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zhongt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以应试为中心的教学体制,极大压抑和禁锢了人类天性的自然的发展。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逐渐丧失了固有的灵性,而沦为发号施令的技术指导和答题技工,课堂教学全是条件反射性的机械反应,没有真正触及语文最核心的问题——人的生命,人的情感和精神,人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区别于以往教学大纲的重要一点,就是对语文学科的定性时,除了继续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外,特别突出了语文的人文性质,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
  有关“人文”含义,学术界有很多说法,综合起来看,人文精神至少包含了以下内容:强调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即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即追求人的道德情感、审美情感与宗教情感,并強调人的自然情感与道德理性、审美理性和宗教理性相统一,确立人在宇宙自然界中的地位,以唤起人们的宇宙关怀、生命关怀;高度珍视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强调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学生學习过程的本身就包含了丰富的人文内涵,因为学生所探究的内容涉及了人类社会、自然科学、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其中包含了大量的人文成分,值得学生去探究、吸收、积累。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领学生正确把握作品的内涵。现以初中的语文教材为例,谈谈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领悟其中的人文精神,并使之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中。
  一、阅读中感悟亲情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教会学生思考人生、感悟人生的能力以及分析判断是非的能力,从而使之成为有道德、有理想、有社会责任感的人。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语文教学中人文性因素应不断加强,以引导其认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从而品味生命,感悟亲情。
  二、赏析中升华人格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博大胸襟和悲壮的情怀把人与人间的亲情推到了极致,他的忧国忧民、克己奉公的人道主义精神必将熏陶和感染一批批学子,使人间多一份关爱,少一些谗间;多一份光明,少一些黑暗。
  三、品味中激发情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广袤的中华大地,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地方,无论是雪域高原,塞外风光,还是莺歌燕舞的江南水乡;无论是春花秋月还是夏雨冬雪,都是如此地涤荡人的心胸,激发人的情感。学会欣赏自然界的一切生命,塑造开放的心灵,进而丰富自己的情感,充实生命的内涵。
  四、积累中提高素质
  新课标在总目标中提出要求: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教材同时选编了展示民俗文化的说明文,内容涉及了建筑、服饰、礼仪、技艺、岁时节令等领域。《苏州园林》、《个园》等文章向人们展示着中国园林艺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驿路梨花》中的瑶族老人则以红布和羽毛表明了自己的身份;《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让我们了解了私塾中拜师的礼节……引导学生探究这些民俗成分,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发他们对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文化的关怀,培养学生热爱我国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积累这些民俗知识,可以使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从中感受我国民俗丰富的内涵,更能让学生积累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五、思索中接近自然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过,“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如同某人留在沙上的脚印,我们也许能看到她走过的路径,但若想直到他在路上看见了什么东西,就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
  六、吟诵中陶冶性情
  新课标中关于古诗词部分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诵读古代诗词,在有意识的积累感悟和审美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的审美情趣。“古代诗歌以它特有的艺术魅力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其根本原因是诗歌所蕴含的人文传统、人文精神。文言诗文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怀卡哇伊起到直接的感染和教育作用。
  以上所列举的文章仅是教材的一小部分,相对于整个人类文化来说,更算不上海中一粟。作为老师,尤其是作为语文老师,有责任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把握教材的人文内涵,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学会做人。众所周知,“语文课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教给孩子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人的请按、情趣和情操,影响着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反映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为认得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语文教学中若能时时渗透这一原则,语文课必须成为学生的一片乐土。一旦学生带着自己的情感、情趣和生活经验等走进文本世界,就开始同化、整合“异己世界”和调整、顺应自我世界,学生认识生命,丰富情感,培养精神局势在这两个世界的距离不断缩小、整合之中走向新的视界融合。
  找寻失落的人文意识,挖掘深厚的文化底蕴,张扬充满生命力的个性,开启潜能无限的心智,提高和滋养人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这应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内涵。只有充分挖掘文本所蕴含的人文内涵,才能使学生领悟作者的感情,激发自己的感情,以达到与作者、文本的认知、情感、价值观的融合。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整整自由地翱翔于文本营造的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文化和精神构筑的世界中,体验情感、感悟人生;才能自觉自主地生成语文素养,提高审美品位,提升人文品质,使学生在浓厚的人文气息中健康地成长。
其他文献
在昔日的淮海战场上,在迅速崛起的淮北煤城中,座落着一座新型的大型无烟煤矿,她就是被上级领导誉为“皖北平原一枝花”的皖北矿务局百善煤矿。百善煤矿全井田南北长8km,东西
目的: 在体外试验系统,探讨三价锑化合物~酒石酸锑钾(potassiumantimonyl tartrate,PAT)对L-02肝细胞的毒性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以L-02肝细胞为受试细胞,通过MTT试验检
1 精选种薯:严格去除带伤、萎软、水渍、虫蛀、皮色发暗或受过冻害的薯块,选择具有本品各特征、皮色鲜明、无病、无伤、活力强、大小适中的薯块作为种薯。2 贮前处理:为其方
摘要: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核心素养,成为相关教育者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文章立足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现状,主要分析了核心素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教学现状;渗透策略  G623.31  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此,小学英语教师要将核心素养渗透到教学活动中,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核心素养的
摘要:当前,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及专家学者们关注到提升课堂有效教的重要性,但是应该如何去优化、促进有效教学呢?带着这个问题,笔者以所教小学数学学科为例,从生活出发,探索小学数学教学中联系生活相结合的教学策略,希望能为提升当前课堂教学有效性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学习;有效教学  G623.5  一、小学数学联系生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目前部分学校和老师
二恶英类化合物(DLCs)是包括二氯苯并二恶英(PCDDs)、二氯苯并呋喃(PCDFs)和多氯联苯(PCBs)等一大类化合物的总称,由于其在环境中分布广泛,不易于生物及化学降解,毒性高以及
从事特殊教育教学工作近20载,在工作中遇到过很多困惑,也找到过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现将在教學中的几点体会与大家进行分享,希望我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一、利用多媒体、互联网等先进的技术手段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1.利用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聋生由于耳聋这一生理缺陷导致他们的思维长期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聋生的思维特点决定了他们学习知识必须遵循从直观到抽象的规律。因此,在教
期刊
摘要:新课改下的生物课程教学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要提高生物课堂的学习效率,高效的生物课堂不仅需要教师教学效率高,学生更需要参与其中,快速习得知识与本领。21世纪是造就新一代人才的崭新时期,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为教学开展提供了便利条件,教师需要从学生学习兴趣出发探究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时效性的新策略。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时效性;策略  G633.91  在全面教育的
我矿有自卸汽车50台(T20、BJ371、BJ374),近三年来,运行中多次出现车厢自行升起拉断高压电线,造成停电、停产,经济损失达10万元以上。造成事故的原因是,汽车在运行中或卸矿
摘要:在传统教学实践中,学生一般处于被动状态下,往往导致学生思维得不到相应地锻炼,造成学生思维僵硬和思维定式。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在教学实践中,更加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的培养,从而帮助学生提升各方面素质,学生的直觉思维也是培养的对象。本文以直觉思维的基本原理作为出发点,重点研究和讨论在小学数学中直觉思维的培养方式和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直觉思维;培养  G623.5  数学直觉是一种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