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两种倾向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yyq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已成为了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然而,审视教学实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形似而神失”、“叫好不叫座”、“人灌变机灌”“中看不中用”等问题也实实在在地暴露了出来。“俗化”、“分化”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应注意避免的两个倾向。
   【关键词】俗化分化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6-0148-01
   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成为了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热点问题。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打破教师陈旧的教育思想、教学模式和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学生。然而,审视教育实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形似而神失”、“叫好不叫座”、“人灌变机灌”“中看不中用”等问题也实实在在地暴露了出来。“俗化”、“分化”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应注意避免的错误倾向。
   1.“俗化” 倾向——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计算机辅助教学”
   1.1课堂表现
   在课堂上运用了多媒体或是课件就是在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更有甚者,有些教师将黑板的板书原封不动照搬上PPT,就认为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的整合。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仍停留在“在课程中使用计算机就是整合”这种肤浅的层次上,认为课程整合只要把计算机应用到教学中就可以了,更多的教师则是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和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完全等同起来。
   1.2问题反思
   文献研究表明: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是信息技术教育的初期阶段,强调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突出辅助与支持的功能。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IITC)阶段,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师教或学生学的演示工具,强调的是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即利用信息技术创建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该环境应能支持情境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从而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培养大批的创新人才。
   1.3教学建议
   笔者认为,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首先要对教学资源进行数字化、多媒体化、智能化和网络化,建构信息化的地理教学资源(见图1)。其次在具体操作中不应忽略具体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应当有针对性的选择合适的实施策略。具体可以参照以下步骤:步骤(1):确定教育目标,并将数字化内容与该目标联系起来;步骤(2):确定课程整合应当达到的可以被测量与评价的结果和标准;步骤(3):依据步骤(2)所确定的标准进行测量与评价,然后按评价结果对整合的方式做出相应的调整,以便更有效地达到目标。
  
  
  
  
  
  
  
  
  
  
  
   2.“分化” 傾向——信息技术与课程目标整合“形似”而“神离”
   2.1课堂表现
   地理课堂上教师将书本中的内容呈现一遍,然后向学生布置学习问题或者任务,提供网址和相关的资源,让学生分组协作进行研究,学生上网收集资料,然后利用网上资料或者资源库“凑”成自己的所谓的“研究报告”,然后全班交流,最后教师进行评估和总结。有些课堂为了应付要求体现技术应用的整合,不得不刻意在教学中的某些环节硬性加入“信息技术”,而不是按照教学活动的必需,出现了不少“为技术而技术,为整合而整合”的现象。比如在网络中自学而不进行监控,让他们在讨论区中自由发言而不围绕主题的现象。
   2.2问题反思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成为与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高度和谐自然的有机部分,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并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分析、加工、交流、创新、利用的能力,培养协作意识和能力,促使学生掌握在信息社会中的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介入学科教学,要打破了原有的课堂结构,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及课程资源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将技术和课程两种因素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目标。(见图2)
  
  
  
  
  
  
  
  
  
  
  
  
  
  
  
   2.3教学建议
   笔者以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不仅是教学观念的改变,更是教学行为的变革;“整合”不只是课堂上简单的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触信息技术,更要综合考虑学科课程的特点、学生的特点、教学策略、教师的个别差异等因素,有针对性的探索整合的模式和思路。整合是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目的——通过有效整合改善学习,贯彻课程目标,达到课程预期效果,促进学生发展。
   毫无疑问,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学带来更多的机遇。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有效“整合”达成课程目标,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需探讨的问题。我们应针对实践中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努力挖掘信息化教育技术的优势,使教育的信息化从低层次徘徊状态向高水平发展,形成规模和整体优势,真正地承担起提高教育质量、优化教育资源的重任。
   参考文献:
   [1]马宁,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J].中国电化教育,2002.1
   [2]宋城杰.混合式学习在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中的应用研究[J]. 华东师范大学,2005.6
   [3]张春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和实践[J] .河北师范大学,2009.6
其他文献
【摘要】中考命题突出了能力考查,在题目设置上更加灵活,角度多变,不再是教材知识的简单搬家。掌握必要的复习策略是提高效率的前提。  【关键词】复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6-0069-01  近年来,为适应“双开”(开放开卷)命题形势的要求,中考命题突出了能力考查,在题目设置上更加灵活,角度多变,不再是教材知识的简单搬家。可以说是“
期刊
【摘要】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观察能力的有机整合体系。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是我们基础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作文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没有固定的方法,也没有直接套用的公式和秘诀。在日常教学中,可综合运用培养兴趣、由说学写、训练观察、引导积累、抓好练笔、自评互改等六种方法,引导学生打好写作基础,为每个人提供成功的机会,再加以必要的启发、诱导,扎扎实实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6-0082-01  习作,语文之精粹,语文教学之顽疾,也是教研活动之重头戏,看来,不可小觑,不容忽视。教了20来年小学高段语文,作文教学似乎没进行过什么特别研究,对每一届学生的作文教学方法也非相同,但“日记比赛”是我多年坚持做的,就因为它在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积极性方面有着明显的效果。下面就谈谈它吧!  一、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6-0079-02  孩子们升入三年级就正式进入了习作的殿堂,第一次习作我把“快乐习作”作为话题呈现给大家,让孩子从思想上认识到习作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就像是品尝一种果子,孩子们期待的是一种甘甜的味道。如果你先告诉他们是苦涩的,那么谁也不想吃了。在大家兴致盎然中我们推开了习作训练的大门。  有了浓厚的兴趣作为铺
期刊
【摘要】传统教学模式很容易导致学生逐渐丧失对于英语这一课程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因此,诱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使之成为他们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强大内在动力,就成为了当前初中英语教学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之所在。本文作者结合自身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试就兴趣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课堂上的应用策略进行了粗略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初中英语学生学习兴趣直观实物英语教学情境课后英语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3
期刊
【摘要】新课标强调知识掌握的广泛性。新课标对初中生的课外阅读量规定为不少于260万字,名著数量不少于9本。但是,现状却不尽人意。因应试教育的缘故,初中生大多苦读教材,而无暇顾及课外书本,这也是造成我国阅读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重要原因。九年级学生因面临着中考压力,阅读名著对于他们来说更是天方夜谭。  【关键词】名著相伴九年级学生阅读名著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23.0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6-0120-0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学生学业成就评价又是影响和制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的关键。可见,在现代教育制度中,评价起着非常显著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评价制度推动着教育制度。  新型的评价方法,能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是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学生的知识能力是
期刊
【摘要】时下,英语在日益全球化的社会中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英语教学,特别是小学英语教育对学生日后英语学习的兴趣、能力乃至发展起着基础性作用。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其有效性既体现“教”的有效性,更体现“学”的有效性,互动的课堂能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增强授课的趣味性,真正使“教”和“学”有效结合。本文就其意义和方法两方面进行初步探索。  【关键词】互动课堂有效教学方法意义  【中图分类号】G623.2
期刊
【摘要】提高数学解题能力的关键是要注意反思,在学习中正确运用反思,可以锻炼学生学习探究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可以做到解题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反思中提高数学解题能力是贯穿于课堂解题的过程中的,在实际教学中,可以表现为课堂解题前、解题过程中和解题后三种反思阶段,每个阶段各有其反思的要点。只有通过解题前后不断的反思,才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成长,提高数学的解题能力。  【关键词】反思小学数学解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6-0142-02  众所周知,三角形的三条中线共点,这点把三角形的每一条中线都分成2:1的两段,且称这点为三角形的重心。通过对重心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关于三角形的重要性质,从而更加清楚的认识三角形,但是目前对于一般四边形重心问题的深入研究还是比较少的,文献[1]中给出了一般四边形重心的定义,并给出定理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