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苑书店:春风满江右,心灯暖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2007jie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这次始料未及的疫情,讓全国上下在鼠年伊始陷入半停滞状态,春节后的复工时间一推再推。在病毒面前,大部分行业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实体店面首当其冲。而对于原本就已如履薄冰的实体书店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书店不死,是所有爱书人一直为之祈祷的愿望。在2020年改版后的第一期“名社名店”栏目里,我们希望通过文字来传递书店活着的力量。
  创办于1992年的南昌青苑书店,平日里是点亮城市的光,非常时期也不曾暗淡。因此,本期在推介青苑书店之后,特意附上书店自己的推文一篇。正如该推文的标题所言,在这样一个特别的冬日里,更需要光,需要书店。
  “万人丛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曾有文化名人将龚自珍这两句诗题赠给青苑书店和它的掌门人万国英。
  想当初,活泼如鸟、鲜嫩如葱的万国英,愣头愣脑地开办青苑书店,不问深浅地租书、卖书。她心中有焦渴,指望着书去消解。
  26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万国英依然鲜活,但脸上满了风霜,眼角积了皱纹。商海波翻连天涌,大浪淘沙日日新,岁月如歌,人生蹉跎。民营书业筚路蓝缕,砥砺前行,此消彼长,纷纷扰扰。任尔东西南北风,抱定初心不放松,青苑不动摇、不掺假、不掉色,坚持“选特别的书,做特别的书店”,一步一个脚印地从一般图书经营向“书店+文化”挺进。在读书人眼里,南昌的青苑和南京的先锋、杭州的晓风、广州的方所、上海的钟书阁、北京的风入松一样,是“心仪的甘泉”。“眸子很亮,清清爽爽”的万国英,是“书苑中的传奇女性”。
  读过美文《阅读·岁月·生活》。作者用“三迁记”回放青苑艰难前行的历程,用“夫妻店与南昌的文化地标”揭示青苑在读书人心目中的位置,用“挺住就是一切”表达对青苑的祝福与期许。文章泼墨而书:“青苑是书店,但又绝不仅仅是书店,对南昌市的读书人来说,青苑是一种生活方式,一份精神姿态,一段成长记忆,是读书人安顿灵魂的公共空间。”“每一次努力的付出,都会润物无声地影响着一些东西。就像一湾清流,青苑用清澈的人文之源浇灌这个城市的阅读风景,改变着城市坚硬的精神土壤。”文中引述的一段话,朴实得让人落泪:“有些人离开了这个城市,回来时总要来看看,看看青苑还在吗,还在就好。生命最深的记忆多是青春年华,青苑年轻就好。即使我们老了,它还会影响一波又一波的新人!人书俱老时,蒙眬的眼中,那店门口飘摇的风铃依旧……”
  近几年,青苑隔些天就办一期书友会。我在它的店堂里翻看过一本又一本的嘉宾留言簿,惊讶地发现那上面出现的是流沙河、阎崇年、聂震宁、何怀宏、马立诚、吴思、胡平、张鸣、方志远、辛德勇、熊培云、朱幼棣、蔡天新、水木丁等熟悉的名字,写下的是“梦里寻梦”“沙漠中的长青之苑”“城市里最美好的存在”“独有书癖不可医”等值得玩味的文句。眼前浮现的画面是:在四壁皆书的简朴空间里,这些鼎鼎有名的人物惬意地坐在椅子上,一杯清茶,一卷新书,与蜂拥而至的书友言来语去,侃侃而谈,乐不可支。他们一点儿也不憋屈,一点儿也不扭捏,一点儿也不夸张。
  青苑的书友很杂,有文学家、科学家,有专家教授、莘莘学子,有高级干部、普通职员,有企业家、打工仔,有耄耋老人、翩翩少年。
  去年腊月二十五日,冷风斜雨的下午,我在青苑第127期书友会上做了一回听众。主持者端木林,媒体人;评点嘉宾叶青,学者;主讲嘉宾白明,“天真”而博学的艺术家;话题采自白明新书《闪念》。书友会给我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叶青说:“《闪念》应当作为‘枕边书’来品读和珍藏”;白明说:“青苑的环境、氛围、味道里面充满了文字。”“阳光出来了,雾霾才会消失,阅读使人远离雾霾和尘埃。”100来平方米的空间里,挤进了两百多号人,一会儿鸦雀无声,一会儿掌声雷动。外面很冷,里面很暖和,外面很浑浊,里面很馨香。万国英不发言,也不奔忙,只是端坐在人堆里静静地听,脸上始终挂着甜丝丝的笑。
  依我看,这书友会就是好书好人的汇聚,所形成的是强大的文化气场,给人以正能量的宣泄、渗透、诱导和激励,是心心相印、息息相通的诉说与倾听,是心与心的互动与互助。
  青苑还积极地与社区、学校、企业联手,组织开展一系列和读书密切相关,有益文化发展的活动,扛起社会责任,播撒文明种子,奉送缕缕温情,照亮处处心境。
  刘世南,“未尝一日废学”,能将《左传》倒背如流,也能对《旧制度与大革命》抱有“独持偏见”的老先生,青苑最年长的书友。2012年,青苑20周年店庆,89岁的刘世南先生欣然题词:“读纸质的书,同时读社会这本大书,为的是使自己成为一个思想者。”2013年,90岁的刘先生写下长诗《青苑颂》,300余言,结尾处八句是“独立坚守少俦侣,肇钖嘉名旌四方。青苑春风江右满,化雨尤赖堂堂张。国功兄实纲维是,青苑名遂天下强。我辈今皆食其赐,功德在人永无忘。”2017年4月9日,青苑举办第115期书友会,主题是“我和我理解的知识人”,嘉宾是95岁的刘世南,话题出自老先生的新著作《师友偶记》。老人高兴,当场轻松愉快地用硬笔写下:“谢谢青苑书店给了《师友偶记》一个交流平台。愿你们的事业与时俱进。”又为求书者题:“我们对人类前途永远是乐观的,因为路总是人走出来的。”主持这期活动的,便是《青苑颂》中提到的“堂堂张”——南昌大学张国功教授,一个曾经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喜欢编书、读书、买书、教书、谈书的人。
  开得成书店,办得了沙龙,钻得进陋巷,站得稳闹市,玩得转鸿儒,拢得住“白丁”。一家蒙尔小书店,一个卖书的小女人,能有如此作为,岂可等闲视之?万国英绝非她的名字那么简单。她恋书、迷书、懂书。以读者为中心、以精神为追求、以文化为皈依,凭智慧经营、凭意志坚守、凭境界担当,她用书滋养了别人,也滋养了自己。
  人过不惑,历经浮沉,万国英早已告别了懵懂,渐入佳境。这女子清醒坚定:“人生,不在于某一日的精彩,而是一辈子的从容;读书,不是某一日的兴起,而是每一刻的享受。”“书店就是天堂的模样,都市之间,唯有书店是文化与心灵的归属。”“我希望在自己的书店里陪我们的读者慢慢变老。”
  青苑确乎小了点。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它点着长明的心灯,暖融融、亮闪闪的。这儿热闹却不喧嚣,拥挤却不杂乱,春光关不住,流芳满洪城。
  “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一个人是这样,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是这样,一个国家是这样。
  “低头族”已成社会“风景线”,纸质阅读的危机迫在眉睫。网络可以传递书的躯壳,却传递不了书的灵性和温度;网络可以折去金钱,也会折去应有的分量;网络会给人带来阅读的方便,也会塞给人文化垃圾,劫夺人的时间和精力,无异于侵害生命。指望手机,恐怕出不了孔子、孟子、祖冲之,出不了钱学森、钱钟书、李四光、华罗庚,也出不了刘世南。
  还好,青苑还在,灯光闪闪亮,吸引少年郎,越聚越多,越聚越多。他们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苑之魅力不因时间的洗濯而有丝毫减退,反而出落得越发青翠。青苑岁岁长青!”
  周文
  江西新余人,1982年毕业于江西师大中文系。曾任江西出版集团董事长,有作品在《光明日报》《江西日报》等报刊发表。
其他文献
我在小学四年级以前,受的是日本教育,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台湾光复。但光复只是政治上的,在文化上,因为日本在台湾的殖民统治长达五十年之久,所以文字和语言的光复,需要经过一段时间。  光复四年后,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军队败退到台湾时,人生地不熟,心里有来自双方面的恐惧。为了自身的安全,即刻实施所谓的军政时期,颁布以安定为由的《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动不动就是死刑的法律,把整个台湾的空气弄
期刊
过去贫困的农业时代,绝大部分百姓不识字,因而被称为“文盲”。还好凭劳动生活不怎么需要用到文字,仅靠语言即能传达、沟通、争吵、言笑和敬神祷告等。他们从出生到死亡,一辈子都使用同一种语言,比起极少数识字的人,他们的语言活很多。  从时间上来看,语言的历史有上万年,而文字的历史,就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算起,到今天也不过三千八百年。到了近代农业社会转型,文字才普遍起来。我不是否定文字的价值,而是希望大家不要
期刊
你常做梦吗?四种最常见的梦是被追赶、坠落、在学校与性。因为梦,让平凡的人生增添了许多滋味,其实梦并不如想象中那么无谓,也不尽如弗洛伊德所论,皆与“性压抑”或潜意识有关。梦,其实非常科学,也非常实用。  梦境是演化程度极高的脑部功能,一种特别清晰的意识形态。  ——科赫(神经科学家)  讲到做梦,不能不提提脑子。脑,是宇宙已知最复杂的系统。而脑中最让人迷惘、在意、还不完全清楚运作奥秘的,无疑是“意识
期刊
我个人一直把生活当成教育,认同前人所言的“在做中学”,也因此十分反对读死书的考试主义。  我童年失去母亲,在家里总是捉弄弟妹,把欺负他们当有趣,哪怕挨打也还是像狗一样,改不了吃屎的习惯。为避免在家里惹事讨皮痛,我不是在学校,就是在外头乱跑。先是在自己的小镇跑透透,跑腻了,就跨出到东西南北的他乡,又跑熟了,就再跨出更远。向东十多公里靠海,有各种不同颜色的沙蟹,各种昆虫,还有野果;往西靠山略微近些,那
期刊
我是在小人物的社会圈长大的,生活中也认识了很多小人物。以一般的小人物而言,他们都被强权愚化,包括在宗教信仰上,普遍地被灌输宿命论。佛教或道教都会令信众相信命运,例如生活上的穷苦,各人遭遇到的苦难或灾祸,他们都认为是命中注定的,是前世欠下的,今世的受苦受难是还前世的债。也难怪,直到今天,相命、替人消灾解难的行业,仍然在庙旁、闹区兴盛不衰。真是阿弥陀佛!  有些基督徒把个人的种种负面遭遇解释成:你遭受
期刊
编者按:  为了做这个专题,年前交予黄老先生的采访提纲,单单提问就洋洋洒洒列了几十条,内容涉及创作契机、创作语言、创作素材等。毕竟面对的是黄春明这样拥有着精彩人生、丰富阅历的台湾文坛重量级作家,不得不诚惶诚恐,搜寻与他相关的方方面面,力图更全面地呈现黄老的全部灵感与创意。但心中也隐隐担心,这么多的问题是否会引起老人家的厌烦与不满。  年后复工,收到黄老的采访回复,并附带了一封致歉函。函中,黄老表示
期刊
罗辑思维有种、有趣、有料  作者:罗振宇  出版社:长江文艺  出版日期:2013年10月  本书根据罗振宇的互联网视频知识脱口秀《罗辑思维》创作。资深媒体人罗振宇对正在到来的互联网时代有深刻的洞察,他认为,互联网正在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基础设施”,它将彻底改变人类协作的方式,使组织逐渐瓦解、消融,而个体生命的自由价值得到充分释放。  逍遥法外  作者:贺卫方  出版社:中信  出版日期:2013年
期刊
2019年下半年,由新华先锋策划的臺湾知名作家黄春明的绘本系列上市。这是继2014年现代出版社的“黄春明童话集”系列之后,这套儿童读物在大陆实现的再版。  黄春明一直是以台湾知名作家的身份而为两岸读者所熟知,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就以众多聚焦小人物的小说作品活跃于台湾文坛。但早在1972年,黄春明就参与策划了《贝贝剧场-哈哈乐园》并担任编剧一职,或许在当时就与儿童文学创作结下了不解之缘。而到后来
期刊
我先做好了足够喝上一下午的咖啡,才把五感闭合,躲入自己头脑深处,把眼神放空,脸上摆出一副若有所思的神情。我认真思考着我做《双鸟渡》这本书前前后后的经历。做一本书只有一种契机,这种情况可不多见。一本书的诞生,可以由多种截然不同的因素促成,其内在联系只有编辑本人心里清楚。  两种不同契机示例——契机一:九年前,我还是一个刚刚走出象牙塔,对出版行业几乎一无所知的年轻编辑。虽然经验值为零,但新人惯有的热血
期刊
最近在微博上看了一则“闹剧”,某创业公司推出一款女性保健用品,请顶级流量带货大V推荐,全公司坐等大V推荐视频播出后蜂拥而来的购买者。结果几百万的视频播放量,几百人留言说“已经购买”,带来的却是零销售的尴尬局面。老板觉得被骗了,在微博吐槽大V是假的。围观群众却意外发现,这款女性保健用品本身也疑似假货,有网友点评笑称:骗子找骗子做广告,这真是一条谎言产业链啊!  很多人可能会不以为然,认为来自商场和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