界定的,如“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也有从形式上划分的,如“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对某篇文本教学来说,往往会出现任务群交叉重叠的现象,此时需要教师根据文本特点和学生特点进行选择,有所侧重,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笔者认为,“学习任务群”这一产物立足于中国语文教学实践的土壤,还汲取了美国教育家杜威“从做中学”的理念和美国“设计教学法”之父克伯屈的观点,融会贯通,应时而变。
  二、梳理任务特点——分析“任务”
  江苏语文特级教师陆志平老师对“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特点作了精辟总结:“它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顶层设计的这一显著变化,对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方式、教学能力、教学视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可见,学习任务群力求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模式,旨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建构真实的学习情境,设计驱动型学习任务,形成完整的评价机制,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语言建构、思维发展、审美鉴赏、文化传承这四个维度指向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中国当代作家阎连科先生在《从田湖出发去找李白》一书中叙写了自己童年时在家乡田湖发生的一连串故事。2016年江西中考从中节选形成阅读考题——《找李白去》,作者以淳朴又不乏幽默的笔调叙写了去九皋山寻找李白的冒险,回忆了童年时期对远大梦想的追寻。从创作主题看,作者对故乡的回忆、成长的笑与泪、梦想的热切追求等构成了文本的多元主题,执教者可以将其纳入“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锻炼学生的辩证思维;从实用性角度看,“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要求学生以阅读为前提,根据生活的实际需求,调整合适的表达方式。两个任务群的目标并不冲突,共同体现了语文学科人文性、工具性并重的特点,综合提升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故笔者据此设计学习任务,创设学习情境。
  三、探究语文课堂——设计“任务”
  文本:阎连科《找李白去》(节选,2016年江西中考)
  1.课前预习:阅读全文,梳理情节,为五个部分拟小标题。
  明确:(1)忆童年;(2)想出走;(3)去九皋;(4)遇险阻;(5)拽回家。
  2.布置任务:如果你是校刊《美文漫步》的编辑,你会把本文放在哪个专栏,为什么?
  (1)示例刊物,明确要求。(文学刊物往往根据主题组栏、冠之以名。)
  (2)初读全文,漫谈感受。(谈谈你会用哪几个专栏关键词?)
  (3)再读文本,小组讨论。
  (4)上台发言,各抒己见。
  关键词一:童年、童年记忆等。
  相关原文:①“世上的浪漫,莫过于某种童年的记忆;记忆中最结实的存在,就是那个叫故乡的地方。” (一年比一年鲜嫩,用词鲜活,历历在目、念念不忘。)
  ②“很少有人能让故乡从记忆中消散或遗失,就像没有人能把空气打碎一样。”(以空气为喻,说明故乡、童年记忆在“我”心目中的分量。)
  ③“所以乡愁,不仅是一种情愫,还是人类不朽的诗品和艺品。”(把乡愁看成“诗歌”“艺术”,体现在故乡的种种经历。)
  ④“倘是没了这些烦恼的琐碎,几乎童年与故乡,就没有存在的依托,如记忆之舟,没有河湖供它怅然地漂荡。”(如同河湖于舟的作用,故乡是“我”情感最坚实的依托。)
  关键词二:出走、成长等。
  相关原文:①“原来,对于许多的常人,童年就是成长的碎屑;故乡,就是盛装那碎屑的破箩旧筐……”(关于故乡、童年的回忆多是琐碎的、令人沮丧的,用“童年”或“故乡”来作为本文主题词并不恰当。)
  ②“出走的念想,是每一个少年成长无来由的必需和营养。”(表明“出走”对成长的重要性。)
  ③“成长是由无数次想要出走(背叛),而又不得不留下的过程叠加起来的;而成熟,是人生历练的静默不言的一种光……”思考“出走”和成长、成熟之间的关系,可联系第四部分:“淹一次你就学会游泳了。”(“出走”将经历磨难,但曲折将教会你勇敢和成长,这就是“出走”的价值,人生的真谛!)
  关键词三:梦想、追梦等。
  相关原文:“现实总是比梦想更有力量”,这是“少年明亮美妙的梦”。
  明确:这是一个出走的梦想,去九皋山找李白的梦想。那么为什么找李白?
  ①“我的少年就这样,还是那时候的李白好。”
  ②结合李白其人其事思考:他的一生都在“出走”,由万丈的豪情、洒脱的性情所引领的追梦之旅。在李白的精神感召下,“我”也踏上了追梦之旅,要走出局限的天地,走向外面的世界。
  ③“直到现在,我五十几岁了,离家出走的念想都还会时不时地冒出来。”(年逾五十,满怀勇气,追寻梦想,可敬可佩!)
  (5)詩化抒写,期待生成。
  这是一场贯穿始终、别具意义的语文活动,能将课堂的所有权真正还给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地选择信息并理解、建构,既能顺利地达成学习目标,也能让学生体悟到语文的精彩。
  教师要主动担当起立德树人的历史使命,努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锲而不舍地追寻课改的目标指向!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第六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部编版初中语文新教材中古诗词的篇目有所增加,如何对古诗词进行有效教学,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我们一线初中语文教师必须关注的一个问题。经过探索和尝试,笔者认为,古诗词教学可以去繁就简,巧妙地利用古诗词中的关键词,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设计教学环节,可以让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下面笔者以苏轼的《定风波》为例,通过关键词“风雨”贯穿整篇教
期刊
“班级学习共同体”是指一个由学生和任课教师共同构成的、以班级为单位的学习组织。通常以讨论、倾听和分享等为主要手段,以共同的学习任务为纽带,在学习者之间建立紧密、和谐、默契的学习关系,形成个体与个体之间的自然链接,以集约式学习方式代替分散式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促进人的发展。共享性、协作性是学习共同体的基本特征,因此,我们要尽量设计一些开放的、具有挑战性的、真实的活动任务,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
期刊
《礼记·中庸》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句话讲出了治学的根本之道。对于小升初学生而言,初中语文学习上了一个很大的台阶,有些学生语文学习不得其法。其实初中学习语文的方法就在“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这十个字中。  一、與小学相比,初中语文有哪些变化?  1.阅读文章难度增大  我们以记叙文阅读为例。小学要求“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
期刊
所谓多要素模式,就是从作文题目提供的材料中,提取一个论述对象,从中开掘进去,发现其内在的若干成分(要素),选择三个最具代表性的,并分别提炼出分论点,展开议论文写作思维样式论述。要素就是构成事物的多种因素、成分、原因与条件等内在事物。比如:事物的因素、构成、组织、结构、原理……;人物的思想、品格、文化、气质、能力……;事件的意义、原因、前景、后果、影响……;办事的方式、方法、方案、途径、思路……;人
期刊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本人最喜欢的一篇文章,“能于寥寥数页之中将社会对于穷苦人的冷淡,不慌不忙地描写出来,讽刺又不很显露,有大家的作风”(孙伏园:《关于鲁迅先生》,《晨报·副刊》,1924年1月12日)。鲁迅在《孔乙己》这篇小说中叙述了一个社会底层小人物被侮辱、被损害的悲剧。学生对于孔乙己的命运解读本来就有距离感。因此,笔者在进行教学时尝试“深文趣教”。以“谁是害死孔乙己的凶手”这一主问题贯穿课堂,
期刊
学生的文章是否文通字顺、准确达意——这是语言文字运用是否精确规范的问题,王尚文先生称其为“语文品质”,即“一篇语言作品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质量高下”。“语文品质”衡量的是语言作品的质量,是学生语言表达和思维探索的真实反映。  显然,学生语言作品“语文品质”的高下更多的来自于语文课堂的习得。甚至说,语文课应是学生“语文品质”的“第一责任人”,好的“语文品质”,必然来自于好的语文课的培育。为此,我们在
期刊
“文化传承与理解”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文化的能力,以及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文化视野、文化自觉的意识和文化自信的态度。具体落实到初中古诗词群文阅读中,可以理解为借助古诗词的学习,发掘古诗词中的文化基因,并在初中生中进行传承与理解。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采用“议题设计、文本组群、文本学习”的总体教学策略,挖掘古诗词当中蕴藏的文
期刊
诗歌教学的主要着力方向有三个——语言、审美、思想。要想使诗歌切实发挥其教育效能,教学当然应均衡地照顾到三个方向,不宜轻此薄彼。但诗歌教学的三个方向,各有其引导和发展规律,在具体实践中是不能同策的。比如语言,主要依靠研究技法、咬文嚼字来指导学生;审美,则宜通过情境、诵读、寻韵等来引导。因而,虽然实践中是将三个方向的对应策略整合起来运用,但从教研上,可以把它们作为独立的课题来研究。这样,可以使教学质量
期刊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饰物也是一种文化,并且源远流长,不容小觑。从原始人佩戴的贝壳,到今天人们的手机装饰小物件,它们并不是单纯为了漂亮,还隐含着某种文化或心理的期待。  古人认为牛皮性柔,性急的人佩带可以自我警戒。《韩非子·观行》中记载:“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自缓;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韦”,即熟牛皮,成语“韦编三绝”中的“韦”就是熟牛皮这个意思。西门豹知道自己性子急躁,经常佩带熟牛皮,提
期刊
斯托夫人因著有《汤姆叔叔的小屋》一书给当时社会带来了重大影响而获得林肯总统的称赞,说她“就是那位引发了一场大战的小妇人”。我国著名作家夏衍的《包身工》也因其真实地再现了包身工的非人生活,揭露了在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政府双重统治下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而一度引起巨大的轰动,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报告文学的开山之作。  阅读这篇报告文学我们自然不会忽视其对人物所处的当时社会环境的展示,从文学的角度而言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