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嫌弃父母,谁之过?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huabn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这个多元社会里,当我们降临人世后,很多东西都不确定,可以靠后天的努力去改变,去争取,去获得,但是唯有一个不能选择,且永远改变不了——那就是自己的生身父母。
  俗话说:“狗不嫌家贫,儿不嫌母丑。”但是,时下孩子嫌弃父母的事时有发生。
  一个上幼儿园的小女孩,当姑姑开着轿车送她到幼儿园时,她跟小伙伴说是“妈妈”,当亲妈骑单车送她到幼儿园时,她对小伙伴说是“保姆”。
  童言无忌。小孩子不明白事理,情有可原。可林女士的女儿已经13岁,上小学六年级,居然也嫌弃妈妈。一次开家长会,孩子点名要爸爸去,林女士感到奇怪:“以前都是妈妈去,这次为什么一定要让爸爸去?”孩子的回答让林女士目瞪口呆:“你太胖了,别人会笑话的。”
  晨晨今年上初一,他的爸爸做点小生意,每天开着一辆很有年头的桑塔纳车接送晨晨。一天放学,晨晨对爸爸说:“爸爸,你什么时候换车啊,这车太破了,我都嫌丢人,你不嫌?”晨晨爸心里很不是滋味,却不知说什么好。
  有些孩子已经上高中、大学了,由于出生农村或者家庭环境差,也嫌弃父母。他们明目张胆地不认到学校去探望的父母,甚至当面丢弃父母带去的物品。
  这个社会怎么了?我们该如何对待这些孩子?孩子嫌弃亲生父母,到底是谁的错?
  老师篇:
  父母很无奈,孩子需引导
  (韩秋华,高二班主任)
  校园里的很多孩子或多或少地都有过嫌弃父母的言行,但是父母大多表示谅解:“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好,做父母的压力大,只能送孩子上一般的学校,这不能全怪孩子。”“孩子还小,等他大了就知道父母的难处了。”“孩子也要面子,如果他说得对,我会注意的。”
  有的家长表示无奈:“孩子要是把攀比的心思放在学习上就好了。”“跟校园风气有关吧,如果身边的小朋友都喜欢攀比,那孩子也容易有这种心理。毕竟家庭不同,生活条件不同。”
  一位妈妈说:“我不想让女儿太讲究穿着打扮,可是如果穿得太差,就没有小朋友和她玩。想想孩子也可怜,我不想让她受委屈,所以还是妥协了。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一个孩子,家长自己省吃俭用也尽可能地让孩子吃好、穿好、用好。”
  一位爸爸担忧地说:“现在物质生活比以前好多了,可是孩子们却还不满足,吃的、穿的样样都比,家长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面对孩子的攀比,家长们往往显得无奈,同时还有隐忧,担心这种攀比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扭曲孩子的心灵。
  作为老师,对孩子嫌弃父母的行为,我认为要根据不同的类型区别对待,不能一概而论。孩子偶有冒犯或者偶有嫌弃父母的言行是正常的,父母应该多反思自己,不要简单地批评孩子,而要与孩子多交流、多沟通,如果孩子说得对,父母就应该改正自身让孩子反感的地方。
  子女理应尊重父母,但是这种尊重不是说教或打骂赢得的,父母应该给子女做出表率,让子女有尊重父母的理由。如,孩子的文明程度比父亲高,父亲就应该改正自身的错误,跟上孩子的文明步伐;又如,孩子比较有独立精神,妈妈就应该更多地放手,让孩子自己做事情。
  另外,父母应该随时关注孩子的思想动态,一旦发现孩子的思想有偏差,就要及时纠正,做好疏导。比如,小刚的父亲工作很忙,一回家就看电视,有时还喝点小酒。小刚就抱怨爸爸不读书、没素养。小刚妈发现小刚对爸爸不敬,就马上与小刚沟通,爸爸的工作强度大,下班后需要放松,而看电视就是他放松的一种方式。而小刚是学生,主业是学习,因此在学校、在家都要以学习为主,读书是应该的。爸爸没有读书习惯可以慢慢培养,但是要尊重爸爸,委婉地跟爸爸交流。
  小燕的爷爷很节俭,很旧的衣服还要穿。小燕慢慢长大,对穿着有了要求,就跟妈妈告状说爷爷太不讲究。这时,妈妈及时帮小燕树立了正确的观念:“节俭是美德,大家尊重的不是穿着体面的人,而是内心完美的人。”这样,有效化解了小燕和爷爷之间可能产生的矛盾。
  专家篇:
  家长有必要建立权威感
  (孟青,资深教育专家)
  现在家长的权威感普遍降低,很多孩子对父母没有敬畏心,这应该引起家长们的注意。近几年,我们过分强调“尊重孩子”,而且有些做过了头,导致孩子从小不知敬畏父母、上学不知敬畏老师、上班不知敬畏领导,这是很可怕的,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和成才。
  通常来说,家长的权威感应该在孩子3岁之前建立。如果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是有原则的,孩子就会自动生成敬畏心。如果家长溺爱孩子,则不易建立权威感。很多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疏忽了这个问题,一味溺爱,等孩子长大不听话了才想到要建立权威感,却为时已晚。尤其是等孩子6岁以后,父母还要通过打骂等途径强行建立权威感,会使孩子厌烦甚至痛恨父母。
  如果孩子在3岁前没有建立权威感,那么后期的权威感则需要父母靠自身的优秀,令孩子感到崇拜而建立起来。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家庭的亲子感情却淡漠了,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过去,妈妈难得给孩子买个礼物,孩子得到礼物能高兴很长时间;现在,孩子经常收到礼物,也只是高兴一小会儿就过去了。
  现在,家长常常看到别人有什么就要给孩子买什么,孩子已经把这当成应该的,没有快乐,也没有感激。其实,孩子真正的需要得到满足才快乐,这种快乐的情绪投射到家长身上并稳定下来就是感情。因此,家长不要在物质上“打肿脸充胖子”,而要根据家庭的经济预算合理地规划孩子的生活,避免给孩子的物质越多,孩子和家长的情感越疏远。
  现在的教育理念比较多,但是,我认为还是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比如,提倡尊重孩子,并不是不能对孩子严厉;培养孩子勇敢,并不是让孩子鲁莽。家长在培养孩子良好道德品质的时候,要把握好分寸,既给孩子民主、尊重,培养孩子的自信,也要对孩子强调敬畏、服从和自律。
  家长篇:
  我们应该有勇气反省自己
  (康庄,公务员)
  时下,校园里攀比成风。称有汽车的姑姑是妈妈,骑单车的妈妈是保姆,不过是其中一例而已。但是,我们能说什么呢?即便是儿童,也有获得他人尊重的需要啊!称妈妈是保姆的那个小朋友,无非是想得到同学们的尊重。她所在的学校环境使她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给她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因为自己的父母没有汽车,她受到了周围同学的嘲笑。儿童认知能力与心理调适能力有限,为了改善在校处境,缓解自卑感,她选择了一条阻力最小的路径,即称有轿车的姑姑是妈妈,而骑单车的妈妈是保姆。她想获得同学的尊重,这有错吗?说真的,我不觉得孩子有多大的错。   我认为,发生类似攀比事件时,不应过多地责怪或嘲笑孩子,我们应该追问,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攀比现象?究其原因,真正的根源还在我们成人社会。
  一般来说,在社会的转型期,原来处于弱势的社会群体经济地位上升了,他们便会要求重新分配社会地位、资源以重建自我身份认同,这时,攀比现象就特别容易发生——炫耀自己在经济上的成功或者贬低那些在经济上不如他们的人,是重建自我形象的常用手段。因为除此以外,他们没有值得炫耀的东西。在此意义上,攀比是一种“暴发户心理”。这种心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他们的孩子,并通过他们的孩子与同辈群体之间的交往而传播开来。
  当然,面对孩子的攀比,学校负有教育和矫正的责任,但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成人世界需要对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刻的反省和反思——当我们明白了攀比产生的心理原因及其对儿童产生的不良影响时,或许会有所警醒并自觉抵制潜伏在自己身上的攀比倾向。
  孩子篇:
  我曾是嫌弃父母的孩子
  (胡桐,大一学生)
  我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小时候的我却常梦见父母是市长或明星,醒来后就很懊恼,为什么我会生在如此平凡的家庭?父母哪怕是医生或是老师也好啊!在这个社会,即使那么小的孩子,也懂得了“势利”二字。
  于是我努力读书,一心想离开家。果然,我考上了外地的一所名牌大学。
  父母非常高兴。早晨醒来,我听见母亲在和邻居拉家常,嗓门很高、很大,充满喜悦和激动。我很烦,忽然感到这个家的狭窄,还有粗鲁,在纺织厂工作的母亲从来都是大嗓门。我心头火起,大声对母亲说:“你怎么这么烦?”母亲正在炒菜的手一下子停住,僵在那儿,邻居也呆住了。我发过火后回到自己房间,心里很不是滋味。母亲一如既往地炒菜,但再没了声音,每个动作都好像定格似的,说不出的滞重。这一刻,我很后悔自己对母亲的态度。但我是个沉默的孩子,从来不会说抱歉的话。
  我本来不要父母送的,我已经和同学约好了同去。但或许是因为对母亲莫名其妙地发火后心里有歉疚,便同意父母同去了。
  父母像得到恩赐一样,非常兴奋和高兴。但他们不敢把这种高兴和兴奋在我面前表现出来。在火车上,他们很小心,在边上听我和同学高谈阔论,不插一句嘴,生怕惹笑话。父亲承担了打开水的任务,他好像很乐意做这个,一趟趟地跑开水房。同学开始过意不去,后来就无所谓了。我本来也无所谓,但后来看到同学以一种略带轻慢的口气和父亲说话,心里就有一种说不清的酸楚和愤怒。同学再让父亲去打开水时,我态度坚决地说:“你自己去。”同学怔了一下,嘴里咕哝了一句。父亲看有些僵,就热情地说:“我来我来。”“不,让他去,他有手有脚,为什么不去?”我一点儿不让步。同学便自己去了。在后来的旅程中,我还是和同学一起打牌吹牛,父亲还为同学打开水,但同学变得客气了。
  我第一次开窍似的明白,同学对父亲的尊重来自我对父亲的尊重。望着相依相守的父母,我心里涌起无限怜悯和抱歉的复杂情感。
  到了学校,父母很起劲儿地帮我报名、找宿舍。我又觉得他们烦了,说了他们几句,他们也不回嘴。到了宿舍,父亲挂帐子,把床量了又量,我觉得烦,还有些害羞,好像我是个不懂事的小孩似的。母亲说:“这床没有护栏,你晚上会不会摔下来啊?”我觉得这个问题很可笑,便不回答。母亲又说:“你翻身小心些,你小时候曾经从床上滚下来过,把我吓死了。但你是个馋嘴的孩子,看见手里还捏着吃的,便哭都不哭了。你看,你小时候多馋。”说着,母亲笑了,好像我还是一个婴儿,一个白白胖胖馋嘴的婴儿。那一刻,我的心变得很软,想我在小时候必定依恋父母,笑着往父母怀里钻,而不像现在嫌这嫌那的。那时的父母必定还年轻,有乌黑的头发和活泼的笑,我看了看母亲掺着银丝的头发,心更加软了,便说:“我会当心,不会掉下来的。”母亲好像就等我这句话似的,神情一下子放松了。其实,我不过是敷衍一句罢了。
  我让父母住招待所。父母嫌贵,说地下室便宜,才4块钱一张床。我不让他们去,一定要他们住招待所,最后发了火,他们才很不情愿地去住。
  第二天,母亲告诉我,招待所里有热水洗澡,无限量供应。“我和你爸都洗得很舒服。好久没洗过这么舒服的澡了。”母亲很舒畅地说。父亲却紧张地告诉我,听同住的学生家长说,食堂饭菜很差。“你千万不要省啊!”父亲说,“人是铁饭是钢,你吃不惯就到外面吃,别省钱,知道吗?”我答应了。
  晚上,新生们闹一阵便睡了。我却无论如何睡不着,我想洗个热水澡便如此快活的母亲,想殷殷关照我的父亲。他们是那样平常,却是世上最爱我的两个人。他们不惜忍受我的不耐烦、冷淡,而全心全意地爱我。而我崇拜的那些明星、市长、医生呢?在他们眼里,我是什么呢?尘埃、沙子,或者什么都不是。但我小人物的父母,是那般爱我。
  我哭了,很伤心,泪水濡湿了半个枕头。我想我也很爱父母吧。或许,我的爱一直藏在心底,只在这个夏日方才浮出水面。
  【编辑:杨子】
其他文献
一次大规模教师培训会的反思:2015年暑假里,我县举行教师全员培训会,会场设在县大会堂。上午教师签到400多人,到了上午11时在场人数不到300人,下午终场不到200人,人数少得不可思议。这种大规模培训方式的效益不得不引起我们培训者的思考。  近年来,各地培训力度不断加大,专家讲授、外出培训学习机会增多,从培训效果反馈来看,只学不改,好学难改,已成为事实,那么,如何改变这样的现状呢?  一、校长培
杨凌高新初级中学位于我国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中国农科城——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农科路中段,是陕西省杨凌示范区唯一一所公办全封闭寄宿制初级中学。学校建成于2014年9月,占地总面积65亩,建筑总面积20186平方米,综合教学楼、餐厅、学生公寓楼、300米塑胶跑道、标准化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操场看台、综合报告厅等建筑设施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现有22个教学班,1048名学
遗赠扶养,是否有效  问:在我和弟弟不知情的情况下,我母亲与我姐姐私下签订了一份遗赠扶养协议,约定由我姐姐照顾母亲的衣食住行,并为母亲养老送终,母亲则将一套两居室的楼房及9万元存款全部交给我姐姐。协议签订两年后,母亲因病去世。我与弟弟找到姐姐,要求分割母亲的遗产,但姐姐拿出有母亲亲笔签名并注明日期的遗赠扶养协议,声称根据该协议,所有遗产都应由她个人继承。请问,这份遗赠扶养协议有法律效力吗?  李英
卡瓦格博,藏民族称绒赞卡瓦格博或念青卡瓦格博。意指很庄严、厉害的神山。在飞来寺,当视线向西越过澜沧江峡谷,所见之景象,无法用语言来形容,除了像虔诚的信仰者一样,不由自主地称之为圣山。  卡瓦格博位于青藏高原东南,云南西藏交界,属横断山系的怒山山脉。  这座最具代表性的低纬度低海拔雪山,庞大且地势险要。河谷深切,山峰壁立,难以到达。很多区域都是地理影像的空白,同时在全球变暖的今天,这座雪山也正在发生
——“SCI期刊,靠谱最重要,数量有限,录用付款。”北京某高校博士生小赵的手机屏幕亮起,竟是这样的小广告。毕业季,很多学生忙于写论文,准备接受在学期间的最后一次考验,但是部分学生却打起了歪主意,找人代写论文,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类代写论文的机构也开始加大了宣传力度。  对此,小赵表示这已经是一个月内收到的第三封类似的邮件了,平时也会收到这样的郵件,但是最近一段时间更加频繁,现如今,一些代写论文的机构也
他至少比我小二十岁,但是我跟大家一样也叫他“蒋叔”。蒋叔个子不高,圆滚滚的脑袋理了个“飞机头”,乌黑油亮的发头根根直冲云霄,一看就知道小日子过得相当滋润。  蒋叔中学毕业后报考职校,锁定厨师专业,但还没毕业就去打黑工。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市场经济进入快车道,魔都餐饮业风生水起,特别缺那种一呼即应、一点就通、捣浆糊不结块的“小赤佬”。其实蒋叔更愿意一头沉在厨房里学技术,他师傅曾经上电视台表演过在大腿上
But there is another city: the old lanes of Arbat that inspired theMuscovite poet and folksinger Bulat Okudzhava; the pavementswhere the Rostovs walked in War and Peace; Georgian restaurantswhere the
“奥数”是“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简称。作为一项国际性赛事,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由国际数学教育专家命题,出题范围超出了所有国家的义务教育范围,难度大大超过各国大学入学考试。我国是奥数大国,近年来赢得了诸多奖项,但是,国人过度追捧奥数给基础教育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那么,如何正确看待奥数?让我们参考一下国外的做法。  ——编者  韩国:奥数不是大众化教育  2012年的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韩国首次获得
河南省高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近日启动,首批20976名高中教师将陆续接受专项培训。今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将作为该省教师资格认定、职务(职称)评聘和考核奖励的必备条件,列入高中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和校长考评指标体系。  此项工程将在两年内完成,对接受培训的高中教师进行不少于100学时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专项培训,以提升其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能力,并以此促进
当前,各级各类学校的教研活动搞得热火朝天,然而稍微留心,我们不难发现:不少教研活动低效甚至无效。问题出在哪里?笔者结合X小学的教研活动,进行梳理与分析,以期寻求改进教研的途径,提升教研活动的有效性。  一、教研主题不明  每一个活动都应该有一个主旨,如果主旨不明,活动就缺少方向性,效果难以保证。教研活动亦是如此,没有鲜明的主题,参与者在活动过程中就会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做什么,只能跟着感觉走,效果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