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进行自我建构,本文从理清问题本质,创设数学课堂情境;启发学生自主探究,详述解题步骤;交互合作探究,启发解题思维三方面对如何在探究式学习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进行阐述。创设开放性问题情境拓展逻辑思维,启发创造性思维,在关注学生思维本质的基础上设计多元培养方式。
【关键词】:逻辑思维培养 探究式教学 教学设计
近几年提倡的数学素养中,张奠宙先生提出数学素养的核心是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学不仅是传授数学知识,更是数学思维的培养。已有许多学者从心理学、脑科学等多方面对此做出研究,遵循学生发展规律,培养逻辑思维,是我们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目的之一。本文将探讨如何在探究式学习中培养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聚焦探究式学习在培养逻辑思维方面的作用,结合北师大版教材,寻找典型案例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分析。
一、概念界定
逻辑狭义定义为思维规律。逻辑思维是指运用概念、判断、推理反映现实的过程。逻辑思维能力指人们对事物观察、分析、对比、推理等能力,也就是正确思考问题的能力。小学数学教学主要培养学生分步骤有依据地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小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提高其解题能力,启发创造性思维。
探究式学习主张以学生为主体,使其自我建构知识体系。在教学中创立情境,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情感与态度。探究式学习需要充分发挥老师主导,学生主体,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来达到教学目的。
二、逻辑思维的培养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转变为逻辑思维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基于小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规律,教师精心设计探究活动,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逐步培养思维逻辑。其设计重点,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1.理清问题本质,创设数学情境
学生内生的学习动机能更好的让其进行自主探究,所以教师在进行探究式学习时创设生活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这个情境的建设要基于问题的本质,联系学生原有经验,构建已有知识和新知识之间的联系。如在设计《长方形的周长》这一课时,老师创设给长方形的菜圃围栅栏的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首先发现问题“要多长的栅栏”,转化为求周长的数学问题。再应用求周长的方法,即具体量出每一条边,再相加。在这个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其按步骤解题的思维规律。
2.启发自主探究,详述解题步骤
培养逻辑思维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解题,但与传统习题练习不同,教师对题目进行改编、变式。可设计问题解决情境或几个数学问题,给予学生时间自主探究,理清自己的解题步骤,并为每一步骤找到依据,目的在于巩固已初步形成的逻辑思维能力。具体的方法为教师给出题目,学生独立思考,并详细阐述自己解题步骤。教师就解题步骤进行提问,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步的依据和意义。
以《长方形的周长》为例,教师设计的题目为“如果一块长方形的菜圃的一边靠墙,需要多长的栅栏?”学生自主探究,分享方法,说清每一步的依据。比如要先量出三条边的长度,依据是“一个图形的周长就是每条边的和,而靠墙的一边不需要栅栏,所以三条边的长度相加就是所需栅栏的长度”。有些学生会提出量两条边的长度,其中一条乘2加另一条就是所需栅栏的长度,因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每一步骤依据明确,才能起到巩固知识,培养逻辑思维的作用。
3.交互合作探究,啟发解题思维
教师根据课程内容给出有难度梯度的题目,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在课堂上,在已经养成一定逻辑思维的基础上,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小组成员交互合作,了解其他同学的解题思路,启发拓展自己的思维,共同寻找题目的最优解法。在课外,教师给予有一定难度的题目,让学生自由讨论,在下一节课上汇报,老师进行反馈。
教师对于题目的选择十分重要。题目需要呈现一定的难度梯度,并且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自主、合作探究,建构自己的逻辑思维。在合作交互中,学生可以找到自己的思维漏洞,建立更加系统严密的逻辑思维体系。
三、拓展逻辑思维
拓展逻辑思维也是在启发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需要长期的知识积累和素质磨砺。林维旭老师认为“【2】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最后一定要将其拓展并启发创造性的思维,从而促进教学更加有效,促进学生能力的综合提高。”探究式学习可以较好地达到培养逻辑思维,启发创造性思维的目的。建立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自我建构知识和思维体系。
与前文创设情境不同,这一探究活动问题难度增加,结果开放或多解。情境设计是基于学生已经拥有一定逻辑思维能力,老师已帮助学生建立数学逻辑思维支架的基础上,学生尝试独立解决问题,从而启发创造性思维。教师可借此发现学生逻辑思维上的漏洞并帮助完善。但是拓展探究适用范围主要针对高年段学生,对于一、二年级学生来说,反而要简化问题,直观教学。
四、一些思考
探究式学习在原本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上强调自我建构。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关注逻辑思维本质,不能为了形式而形式。本意是让学生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思维方面,就是让其亲历使用思维的过程。它所强调的自我建构与逻辑思维能力训练通过教师的课堂设计巧妙结合,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对逻辑思维能力产生“深层理解”。
【参考文献】:
【1】林维旭.浅谈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培养[J].学周刊,2014(15):169.
【2】刘艳春.培养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方法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6(19):46-47.
【3】梁俊峰.浅析数学教学中小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4(02):135-136.
【4】刘瑜.探究式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6(01):129.
【5】孙多伟. 试论新课改下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A].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论文集卷三--热点讨论[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8:2.
【关键词】:逻辑思维培养 探究式教学 教学设计
近几年提倡的数学素养中,张奠宙先生提出数学素养的核心是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学不仅是传授数学知识,更是数学思维的培养。已有许多学者从心理学、脑科学等多方面对此做出研究,遵循学生发展规律,培养逻辑思维,是我们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目的之一。本文将探讨如何在探究式学习中培养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聚焦探究式学习在培养逻辑思维方面的作用,结合北师大版教材,寻找典型案例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分析。
一、概念界定
逻辑狭义定义为思维规律。逻辑思维是指运用概念、判断、推理反映现实的过程。逻辑思维能力指人们对事物观察、分析、对比、推理等能力,也就是正确思考问题的能力。小学数学教学主要培养学生分步骤有依据地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小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提高其解题能力,启发创造性思维。
探究式学习主张以学生为主体,使其自我建构知识体系。在教学中创立情境,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情感与态度。探究式学习需要充分发挥老师主导,学生主体,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来达到教学目的。
二、逻辑思维的培养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转变为逻辑思维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基于小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规律,教师精心设计探究活动,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逐步培养思维逻辑。其设计重点,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1.理清问题本质,创设数学情境
学生内生的学习动机能更好的让其进行自主探究,所以教师在进行探究式学习时创设生活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这个情境的建设要基于问题的本质,联系学生原有经验,构建已有知识和新知识之间的联系。如在设计《长方形的周长》这一课时,老师创设给长方形的菜圃围栅栏的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首先发现问题“要多长的栅栏”,转化为求周长的数学问题。再应用求周长的方法,即具体量出每一条边,再相加。在这个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其按步骤解题的思维规律。
2.启发自主探究,详述解题步骤
培养逻辑思维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解题,但与传统习题练习不同,教师对题目进行改编、变式。可设计问题解决情境或几个数学问题,给予学生时间自主探究,理清自己的解题步骤,并为每一步骤找到依据,目的在于巩固已初步形成的逻辑思维能力。具体的方法为教师给出题目,学生独立思考,并详细阐述自己解题步骤。教师就解题步骤进行提问,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步的依据和意义。
以《长方形的周长》为例,教师设计的题目为“如果一块长方形的菜圃的一边靠墙,需要多长的栅栏?”学生自主探究,分享方法,说清每一步的依据。比如要先量出三条边的长度,依据是“一个图形的周长就是每条边的和,而靠墙的一边不需要栅栏,所以三条边的长度相加就是所需栅栏的长度”。有些学生会提出量两条边的长度,其中一条乘2加另一条就是所需栅栏的长度,因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每一步骤依据明确,才能起到巩固知识,培养逻辑思维的作用。
3.交互合作探究,啟发解题思维
教师根据课程内容给出有难度梯度的题目,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在课堂上,在已经养成一定逻辑思维的基础上,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小组成员交互合作,了解其他同学的解题思路,启发拓展自己的思维,共同寻找题目的最优解法。在课外,教师给予有一定难度的题目,让学生自由讨论,在下一节课上汇报,老师进行反馈。
教师对于题目的选择十分重要。题目需要呈现一定的难度梯度,并且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自主、合作探究,建构自己的逻辑思维。在合作交互中,学生可以找到自己的思维漏洞,建立更加系统严密的逻辑思维体系。
三、拓展逻辑思维
拓展逻辑思维也是在启发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需要长期的知识积累和素质磨砺。林维旭老师认为“【2】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最后一定要将其拓展并启发创造性的思维,从而促进教学更加有效,促进学生能力的综合提高。”探究式学习可以较好地达到培养逻辑思维,启发创造性思维的目的。建立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自我建构知识和思维体系。
与前文创设情境不同,这一探究活动问题难度增加,结果开放或多解。情境设计是基于学生已经拥有一定逻辑思维能力,老师已帮助学生建立数学逻辑思维支架的基础上,学生尝试独立解决问题,从而启发创造性思维。教师可借此发现学生逻辑思维上的漏洞并帮助完善。但是拓展探究适用范围主要针对高年段学生,对于一、二年级学生来说,反而要简化问题,直观教学。
四、一些思考
探究式学习在原本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上强调自我建构。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关注逻辑思维本质,不能为了形式而形式。本意是让学生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思维方面,就是让其亲历使用思维的过程。它所强调的自我建构与逻辑思维能力训练通过教师的课堂设计巧妙结合,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对逻辑思维能力产生“深层理解”。
【参考文献】:
【1】林维旭.浅谈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培养[J].学周刊,2014(15):169.
【2】刘艳春.培养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方法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6(19):46-47.
【3】梁俊峰.浅析数学教学中小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4(02):135-136.
【4】刘瑜.探究式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6(01):129.
【5】孙多伟. 试论新课改下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A].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论文集卷三--热点讨论[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