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2.0时代:“人人都是记者”的理想与现实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f12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年以来,网络传播由Webl.0时代过渡到Web2.0时代,由用户单纯浏览网页的一点对多点模式过渡到让用户参与创造内容的多点对多点模式,即全民DIY。不少学者对于Web2.0时代可能带来的新闻传播权和话语权的回归表现得欢欣鼓舞,有学者称Web2.0时代最大的改变是“全民出版”、“全民共享”时代的来临,有人甚至欢呼“人人都是记者”的“个人化时代”来临了。
  Web2.0技术的应用的确深刻影响着新闻传播的内容和形态。由于采用了Blog、RSS、SNS、TAG、Wiki等新技术,受众不仅能根据自身需求订阅新闻,还能参与到内容制作中,博客新闻、社群写作、公民记者就是其代表。在以参与、分享、互动为基本特征的Web2.0时代,“人人都是记者”在技术上是完全可行的。
  但是,技术的可行性并不等于成为了现实。作为Web2.0时代网络新闻的代表,博客新闻并没有改变社会精英操纵话语权的现状,虽然中国博客数量在2007年年底已接近1亿,但其中占绝大多数的草根博客成了自我封闭的“信息孤岛”,未能成为受众关注的对象,新浪博客排行榜上名列前茅的大都是名人博客就说明了这一点。对于Web2.0时代的“公民记者”,理论上他们已经掌握了独立的新闻传播权,但由于缺乏专业的新闻训练,其发布的信息面临公信力和真实性的质疑,因而并不能真正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话语权依旧掌握在少数“意见领袖”那里。
  事实说明,新技术自身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普通民众在新闻传播中的地位,后者取决于现实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
  
  “人人都是记者”的社会现实制约
  
  Web2.0新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任重道远。新技术要惠及社会,前提是必须为社会所掌握。截止到2007年7月,我国上网人数达1.62亿,但仅占全国人口的12.3%。①即使到2010年,按照信息产业部“十一五”规划,我国互联网用户数有望达到2亿,普及率为15%,相比广播电视和报纸的普及率,也是微不足道的。而且,上网不仅需要不菲的费用,还需具备一定的技术和文化修养。目前,网络基本上是知识阶层的专利,大部分农民被“边缘化”了。调查显示,我国1.62亿网民中,城镇网民占76.9%,城镇居民的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1.6%,而农村人口的普及率只有5.1%。②地区分布也不平衡,京、沪、粤三地的网民人数之和超过了总网民数的45%,而排名最后的十个省市加起来只有4.36%。③
  从全球范围来看,2007年全球网民数量已经突破11亿,普及率达17.6%,④但其中绝大多数都分布在发达国家。根据联合国的统计,工业化国家只占了15%的世界人口,却占了整个互联网用户的88%,其中美国就占据了50%,南亚人口占世界的1/5,但只有不到1%的人可以上网;非洲7.3亿人口中,只有311万互联网用户;全球收入最高的国家互联网的用户总数占世界互联网用户总数的93%,而收入最低国家只占0.2%。⑤更严重的是,这种信息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越拉越大。因此可以说,“人人都是记者”在发达国家尚可期待,对于像中国这样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文盲、半文盲比例较高的发展中国家而言,目前则属于“技术乌托邦”。
  信息传播和扩散的限制仍然存在。世界各国都要对网络新闻传播实行管制,以确保网络话语的自由不超越意识形态的底线,同时保障社会和个人利益不被侵犯,如韩国试行了“实名制”,我国至今尚未赋予网络媒体独立的新闻采访权。随着Web2.0时代的来临,政府对网络安全问题更加重视了,相关的法规政策也在逐步完善。为了净化网络,一些先进的网络技术如网络监控软件的采用,使得网民在浏览网页和发布信息时不再随心所欲。不少网站还通过注册、会员制等方式来对网民加以限制,并不是任何信息都可以畅通无阻的。有些做法当然是必要的,但在客观上起到了限制传播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Web2.0时代的新闻传播,虽然提供了全民参与内容生产的技术可能,但没有提供信息传播扩散的充分自由,信息不能被大众接收,就很难实现其价值。截至2007年7月,我国网站数已达131万个,⑥据2007年2月新生代及艾瑞联合发布的《互联网网民生活形态及影响力报告》,在认知度方面,位于前5位的是新浪、网易、腾讯、搜狐、雅虎中国,均超过80%,我国网民对于国内网站的访问多集中于这几家,而绝大多数的个人网站则门庭冷清,要产生社会影响谈何容易。此外,公民新闻要扩大影响,还需要借助传统媒体的转载和评论,有幸被转载的都是经过层层筛选且符合传统新闻价值标准的,传统媒体操纵着选择权,实质上也操纵了话语权。
  社会的精英崇拜心理根深蒂固,草根阶层发布的信息难以引起社会关注。目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主政治尚不完善,部分社会精英较一般民众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处于较为有利的地位,表现在新闻传播方面,社会精英掌握话语权的状况客观存在,而且这种状况并未因Web2.0新技术的出现而改变。由于掌握了较多的社会资源和较高的媒介素养,社会精英在公众中享有较高威信,其发布的信息较为社会所关注,在新闻传播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而普通网民发布的信息则在滚滚而来的信息流中被淹没,成为“信息垃圾”。在“沉默的螺旋”效应下,草根阶层的声音越来越弱,直至销声匿迹,新闻传播的弱势地位明显。目前,草根博客大都无人问津,一旦意识到自己发布的信息无人回应,传播的积极性自然下降。部分草根博客为吸引受众的注意力,不惜暴露个人隐私,木子美、“芙蓉姐姐”就是其典型代表。
  网络商业化对“人人都是记者”构成挑战。新技术是一种生产力,很难摆脱商业的影响,而商业一旦与新闻共生,必然影响到新闻传播权和话语权的归属,这是一个客观规律。目前,网络新闻传播的盈利模式尚未成熟,但各种商业机构早已争先恐后地分割这块蛋糕,投资方、网站工作者、网民都关注盈利,没有盈利就难以维持快速增加的网站运行成本,而追求盈利的动机本身就削弱了新闻传播的自由,新闻传播权自然也操纵在商业机构手中,个人在强大的市场力量面前摆脱不了被支配的命运,一旦网民发布的信息损害了投资方及网站运营商的利益,就必然要被修改或删除,久而久之,势单力薄的网民在强大的商业机构面前就只有缴械投降或变成顺民,传播的自主权也服从和服务于商业利益的考量。
  “人人都是记者”带来新的社会问题。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能否发挥预期效果,取决于人们怎样去使用它,如果使用不当,就有可能产生负面效果。Web2.0时代新闻传播最大的技术特征是个性化、中心化和信息自主权,网民集受众与传播者于一身,可以“自主”地发布新闻和评论,从而带来“超大容量”的信息。据统计,传统媒体每天传播的信息量不及互联网的l/4,网络上传播的信息每月增长10%以上,一年下来,可达200%以上。⑦旧信息的淘汰速度却远远低于新信息的增加速度,由此累积的“海量信息”超出了受众的承受能力。面对滚滚而来的信息流,受众往往无所适从,产生“信息疲劳症”,需要的信息反而无法满足。“当所提供的只是信息时,信息越多反而意味着信息越少”。⑧为避免巨大的决策风险,人们需要专业媒体组织和专家来分析及诠释信息,这反过来又限制了网民信息自主权的实现。
  作为Web2.0技术的典型应用,新闻博客的个体性与主观性挑战着新闻的客观公正理念。博客新闻中存在不少侵权现象和安全隐患,这是社会公众的道德现状决定的,不可能单纯依靠技术手段加以解决。
  “公民记者”被看成是“人人都是记者”的主要形式。但是,“公民记者”的非专业性和无组织性带来传播的无序和难以控制,舆论把关和议程设置被消解,传播的多元化及跨国界挑战政府的权威和安全,社会整合功能在Web2.0时代不复存在,分散的、虚拟的网络环境难以形成主流意识形态,这些问题的存在证明媒介精英的把关不可或缺,完全自由不受限制的传播不可能存在。
  
  “人人都是记者”的新闻理想追求
  
  现实提醒我们,应该冷静看待Web2.0的技术优势,不可盲目乐观,否则就可能掉入“技术决定论”的陷阱。既然“人人都是记者”在技术上是可行的,社会就应该为此而努力,我认为,可以把“人人都是记者”作为新闻传播的理想来追求,就像我们都知道“客观报道”是很难实现的,但仍然愿意为此而努力一样。
  总的来说,不断提高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是朝向“人人都是记者”理想的必由之路。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政治上,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提高广大民众参与传播的热情和素质。“人人都是记者”本质上是一种言论自由的权利,属于基本人权的一种,也是民主参与的一种具体形式。但这种权利的实现,不仅要求政府有关部门的保障和促进,还得依靠公民的自觉和自律。目前,我国公民的民主参与意识和能力急需提高,新闻传播权利的应用还存在许多问题。不少公民不善于利用网络新媒体参政议政,为国家献计献策。目前的网络博客大多是个人情怀的抒发或小道消息的发布,BBS上的言论则多数是个人情绪的宣泄或无病呻吟的议论,鲜有理性的、有建设性的观点和建议,如此状况的“人人都是记者”就算实现,也没有实质意义。可以说,“人人都是记者”的实现,主动权掌握在民众自己手中。
  经济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互联网的普及率,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的普及率。据统计,截至2007年7月,仅京、沪、粤三个经济发达省市的网民数量就占全国网民的45%,而排名最后的十个省市加起来只占4.36%,⑨可见,网络的普及率是与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加快精神文明建设步伐,使民众尤其是农民群众增加对信息和娱乐的需要,并具备购买电脑和上网的条件,网络才能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庭。为此,国家可以视不同条件加以扶持和鼓励,尤其要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
  根据发展传播学的观点,新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可以促进发展。当前我国正在开展新农村建设,如何利用新媒体技术促进发展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同时,经济发展了,反过来又促进农民信息需求和对新传播技术的应用,实现良性循环。
  文化上,加强媒介素养教育,提高民众的文化水平和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是指受众获取、分析、衡量和传播信息的能力。⑩随着Web2.0新技术的产生和应用,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Web2.0新技术引发的网络侵权、非理性传播、新闻失实等问题,需要政府加强管理,但规范网络秩序,根本上取决于社会道德水平和网民媒介素养的提高。加强管理规范是治标,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是治本,标本兼治,才能逐步提高网络新闻的公信力和真实度,促进公民记者向专业记者转变。此外,政府应加大扫盲力度,增加教育投入,加快推进“科教兴国”战略,逐渐让全体公民具备上网能力。
  
  结语
  
  阿特休尔在《权力的媒介》一书中指出,新闻媒介具有天然的政治属性,是统治阶级用以维护现存制度的工具,是实行社会控制的手段。回顾媒介发展史,每一次新技术的出现都会对新闻传播格局和社会生活带来巨变,但并不能改变权力被社会精英控制的局面。Web2.0时代的网络新闻传播具有突出的技术优势,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普通民众在新闻传播中所处的地位,新闻传播权和话语权的民主化,受制于现实的社会权力结构和秩序,取决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提高。尽管如此,“人人都是记者”仍应成为新闻传播领域追求的目标。
  
  注释:
  ①②④“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2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7年7月,8页。
  ③⑤⑨陈卫星:《网络传播的社会张力》,原载《网络传播与社会发展》,2001年第一版,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7年7月,25页。
  ⑦康轶捷、代恩献:《网络传播的经济悖论》,《今传媒》,2006(10)。
  ⑧约翰·希利·布朗、保罗·杜奎德[美]:《信息的社会层面》,2003年第一版,商务印书馆,5页。
  {10}斯坦利·巴兰、丹尼斯·戴维斯:《大众传播理论》,2004年第一版,清华大学出版社,367页。
  (作者单位:广东惠州学院中文系)
  编校:郑艳
其他文献
广播电台会否因新媒体的兴起而遭受“最后一击”?“每种媒体都有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它也会将这些强加在所携带的讯息上。新媒体通常并不会消灭旧媒体,它们只是将旧媒体推到它们具有相对优势的领域。”①因此,新媒体的兴起或许是电台发展的新机遇,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发掘所长将成为趋势。不论是“个人终端”的预言,还是“三网合一”的实践,这些新老技术融合的例证孕育着巨大商机。不久前,笔者访问了新加坡新传媒集团,其电台
期刊
当今时代,娱乐元素渗透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大众传媒,从报纸到电视、从广播到网络,“娱乐”成为一个出现频率越来越高的词语。从传媒对“张国荣跳楼事件”、“马家爵事件”、“杨丽娟追星事件”、“陈晓旭之死”、“史上最毒后妈”、“钉子户事件”以及“两会中的美丽容颜”等极具娱乐化色彩的新闻报道中,我们发现源起于西方的新闻娱乐化现象在我国日渐兴盛。新闻娱乐化风潮俨然已成为一种时尚,使得各个媒体在一夜之间变
期刊
《变形计》是在2006年6月湖南卫视的午间板块《播报多看点》中作为一个新栏目预热播出的,首集以父子“代沟”作为探讨主题,讲一对父子交换七天人生角色的经历,甫一播出,立即引起广大观众的共鸣,收视率一路攀升,夺取全国上星电视台同时段前几名的好成绩。湖南广电专门为此颁发2006年一号宣传嘉奖令。湖南卫视乘胜追击,于2006年9月正式播出了第一季的四辑,继续取得良好反响。著名文学批评家、小说及随笔作家朱大
期刊
在当今受众接收信息的渠道日趋多元化的时代,如何将主题性报道做得更生动更好看,从而增强其传播效果,是新闻媒体和广大新闻工作者一直以来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这两年,《新闻联播》栏目在主题性报道的策划、报道内容、报道方式和手法等方面进行的创新,十分值得地方电视台学习和借鉴。本文拟从以下几方面简要归纳该栏目在主题性报道方面的突破与创新。    大处着眼 小处入手    主题性报道往往是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命
期刊
2007年5月2日,历时6年,经过英国高等法院、英国上诉法院、英国最高法院审理,道格拉斯婚礼案终于尘埃落定。这个案件因涉及名人的隐私权、新闻报道自由和商业独家授权合同而备受关注。由于英国实行判例法,其判决结果将对英国的有关名人隐私权、名人利用其私生活信息牟利的商业运作和司法操作具有重要意义。这也将对我国日后处理日益激化的名人与媒体关系具有借鉴意义。    事件始末    2000年11月18日,美
期刊
据2007年1月8日《武汉晨报》报道:湖北楚天交通体育台《小宁新时间》节目调整主持人,消息传开,引来千辆的士聚集在电台门前一起挽留节目主持人小宁。众司机高呼:“小宁,我们爱你!你不要走!《小宁新时间》栏目不能停!”司机们的热情感动了电台领导和小宁,最终电台决定不调整这档节目,小宁也将继续担当主持人。  针对这一广播媒体事件的发生,由此引发了我们对广播节目魅力形象生成等问题的探讨。  对于广播节目魅
期刊
BBS是Bullet in Board system的缩写,即电子公告牌系统,也称网络论坛,是Internet上最著名的交流方式之一,它为上网用户开辟了一块可以自由发表意见、相互交流思想的园地。许多网站通过开设富有自身特色的论坛而增强了网站的凝聚力,提高了网站的访问量,扩大了自身的影响。本文试就高校BBS的建设与管理作一探析。    BBS在教育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为适
期刊
EPON作为一种新兴的宽带接入技术,是用来解决将信息接收者接入到高速、大容量的IP骨干网上,解决信息高速公路“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案。EPON的出现为三网融合提供了技术条件,促进了传媒业的发展变化。  EPON是一种采用点到多点网络结构、无源光纤传输方式、基于高速以太网平台和TDM时分MAC(Media Access Control)媒体访问控制方式,提供多种综合业务的宽带接入技术。一套典
期刊
马克思主义的女权主义认为,女性遭受的特殊压迫与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有紧密关联:男人对女人的统治,只不过是资本家统治工人的必然结果。正是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和利益导向,塑造了一整套符合经济需要却又置女性权利于边缘位置的女性概念;为了摆脱父权制度对职业女性的剥削与操弄,女性应该而且可以对抗这种剥削,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女性与其他群体诸如同性恋者、少数民族、工人阶级等一切“弱势群体”都在遭
期刊
合作教育于1906年产生于美国的辛辛那提大学,该校通过实施“工学交替”、“工读结合”、“三明治”等模式,培养出一大批学校、社会、雇主皆满意的高级专门人才。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引进合作教育模式以来,在许多工科院校的试行中取得了成功。为此,将这一被实践证明为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引入到新闻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对解决新闻专业存在已久的“学与术”、“理论与实践”的矛盾有着重要的意义。    “4X4模式”的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