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一年级如何实施小组合作交流学习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wang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越小开始培养越能养成习惯。它能做到人人参与到学习中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那现如今在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中存在什么问题呢?文章从三方面进行了简单阐述。一年级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要注意四个方面。
  关键词:合作交流 小学数学 有效 一年级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可见合作交流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它对于学生的学习能起到促进的作用。但是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比较小,学习习惯还没有形成,以及教师在小组学习中组织不到位,使得一年级的小组学习难以很好地实施。个人觉得在一年级的数学课堂中还存在一些普遍性的问题:
  1.参与度。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存在着这样的情形:当孩子们进行小组讨论时,有一部分学生是没有参与进来的,在讨论的过程中这些人要么在玩自己的,要么不思考,也不听其他同学发表意见。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和其他孩子缺乏交流,二是没有团队意识,三是对其不感兴趣。由于学生年龄太小,所以不知道小组合作是怎么一回事。记得在班级里开展第一次小组合作学习,上到位置这节课时,同桌为一小组来说说自己的前后左右分别是谁,并把要求同他们说清楚。可是接下来的状况却出乎我的意料,同桌之间根本没有配合好,要么两人同时都在说,要么就是两个人都没有说,自己玩自己的,几乎没有参与到合作学习当中来。
  2.有效性。当学生交流后要进行小组反馈,在反馈时很难听到“我们认为……”,往往他们会说“我认为是……”。造成这样的原因是学生在交流时不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和想法,自己也不积极动脑去思考,没有很好地参与进来。当然,也有孩子学习能力的限制。这样,合作学习的效率就非常低。
  3.合作性。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各个方面的习惯都还没养成,他们还不会倾听,不会交流,不会与人合作。例如在小组操作学具过程中,学生争着当组长,争抢学具,抢到学具后只顾自己操作,不与他人合作。造成这样的原因可能是教师引导方法不当,合作交流的要求没说明确,还可能是教师对于学生的了解不够充分。
  通过多次实践,我觉得在一年级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教师要做好示范
  一年级的学生不知道如何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也不知道怎样动手操作,但是他們的模仿能力很强。通过观察模仿,有利于小组合作活动的顺利进行。例如在教学图形的组成时,用四个正方体能够组成什么图形?要求同桌之间通过操作再互相来说一说,充分体会图形的组成。我是这样安排的:首先选取基础较好的一组学生做示范(要求其他学生静静观察、倾听):先由一个学生用四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拼出了一个长方体,并告诉另一个学生“我用四个小正方体拼出了一个长方体?”另一个孩子认真倾听;反过来,另一个学生来操作并告诉对方。其他学生看清楚了,了解了规则,接着各小组进行活动。这时教师再到各小组了解情况。
  二、注意合作学习小组的人数
  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员,每组人数要适当。刚开始,可以采用两同桌为一组,交流时要求孩子们说一说。如:你是怎么想的?你是怎样列式的?一个人在说,另一个人认真倾听。这样做的目的,使学生能够勇敢地在同伴面前发表自己的想法。随着两人合作交流的方式逐渐熟练,每组人数可以变成四人,一个人说,三个人听。这样,认真倾听的孩子会对其他人的发言进行比较、归纳和评价了,学生的倾听、思考和语言组织能力都会有所提高。
  三、评价要合理
  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也能引导学生去积极地思考。课堂上不能一味地说“你们组太棒了”、“你说得太好了”,让学生觉得自己了不起,这样学生就不会去认真听取他人的想法和意见。教师可以说:“你们组的想法挺好的,其他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这样所有学生都能参与进来,既能做到知识资源的全员共享,又能使全员掌握课堂教学中进行思维的主导方向,不掉队,还能防止少数学生开小差、乱说话。合理的评价能激励学生不断前进。
  四、合理选择合作的时机和内容
  合作学习不是随时可以进行的,它需要一个适当的时机。合适的时间能让合作学习更加合理、更加有效果。老师要看准时机,例如当学生独立思考出现困难时,可以采取小组合作交流;巩固知识时,也可以采取小组合作,成员之间互相说一说想法和方法。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锻炼,如今的数学课堂不再像起初那样“教不动”、那样“吃力”。当可以采取小组合作时,只要同学生说明要求,学生都能自己开展活动,而且还能弄得有声有色。它不仅能减少课堂上很多不必要花的时间,又能提升课堂效率,是对我们教学的一种改进和补充。它能满足学生心理上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它能使学生学得开心、学得轻松,从而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定稿)》(2013版)。
  [2]闫承利《素质教育课堂优化模式》.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3月。
  [3]沈湘秦 译《自主课堂》.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1月。
其他文献
高效课堂,是对课堂不断优化的一个过程,也是一个让所有教师永远追求的目标。现代教育理念认为,要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构建一个能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觉主动参与课堂的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在我们倡导的新课程改革中,小学语文课堂如何才能达到高效?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对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浅薄认识:  一、转变教学观念
期刊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课堂教学以“质疑”启发学生,开发学生的智力。质疑是对某个知识体系的质问,怀疑其现实的客观性、正确性。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根据自己的视野,对知识概念进行了不同的界定。但总得来说,知识是认识主体在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基础上所获得的认识。从这种角度来讲,知识本身是认识,是人们以在长期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产生的经验积累为基础,试图从经验库中抽其精华,建构认识结构图谱,对认
期刊
摘 要:教育改革有史以来都是教育工作者所关心关注的问题,随着新课改的提出与实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逐渐上升,教师成为授课的辅助客体。这种改变被广泛运用到了初中地理教学中。本文的中心内容就是探讨如何让学生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真正发挥其主体作用,从而实现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  关键词:初中地理 学生 主体  21世纪是科技发展的领先时代,区别于旧时代的社会现状,现在的社会无论是在经济、文化还是
期刊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的提出顺应了现代社会知识爆炸的要求,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需要,是竞争与合作的大背景的需要,也是个体实现可持续的自我发展的需要。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课程与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的确认和尊重。因此,在语文教育中,积极地践行这些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毕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恰当地创设教学情境,可使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体会数学与自然、社会、人类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建构有价值的数学知识,获得情感、能力、知识的全面发展。那么,怎样创设情境才能使我们
期刊
新《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我努力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同时,我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自尊心,不管提出的问题是否合理、有没有价值,都给予鼓励,引导学生从敢问、善问过渡到“会问”,从而使课堂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下面谈一谈我的教学实践:  一、激起学生情感  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感是人们心理活
期刊
幼儿园与小学是相邻的两个教育阶段,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幼儿的又一次“断乳期”,因此,家园配合,做好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工作,搞好幼小衔接,是我们大班班级工作的重点之一。我们具体的做法如下:  一、做好幼儿学习态度方面的准备  首先,帮助孩子理顺对小学的认识。我们要求家长配合我们带领孩子参观小学生的一日学习活动,鼓励孩子与小学生共同参加一些娱乐活动,参观小学生的成绩展,或通过听大哥哥大姐姐讲小学的学习故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也就是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教材已不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学生的生活实际着手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拓宽以新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材料来源,开发和利用课堂内外、现实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充分挖掘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挖掘各种资源的潜力和深层次的价值,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生活中学习数学,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并逐步养
期刊
摘 要:本文阐述了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必须联系生活实际,促进知识迁移,引发兴趣;加强自身体验,突破教学难点,内化知识;坚持语言表达,促进思维发展,锻炼智力;进行多元评价,树立学生自信,激发情感。这样才能达到新课程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引发兴趣 多元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学生的学习过程是获取知识、收集信息,将得到的知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