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人使用筷子用餐的习俗是从远古流传下来的,日常生活当中人们对筷子的运用是非常有讲究的。作为幼儿园中大班的孩子使用筷子不仅能帮助孩子提高协调性和精细动作能力,还可以鼓励那些偏食的孩子去尝试新的食物。但是当前有许多的幼儿园为了方便和安全,不知该不该让孩子尝试着使用筷子,而我们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有关幼教理论的指导下,配合幼儿园的实际,以促进幼儿大脑发育,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和操作技巧,训练手脑并用能力为研究。通过实践,使幼儿的用筷子吃饭能力明显增强,手脑配合意识也有一定的提高。
【关键词】筷子;中大班幼儿;生活能力
一、现实背景
科学家研究发现,使用筷子是一种复杂、精细的运动,可涉及肩部、臂部、手腕、手掌和手指等30多个大小关节50多条肌肉,一日三餐使用筷子,对儿童来说,是锻炼手功能的好机会。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使用筷子越早的孩子,动手能力就越强。同时,使用筷子需要依赖手部的精细动作和眼睛的视觉定位,更离不开脑部通过神经反射,这无疑会起到健脑益智的作用。
(一)家庭背景
如今的家庭一般都只有一个孩子,孩子也成为了每个家庭的核心,父母长辈都不愿孩子自己动手吃饭,大部分的孩子到了两三周岁还是父母长辈喂养的,没有自己动手吃饭的习惯,更别说用筷子的习惯。有少部分的孩子因为家长在用筷子也想尝试着用,可是由于使用筷子是手部的精细协调动作,用筷子夹菜这一动作需要牵动多个关节,有多块肌肉参加,年龄过小的孩子无法很好地掌握,还可能会因为动作不协调把饭碗弄翻,饭菜弄撒,部分父母不够耐心,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责骂孩子,甚至大打出手,而有些家长无论怎么教,孩子都拿不好筷子,就选择了放弃。
(二)幼儿园因素
进入中大班后,很多孩子都不会使用筷子。这是因为当前有许多的幼儿园为了方便和安全,不知该不该让孩子尝试着使用筷子,最终还是放弃使用筷子改用小勺吃饭。“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幼儿健康领域所提出的目标之一,而良好的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要从源头抓起。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幼儿的智力发展应当同时体现在手指的操作、语言的表达和用脑的思考上,动手、动口与动脑三者之间有着息息相关的内在联系。幼儿进入中班以后,将逐步从使用小勺用餐,过渡到使用筷子进餐。
(三)专家建议
许多专家指出:用筷子有助于宝宝智力发育。国内的一位医学家也曾对一些幼儿进食情况做过调查,发现用筷子进餐的幼儿,在动作上大都有很好的协调性和连贯性,智力发育比较好,就是俗话说的“手巧心灵”。还可以通过用筷子能力了解孩子的智能状况,低能儿往往到四、五岁还学不会用筷子。使用筷子,既可以促进手部肌肉骨骼的发育,又可以为握笔写字打基础,并且有助于脑的发育。
二、现状分析
本调查旨在通过了解幼儿使用筷子进餐的现状及时地调整孩子学习使用筷子进餐的教养方式,初步探讨培养幼儿正确使用筷子进餐技能的有效措施,为教育教学和家园共育提供一定的依据。
我对中班106人和大班100名幼儿进行了实地观察。观察中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只有少部分幼儿能熟练地使用筷子。
針对以上两张表分析,调查情况表明,家长的教养方式存在许多问题:
问题一:中班只有8.75%的家长能与孩子一起玩筷子游戏,而大班更少,只有6.95%的家长能与孩子一起玩筷子游戏。统计显示在筷子游戏中父亲占主导地位,这些玩筷子游戏的家庭中父母是知识分子、机关干部、事业单位的约占80%的比例。
问题二: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态度、教养方式存在不良倾向,主要表现在:①过分溺爱,太多包办;②怀疑孩子的能力,过多否定;③态度粗暴,横加指责;④缺乏耐心,孩子缺少锻炼机会等。有的家长溺爱孩子,把孩子当成小皇帝(小公主),爷爷奶奶经常喂孩子吃饭。甚至到了大班的年级孩子还需要长辈喂饭的现象也不少,这些现象尤其是一些在50—60岁年龄段的爷爷奶奶对孩子更是显著。
三、改进措施
孩子进入中班后,就可以开始用筷子吃饭了。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为此,根据本次调查的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一)家长针对孩子正确使用筷子的措施
1.转变观念,放手让孩子去学。
2.相信孩子,多运用鼓励的方法。孩子虽小却都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家长不要怀疑孩子的能力,要相信他们有能力做好事情,让孩子从成人信任、赞赏的目光中获得勇气。
3.勤于辅导,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技能的掌握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努力为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让孩子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掌握技能。
4.创造条件,让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当孩子刚学使用筷子时,常感到筷子不听使唤,屡次失败。家长可以给孩子创造条件,让孩子先从用筷子夹大块的东西开始,比如:泡沫块、饼干等。激发孩子动手的欲望和信心,要经常创造条件,给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教师针对孩子正确使用筷子的措施
1.结合日常的游戏、生活等环节,利用故事、儿歌等让幼儿学习使用筷子的正确方法。
2.提供有趣多样的操作实践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从而分散难点,减少幼儿进餐时的困难。
3.灵活开展集体、小组和个别活动,因人而异地作指导,切忌“一刀切”。对已经学会用筷子的幼儿,要多加鼓励并引导他们学习正确的方法,并提供交流经验的机会;对方法不正确,缺乏良好常规的幼儿,要引导其主动“纠错”;对初学者更应根据各人不同的困难,给予有针对的、适时的指导与点拨。另外,在使用筷子的时间上也要因人而异:会用筷子的,可先用;半会的,可筷子与匙子选用;不会的,则允许他们模仿学习、适应。
4.特别要注重个别对待,教师要及时掌握幼儿的家庭教养方式,在家园互动工作中,有针对性地指导家长改变包办代替的照料方式,向家长宣传幼儿学习使用筷子的意义,将需要注意的事项和简单的方法与家长进行交流,鼓励幼儿用筷子进餐,让幼儿获得更多独立进餐的机会,使家园在教育上取得一致,同步培养幼儿的能力。 (三)幼儿园针对孩子正确使用筷子的措施
针对很多孩子都还不熟练使用筷子,我创设了“夹东西”“筷子操”“喂食”等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掌握使用筷子的方法,感受使用筷子的乐趣。
1.搬运乒乓球:给孩子一双筷子,让他平着端好。你在筷子上放一些比较轻的东西,如:乒乓球,让孩子平端着筷子从桌子的这一边搬运到另一边去。
2.玻璃杯乐器组:准备几个透明的玻璃杯,分别装上不同量的水,按水量的多少依次排列摆放。让孩子用筷子去敲击,注意听水量不同的杯子,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3.听一听筷子的声音:准备木头、竹子、塑料等几种不同材质的筷子,用它们来互相敲击,发出不同的声响。
4.夹豆子:准备2个盘子,在其中的一个盘子里放上一些豆子,让孩子用筷子把豆子夹到另一个空盘子里。如:果孩子还不太会用筷子,可以先让他夹比较容易夹的东西,如棉花球、爆米花等。
5.堆高塔:准备多双筷子。将每两支筷子交叉摆放,交错上升,慢慢地往上堆,就可以堆成一座高塔了。如果搭得好的话,最后形成的会是四边形的塔。
6.盘头发:女孩子可以把头发盘起来,然后插入筷子,必须把筷子从卷起来的部份到内侧发根处,筷子要一根一根地插进去,这样盘上去的头发才不会松散。
四、成效反思
一日三餐使用筷子,对孩子来说,不但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手指活动能力的机会,而且也有促进神经发育的作用。孩子在使用筷子的过程中,可以促进眼和手的协调运动,眼和手的配合又可发展其观察能力,对它们复杂的属性和关系进行思考、分析,这就发展了他们的知觉和思维能力,使他们有可能去深入学习各种更为复杂的动作。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和实践以后,我们调查发现大班的幼儿进步的都比较的快。孩子用筷子吃饭是锻炼手指灵活性、协调小肌肉功能的好机会。用筷子吃饭不仅可以使人手巧,还有训练大脑的作用,对脑子实在是一种很有利的刺激,特别是和胳膊有关的大脑皮层面积较大,胳膊的运动可以促进脑子灵活,身体健康。所以,常用筷子能有效地刺激肌肉和神经系统。
我认为使用筷子的姿势正确与否,还会和孩子将来执笔写字的姿势有联系。很多学习成绩比较差,特别是握笔姿势不对的孩子,他们使用筷子的方法也是错误的。他们在学习中表现为不会握笔、写字速度慢、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等。因此,从小打好正确使用筷子的基础,可以受用终生,为以后握笔也作了铺垫。
不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许多的不足之处。特别是对个别能力较弱幼儿的指导,针对性不够强,还有我们具体的实施步骤还不够细化等等。这个过程需要家长、老师、幼儿园以及孩子的共同配合才能完成。只有这四方齐心协力培养,孩子正确使用筷子的能力才能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陈弘美著.用筷子夹出美味——日餐中餐礼仪[M].三联书店出版社,2012
[3]藍翔著.筷箸史[M].上海文艺出版社,2011
[4]王道俊,王汉澜主编.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5]唐淑虞,永平主编.幼儿园班级管理[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6]高岚著.学前教育学[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关键词】筷子;中大班幼儿;生活能力
一、现实背景
科学家研究发现,使用筷子是一种复杂、精细的运动,可涉及肩部、臂部、手腕、手掌和手指等30多个大小关节50多条肌肉,一日三餐使用筷子,对儿童来说,是锻炼手功能的好机会。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使用筷子越早的孩子,动手能力就越强。同时,使用筷子需要依赖手部的精细动作和眼睛的视觉定位,更离不开脑部通过神经反射,这无疑会起到健脑益智的作用。
(一)家庭背景
如今的家庭一般都只有一个孩子,孩子也成为了每个家庭的核心,父母长辈都不愿孩子自己动手吃饭,大部分的孩子到了两三周岁还是父母长辈喂养的,没有自己动手吃饭的习惯,更别说用筷子的习惯。有少部分的孩子因为家长在用筷子也想尝试着用,可是由于使用筷子是手部的精细协调动作,用筷子夹菜这一动作需要牵动多个关节,有多块肌肉参加,年龄过小的孩子无法很好地掌握,还可能会因为动作不协调把饭碗弄翻,饭菜弄撒,部分父母不够耐心,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责骂孩子,甚至大打出手,而有些家长无论怎么教,孩子都拿不好筷子,就选择了放弃。
(二)幼儿园因素
进入中大班后,很多孩子都不会使用筷子。这是因为当前有许多的幼儿园为了方便和安全,不知该不该让孩子尝试着使用筷子,最终还是放弃使用筷子改用小勺吃饭。“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幼儿健康领域所提出的目标之一,而良好的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要从源头抓起。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幼儿的智力发展应当同时体现在手指的操作、语言的表达和用脑的思考上,动手、动口与动脑三者之间有着息息相关的内在联系。幼儿进入中班以后,将逐步从使用小勺用餐,过渡到使用筷子进餐。
(三)专家建议
许多专家指出:用筷子有助于宝宝智力发育。国内的一位医学家也曾对一些幼儿进食情况做过调查,发现用筷子进餐的幼儿,在动作上大都有很好的协调性和连贯性,智力发育比较好,就是俗话说的“手巧心灵”。还可以通过用筷子能力了解孩子的智能状况,低能儿往往到四、五岁还学不会用筷子。使用筷子,既可以促进手部肌肉骨骼的发育,又可以为握笔写字打基础,并且有助于脑的发育。
二、现状分析
本调查旨在通过了解幼儿使用筷子进餐的现状及时地调整孩子学习使用筷子进餐的教养方式,初步探讨培养幼儿正确使用筷子进餐技能的有效措施,为教育教学和家园共育提供一定的依据。
我对中班106人和大班100名幼儿进行了实地观察。观察中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只有少部分幼儿能熟练地使用筷子。
針对以上两张表分析,调查情况表明,家长的教养方式存在许多问题:
问题一:中班只有8.75%的家长能与孩子一起玩筷子游戏,而大班更少,只有6.95%的家长能与孩子一起玩筷子游戏。统计显示在筷子游戏中父亲占主导地位,这些玩筷子游戏的家庭中父母是知识分子、机关干部、事业单位的约占80%的比例。
问题二: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态度、教养方式存在不良倾向,主要表现在:①过分溺爱,太多包办;②怀疑孩子的能力,过多否定;③态度粗暴,横加指责;④缺乏耐心,孩子缺少锻炼机会等。有的家长溺爱孩子,把孩子当成小皇帝(小公主),爷爷奶奶经常喂孩子吃饭。甚至到了大班的年级孩子还需要长辈喂饭的现象也不少,这些现象尤其是一些在50—60岁年龄段的爷爷奶奶对孩子更是显著。
三、改进措施
孩子进入中班后,就可以开始用筷子吃饭了。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为此,根据本次调查的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一)家长针对孩子正确使用筷子的措施
1.转变观念,放手让孩子去学。
2.相信孩子,多运用鼓励的方法。孩子虽小却都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家长不要怀疑孩子的能力,要相信他们有能力做好事情,让孩子从成人信任、赞赏的目光中获得勇气。
3.勤于辅导,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技能的掌握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努力为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让孩子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掌握技能。
4.创造条件,让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当孩子刚学使用筷子时,常感到筷子不听使唤,屡次失败。家长可以给孩子创造条件,让孩子先从用筷子夹大块的东西开始,比如:泡沫块、饼干等。激发孩子动手的欲望和信心,要经常创造条件,给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教师针对孩子正确使用筷子的措施
1.结合日常的游戏、生活等环节,利用故事、儿歌等让幼儿学习使用筷子的正确方法。
2.提供有趣多样的操作实践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从而分散难点,减少幼儿进餐时的困难。
3.灵活开展集体、小组和个别活动,因人而异地作指导,切忌“一刀切”。对已经学会用筷子的幼儿,要多加鼓励并引导他们学习正确的方法,并提供交流经验的机会;对方法不正确,缺乏良好常规的幼儿,要引导其主动“纠错”;对初学者更应根据各人不同的困难,给予有针对的、适时的指导与点拨。另外,在使用筷子的时间上也要因人而异:会用筷子的,可先用;半会的,可筷子与匙子选用;不会的,则允许他们模仿学习、适应。
4.特别要注重个别对待,教师要及时掌握幼儿的家庭教养方式,在家园互动工作中,有针对性地指导家长改变包办代替的照料方式,向家长宣传幼儿学习使用筷子的意义,将需要注意的事项和简单的方法与家长进行交流,鼓励幼儿用筷子进餐,让幼儿获得更多独立进餐的机会,使家园在教育上取得一致,同步培养幼儿的能力。 (三)幼儿园针对孩子正确使用筷子的措施
针对很多孩子都还不熟练使用筷子,我创设了“夹东西”“筷子操”“喂食”等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掌握使用筷子的方法,感受使用筷子的乐趣。
1.搬运乒乓球:给孩子一双筷子,让他平着端好。你在筷子上放一些比较轻的东西,如:乒乓球,让孩子平端着筷子从桌子的这一边搬运到另一边去。
2.玻璃杯乐器组:准备几个透明的玻璃杯,分别装上不同量的水,按水量的多少依次排列摆放。让孩子用筷子去敲击,注意听水量不同的杯子,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3.听一听筷子的声音:准备木头、竹子、塑料等几种不同材质的筷子,用它们来互相敲击,发出不同的声响。
4.夹豆子:准备2个盘子,在其中的一个盘子里放上一些豆子,让孩子用筷子把豆子夹到另一个空盘子里。如:果孩子还不太会用筷子,可以先让他夹比较容易夹的东西,如棉花球、爆米花等。
5.堆高塔:准备多双筷子。将每两支筷子交叉摆放,交错上升,慢慢地往上堆,就可以堆成一座高塔了。如果搭得好的话,最后形成的会是四边形的塔。
6.盘头发:女孩子可以把头发盘起来,然后插入筷子,必须把筷子从卷起来的部份到内侧发根处,筷子要一根一根地插进去,这样盘上去的头发才不会松散。
四、成效反思
一日三餐使用筷子,对孩子来说,不但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手指活动能力的机会,而且也有促进神经发育的作用。孩子在使用筷子的过程中,可以促进眼和手的协调运动,眼和手的配合又可发展其观察能力,对它们复杂的属性和关系进行思考、分析,这就发展了他们的知觉和思维能力,使他们有可能去深入学习各种更为复杂的动作。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和实践以后,我们调查发现大班的幼儿进步的都比较的快。孩子用筷子吃饭是锻炼手指灵活性、协调小肌肉功能的好机会。用筷子吃饭不仅可以使人手巧,还有训练大脑的作用,对脑子实在是一种很有利的刺激,特别是和胳膊有关的大脑皮层面积较大,胳膊的运动可以促进脑子灵活,身体健康。所以,常用筷子能有效地刺激肌肉和神经系统。
我认为使用筷子的姿势正确与否,还会和孩子将来执笔写字的姿势有联系。很多学习成绩比较差,特别是握笔姿势不对的孩子,他们使用筷子的方法也是错误的。他们在学习中表现为不会握笔、写字速度慢、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等。因此,从小打好正确使用筷子的基础,可以受用终生,为以后握笔也作了铺垫。
不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许多的不足之处。特别是对个别能力较弱幼儿的指导,针对性不够强,还有我们具体的实施步骤还不够细化等等。这个过程需要家长、老师、幼儿园以及孩子的共同配合才能完成。只有这四方齐心协力培养,孩子正确使用筷子的能力才能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陈弘美著.用筷子夹出美味——日餐中餐礼仪[M].三联书店出版社,2012
[3]藍翔著.筷箸史[M].上海文艺出版社,2011
[4]王道俊,王汉澜主编.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5]唐淑虞,永平主编.幼儿园班级管理[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6]高岚著.学前教育学[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