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课随着信息时代的变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越来越被重视,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过程,应该以课堂为阵地,以新课标为指导,激发学生兴趣、营造民主宽松氛围,突出创新意识的培养,强调创新能力的提高,重视实践操作、灵活教学方法、摆脱单一学科教学,促进多学科整合已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促进学科教学效果的有机统一。
一、兴趣导引,自觉学习
兴趣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最为有效的动力,把小学生最感兴趣的游戏和教学内容相结合。
众所周知,低年级的信息技术入门教学中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又正是活泼好动,很难在单一枯燥的指法练习上集中精力。在一次进行全省公开课教学——《设置对象进入时动画效果》时,我以一个小动画片的形式引入新课。我分别制作了一个动态和一个静态的“蜗牛与黄鹂鸟”,播放给学生看,学生一下就被爬动的蜗牛和飞翔的黄鹂带入了情境,不知不觉随着音乐边唱边舞,好一派欢快的场景。这时我趁热打铁,向学生询问,这两个幻灯片哪个好,学生当然回答是带动画效果的好了。我又追问:“你们也想学习给幻灯片中的对象添加动画效果吗?”学生迫不及待的回答:“想!”此时,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将知识直观的置于学生的视听觉感知之下,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将形象具体的教学内容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直接诱因,使学生的求知欲格外的高涨,课堂教学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因此,只要以兴趣为导引,巧设任务,适时点拨,一节课就会在学生自愿、自主学习的情形下取得成功。
二、直观教学,加深记忆
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固有特征,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又如在教学《WORD文档——插入图片》一课时,对图片与文字的环绕方式,让学生观察、讨论,回答这时文字与图片的排版方式是什么样的?学生回答:“图片在中间,四周环绕着文字”。让学生将图片向左边拖一拖,学生就会回答出:“文字呈三边环绕图片”。将图片放大或缩小都没有改变图片与文字之间的位置关系。其他几种文字环绕方式如:紧密型环绕、衬于文字上方、衬于文字下方、穿越型环绕等,都是由学生自行实践,然后观察出图片与文字的环绕方式,学生观察出什么样就是什么样,用适合自己的方法把看到的记下来。这样,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鼓励学生去发现新问题,大胆地让学生去尝试,并适时提供可行的处理办法,使学生在不断的操作中,总结出有规律性的方法,在质疑与解疑的实践中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对他们来说感到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一种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体验到了成功的喜。为学生今后能独立地、创造性地使用其他工具软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自主学习,不断创新
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学生喜欢电脑知识,喜欢信息技术课的这一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促其创新。
如在教学幻灯片自定义动画效果设置时,教师先演示对象进入时动画效果的设置方法,然后给出学生一个任务就是将几个正方形拼成一个正方体,但要一个面一个面的进入,让学生看清楚,拼组正方体的过程。要完成好这个任务,就要涉及到对象进入时“速度、顺序、方向”等参数的调整。教师布置清楚任务后,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通过各种方法寻求帮助相互合作,最后让学生互相交流,教师进行适时的点拨,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对象进入时“速度、顺序、方向”这些参数的设置方法,还发现了“修改动画效果、删除动画效果”等一些新的技能。这就使在实践过程中引发创造思维。
四、整合学科,多面发展
从学科的基本属性上讲,信息技术课作为学科既有其独立性又有与其他学科的相容性。无论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还是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最有效的载体就是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信息技术课只有以其他学科内容为载体才能使信息技术课上得生动活泼而不显得苍白枯燥。用这些知识和操作技能完成学生在各个学科学习过程遇到的问题和任务,让学生自觉做到“学有所用”,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从单一学科知识的学习向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培养的转变。例如,在教学Word时,结合学生实际,让他们用计算机进行作文创作、和作文修改;在教学“文档插图”时,让学生围绕制作班级小报而学习操作技能等;这样,能使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过程中感到信息技术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也形成了以信息技术为认知工具、以优化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
一、兴趣导引,自觉学习
兴趣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最为有效的动力,把小学生最感兴趣的游戏和教学内容相结合。
众所周知,低年级的信息技术入门教学中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又正是活泼好动,很难在单一枯燥的指法练习上集中精力。在一次进行全省公开课教学——《设置对象进入时动画效果》时,我以一个小动画片的形式引入新课。我分别制作了一个动态和一个静态的“蜗牛与黄鹂鸟”,播放给学生看,学生一下就被爬动的蜗牛和飞翔的黄鹂带入了情境,不知不觉随着音乐边唱边舞,好一派欢快的场景。这时我趁热打铁,向学生询问,这两个幻灯片哪个好,学生当然回答是带动画效果的好了。我又追问:“你们也想学习给幻灯片中的对象添加动画效果吗?”学生迫不及待的回答:“想!”此时,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将知识直观的置于学生的视听觉感知之下,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将形象具体的教学内容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直接诱因,使学生的求知欲格外的高涨,课堂教学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因此,只要以兴趣为导引,巧设任务,适时点拨,一节课就会在学生自愿、自主学习的情形下取得成功。
二、直观教学,加深记忆
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固有特征,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又如在教学《WORD文档——插入图片》一课时,对图片与文字的环绕方式,让学生观察、讨论,回答这时文字与图片的排版方式是什么样的?学生回答:“图片在中间,四周环绕着文字”。让学生将图片向左边拖一拖,学生就会回答出:“文字呈三边环绕图片”。将图片放大或缩小都没有改变图片与文字之间的位置关系。其他几种文字环绕方式如:紧密型环绕、衬于文字上方、衬于文字下方、穿越型环绕等,都是由学生自行实践,然后观察出图片与文字的环绕方式,学生观察出什么样就是什么样,用适合自己的方法把看到的记下来。这样,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鼓励学生去发现新问题,大胆地让学生去尝试,并适时提供可行的处理办法,使学生在不断的操作中,总结出有规律性的方法,在质疑与解疑的实践中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对他们来说感到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一种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体验到了成功的喜。为学生今后能独立地、创造性地使用其他工具软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自主学习,不断创新
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学生喜欢电脑知识,喜欢信息技术课的这一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促其创新。
如在教学幻灯片自定义动画效果设置时,教师先演示对象进入时动画效果的设置方法,然后给出学生一个任务就是将几个正方形拼成一个正方体,但要一个面一个面的进入,让学生看清楚,拼组正方体的过程。要完成好这个任务,就要涉及到对象进入时“速度、顺序、方向”等参数的调整。教师布置清楚任务后,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通过各种方法寻求帮助相互合作,最后让学生互相交流,教师进行适时的点拨,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对象进入时“速度、顺序、方向”这些参数的设置方法,还发现了“修改动画效果、删除动画效果”等一些新的技能。这就使在实践过程中引发创造思维。
四、整合学科,多面发展
从学科的基本属性上讲,信息技术课作为学科既有其独立性又有与其他学科的相容性。无论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还是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最有效的载体就是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信息技术课只有以其他学科内容为载体才能使信息技术课上得生动活泼而不显得苍白枯燥。用这些知识和操作技能完成学生在各个学科学习过程遇到的问题和任务,让学生自觉做到“学有所用”,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从单一学科知识的学习向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培养的转变。例如,在教学Word时,结合学生实际,让他们用计算机进行作文创作、和作文修改;在教学“文档插图”时,让学生围绕制作班级小报而学习操作技能等;这样,能使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过程中感到信息技术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也形成了以信息技术为认知工具、以优化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