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半椎体畸形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来源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ouye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天性半椎体畸形是指一侧椎体形成障碍而导致的椎体畸形,是造成脊柱侧凸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半椎体是否与上下邻近椎体融合可分为完全分节、部分分节和未分节3种类型。半椎体畸形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X线、CT等检查,同时需完善心脏及泌尿系超声、全脊髓磁共振成像(MRI)等排除其他畸形。儿童半椎体畸形尤其是完全分节半椎体导致的脊柱侧凸非手术治疗效果差,早期手术可避免局部严重畸形及代偿弯曲结构性改变;手术治疗方案有原位融合、凸侧骨骺阻滞、内固定融合、半椎体切除等,目前较常用单一后路入路或前后路联合半椎体切除联合器械内固定的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旁胸腔积液(PPE)发生纤维分隔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3月河北省儿童医院住院的172例PPE患儿,根据胸部B超检查结果分为纤维分隔组(78例)和无纤维分隔组(94例)。记录2组患儿的性别、年龄、入院前病程、热程、胸腔积液发生部位,外周血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血小板(PLT)、乳酸脱氢酶(LDH)、C反应蛋白(CRP)、支原体(MP),胸腔积
目的探讨数码听觉统合训练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智力、语言、运动方面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康复科门诊随访已停止常规康复治疗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60例,年龄2~4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接受数码听觉统合训练治疗的30例为治疗组,另30例无任何治疗的患儿为对照组。采用盖塞尔(Gesell)发育量表及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66)评定2组患儿训
期刊
目的对慢性胆汁淤积症患儿开展JAG1基因检测,以提高对Alagille综合征临床特征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选取2例慢性胆汁淤积症伴多器官受累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抽取患儿外周静脉肝素抗凝血2 mL,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基因测序技术对JAG1基因26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进行突变基因检测。结果1例患儿临床表现为慢性胆汁淤积、心脏杂音和特殊面容,肝穿刺病理检查显示胆管上皮缺乏,J
目的总结家族性急性坏死性脑病一家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收集并分析深圳市儿童医院确诊的1例RANBP2基因突变导致的家族性急性坏死性脑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家族成员进行基因检查。结果患儿,女,分别在出生8个月、18个月、25个月发病3次。每次均因发热性感染疾病3~4 d出现精神差,肢体震颤住院。第3次发病出现浅昏迷和抽搐,四肢肌张力增高,膝腱反射亢进。头颅MRI检查可见双侧丘脑、
目的检测苯丙酮尿症(PKU)患儿及其父母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突变谱,并探讨PAH基因突变与临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为本地区PKU患儿的早期诊断及遗传咨询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来自江苏省无锡和宿迁的32例PKU患儿及其父母的PAH基因13个外显子及其附近内含子区域进行测序分析。结果32例PKU共检测出61个突变位点,33种突变基因,突变检出率为95.31%(61/64个)。本地
目的探讨小儿神经母细胞肿瘤(NT)MYCN基因扩增的意义。方法收集154例NT患儿的临床病理资料,包括患儿一般资料、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及预后等。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MYCN基因扩增情况,分析MYCN扩增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154例NT患儿年龄1 d~11岁,平均26.1个月,中位数为20.5个月;男女比例为1.48∶1.00;临床分期Ⅰ期20例(13.0%),Ⅱ期23例(1
目的总结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PDA)急诊/亚急诊介入治疗的疗效及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4年4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12例婴幼儿PDA急诊/亚急诊介入治疗的效果、并发症及近期、中期随访结果,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术前均确诊支气管肺炎,10例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经内科规范治疗肺部体征无明显好转。结果成功植入封堵器12例(100%)。术后3 d复查超声心动图:无残余分流,左心室舒
腹膜炎是腹膜透析首要的并发症。以往均强调腹膜炎发生后的治疗,近年来随着对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发生病因的研究,更加意识到预防腹膜炎的重要性。只有尽早纠正危险因素,减少腹膜炎的发生,才能更好保护腹膜功能。腹膜炎发生的重要原因有污染、外出口和隧道感染形成的导管相关细菌生物膜、营养不良。低清蛋白血症是腹膜炎的高危因素。维生素D(VitD)的补充可调节免疫功能,是降低感染风险的新思路;肠源性腹膜炎(经肠道感染
作为幼年皮肌炎(JDM)的标志性后遗症,钙质沉着症/钙化依旧困扰着近1/3的患者。钙质沉着曾被认为是一个良性预后标志。而今,钙质沉着反而被认为是特殊疾病状态和不当治疗的一个标记。基于疾病环节的治疗,包括生物制剂在内的各种免疫调节剂,尽管还不是根治性的,但控制长期慢性炎症仍是降低和缓解钙质沉着最重要的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