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阅读推进小学语文教学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1238384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四项基本能力之一。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他们学好语文,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的重要性。对于阅读,《语文课程标准》这样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
  一、阅读的学习方法
  新课程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在这个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提高学生的理解阅读能力。可以说,“读”是阅读教学的精髓,是阅读教学的生命线。那么,如何掌握好的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在读书中体会到语言文字的优美呢?
  1.泛读
  这是学生进行阅读的第一步。小学生在预习课文的过程中,首先就要解决字词障碍,以便能读懂课文。这样,小学生才能流利地对课文进行朗读,才能学好课文。
  2.初读
  这是对泛读的进一步强化。小学生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但是容易出现读错字、加字或者减字的情况,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导小学生对课文正确地朗读,把课文读熟。
  3.通读
  这是对课文内容感知的过程,是对课文内容有个全面整体的认知。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文章首先应通读全文,再知文章之大概。”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通读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养成读书思考的好习惯。
  4.精读
  这是对课文感悟和理解的过程,对课文内容去进行品读。新的语文课标强调:“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展开想象,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能进一步领会课文内容,深化认识,在感情上与作者产生共鸣。而默读能很好地理解课文,防止相互干扰,有利于思维的开拓,能更深入地体会文章的韵味。
  阅读教学是一门综合实践课,要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那么在阅读的学习中就要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读中培养语感,读中受到情感陶熏。学生在积极主动的阅读中去思考知识并加深理解和体验,可以读出韵味,读出感情,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学习的乐趣。
  二、阅读的学习过程
  1.阅读的感知阶段
  我们说过,这其实就是学习的通读阶段,是对文章的整体认知阶段。对文章整体的第一印象就在这个阶段产生,并能获得文章的初步的信息。在感知的这些信息中,可能是心灵深处被打动的一个方面,也可能是文章最主要的特征。在感知阶段,文章的主体形象能被把握,或人或物或事根据文章的信息得到具体分析。同时在阅读的这个阶段,可以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让文章的主旋律谱写在小学生的脑海里。
  2.阅读的理解阶段
  在阅读活动中,理解是获取信息之后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的过程,是深化认识、思维拓展、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的过程,学生首先要理解文章的内容,不但要理解文章中的语言文字所传达出的意义,而且还要揣摩文章内部并进行品味、分析和思考,也就是要了解文章中有关语言的知识和表现形式。理解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是感知后的深化和升华。如作者是如何炼字、遣词、造句的,文章结构的谋局部篇,文章的表现手法、表达形式以及文章的审美价值等。这些理解虽然还停留在浅层次的阶段,但它是深层次理解的基础和前提。
  3.阅读的鉴赏阶段
  在阅读活动中,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理解只是完成了阅读活动的一半,教师还要继续指导学生把感知理解的结果联系、统一起来,对文章进行宏观的理解和鉴别。单纯地理解文章内容,是不完整的阅读,只有把理解文章和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有机结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学生可在这个过程中悟出文章深藏的人生哲理和表达文章意蕴的艺术手法,对文章进行评判和进行鉴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也不再局限于文字,能体味出作者的心理,同时能领略作品艺术的最高境界,让自己的情感也得到愉悦,人格得到升华。
  4.阅读的评价阶段
  小学生在对文章进行阅读时,在欣赏的过程中对文章进行揣摩思考,其实这就是对文章进行评价的阶段。感知、理解、鉴赏和评价是阅读的综合能力,不能离开整体孤立的存在。对文章内容结构进行分析和概括,为小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语言的能力。这个过程让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认识能力得到增强,同时又促进了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阅读的教学模式
  1.创设情境,培养阅读能力
  新课程下的阅读教学,要促使学生一直处于积极自主的学习状态,培养其自主、合作、探究、创新能力,创设教学情境是实现这样目标的很好的教学方法。因为每个学生的经历、兴趣爱好、经验水平不是处于一个水平,教师就要理解学生的感受,以学生为主,为学生创设宽松、开放的学习环境,让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读书、思考、讨论等,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例如,教学《拔苗助长》这课时,教师就可以设置游戏情境,让学生去表演,然后让扮演小苗的同学和农夫的人分别谈感受。同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假如你自己种下一颗种子,是不是也希望种子快点发芽长大?应该用什么样的办法?是细心的浇水、施肥?还是也去“帮助”小苗生长?学生大多有过种种子的经历或体验,学生的思维一下就被激活了,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经验体会进行讨论研究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宽松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对这篇文章的寓意也得到了感悟。教师在这个基础上可进行拓展思维训练:如果你认识这个农夫,你应该怎么劝阻他?如何告诉他正确的道理?看似教育别人的训练,实则是在教育自己。这样的阅读学习情境的设计,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辅助教学,提高阅读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教学模式越来越科学、先进。利用各种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使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具体化、实物化,变得更直观和生动活泼。尤其是语文的阅读教学,文字配上具体形象的画面和情感丰富的声音,能全方位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使学生学习更加积极、主动,也使得学生的朗读水平得到提高。图文声画并茂的教学情境,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小学生就更乐于去学、去读了。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因此,小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应求愉悦、求新知、求发展,思维和情感都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启迪,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其他文献
利用南高丛蓝莓当年生茎尖为外植体,试验结果表明,外植体以0.1%升汞处理10min,为适宜的灭菌方法;蓝莓芽诱导增殖受细胞分裂素的影响,蓝莓幼芽诱导培养基以ZT2.0mg/L为宜、增殖培养基以
先锋文学的终结,已经是很多年以前的事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降,新兴的作家们——甚至连同相当多的原先锋派作家在内(恕不一一列名)——都将先锋派的立场弃如敝屣,因为市场的
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关于这一点,古今的民间谚语,文人诗句,说到的很多很多。
正在引起国人关注的四川三星堆考古,有着许多谜,还有一些“可能”如何如何的“谣言”。比如:“专家称四川三星堆人可能是来自其他大陆的‘外国人’”;“专家认为三星堆古国可
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ms(Lange)Singl),简称蘑菇,因担子上通常仅着生2个担孢子而得名。双孢蘑菇在分类上隶属真菌门,担子菌纲,无隔担子菌亚纲,伞菌目,蘑菇科,蘑菇属,是唯一确定了染色
培育提升特色农业产业,促进低收入农民增收,既是新一轮都市农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实施省委“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和杭州打造“生活品质之城”的重要内容,是一个值得调研的课题。
建德市是浙江省、杭州市新型农技推广体系改革试点县(市),也是农业部第三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运行机制创新研究的试点。在各级领导和业务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建德市按照“组织体系
相信大家都熟悉这样一则寓言: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想必我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习作中“写自己想说的话”,“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一言以蔽之,个性发展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作文教学取向之一。综观当前我们的作文教学现状,由于教师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出现了学生害怕作文,被动写作,有的学生拷贝“佳作”,更有甚者为了赞美人物的品
笔者在对武汉市的农业进行调研和思考后认为,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必须正确处理好七个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