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学生”问题初探及应对策略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c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纷纷转入城市,这样,就出现了另一个新问题,就是有越来越多的少年儿童留守家中,给学校的管理和教育带来新的挑战。留守儿童大多存在着缺乏亲情,心理健康堪忧;学习状况不容乐观;人身安全,隐患多多。我作为农村教育工作者,就如何管理留守学生这一问题,在实践中作了一些尝试,以供广大同行参考。
  一、做留守学生的良师益友
  留守学生之所以出现道德滑坡、严重厌学等情况,主要是远离家长,自己的一切情感没有一个亲近的人可以倾诉,也没有一个亲近的人倾注爱心去善加引导而造成的。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在学校要做他们的良师,而且还要走进他们的生活当益友。
  1、建好留守学生的成长档案。通过细心观察、频繁家访、同代监护人谈心等方式,及时摸清学生心理动态,对症下药。
  2、设置班级信访箱。通过留守学生心灵语言深入了解学生成长困惑,有的放矢地回信,多表扬、多赏识,以求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之奇效。
  3、组织主题班会。让留守学生解开自闭的心结,鼓励他们畅所欲言,把老师和同学当作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既让他们体验到倾诉的快乐,更让他们体会到老师和同学的拳拳深情。
  二、做留守学生人格的楷模,伴他们共同成长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应加强师德修养和自身素质的提高,以身作则,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潜移默化中去感染留守学生的心灵。尤其对犯错的留守学生应宽容、理性,尽量用阳光的方法让他们自觉放弃“故我”,迎来新生。教师要多走近学生,多和他们交流,多关注他们细小的进步或闪光点,抓住时机进行赞扬。马克·吐温说过:“靠一句美好的赞扬我能活上一个月。”可见,对学生多加赞扬的效果。这样,留守学生的问题就能消除在萌芽或量变过程中了。
  三、爱心活动,让留守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爱与被爱
  1、组织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活动,充实留守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如:成立篮球、乒乓球、课外阅读、舞蹈、书法等兴趣小组,在各项活动中,教师耐心细致地教他们自主生活、自救自护的知识,让留守学生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2、组建留守学生俱乐部,不定期开展“爱心手拉手”活动和“爱心募捐”活动。学生之间实行“手牵手”帮扶,全校师生努力营造爱的氛围,滋润他们渴望爱的心灵。看到留守学生有实际困难,及时开展“爱心募捐”活动,让远离家庭亲情的留守学生能充分沐浴在爱的阳光下,感受被爱的温暖。还可适时带着他们走出校园,走进社区或村寨,帮扶那些需要帮助的鳏寡孤独,让留守学生在被爱的同时,也享受到爱人的充实与快乐,从而净化和洗涤他们的灵魂。
  3、建立班级留守学生档案,组织科任教师进行“一对一”帮扶,特别是问题留守学生,分解给各科任教师,让科任教师做他们的朋友,关注他们的学习生活,不定期找他们谈心,进行心理健康辅导。他们生活有困难时,适时捐资捐物,抚慰他们孤独的心灵。
  四、呼唤亲情家庭,做家长和留守学生信息传递的桥梁
  1、建立留守学生家长联系档案。随时向家长传递信息,让家长和学校形成教育的合力,有效地对留守学生进行教育。
  2、倡导留守学生常给父母写信,以加强他们和父母心灵上的沟通。
  3、呼吁家长常回家看看,多和孩子们在一起,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在外时,经常通过打电话、写信等方式,和孩子谈心里话。多和班主任聊一聊,询问一下孩子的情况,从而淡化他们的被遗弃感。
  4、建议家长在假期将留守学生接到身边,让他们目睹或参与家长的工作,了解家长的工作或打工的经历,亲身体会家长的艰辛和磨难,这样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自立坚强的个性,也利于实现家长和学生心与心的交融。
  5、在学校设立“亲情聊天室”,利用网络信息,让家长与学生定期在亲情聊天室见面,让学生能充分沐浴在爸爸妈妈的爱的温暖中。(我校已经开展亲情聊天室工作,且效果斐然。)
  当然,“留守学生问题”是留给家庭、学校、社会的一个复杂的问题,以上所说只是皮毛而已,但旨在抛砖引玉,让更多的教育工作者来关注这一问题。因为留守学生同样是祖国的花朵、未来和希望,如果我们都多一点耐心、多一点关心、多一点爱心,让全社会都伸出温暖和真爱之手,我相信,留守学生同样会为国家缔造和谐的精彩和永恒的丰碑!
其他文献
【案例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教师要引导学生自悟自得,做到悟文、悟情、悟新,达到“主客融合,物我同境”的理想境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自主体验,感悟文意,自我解读文本,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案例描述】  我引导学生读一读31段“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我追问:“如果猫能说话,它会说什么?
期刊
听、说、读、写、是语言的四项基本技能。要想掌握英语,需要这四种能力的均衡发展。  一、英语听力教学的重要性  听、说、读、写构成了英语教学的四个基本要素,英语是一门交际语言,听在人们交际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听是获取语言信息和感受的最主要的途径,听是说的前提和基础,听不懂就意味着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就不会说和读;没有足够的语言输入量也就意味着无法开展写的活动。  二、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期刊
教学中的“仁政”与“兼爱”,就是教师要宽厚、仁爱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要用心去关爱学生,使学生在温暖的阳光下快乐的学习、健康的成长!  陶行知曾说过“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即使是面对犯错的学生,慈爱的劝导也总比严厉的斥责更有育人的力量。  爱学生首先得了解学生。了解学生是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实施教育的前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了解孩子——这是教育学的理论和实践的最
期刊
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文学作品饱含情感和人文性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适时有效地对学生谈情说爱,让学生自由地表情达爱,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世界,让学生安然、快乐地度过这个花季。  一、亲其师而安其学,让学生热爱语文  1、以爱获取学生的心。爱你的学生,关心学生的生活,理解学生的心理。不因他们过激或错误的行为而鄙视、讥讽;宽待他们,成为他们的知友,让学生在爱的芳香里不知不觉地喜欢你,亲近你。  2、以知识的魅
期刊
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又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怎样上好语文高效课堂,已成为当前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中心话题和课题,也是我们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的老师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要锻造锤炼成“好老师”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以人文本,教师优先。好教师是好课堂的“设计师”和“工程师”。只有教师的观念转变了,思想认识提高了,业务素质增强了,教学技能提升了,才能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
期刊
语文素养的积淀,要以阅读为前提,文言文的教学也必然如此。小学生只有不断地大量阅读文言文文本,才能在阅读体验中增加积累,培养语感,积淀知识,生成智慧,提升素养。那又如何在浩如烟海的文言文文章中淘金,挑选出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文本呢?我从选材,从耳熟能详的成语故事开始;挑选故事性强的文言故事。挑选文言故事;文章的篇幅要短小精悍,说理叙事浅近易懂几个方面出发,精挑细选、汇编成册,并且给她取名叫《“小古文”读
期刊
选择班主任工作,就是选择了责任,就是选择了奉献。班主任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主要体现在他是否关注班级管理中的细节问题。注重细节,就要有责任心,就要有爱心,就要有丫鬟的“腿”,就要有婆婆的“嘴”。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教育过程中的一点体会:  一、注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能使师生亲密合作,缩短教师与学生心理上的距离。记得很早以前看过一部电影《苗苗》,故事情节是这样的:苗
期刊
前些天,我仔细阅读了华南师范大学教授、著名的博士生导师郭思乐教授的教育专著《教育走向生本》。全书贯穿了“在教育中我们必须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的新理念,从价值观、伦理观、行为观几个方面阐述了生本的新生态教育,给予了我深深的启迪,下面说一下我读后的感想。  一、生本教育强调以学生为根本,不同于现行教学模式  生本教育的价值观是一切为了学生,伦理观是高度尊重学生,行为观是全面依靠学
期刊
作业是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近来来我们教师一直倡导学生主在学习上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作业这一环节也不例外,我认为我们初中语文作业的设计应是开放的,应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真正让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因此,在教学中,我做了如下尝试:  一、作业设计的多样性与趣味性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
期刊
孔子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传世不朽的名篇佳作大多文采斐然。如果说主题是一篇作品的灵魂,那么文采就是它的华丽外衣。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语言的品质、品味,做到让自己的作文文采斐然呢?在这里,我谈一下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提高语言的深刻性、思辨性  对于高品质的语言来说,华丽的包装(比如华丽的辞藻,恰切的修辞、讲究的格式)是必不可少的,但这些都不能替代语言的深刻性、思辨性。如果一篇文章的语言,当剥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