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在青島種“海水稻”

来源 :青岛画报·今日青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ven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秋時節,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稻香撲鼻,放眼望去一片綠油油的景象,海水稻(耐鹽鹼水稻的俗稱)經過灌漿、結實,迎來了耕耘之後的成熟期。
  就在不久前的8月底,88歲的袁隆平在青島海水稻稻田旁度過了“米壽”。那次來青,他下了飛機直奔稻田,換上水鞋,與年輕的研發人員並肩穿行在試驗田裡,俯身查看水稻生長情況……看到海水稻的長勢喜人,他開心地笑了。
  談及自己的生日願望,袁老表示水稻“既要高產又要優質”、“若海水稻試種、推廣成功,按照推廣一億畝鹽鹼地,畝產300公斤計算,我國可增產糧食300億公斤,要多養活約1億人口!”
  袁隆平耕耘田閭60餘載、每一粒稻米都凝聚著這位科學家對糧食增產的執念。2016年,袁隆平“掛帥”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實驗基地主任和首席科學家、開始在青島攻關海水稻。
  9月28日,“海水稻”專案在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的試驗基地和金口鎮海水稻稻作改良國家示範基地進行實地收割測產。現場由30多位專家分組評測,經過複雜細緻的收割、脫粒、除雜、測水分等程式後、專家公佈了海水稻理論測產結果最高為畝產620.95公斤,遠遠超出了預估的畝產300公斤,這一數字基本追平了淡水稻的平均畝產量。
  为何要研发海水稻?
  在88歲逭個高齡時段,袁隆平院士為何又多了一個種植、推廣海水稻的夢想?或許很多人還不瞭解其中的缘由。
  但是,在袁隆平家中,一張“特殊”的中國地圖告訴了我們答案。這是一張中國鹽鹼地分佈地圖,中國有近15億畝鹽鹼地。目前這些鹽鹼地沒有被充分利用,這是很大的資源損失。
  據介紹,目前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實驗基地首批共收集了國際水稻研究所及全國各地水稻機構的234份海水稻材料進行試種、篩選,其中包括袁隆平院士團隊研發的174份海水稻材料。
  經過篩選,現在有四五個材料能夠在0.6%的海水濃度中正常生長。“現在海水稻已經進入灌漿期,到了收割季,我要去現場測產。”袁隆平院士說,他有信心在三年內培育出抗海水鹽度0.6%以上,產量在300公斤以上的耐鹽鹼水稻品種。之所以定下畝產300公斤這個目標,袁隆平說,種水稻需要施肥、灌水、治理病蟲害……這些都需要成本。目前海水稻產量不高,畝產只有100公斤左右,是半野生狀態,農民連成本都收不回。“但如果能提高到畝產300公斤,種海水稻就劃得來了。”
  目前,這些海水稻只能算是“材料”,經過多輪繁育、篩選、純化和,才能獲得相對穩定的性狀。再經過三至五年的區試和1年生產試驗,才能獲得國家品種審定,這樣才有資格走向市場。屆時,袁隆平的“海水稻之夢”將得以實現。
  袁隆平表示,全球約有稻田1.5億公頃,假如有一半種上雜交稻,每公頃將增產2噸糧食,每年多產糧食的1.5億萬噸。推廣雜交稻和海水稻可以提高糧食產量,保證糧食安全,促進世界和平,意羲重大。
  袁隆平結緣青島
  2016年10月12日,這是袁隆平與青島結緣的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
  這一天,袁隆平“掛帥”的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在李滄區簽約落戶。在此次發佈會上,袁隆平就海水稻的產業化研究首次表達了他與團隊的攻關目標:到2020年,研發出畝產可達300公斤的海水稻。
  在袁隆平的旗幟之下,國內外耐鹽鹼水稻研究的頂尖人才陸續集結到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海水稻的研發之路自此啟程。
  2016年12月,在袁隆平的倡議下,第一屆海水稻國際論壇在三亞成功舉行,越南、埃及等專家紛紛前來,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與國際水稻所等28家單位簽訂了海水雜交稻戰略合作協定。這標誌著青島的耐鹽鹼水稻事業凝聚起世界的力量,也為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打造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和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奠定了基礎。
  一粒米承載著袁隆平讓荒涼鹽鹼地變綠洲的夢想,一邊與國際力量建立聯盟,一邊在國內開始為耐鹽鹼水稻的產業化推廣。
  在李滄區委、區政府的支持下,袁隆平帶領著一批甘心做“稻田守望者”的“新農人”們在青島正式開始新的築夢征程。
  位於李滄區白泥地公園西側的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實驗基地於2017年2月14日開工建設,3月18日完成實驗田建設,具備海水稻種植條件,3月25日科研樓主體施工完成,4月7日開始播種,5月8日開始插秧,6月1日基本整體投入使用……
  此間,2月28日,耐鹽鹼水稻區試標準通過了國家農業部組織的專家論證——這為青島的耐鹽鹼水稻研發又打開了一扇窗。首批35份耐鹽鹼水稻品種(品系)在包括即墨金口鎮海水稻稻作改良國家示範基地在內的全國從南到北23個試驗片區開始試種,這意味著海水稻產業化踏出了堅實的一步。
  “研發中心力爭三年內將培育出耐鹽度3%以上,畝產量達到300公斤以上的耐鹽鹼水稻品種用於產業化推廣,中心力爭三年打造成為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和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並有志於打造全球新一代水稻種業的研發中心、總部中心和國際貿易中心。”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負責人劉佳音對此表示。
  青岛第一代海水稻渐闻稻米香
  “從9月底開始,試種的各種水稻品種將陸續進入收穫期,目前正處於揚花的時候。”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實驗基地的生產隊長張立山在田間撥弄著稻子,“根據袁院士的現場指導,我們正在密切關注處於灌漿期的水稻。”
  根據張立山的介紹、該基地有12塊試驗田,近干種水稻材料在這裡試種試驗。每塊試驗田都標著序號和標識牌,旁側立著電子屏,顯示著當前的氣溫、水位、鹽鹼度等資訊。海水稻位於第七、八號試驗田,標識牌顯示著有234份海水稻材料在此試種。
  田中的海水稻通過自動調控系統,用不同濃度的咸水灌溉,調控系統可以保持土壤眼監督穩定。目前研發人員根據測試情況,類比了0.3%和0.6%的鹽鹼地試種海水稻。
  據該基地的育種專家介紹,目前,我國中度鹽鹼地的鹽鹼度大多在千分之三到千分之六,海水稻的產業化研發目標定在干分之三也正是基於此。
  “目前測試的不同品種間差異很大,受鹼度,顏值也不一樣,濃度高的,有些蔫巴。多半會長出稻穗,但到抽穗時,有的葉子會出現乾枯,谷粒不充實。”育種專家說,“受北方氣候條件的限制,第一代海水稻收割後,我們要到三亞育秧基地進行擴繁、雜交,加快育種進程。明年再帶回青島繼續雜交……這樣一代又一代培育,s代之後就能形成性狀穩定的品種。”
  至於什麼時候能端上普通百姓的餐桌,還需要慢慢等待。袁隆平說,一個新品種面世不是那麼容易,在沒有通過農業部的“審定”前,水稻業內只稱其為“材料”。
  一個品種要經歷實驗室選育、試驗田測試、區域種植試驗、生產試驗後才可以審定,進入商業化種植,而為了大規模推廣,還要進行示範片種植,示範片種植又分為百畝、千畝、萬畝試種,此後才能進入大規模推廣階段。
  目前,即墨金口的海水稻正處於試驗田和區域種植試驗階段,2-3年的試種和生產試驗後,就可以申報品種審定,審定通過後就進入盛業華種植階段可以大規模種植,進入商業化種植階段。因此,海水稻要真正端上老百姓趵餐桌需要3-4年的時間。
其他文献
作為全市“三城聯動”戰略佈局的北部新區,青島高新區立足“做高做新”,累計引進高端產業專案935個、總投資2176億元、成為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聚集區。特別是聚焦軟體資訊、智慧製造、互聯網等方向,引進百度、華為、中興、ABB、庫卡等一批龍頭專案,為軟體科技城的建設注入發展動能。  百度智創基地,五年扶持5家上市公司  3月17日,百度人工智慧論壇(青島)暨百度青島智創基地簽約儀式在青島高新區舉行。會上
期刊
中山路一號,不僅是一個老街的起點,更凝縮了青岛的歷史,承載了青島這個城市的记忆。  德占青島始於1897年11月,幾個月後,德國人開始修築的第一條路就是今天的中山路,1904年,德國人開始考慮修建俱樂部的事,而俱樂部的位址就選在位於今天中山路一號的地方。  然而,直到1910年才開始建設。當時中山路還叫斐迭裡街。俱樂部就修在街口最南段的位置,對著棧橋,望著前海。逭座完全按照德國風格設計的二層建築最
期刊
位於膠東半岛西部的平度,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這裡人傑地靈、民風淳樸,濃郁的民風民情也造就了當地多姿多彩、別具一格的民俗傳統和民間手工藝,“西城年畫、東城泥塑”,說的就是平度最有名的兩項非物質文化遗產。高傑,就是平度泥塑的傳承者。  看高傑玩泥巴是一種難得的享受,仿佛又回到了孩童時代:幾個小夥伴,從溝灣或野地裡挖來黑的、黃的或紅的泥巴,本來就髒乎乎的一雙雙小手,更加髒乎乎地攥弄著粘糊糊的
期刊
10月23日~24日,第17屆中國青岛藍色經濟國際人才暨產學研合作洽談會(簡稱“藍洽會”)在青島高新區舉行。本屆藍洽會以“智匯青島創赢未來”為主題,旨在積極對接“一帶一路”等國家發展戰略,助推新舊動能轉换重大工程實施,力求引進一批高端人才智力,落地一批高科技專案,搭建一個高水準、有特色、國際化的交流合作平臺。大會共有來自美國等19個國家的120餘名海外高層次人才,40餘名國家“千人計晝“專家,12
期刊
今年的夏來得有些猝不及防,才進六月,夏已經“撒歡”了,入伏之後,夏更加“肆意”。午後無風,太陽不遣餘力地照耀,該是靠海近的緣故吧,若有若無的霧籠著,空氣和呼吸通通變得溽熱鹹濕,視線在高聳的渐失人情味的建築物間氤氲游離。行走在路上的為數不多的人們失去了平日裡的從容和優雅,儘管塗了厚厚的防曬,戴了誇張的墨鏡還打了傘,承日光的恩澤,那洇著浮躁的紅色依舊在裸露出的皮膚上無聲息地蔓延。令我想逃。  大學路成
期刊
《景德傳燈錄》中記有馬祖道一的語錄:“若欲直會其道,平常心是道,謂平常心無造作、無是非、無取捨、無斷常、無凡無聖。”造句話與儒家的“道在倫常日用之中”是一樣的平實、樸素,但蘊含著崇高的哲理。可以說,“平常心”正是通向最高精神境界的不二法門。由此,我想到了開生兄以及他的書法藝術。  開生兄是個篤誠好義的人,但他未嘗一日忘情書法,總是偷得半刻清閒,便臨池不輟。他是真的酷愛書法,喜歡筆墨在紙上如蠶食葉般
期刊
那是一座銀白色弧形的建築,如同一滴墜落的水珠,與浩瀚的大海、68米高的摩天輪同框,勾勒出青島西海岸新區海上嘉年華的美麗畫面,那座漂亮的建築不是劇院,也不是酒店,而是一座大型滑冰場——海極星滑冰世界。滑冰場的老闆楊文宗來自臺灣,曾經是一名滑冰運動員,他的故事很長,他的志向很遠大。  愛上滑冰後,義無反顧  楊文宗初識滑冰是在電視上,滑冰選手在冰面上的瀟灑自如、風馳電掣的速度之美讓他深深迷上了這項運動
期刊
清晨可以看絕美日出,夜晚更可賞浩瀚星空,在青島膠州艾山風景區中,有著國內首個城市邊緣星空保護區——青島城市星光公園,天文愛好者們可以在遠離光污染的深山中領略別樣的星空之美。  星光公園的締造者,青島艾山天文臺的台長名叫周昆,星空是他從小的夢想,從1994年第一次觀測天象開始,到如今已經是第23個年頭了。2003年11月21日,剛剛觀測完4天流星雨的他拖著極度疲憊的身體從萊西回到家中,喝了一杯熱茶稍
期刊
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不到中山公園,怎知春深似海?  如果說青島的德式建築,是一部用崂山花崗岩書寫的凝重的歷史。那麼,中山公園就如同一棵大樹,它的年輪裡濃縮著青島的春秋。  會前村(1457年-1902年),德人植物試驗場(1904年-1912年),森林公園(1912年-1914年),會前公園、旭公園(1914年-1922年),青島第一公園(1922年-1929年),中山公園(1929年-至今)
期刊
1897年11月,以兩名聖言會傳教士在魯南被謀殺為藉口,德國遠東艦隊在距其本土萬里之遙中國西海岸佔領一個名為“膠澳”的寧靜海灣。優越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再加上濱海丘陵地帶山形海勢,讓遣座後來被命名為青岛的城市逐漸成為了著名的避暑度假勝地。  而1903-1904年,在匯泉灣畔建成的海濱旅館(Stand Hotel)也成為了青島第一座具有避暑療養、休閒度假功能的大型高級酒店。雖然歷史進程中許多意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