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疆是中国的资源大省,资源优势是新疆发展依赖的重点,但新疆长期的发展不能仅仅依赖简单的能源开采,重点发展石油化工工业是本文的本文从新疆的区域特点把注重建设新疆石化工业的原因给予解释,将新疆的石化基地的重要性突出,并注重了新疆的长期发展方向。
关键字:新疆;石油安全;石化;优势资源转换
中国是国际上的能源消费大国,在近些年石油进口近乎占国内需求的40%。中国在石油问
题上有着不小的忧患。作为石油产地的新疆,要做到将石油的供给和新疆长期发展计划相结合,得到解决这种能源不可再生性和社会需求的矛盾问题的最优答案。同事需要把握新疆长期发展的稳定性,增加新疆的发展机会,改变新疆依赖简单的石油开采的路线,将资源优势转化到各个方面的发展,特别是适合新疆未来发展路线的石油加工、化工工业上。
一、 中国的石油安全现状
石油安全,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获取的石油资源持久、稳定地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状态。石油安全不仅强调一个国家(或地区)石油资源的自主度和国际竞争力,同时也主张利用国际市场获得国际石油资源来增强和保证本国的石油安全。石油安全的核心内容是石油的安全供给和油价的合理波动。
在石油的供给方面,中国的石油供给主要依赖中东,风险不仅仅在供给上,运输是重点。运费的高昂不算,从中东进口石油回来时必须通过马六甲海峡,而这段路可以随时被印度和美国控制,那么在特殊情况下,中东的供给不会是安全的。其他的供给者在现阶段还没有形成有效的、持续的、安全可信的通道。而中国本身的石油供给并不能完全解决需求问题。
在油价的波动方面,国内的油价是由国家决定。当成品油价格与国际不符时(特别是国内的低于国际水平),就会出现成品油的走私现象,这也是油荒发生的主要原因。而国际的油价是由石油的期货价格表现的,期货价格的表现存在投机因素的影响。每当中国表现出对石油的购买欲时,国际石油市场的价格就会在短时间内走高,这就是因为存在投机的现象。这种不合理的价格波动也造成了中国石油安全隐患的存在。
二、 新疆石油产业现状
新疆石油的开采始于1897年,新疆商务总局在独山子开采石油,1909年第一口井出油。新中国成立后新疆石油工业发展迅速,现已形成克拉玛依油田、彩南油田、火烧山油田、石西油田、吐哈油田、塔河油田、塔里木油田等年产量超过100万吨原油的大型油田。形成新疆油田公司、塔里木油田公司、吐哈油田公司、西北石油局西北分公司四大石油勘探开发公司,其中新疆油田公司和塔里木油田公司年产量突破1000万吨,原油产量分别居中国陆上石油工业第四第五位。
我国石油资源储存条件差,陆地上有35.8%的资源石油分布在较恶劣的环境中,而有56%的石油资源深埋2000~3500m之间,西部石油资源深埋多大于3500m;海域由于受采油技术、气候条件及国际争议等因素制约,也无法大幅度利用;在剩余探明可储量中,低渗或特低渗油、稠油和深埋大于3500m的占50%以上;而待探明的可采资源量中大都是难开发的石油资源。而新疆的石油就是处在这样的情况之下,石油在新疆的存储是不均的,存储的深度高于全国水平,开采难度也因为新疆的地质和地理原因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也就代表了在新疆开采石油的成本是很高的,但是因为国内的极高需求,成本问题没有成为人们的注重点,当然新疆石油的提供对稳定国内石油供给平衡和石油价格波动有着很大贡献。
但是这里要提到一个概念,就是“石油峰值论”。中东和俄罗斯的石油开采已经达到了峰值,在没有勘探到新的产油地时,最大开采量是不会再出现了。开采量会随着时间慢慢降低,即使时间会比较长,也再度显示了石油这种能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新疆的石油也是因为开采的难度和有限的技术的原因,已经趋于峰值的现状。
新疆经济发展的重点到底在哪里,这个问题在新疆“十一五”期间的总体发展思路中就已经得到了回答:实施四大战略,即以市场为导向的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全方位开放战略,科教兴新和人才强区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培育六大支柱产业体系,即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和石油天然气化工、重化工产业体系,国家重要的矿产资源生产加工基地和矿产资源勘探开发体系,特色农牧产品生产基地和纺织、绿色食品加工产业体系,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及相关科研、服务体系,民族特色旅游商品生产基地和特色旅游产业体系,向西出口加工基地及现代物流产业体系;
这些具体的目标表明了新疆在发展中已经随着时间调整了发展的重点,特别是在石油产业方面更加注重了石油加工、化工业的发展。具体了加工化工方面的能力提升重要性,这是对新疆石油特别是石油加工、化工业的地位提升的表现。强调了加工化工的发展,以及新疆在未来发展中的定位:把新疆建成国家最大的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国家能源陆上安全大通道和西部地区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要将资源优势转换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三、新疆加强发展石油加工、化工的作用表现
(一)增加就业机会,改善新疆本土人民生活水平和教育的发展。当单纯的石油开采扩大到下游产品链时,带来的就业效果是明显的,众多的就业机会的提供带来的人员的流动和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将会带动大批第三产业—服务业的就业数。这种连环影响带给新疆本土人民的改变也将不仅仅是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新疆未来教育的发展更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可以想象的是,当就业机会的提供带动新疆专业技能、职业教育的发展,它对新疆的影响力将不会仅仅是一年两年,而是未来很长的时间。但一个地区的教育程度达到一定水平,在未来的发展中就会改变这个地区的发展模式,例如由简单的劳动密集型转变为高科技的发展模式。这种教育上得改变所带来的影响将是巨大、不可估计的。
(二)对地方财政的贡献,以及所带来的政府支出效应。国际上将油气资源开发利税总额和资源补偿费之和作为油气开发收益,则国家、地方、企业各一,但是在中国这种比例大概是40.7∶10.5∶48.8。对地方财政的贡献并不大。这也就是新疆石油类企业对利税的贡献大,而新疆人民却没有明显感觉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当品种繁多的石油化工产品链发展起来,所带动的企业数量会是庞大的,从而地方政府和中央财政得到的财政收入也会有大幅提高。当地方财政富起来,相应的地方财政支出就会提高,所能帮助或做到的范围就会扩大,这里可以解决的社会问题、经济问题等等所带来的影响又会带来新一波的发展机会,创造出更好的社会环境,更利于新疆的发展。这就是地方财政支出的最主要目的。
(三)石油化工工业基地的建立,对与俄罗斯和中亚等国的能源交流具有一定的工业基础。正如前面介绍的那样,中国与俄罗斯和中亚等国的能源交流会不断的加深,正在建设的石油管道和已经建设完成的石油管道都会成为未来能源问题的关注点,良好的开始可以带来未来更好的合作。而作为中国能源接替区的新疆来说,撇开石油、煤炭等能源,仅以新疆的地理位置优势,依靠新疆健全的石油加工、化工工业基地,就可以吸引俄罗斯和中亚等能源大国的注意,尤其是中亚一些不具备完善石加、石化能力的国家。对他们来说,这样的新疆不仅可以成为他们能源加工的外包地,也可以成为他们进军中国通往日、韩和其他国家,绕过以美国或俄罗斯等国为首的不同利益集团的石油制约的通道。另一方面,加工这些国家的石油,也会成为新疆石油化工工业的长远收益之一。打好与这些国家的关系,建立其可信赖的能源外交,不论对中国还是这些国家,都是一个良好的机会。甚至可以发展成为稳定亚洲关系的契机。新疆的石油化工工业基地如果建立完善,对新疆的经济发展、新疆与俄罗斯和中亚能源关系的稳固具有重大意义。
结论
新疆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中国的能源大省,新疆不仅仅要在现阶段解决中国能源国内需求的一部分,也要在未来长期发展计划中把握新疆的长期发展路线,保证新疆长期、稳定的发展。不能仅盯住简单而高利益的能源开采,而忽视了能源的不可再生性,将新疆未来的发展置之脑后。
在新疆完善石油加工、化工工业的发展,对新疆和中国都有重大影响力。正视新疆的特殊性,选择适合新疆的发展道路就要注重石油加工、化工对新疆的作用。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不仅要保证国内石油的需求,更要注重提高本地区的经济多元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把新疆向更和谐、健康的路线上发展。
参考文献 :
[1]陈惠芬,张安平.国际油价上涨对我国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价格理论与实践,2006(8)
[2]祝小兵.浅论建立我国石油安全战略体系.世界经济研究,2004(3)
[3]孙长远,李红欣.中国石油供给安全分析.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6,29(2)
[4]刘立范.关于中国石油安全战略的思考.中国国情国力,2003(9)
(作者通讯地址:新疆大学经管院07级研究生 830047)
关键字:新疆;石油安全;石化;优势资源转换
中国是国际上的能源消费大国,在近些年石油进口近乎占国内需求的40%。中国在石油问
题上有着不小的忧患。作为石油产地的新疆,要做到将石油的供给和新疆长期发展计划相结合,得到解决这种能源不可再生性和社会需求的矛盾问题的最优答案。同事需要把握新疆长期发展的稳定性,增加新疆的发展机会,改变新疆依赖简单的石油开采的路线,将资源优势转化到各个方面的发展,特别是适合新疆未来发展路线的石油加工、化工工业上。
一、 中国的石油安全现状
石油安全,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获取的石油资源持久、稳定地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状态。石油安全不仅强调一个国家(或地区)石油资源的自主度和国际竞争力,同时也主张利用国际市场获得国际石油资源来增强和保证本国的石油安全。石油安全的核心内容是石油的安全供给和油价的合理波动。
在石油的供给方面,中国的石油供给主要依赖中东,风险不仅仅在供给上,运输是重点。运费的高昂不算,从中东进口石油回来时必须通过马六甲海峡,而这段路可以随时被印度和美国控制,那么在特殊情况下,中东的供给不会是安全的。其他的供给者在现阶段还没有形成有效的、持续的、安全可信的通道。而中国本身的石油供给并不能完全解决需求问题。
在油价的波动方面,国内的油价是由国家决定。当成品油价格与国际不符时(特别是国内的低于国际水平),就会出现成品油的走私现象,这也是油荒发生的主要原因。而国际的油价是由石油的期货价格表现的,期货价格的表现存在投机因素的影响。每当中国表现出对石油的购买欲时,国际石油市场的价格就会在短时间内走高,这就是因为存在投机的现象。这种不合理的价格波动也造成了中国石油安全隐患的存在。
二、 新疆石油产业现状
新疆石油的开采始于1897年,新疆商务总局在独山子开采石油,1909年第一口井出油。新中国成立后新疆石油工业发展迅速,现已形成克拉玛依油田、彩南油田、火烧山油田、石西油田、吐哈油田、塔河油田、塔里木油田等年产量超过100万吨原油的大型油田。形成新疆油田公司、塔里木油田公司、吐哈油田公司、西北石油局西北分公司四大石油勘探开发公司,其中新疆油田公司和塔里木油田公司年产量突破1000万吨,原油产量分别居中国陆上石油工业第四第五位。
我国石油资源储存条件差,陆地上有35.8%的资源石油分布在较恶劣的环境中,而有56%的石油资源深埋2000~3500m之间,西部石油资源深埋多大于3500m;海域由于受采油技术、气候条件及国际争议等因素制约,也无法大幅度利用;在剩余探明可储量中,低渗或特低渗油、稠油和深埋大于3500m的占50%以上;而待探明的可采资源量中大都是难开发的石油资源。而新疆的石油就是处在这样的情况之下,石油在新疆的存储是不均的,存储的深度高于全国水平,开采难度也因为新疆的地质和地理原因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也就代表了在新疆开采石油的成本是很高的,但是因为国内的极高需求,成本问题没有成为人们的注重点,当然新疆石油的提供对稳定国内石油供给平衡和石油价格波动有着很大贡献。
但是这里要提到一个概念,就是“石油峰值论”。中东和俄罗斯的石油开采已经达到了峰值,在没有勘探到新的产油地时,最大开采量是不会再出现了。开采量会随着时间慢慢降低,即使时间会比较长,也再度显示了石油这种能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新疆的石油也是因为开采的难度和有限的技术的原因,已经趋于峰值的现状。
新疆经济发展的重点到底在哪里,这个问题在新疆“十一五”期间的总体发展思路中就已经得到了回答:实施四大战略,即以市场为导向的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全方位开放战略,科教兴新和人才强区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培育六大支柱产业体系,即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和石油天然气化工、重化工产业体系,国家重要的矿产资源生产加工基地和矿产资源勘探开发体系,特色农牧产品生产基地和纺织、绿色食品加工产业体系,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及相关科研、服务体系,民族特色旅游商品生产基地和特色旅游产业体系,向西出口加工基地及现代物流产业体系;
这些具体的目标表明了新疆在发展中已经随着时间调整了发展的重点,特别是在石油产业方面更加注重了石油加工、化工业的发展。具体了加工化工方面的能力提升重要性,这是对新疆石油特别是石油加工、化工业的地位提升的表现。强调了加工化工的发展,以及新疆在未来发展中的定位:把新疆建成国家最大的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国家能源陆上安全大通道和西部地区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要将资源优势转换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三、新疆加强发展石油加工、化工的作用表现
(一)增加就业机会,改善新疆本土人民生活水平和教育的发展。当单纯的石油开采扩大到下游产品链时,带来的就业效果是明显的,众多的就业机会的提供带来的人员的流动和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将会带动大批第三产业—服务业的就业数。这种连环影响带给新疆本土人民的改变也将不仅仅是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新疆未来教育的发展更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可以想象的是,当就业机会的提供带动新疆专业技能、职业教育的发展,它对新疆的影响力将不会仅仅是一年两年,而是未来很长的时间。但一个地区的教育程度达到一定水平,在未来的发展中就会改变这个地区的发展模式,例如由简单的劳动密集型转变为高科技的发展模式。这种教育上得改变所带来的影响将是巨大、不可估计的。
(二)对地方财政的贡献,以及所带来的政府支出效应。国际上将油气资源开发利税总额和资源补偿费之和作为油气开发收益,则国家、地方、企业各一,但是在中国这种比例大概是40.7∶10.5∶48.8。对地方财政的贡献并不大。这也就是新疆石油类企业对利税的贡献大,而新疆人民却没有明显感觉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当品种繁多的石油化工产品链发展起来,所带动的企业数量会是庞大的,从而地方政府和中央财政得到的财政收入也会有大幅提高。当地方财政富起来,相应的地方财政支出就会提高,所能帮助或做到的范围就会扩大,这里可以解决的社会问题、经济问题等等所带来的影响又会带来新一波的发展机会,创造出更好的社会环境,更利于新疆的发展。这就是地方财政支出的最主要目的。
(三)石油化工工业基地的建立,对与俄罗斯和中亚等国的能源交流具有一定的工业基础。正如前面介绍的那样,中国与俄罗斯和中亚等国的能源交流会不断的加深,正在建设的石油管道和已经建设完成的石油管道都会成为未来能源问题的关注点,良好的开始可以带来未来更好的合作。而作为中国能源接替区的新疆来说,撇开石油、煤炭等能源,仅以新疆的地理位置优势,依靠新疆健全的石油加工、化工工业基地,就可以吸引俄罗斯和中亚等能源大国的注意,尤其是中亚一些不具备完善石加、石化能力的国家。对他们来说,这样的新疆不仅可以成为他们能源加工的外包地,也可以成为他们进军中国通往日、韩和其他国家,绕过以美国或俄罗斯等国为首的不同利益集团的石油制约的通道。另一方面,加工这些国家的石油,也会成为新疆石油化工工业的长远收益之一。打好与这些国家的关系,建立其可信赖的能源外交,不论对中国还是这些国家,都是一个良好的机会。甚至可以发展成为稳定亚洲关系的契机。新疆的石油化工工业基地如果建立完善,对新疆的经济发展、新疆与俄罗斯和中亚能源关系的稳固具有重大意义。
结论
新疆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中国的能源大省,新疆不仅仅要在现阶段解决中国能源国内需求的一部分,也要在未来长期发展计划中把握新疆的长期发展路线,保证新疆长期、稳定的发展。不能仅盯住简单而高利益的能源开采,而忽视了能源的不可再生性,将新疆未来的发展置之脑后。
在新疆完善石油加工、化工工业的发展,对新疆和中国都有重大影响力。正视新疆的特殊性,选择适合新疆的发展道路就要注重石油加工、化工对新疆的作用。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不仅要保证国内石油的需求,更要注重提高本地区的经济多元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把新疆向更和谐、健康的路线上发展。
参考文献 :
[1]陈惠芬,张安平.国际油价上涨对我国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价格理论与实践,2006(8)
[2]祝小兵.浅论建立我国石油安全战略体系.世界经济研究,2004(3)
[3]孙长远,李红欣.中国石油供给安全分析.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6,29(2)
[4]刘立范.关于中国石油安全战略的思考.中国国情国力,2003(9)
(作者通讯地址:新疆大学经管院07级研究生 83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