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zhonghai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整合是当代世界各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中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倡导“课程整合”的理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创新性的课程实施,让学科本位模式、学生本位模式和社会本位模式彼此融合,让教师重新焕发教育的激情,为学生开展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真实性学习打造平台,增强学习的有效性,让课堂、学校焕发生命的活力。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课程是教学内容及进程的总和,是学生学业活动的总和,它包含了学科教学与学习的过程,也涵盖了学生在校的全部活动。课程是学校发展的“跑道”,是学生成长的“跑道”,因此,对于学校来说,课程建设可谓关系学校发展与教书育人的首要一环。自2011年起实行课程改革,学校将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进行创新性的开发与整合,形成了具备学校特色的课程建设,推动课程由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向有特色、高质量提升。专题教育课程,对应学段,发展身心,梯度行进;主题班会课程,分级编排,专人专上,讲求实效;拓展国家课程,有机融合,落实课标,相得益彰;特色内容课程,单独编排,专职任教,极具特色。在学校的统一管理与规划下,课程整合满足了学生的需求并促进了学生的多元发展。学校对教师也进行重新定位,教师的责任就是尽可能地理解、构建、实施以及协商能够对学生产生正面影响的教育活动。而学校的职责,是针对学生的发展差异,针对特定的教学内容、特定的学生、特定的环境而进一步开发和整合出能够促进学生差异性发展的课程。
  二、教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層楼
  长期以来,计划体制下的课程统一管理模式,导致地方、学校和教师课程意识淡薄和陈旧,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课程开发缺乏一定的认识,认为没必要参与课程改革,自身也缺乏必要的心理和经验储备。这种课程开发、整合能力的萎缩甚至丧失,严重影响了课程的创新性实施。学校的课程整合创新性研究与实施,要为教师提供一个课程研究的平台。对于教师来说,要将地方课程中的内容完美地与国家课程进行融合,对课程内容、课时安排等多个方面做出新的调整,必须从过去的执行者向课程的研究者和开发者转变。把课程重要内容、学生培养目标、乡土知识和综合实践活动等角度作为最佳切入点,在开发整合过程中,不断反思、创新,努力提高自己的课程研究与开发能力。可以说,教师作为课程的主体,课程是教师实现自我专业发展的存在。因此,课程整合作为一种有效途径,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契机。课程整合要求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创造性实施课程,在实践中不断形成和积累个人的实践知识,为自身专业发展打下稳固基础,并使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也得到很大的提升。
  三、学生——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课程是学校的生命力,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也是学生发展的本,是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学理念和实现育人目标的载体。着眼于学生发展的课程才会有生命力,“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而课程整合,就是关注学生的发展,把“育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研究的着眼点和最终落脚点,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实践创新能力。这样的课程整合,既具有内在结构的完整性,又不失向外延展的潜力与张力,在这种创新性的课程体系中,学生内在的学习状态与精神生命被真正地激发和唤醒。这种创新式的课程整合,犹如播下无数希望的种子,让学生的个性品质与能力素养萌芽、生根、散枝开叶、开花结果,个体也由狭小的个人世界不断走向他者、社会、历史、文化、宇宙、自然。
  课程改革是一场新时代的革命,破旧立新的道路漫长而坎坷,这不仅需要变革的勇气,还需要变革的智慧,更需要不懈的努力。撑一杆创新的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课程改革未来的天地必定生机盎然,繁花遍地。
其他文献
五一假期的第一天,田阿姨带着我们几个同学,一起参观了石家庄的地质大学和师范大学。在去石家庄的路上,我们每个人都很激动。  第一站,我们去了石家庄的地质博物馆,我看到了各式各样的矿物石,有膨润土、异极矿、大理石、琥珀等。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琥珀,琥珀的形状多种多样,表面常保留着当初树脂流动时所产生的纹路。在那晶莹剔透的琥珀里,各种昆虫仍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清楚地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还可以想象它们
期刊
当前,有一部分教师还没有充分认识到朗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他们认为在课堂上进行朗读训练会耽误时间,影响教学进度,只把朗读当作课堂教学的一种简单过渡,敷衍了事。这种思想和做法是极端错误的,是要不得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朗读训练不容小觑。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朗读训练呢?  一、认识朗读效能,提升朗读地位  朗读就是用普通话准确、流利、清晰、响亮、有感情地把文章读出来,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期刊
养成教育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却是一个必须时刻挂在嘴边而且需要扎根去做的话题。一直以来,教育都在强调习惯的重要性,但习惯养成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这样一种状态,成为一个口号、空谈或是成效不佳是当前学生习惯养成的现状。那么,如何扎根去做呢?在学习习惯培养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基于实际去做  光明街小学是一所新建学校,学生主要从二实小和畅园学校分流,生源主要来自学校周边的
期刊
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要求:“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可实际现状却是:今天的学生似乎是在电视、游戏和卡通画的伴随下长大的,客观上成了“读图”的一代,习惯于“快餐式”阅读,思考肤浅,鉴赏能力平庸。进入初中阶段后,整天忙于做各科的作业,很少有自由阅读文学作品的时间,更谈不上开展高层次的阅读活动——鉴赏。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如何面对这样的学生,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就显得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作业评价是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情感体验、语文素养养成的常规环节和重要手段之一。”长期以来,作业评价习惯于分数或诸如“优”“良”“中”“差”形式之类的老面孔,学生司空见惯,让评价缺乏激励的光彩和助推的动力。那么,如何在语文作业批改、评价中体现人文性、激励性和新课程评价的要求呢?就是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将作业的评价功能侧重在帮助学生发现与发展潜能,引
期刊
议论文的写作离不开说理角度,没有说理角度,自己的观点就不可能深刻有力,更无法让人心服口服,文章就达不到应该达到的目的和档次,也就不是一篇优秀的议论文。那么,议论文的说理角度应该注意什么问题或者说达到什么要求呢?  一、角度多个,不可单一  对某个观点的论述不可只从一个角度去写,单一的论述角度无法将观点说清,也无法解决什么问题,要想将观点阐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必须采取不同的角度。如,要论述“青
期刊
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一项周期长、效应慢的复杂工程,且其间充满着无尽的挑战。而贯穿青少年身心发展始终的教育,是我们班主任时时提、时时急、时时苦恼的德育教育。所谓德育就是对学生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新时代的背景下,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又被赋予了新内涵:班主任除了要對学生进行个人素质、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外,还要对学生的性格、人格、情绪等的发展进行全面引导和帮助,更要对学生做好正面导航,做成全人的生
期刊
小学英语教学给小学生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乐趣,也开阔了学生们的眼界。但同时,孩子们也遇到了学习上的难题——对单词的记忆。在我的小学英语教学生活中就是这样,孩子们没有接触到音标,有些孩子在学习英语单词拼读时,单词的发音很容易遗忘。很多同学采取了标注汉语拼音的做法,尽管老师们一再强调,标注汉语拼音是不可取的,但是好多孩子真的是找不到更好的记忆单词的办法。直到我们遇见了自然拼读教学法,我们的英语单词记忆真
期刊
教师职业作为一种以人育人的职业,它不是一种可以单纯用经济手段来检验其效益、用金钱尺度来衡量其价值的职业,对其劳动质量提出的要求是很高的、无止境的,对其劳动数量却很难做到准确计量。所以,从事教师职业就不能斤斤计较,而必须具有自觉地把自己的全部知识、才能和爱心奉献给学生、奉献给事业的决心和勇气。作为教师,我们要用自己的言行告诉他人也告诉自己:教育是奉献不是索取,教育是公益不是功利;教师先自重,才能受尊
期刊
“思维碰撞”课堂的核心支撑是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通过课堂或课外对课程乃至生活中问题的挖掘,形成有价值的问题体系,在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教师引导等方式,用各种活动解决这些问题,在那些“问题差异处、观点不同处、答案争议处、思路相异处、方法相左处、个性解读处”产生对话与碰撞,思维的火花点燃在课堂,智慧的生成在小组,成果的展现在全体。  为了落实“思维碰撞”在课堂这个根本的宗旨,泰安实验学校构建了与之相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