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冰上事業進行到底

来源 :青岛画报·今日青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T_Hap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是一座銀白色弧形的建築,如同一滴墜落的水珠,與浩瀚的大海、68米高的摩天輪同框,勾勒出青島西海岸新區海上嘉年華的美麗畫面,那座漂亮的建築不是劇院,也不是酒店,而是一座大型滑冰場——海極星滑冰世界。滑冰場的老闆楊文宗來自臺灣,曾經是一名滑冰運動員,他的故事很長,他的志向很遠大。
  愛上滑冰後,義無反顧
  楊文宗初識滑冰是在電視上,滑冰選手在冰面上的瀟灑自如、風馳電掣的速度之美讓他深深迷上了這項運動。那一年他9歲,為了滑冰,他可以蹺課,倒兩趟公車,耗時兩個小時,從他居住的萬隆跑到位於圓山的滑冰場。為了滑冰,他的零用錢都捨不得花,只為了攒錢買一雙漂亮的滑冰鞋,為了滑冰,他央求爸爸買一台錄影機,反復重播、定格世界冠軍的動作,琢磨要領,
  如果不是如此堅定的熱愛,楊文宗也許就是一位子承父業的中醫大夫。“我的父親12歲那年,從福建跟著姑婆去臺灣打拼,闡出了一片天地,開辦了中醫診所,想讓我繼承他的事業,”而楊文宗卻選擇了一條不一樣的道路。
  楊文宗依靠勤奮努力以及輕巧靈活的身體素質,連續三次奪得臺灣花樣滑冰錦標賽的冠軍,這時的他夢想著站上更高的舞臺。
  “我第一次去瑞士日内瓦參加世界錦標賽時,簡直驚呆了,1800千米的冰場,冰面上光滑如鏡!你知道,我在臺灣訓練的滑冰場只有400平米,並且跌倒了就是一身水,每次都要帶好幾條褲子用來換,”巨大的反差,讓他訓練時腿部抽筋,無緣參賽。
  為了寻找完美冰場,他在美國訓練了一年,終於在1989年奪得了ISI世界花樣滑冰錦標賽花式冠軍,站上了世界舞臺。
  90年代,初來大陸
  而此時,中國大陸的滑冰事業正蒸蒸日上,1990年楊文宗來到大陸,從廣東中山到北京再到長春,終於找到了大部隊,他跟長春體工隊的隊員們一起生活,一起訓練。
  他乘坐綠皮火車咣當咣當一路北上,一下火車,第一印象是徹骨的寒冷,“長春的冬天零下30多度,呼口氣都能結冰,真是太冷了。”來大陸後,楊文宗才體會到專業隊訓練的刻苦和水準之高。“每天早上6點起床,不讓刷牙洗臉,先進行一個半小時的訓練,在雪中跑步練體能,拉筋、彈跳等各種訓練,一開始真的很不適應。”
  在長春冰上訓練基地的那段日子裡,生活艱苦卻令人懷念,楊文宗和隊友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為了增加隊友們的娛樂項目,1991年春節過後,楊文宗從臺灣背來了彩色電視和立體環繞音箱,“每次訓練完,隊友們都會貓在我的房間裡看電視,其樂融融。”楊文宗說,來大陸感觸最深的就是,“無論到哪裡,無論是北京还是長春,我一說自己是臺灣人,人們都會特別熱情,真得像對待家人一樣,長春冰上訓練基地更是一個溫暖的大家庭。”
  但這樣的日子,僅持續了三年的時間。由於起步較晚,從小沒有接受系統訓練,楊文宗選擇了競技之外的另一條路。1993年,他去了澳洲,學習經營冰場。
  讓孩子們滑上標準冰場
  楊文宗在澳洲待了十年,回憶從前在400千米冰場起步練習的歲月,他立志一定要建造最高水準的標準冰場。
  他在澳洲學習了先進的管理和建造經驗,終於成為了從買地到設計,再到建造、經營的冰場全面手。“我跟朋友劉叔叔在澳洲悉尼買了2英畝地,建成了一座1800平米的標準冰場,我的冰場可以一年四季開放,冰面光滑、平整……”他親手建造了一座理想中的冰場,
  2003年,楊文宗聽說臺灣的白雪冰宫、獅子林冰宮、快樂冰宫、圓山冰宮等滑冰場全都歇業,“孩子們沒有冰溜,这可怎麼能行?”帶著一份責任感,他回到了臺灣,2004年1月一座800千米的“北極熊滑冰世界”拔地而起,成為了當時臺灣面積最大的冰場。
  2012年,懷著對大陸的一份情緣,楊文宗再次來到大陸,經過考察後,選擇了風景與氣候俱佳的青島,將國際標準的滑冰場開到這裡,也就是如今位於青島西海岸新區海上嘉年華的海極星滑冰世界,1570干的碩大冰場,可以承接國家隊的專業訓練,可以承辦大型比赛。更重要的是,懷著一顆感恩之心,“萬人滑冰”、“雪中送炭”等公益活動相繼舉行,“讓孩子們感受到滑冰所帶來的樂趣,讓熱愛滑冰的孩子從小有一個高標準的起點。”這是楊文宗的心願。
  豪情滿懷,旨在實現澆冰車國產化
  2022年冬季奧運會將在北京張家口舉行,中國冰雪產業處在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統計顯示:在過去的十幾年,中國的滑雪場數量增長了32倍,滑雪的人次更是增加了1876倍。這幾年,滑雪人次的增長在20%以上的增幅。國家體育總局發佈的《冰雪運動發展規劃(2016-2025年)》顯示,到2025年,中國直接參加冰雪運動的人數將超過5000萬,並带動3億人參與冰雪運動。
  國家冰雪事業蒸蒸日上,但只有業內人士知道,做冰場的一大利器——澆冰車,一直依賴進口,不僅價格昂貴,还會遭遇維修難題。據介紹,澆冰車可對冰面凹凸不平的劃痕進行平整修復,是做冰場的必備設備。“我冰場裡的這一台要100多萬,並且萬一零部件損壞,售後維修很成問題。”
  在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的一份採購公告中顯示,2016年12月採購了三台澆冰車,均是美國製造,每台價格為121萬元。
  “讓澆冰車國產化!”是楊文宗的下一個目標,2017年9月8日下午,在2017國際冬季運動(北京)博覽會上,楊文宗和世紀星冰雪的范軍、Sport Ice的David H,Rutherford,三強聯手,簽署了戰略合作協定,致力於將Sport Ice澆冰車的技術引進國內,實現冰雪產業設備的國產化,為迎接2022年北京冬奧會貢獻一份力。“未來我們要實現澆冰車的一站式服務,不僅銷售機器,還包括培訓、零配件供應、維修售後等配套服務。”
  “目前,我們澆冰車項目正在青岛選址,我大力推荐在青島建廠,以後青島就是我們國產化澆冰車的生產基地,”暢想未來,楊文宗豪情滿懷。
  同時,他也一直鼓勵臺灣人來青島創業,“青岛空氣好,環境好,政策好。尤其是當地台辦,簡直就是我們的保姆兼管家,辦企業的所有事情,只要一個電話打過去都會幫忙給協調解決,包括企業註冊、资金、法律等等所有問題。”
  看到大陸的冰雪事業發展如此迅速,楊文宗作為臺灣滑冰協會的常務理監事,还要回過頭去,繼續在臺灣推廣滑冰,“我計畫在臺灣再建10座冰場,將中國大陸的滑冰事業、滑冰健將引入到臺灣,希望臺灣的發展跟上大陸的腳步!”
其他文献
“青年人滿身都是精力,正如春天的河水那樣豐盈。”——拜倫  該怎麼樣形容這樣一群青年人呢?每一個人都鮮活生動,如同春天裡綻放的最燦爛的花朵,最新鮮的那些個水果,或是那豐盈春水裡沐浴的凹凸有致的酮體,充滿張力和誘惑力。所以當我遇到這場盛事——青島首屆青年文化節,有一刻甚至在想,我是該作為一個路人,看他們生機勃勃生長,還是和那些激情一同前行。  從獨樂樂到眾樂樂  “青未青年空間”民間青年組織,志同道
期刊
在青島崂山王哥莊,有這樣一個人,他被大家稱為“石癡”。堅持雕刻,4年的他,如今把“錢幣”刻到了石頭上,栩栩如生。拴著麻繩的錢袋子、文人玩的硯臺、造型古樸的鎮紙……在他的手裡,石頭仿佛有了生命。  他就是蘇中倉,崂山王哥莊社區一名遠近聞名的石刻藝術家、高級工藝美術師。從1983年開始,蘇中倉已經堅持雕刻藝術30多年。  蘇中倉從小就展現出不俗的藝術天分,因為家住山海邊,年輕時候的他經常撿一些好看的石
期刊
怒放的美人梅,吐露芬芳的桃花,無公害的杠六九番茄,味道純正的小草莓……位於莢西市沽河鎮的青島泰興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一派田園牧歌的景象,跟記者印象中的傳統肥料廠完全掛不上鉤。來自臺灣的公司總經理卓秋堯鞋上沾滿泥土,雙手粗糙有力,也跟老農的樣子相差無幾。  “我來大陸已經20多年了,我的後半輩子都要在這裡了。”是什麼讓卓秋堯如此樂不思蜀?讓我們慢慢道來。  二次创业——从金融业到农业的跨越  卓秋堯祖
期刊
“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干紅春滿園”,花朵是上帝贈給人類的禮物,人們相信童話一樣相信花蕊裡居住著美的精靈,並賦詩讚頌它的美。  席慕蓉“每次走過一棵開花的樹,都不得不驚訝與屏息于生命的美麗。”泰戈爾想像著“變成了一朵金色花,為了好玩,長在樹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搖擺。”海子希望“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在花開爛漫的四月天,似乎聽到了林徽因地輕聲吟誦:“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在梁間呢喃—
期刊
作為全市“三城聯動”戰略佈局的北部新區,青島高新區立足“做高做新”,累計引進高端產業專案935個、總投資2176億元、成為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聚集區。特別是聚焦軟體資訊、智慧製造、互聯網等方向,引進百度、華為、中興、ABB、庫卡等一批龍頭專案,為軟體科技城的建設注入發展動能。  百度智創基地,五年扶持5家上市公司  3月17日,百度人工智慧論壇(青島)暨百度青島智創基地簽約儀式在青島高新區舉行。會上
期刊
中山路一號,不僅是一個老街的起點,更凝縮了青岛的歷史,承載了青島這個城市的记忆。  德占青島始於1897年11月,幾個月後,德國人開始修築的第一條路就是今天的中山路,1904年,德國人開始考慮修建俱樂部的事,而俱樂部的位址就選在位於今天中山路一號的地方。  然而,直到1910年才開始建設。當時中山路還叫斐迭裡街。俱樂部就修在街口最南段的位置,對著棧橋,望著前海。逭座完全按照德國風格設計的二層建築最
期刊
位於膠東半岛西部的平度,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這裡人傑地靈、民風淳樸,濃郁的民風民情也造就了當地多姿多彩、別具一格的民俗傳統和民間手工藝,“西城年畫、東城泥塑”,說的就是平度最有名的兩項非物質文化遗產。高傑,就是平度泥塑的傳承者。  看高傑玩泥巴是一種難得的享受,仿佛又回到了孩童時代:幾個小夥伴,從溝灣或野地裡挖來黑的、黃的或紅的泥巴,本來就髒乎乎的一雙雙小手,更加髒乎乎地攥弄著粘糊糊的
期刊
10月23日~24日,第17屆中國青岛藍色經濟國際人才暨產學研合作洽談會(簡稱“藍洽會”)在青島高新區舉行。本屆藍洽會以“智匯青島創赢未來”為主題,旨在積極對接“一帶一路”等國家發展戰略,助推新舊動能轉换重大工程實施,力求引進一批高端人才智力,落地一批高科技專案,搭建一個高水準、有特色、國際化的交流合作平臺。大會共有來自美國等19個國家的120餘名海外高層次人才,40餘名國家“千人計晝“專家,12
期刊
今年的夏來得有些猝不及防,才進六月,夏已經“撒歡”了,入伏之後,夏更加“肆意”。午後無風,太陽不遣餘力地照耀,該是靠海近的緣故吧,若有若無的霧籠著,空氣和呼吸通通變得溽熱鹹濕,視線在高聳的渐失人情味的建築物間氤氲游離。行走在路上的為數不多的人們失去了平日裡的從容和優雅,儘管塗了厚厚的防曬,戴了誇張的墨鏡還打了傘,承日光的恩澤,那洇著浮躁的紅色依舊在裸露出的皮膚上無聲息地蔓延。令我想逃。  大學路成
期刊
《景德傳燈錄》中記有馬祖道一的語錄:“若欲直會其道,平常心是道,謂平常心無造作、無是非、無取捨、無斷常、無凡無聖。”造句話與儒家的“道在倫常日用之中”是一樣的平實、樸素,但蘊含著崇高的哲理。可以說,“平常心”正是通向最高精神境界的不二法門。由此,我想到了開生兄以及他的書法藝術。  開生兄是個篤誠好義的人,但他未嘗一日忘情書法,總是偷得半刻清閒,便臨池不輟。他是真的酷愛書法,喜歡筆墨在紙上如蠶食葉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