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各行各业在这发展中也呈现日益激烈的竞争局面。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谋得发展就必须具备长远的眼光和目标,本文就目前我国企业中存在的经营管理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的改进措施,从而保障企业的长效发展。
【关键词】 企业;经营;管理;体系构建
一、企业经营管理的涵义
企业经营管理指的是企业可以科学地认识自身的外部条件和内部环境,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通过内部组织结构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合理地调整和变革企业的管理思想、经营策略和发展战略。
二、我国目前企业经营管理的现状
(1)落后的外延式管理模式
从目前对大中型企业的经营模式来看,大多数企业依然采用通过增加投资、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开辟新兴市场来创造经营效益的管理方式,这种拉长线、摆架势的经营理念致使本身营养不良的企业一直处于疲惫的生产状态,为了弥补市场需求的不足,保证市场规模的稳定,企业只能制定粗放的发展战略,不重视生产环节的技术含量,满足数量而放下质量,迎合大众的需求。这种传统的外延式管理模式制约了现代企业理念在我国的立足,影响了企业的良性转型,重对外扩张而忽视内部管理的经营模式不利于现代企业凝聚力的加强,企业的经营效率忽升忽降,对员工的工作态度也产生了不良影响。
(2)内控覆盖不全面
目前我国企业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管理内部控制制度覆盖不全面具体表现为:有的部门具备内部控制程序,而有的部门尚未涉足,控制工作难以同步进行,各自为政的特点突出,阻碍了企业整体化的构建模式。由于内控机制的覆盖面有限,使得企业财务管理缺乏系统性的控制力,财务工作松散化问题突出,管理的流程性较低,业务信息流通不顺畅。同时内控覆盖的问题也直接影响到内控监督机制的施行,内控机制的覆盖面为内控监督圈定了范围,如果内控机制覆盖不全面,就使得内控监督机制的职能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制约了运用制度对企业财物进行监管的效果,为企业资产的不合理使用埋下了隐患。
(3)部门权责不明晰
当前我国大中型企业部门建设基本完备,已形成层次化、系统化的部门结构,具备现代企业所应具备的基本分工体制,但企业中部门职能互相交叉的问题尚未能完全解决。这就造成了部门之间权责不明确,因责任不明晰而经常发生业务矛盾的情况屡见不鲜。管理组织上的软肋也导致企业信息传递不畅,企业领导的决策不能及时、准确地下达到各个部门和各位员工处,造成部门和员工对决策的适应性差,工作效率低下。由于企业责权利的不明确,也影响到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应有的权力不明确,利益分配不公平。再加上奖惩机制和监督机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使得企业的业绩考核大多停滞于形式阶段。
三、构建企业经营管理体系的重点措施
(1)以国家经济政策为导向
经济政策是指为了实现现有人员的就业问题,保证价格水平的稳定发展,促进国内的收支达到平衡,以及推进经济飞速提升等宏观性的经济政策目标,同时能够加强经济福利,有效控制经济问题的情况下,国家及政府针对性制定的指导原则与措施。企业作为国家经济战略不可或缺的细胞,国家经济政策的出台和改变必然会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各大中型企业要根据经济政策的变化调整自身的经营脚步,以经济政策为导向,合理、及时、稳步地转变经营管理策略,做到进退自如。例如,面对扩张性财务政策时,企业应当加快整顿经营管理节奏,提高一定的生产效率,增加产品的市场投入率,强化对物资的控制,改革原料采购环节,增强生产要素的利用率,加大生产质量的监督管理,优化薪酬的分配制度,确保在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指导下将更优质的产品投放到市场销售中。
(2)树立良好的企业文化
以企业实际情况为导向,建设特色企业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不能照抄照搬其他企业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品牌之一,不仅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标志,优秀的企业文化还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因此,企业要从自身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出发,建设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应通过生产经营,提炼出企业核心价值观,以此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指标。企业核心价值观指的是企业的经营理念的最重要的东西,是促进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管理中领导注重内部企业文化的树立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领导的重视是非常重要的。
(3)建立全覆盖的企业内控管理机制
各大中型企业依据国家法律法规,依法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企业的财产安全,防止貪腐、浪费、挪用等行为的发生。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中,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要注意找准控制环节,疏通控制流程,做到分阶段管理,完善并统一控制方法。内控制度要科学建立,全面的覆盖,企业的每个部门、部门的每个人员都要纳入内部控制体系中,让内部控制制度真正的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企业要明确控制的重点,尤其是要重视企业中固定资产的控制与管理,严防资产使用中的漏洞,强化节约意识,提升使用效率。利用制度划分责任,限制管理的权限,让企业中的所有工作人员都能参与到内部控制制度的工作中来,提高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促进企业部门结构的调整与转变,向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迈进。
(4)建立正规的财务管理体系
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其通过对企业资金使用的管理,优化企业资金使用效率,提高资金回报率,实现企业的盈利目的。而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企业并没有建立起正规的财务管理体系,而是将财务管理人员看作普通的出纳员,因此,难以发挥财务管理的积极作用。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一是注重财务预算管理。财务的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基础和难点,许多企业因为在资金使用时缺乏合理的预算,投机性、随意性的开支较多,一旦市场出现不稳定或是超出预期的情况,往往使得企业风险加大,给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巨大的影响。二是要注重财务监督的有效执行。财务监督是财务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因此必须要将财务监督管理工作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安全阀,通过积极有效的财务监督管理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三是注重财务风险的评估。财务风险评估工作在近年来受到企业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在前阶段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企业越来越关注财务风险评估工作。对此要注重风险评估的科学性,采取科学的手段和方式,帮助企业了解风险,规避风险。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建设的逐步发展,面对现有的市场竞争,企业要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原本陈旧的经营管理模式,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加大企业的执行力度,从而才能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邓颖慧.论企业经营管理与企业文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3:261.
[2]汤信传.浅议新时期企业经营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J].现代商业,2014,04:172-173.
[3]王大尉等.企业经营管理与绩效目标考核探究[J].管理观察,2014,01:26-27.
[4]企业经营管理发展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商贸,2014,05:37-38.
[5]郭晓超.浅谈企业经营管理体系构建[J].经营管理者,2013,09:87.
【关键词】 企业;经营;管理;体系构建
一、企业经营管理的涵义
企业经营管理指的是企业可以科学地认识自身的外部条件和内部环境,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通过内部组织结构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合理地调整和变革企业的管理思想、经营策略和发展战略。
二、我国目前企业经营管理的现状
(1)落后的外延式管理模式
从目前对大中型企业的经营模式来看,大多数企业依然采用通过增加投资、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开辟新兴市场来创造经营效益的管理方式,这种拉长线、摆架势的经营理念致使本身营养不良的企业一直处于疲惫的生产状态,为了弥补市场需求的不足,保证市场规模的稳定,企业只能制定粗放的发展战略,不重视生产环节的技术含量,满足数量而放下质量,迎合大众的需求。这种传统的外延式管理模式制约了现代企业理念在我国的立足,影响了企业的良性转型,重对外扩张而忽视内部管理的经营模式不利于现代企业凝聚力的加强,企业的经营效率忽升忽降,对员工的工作态度也产生了不良影响。
(2)内控覆盖不全面
目前我国企业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管理内部控制制度覆盖不全面具体表现为:有的部门具备内部控制程序,而有的部门尚未涉足,控制工作难以同步进行,各自为政的特点突出,阻碍了企业整体化的构建模式。由于内控机制的覆盖面有限,使得企业财务管理缺乏系统性的控制力,财务工作松散化问题突出,管理的流程性较低,业务信息流通不顺畅。同时内控覆盖的问题也直接影响到内控监督机制的施行,内控机制的覆盖面为内控监督圈定了范围,如果内控机制覆盖不全面,就使得内控监督机制的职能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制约了运用制度对企业财物进行监管的效果,为企业资产的不合理使用埋下了隐患。
(3)部门权责不明晰
当前我国大中型企业部门建设基本完备,已形成层次化、系统化的部门结构,具备现代企业所应具备的基本分工体制,但企业中部门职能互相交叉的问题尚未能完全解决。这就造成了部门之间权责不明确,因责任不明晰而经常发生业务矛盾的情况屡见不鲜。管理组织上的软肋也导致企业信息传递不畅,企业领导的决策不能及时、准确地下达到各个部门和各位员工处,造成部门和员工对决策的适应性差,工作效率低下。由于企业责权利的不明确,也影响到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应有的权力不明确,利益分配不公平。再加上奖惩机制和监督机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使得企业的业绩考核大多停滞于形式阶段。
三、构建企业经营管理体系的重点措施
(1)以国家经济政策为导向
经济政策是指为了实现现有人员的就业问题,保证价格水平的稳定发展,促进国内的收支达到平衡,以及推进经济飞速提升等宏观性的经济政策目标,同时能够加强经济福利,有效控制经济问题的情况下,国家及政府针对性制定的指导原则与措施。企业作为国家经济战略不可或缺的细胞,国家经济政策的出台和改变必然会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各大中型企业要根据经济政策的变化调整自身的经营脚步,以经济政策为导向,合理、及时、稳步地转变经营管理策略,做到进退自如。例如,面对扩张性财务政策时,企业应当加快整顿经营管理节奏,提高一定的生产效率,增加产品的市场投入率,强化对物资的控制,改革原料采购环节,增强生产要素的利用率,加大生产质量的监督管理,优化薪酬的分配制度,确保在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指导下将更优质的产品投放到市场销售中。
(2)树立良好的企业文化
以企业实际情况为导向,建设特色企业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不能照抄照搬其他企业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品牌之一,不仅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标志,优秀的企业文化还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因此,企业要从自身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出发,建设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应通过生产经营,提炼出企业核心价值观,以此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指标。企业核心价值观指的是企业的经营理念的最重要的东西,是促进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管理中领导注重内部企业文化的树立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领导的重视是非常重要的。
(3)建立全覆盖的企业内控管理机制
各大中型企业依据国家法律法规,依法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企业的财产安全,防止貪腐、浪费、挪用等行为的发生。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中,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要注意找准控制环节,疏通控制流程,做到分阶段管理,完善并统一控制方法。内控制度要科学建立,全面的覆盖,企业的每个部门、部门的每个人员都要纳入内部控制体系中,让内部控制制度真正的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企业要明确控制的重点,尤其是要重视企业中固定资产的控制与管理,严防资产使用中的漏洞,强化节约意识,提升使用效率。利用制度划分责任,限制管理的权限,让企业中的所有工作人员都能参与到内部控制制度的工作中来,提高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促进企业部门结构的调整与转变,向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迈进。
(4)建立正规的财务管理体系
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其通过对企业资金使用的管理,优化企业资金使用效率,提高资金回报率,实现企业的盈利目的。而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企业并没有建立起正规的财务管理体系,而是将财务管理人员看作普通的出纳员,因此,难以发挥财务管理的积极作用。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一是注重财务预算管理。财务的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基础和难点,许多企业因为在资金使用时缺乏合理的预算,投机性、随意性的开支较多,一旦市场出现不稳定或是超出预期的情况,往往使得企业风险加大,给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巨大的影响。二是要注重财务监督的有效执行。财务监督是财务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因此必须要将财务监督管理工作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安全阀,通过积极有效的财务监督管理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三是注重财务风险的评估。财务风险评估工作在近年来受到企业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在前阶段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企业越来越关注财务风险评估工作。对此要注重风险评估的科学性,采取科学的手段和方式,帮助企业了解风险,规避风险。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建设的逐步发展,面对现有的市场竞争,企业要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原本陈旧的经营管理模式,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加大企业的执行力度,从而才能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邓颖慧.论企业经营管理与企业文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3:261.
[2]汤信传.浅议新时期企业经营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J].现代商业,2014,04:172-173.
[3]王大尉等.企业经营管理与绩效目标考核探究[J].管理观察,2014,01:26-27.
[4]企业经营管理发展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商贸,2014,05:37-38.
[5]郭晓超.浅谈企业经营管理体系构建[J].经营管理者,2013,0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