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现今小学数学教学存在教师讲解重复啰嗦、学生作业泛滥成灾、教师随意总结解题规律的情况。为切实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素养,教师的指导要到位而不越位,学生的练习要主动而不被动,要留给学生自主探索和发展的空间。
关键词 数学教学 现状 对策
近年来,我对本校及周边一些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情况进行了观察与调查,发现一些现象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严重相悖,疲劳战、题海战仍是有些学校、有些教师的教学法宝,致使许多学生高分低能,形成了耗时多、收效少的恶性循环。现就比较突出的几种情况及其对策提出如下一些浅显的认识:
一、现状
1 教师讲解重复 嗦,不能留给学生思考探索的空间。许多教师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就怕学生听不懂,学不会,认为讲得越多越好,所以拼命地讲,往往是从上课一直讲到下课,尽是一些重复嗦的话,下课铃响才匆匆布置作业。学生越听越糊涂,根本没有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时间,只是痴呆地坐在那里听,到底听到了什么,听进去多少,这是可想而知的。
2 学生作业泛滥成灾,不能留给学生活动休息的时间。有关教育行政部门三令五申要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对作业量也作了明确的规定。但有的老师受“应试教育”的束缚,认为只有多做作业才能“熟能生巧”,才能培养“数学技能”,所以不顾学生的承受能力,大搞“题海战”,一味地让学生做课堂作业、课后作业、午间作业、家庭作业等。为了完成繁重的作业,学生只能整天埋头苦做,机械模仿,既失去了活动休息的时间,又养成了作业潦草、马虎了事等不良的学习习惯。
3 教师随意总结解题规律,留给学生负面的思维定势。一些教师看到有些学生屡教不会,便想出自以为高明的方法,即给学生总结解题“规律”。如有的低年级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迅速又正确地解答应用题,不顾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给学生一些所谓的解题规律。这些规律可以解决当时的一些问题,殊不知已经成为学生负面的思维定势,为后面的应用题设下许多障碍,致使一些学生在解题时根本不审题,不按正确的解题思路解题,而是把老师给予的所谓解题“规律”乱用一通。
二、对策
1 教师的指导要到位而不越位。学生的知识是自己学到的,而不是老师灌进去的;学生的能力是练出来的,而不是老师教会的。教师不能把所有的知识掰开揉碎了再“喂”给学生,避免许多学生在听课时几乎用不着主动思考而出现注意力涣散,感到无聊厌倦的现象。应抓住最关键的部分,引导学生去思考、去练习,也可运用分层教学,个别指导等方法,对那些学生通过自学或稍作思考就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不讲,对有一定难度的知识也应当让学生学会自己去思考、去探索;应尽量给学生创造说的机会,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课堂的提问、质疑、讨论、交流等,使他们“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说出自己的意见,说出心中的疑问。总之,教师要分对象,抓关键,教方法,激情意,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有思考的余地,能够带着问题听课,主动提出问题,独立归纳总结,自测自评,创新求异。
2 学生的练习要主动而不被动。要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精心设计练习,使学生变被动练习为主动练习,以提高练习的实效性。设计练习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注重层次性。对作业要求应因人而异,因题而异,体现层次性。因人而异就是指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作业要求,以满足不同层次水平学生的需求;因题而异就是指对同类型题目可择其有代表性的题目做一下,以起到巩固作用。注重自主性。由于学生原有的基础知识和智力发展水平不一,特别是对于一些思维活跃的优等生来说,完成书本以及课堂上的习题已是易如反掌,这就可让学生自由选择习题或设计一些源于课本但高于课本的习题,相互探讨,共同解决。注重灵活性。作业设计不能一成不变,应根据班情、学情及时间等因素灵活调整作业的数量和要求等。总之,学生的练习要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想练、乐练、精练,真正起到练习的作用。
3 留给学生自主探索与发展的空间。学生主体精神的培育和解放,需要有一个比较宽松的个性化的富有激励性的环境,要给学生留下自主探索和自主发展的空间。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地避免整齐划一的要求,不能要求学生一定要沿着教师的思路去分析题目,更不能简单地为学生归纳总结所谓的解题规律。要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中的“要求什么,一定要知道哪些条件”的总结,应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选择灵活多样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扩散思维。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自主评议解题思路,针对典型题目让学生介绍新颖的解法,使学生多角度地对所做习题产生新意与领悟,以冲击思维的单一性,突破知识的固定范围。对学生的创新解法给予鼓励,以此诱发学生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克服盲从与懒惰心理,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为切实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素养,我们就必须摒弃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不断学习,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改变教学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作出不懈的努力。
关键词 数学教学 现状 对策
近年来,我对本校及周边一些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情况进行了观察与调查,发现一些现象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严重相悖,疲劳战、题海战仍是有些学校、有些教师的教学法宝,致使许多学生高分低能,形成了耗时多、收效少的恶性循环。现就比较突出的几种情况及其对策提出如下一些浅显的认识:
一、现状
1 教师讲解重复 嗦,不能留给学生思考探索的空间。许多教师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就怕学生听不懂,学不会,认为讲得越多越好,所以拼命地讲,往往是从上课一直讲到下课,尽是一些重复嗦的话,下课铃响才匆匆布置作业。学生越听越糊涂,根本没有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时间,只是痴呆地坐在那里听,到底听到了什么,听进去多少,这是可想而知的。
2 学生作业泛滥成灾,不能留给学生活动休息的时间。有关教育行政部门三令五申要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对作业量也作了明确的规定。但有的老师受“应试教育”的束缚,认为只有多做作业才能“熟能生巧”,才能培养“数学技能”,所以不顾学生的承受能力,大搞“题海战”,一味地让学生做课堂作业、课后作业、午间作业、家庭作业等。为了完成繁重的作业,学生只能整天埋头苦做,机械模仿,既失去了活动休息的时间,又养成了作业潦草、马虎了事等不良的学习习惯。
3 教师随意总结解题规律,留给学生负面的思维定势。一些教师看到有些学生屡教不会,便想出自以为高明的方法,即给学生总结解题“规律”。如有的低年级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迅速又正确地解答应用题,不顾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给学生一些所谓的解题规律。这些规律可以解决当时的一些问题,殊不知已经成为学生负面的思维定势,为后面的应用题设下许多障碍,致使一些学生在解题时根本不审题,不按正确的解题思路解题,而是把老师给予的所谓解题“规律”乱用一通。
二、对策
1 教师的指导要到位而不越位。学生的知识是自己学到的,而不是老师灌进去的;学生的能力是练出来的,而不是老师教会的。教师不能把所有的知识掰开揉碎了再“喂”给学生,避免许多学生在听课时几乎用不着主动思考而出现注意力涣散,感到无聊厌倦的现象。应抓住最关键的部分,引导学生去思考、去练习,也可运用分层教学,个别指导等方法,对那些学生通过自学或稍作思考就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不讲,对有一定难度的知识也应当让学生学会自己去思考、去探索;应尽量给学生创造说的机会,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课堂的提问、质疑、讨论、交流等,使他们“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说出自己的意见,说出心中的疑问。总之,教师要分对象,抓关键,教方法,激情意,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有思考的余地,能够带着问题听课,主动提出问题,独立归纳总结,自测自评,创新求异。
2 学生的练习要主动而不被动。要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精心设计练习,使学生变被动练习为主动练习,以提高练习的实效性。设计练习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注重层次性。对作业要求应因人而异,因题而异,体现层次性。因人而异就是指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作业要求,以满足不同层次水平学生的需求;因题而异就是指对同类型题目可择其有代表性的题目做一下,以起到巩固作用。注重自主性。由于学生原有的基础知识和智力发展水平不一,特别是对于一些思维活跃的优等生来说,完成书本以及课堂上的习题已是易如反掌,这就可让学生自由选择习题或设计一些源于课本但高于课本的习题,相互探讨,共同解决。注重灵活性。作业设计不能一成不变,应根据班情、学情及时间等因素灵活调整作业的数量和要求等。总之,学生的练习要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想练、乐练、精练,真正起到练习的作用。
3 留给学生自主探索与发展的空间。学生主体精神的培育和解放,需要有一个比较宽松的个性化的富有激励性的环境,要给学生留下自主探索和自主发展的空间。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地避免整齐划一的要求,不能要求学生一定要沿着教师的思路去分析题目,更不能简单地为学生归纳总结所谓的解题规律。要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中的“要求什么,一定要知道哪些条件”的总结,应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选择灵活多样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扩散思维。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自主评议解题思路,针对典型题目让学生介绍新颖的解法,使学生多角度地对所做习题产生新意与领悟,以冲击思维的单一性,突破知识的固定范围。对学生的创新解法给予鼓励,以此诱发学生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克服盲从与懒惰心理,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为切实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素养,我们就必须摒弃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不断学习,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改变教学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作出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