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中语文教材编选的思考

来源 :当代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iangzone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构建体系的僵化、审美思想体系的削足适履、作品完美追求中的思维定势,这些问题的存在造成了语文教材的编选与时代、读者、教学规律的偏离。
  【关键词】大中专语文教材;问题;思维定势;驳杂
  当前大中专语文教材版本琳琅满目,可我们发现不管是从编选思路抑或是编选作品体例上,都存在着优劣参半、令人思索和探讨的地方,它们折射出当前大中专语文教学的软肋所在。
  1 体系规整中的驳杂
  在所有的基础学科中,语文体系规整而又驳杂。一方面,它具备完整体系的所有要素,以训练人的听说读写为整体培养目标,又以“字、词、句、篇章、语法、修辞、逻辑”为关联性训练要素,又以最优性的选篇为训练载体,环环相扣,体系周周延;另一方面,它又因语言稳定性与变化性的混融、作品优劣判断标准的多重性、语言环境置换的随机性、学习者理解力的强弱、顿悟力的快慢造成完整体例的封闭与无限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语言生活场景的错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结构体系的僵化。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套供幼儿师范学生学习的四册《阅读和写作》课本,书的前言宣称幼师语文课的教学任务是:“指导学生学习课文和语文知识,训练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使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现代语文的听说能力,说话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具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具有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具有从事幼儿教学的能力。”[1]这些泛泛而谈的目标任务定位,必然在实际教学中沦为虚空,招牌耀眼实际上依然是新瓶装旧酒,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诗歌、小说、散文、戏剧、文言文等九种文体顺次编排,能力被肢解为阅读、写作、语言三级训练模式,通篇学来,哪有丁点儿体现幼儿教学心理规律的语文特色!语文在构建编选体系时,往往追求梯级能力的培养效应,幻想着通过能力分解的强化,最终必将驾轻就熟、以不变应万变。孰不知,语文能力的培养最遵循整体大于部分的格式塔效应,过分追求体系的严整、能力目标在作品中的完美体现,只能是一厢情愿的美好期待,隐性能力不可能在显性的作品中被人轻易地剥离和摄取。
  1.2 审美体系的削足适履。
  高等教育出版社推出的供成人中专学生使用的上下册语文教材(顾静如、巍岚旭主编)和国家教委中等专业学校八五规划教材语文四册(胡大奎、张秉文主编),教材内容丰富,在审美体系上体现语文自身的色彩,跳出了那种负载很重的意识形态化色彩的拘囿,回到了纯净的语文教学视野中,听说读写并重,文体语体相融;结合实际,应用为主;整体优化,培养智能。在审美思想上,追求科技神圣,突出强大的科技理性给现代文明生活带来的巨大福祉,编者的潜意识里蕴藏着这样一个思维逻辑,语文的时代感就是科技理性的有效凸现,语文审美感的产生就是科技之真与生活伦理之善的最佳对接。《飞向太平洋—— 我国运载火箭发射试验目击记》、《洲际导弹自述》、《电脑的多种功能》、《遥感》……编者把它们划入说明文系列,又以学习平实性说明文与文艺性说明文为切入点,以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为线索,条分缕析,硬生生地把审美的自由性阐释塞进了知识学习的狭小木屐里。科谱作品的生动有趣就这样被剥皮抽筋、大卸八块,味同嚼蜡、兴趣全无。长期以来,我们语文沿着两个思路进行,一条是追求唯美的煽情,语文就是“情深深雨濛濛”的渲染,就是心灵的震憾、情感的冲击;另一条是追求功利化的实用,工具理性至上,应用写作的技术性排斥着人们心中那些无法精确化、定量化的主观经验和心理形式,它对人的情感、趣味、想象、幻想进行遮蔽、冲淡和压抑。
  1.3 阅读体系的画地为牢。
  语文各项能力培养的关键是阅读范围的大小、阅读思考程度的深浅、阅读兴趣的强弱,而在当前的各种语文版本教材中,几乎都是以体裁为线分类或者是以写作为径布篇,唯独忽略了阅读体系的内在构建,作品是为体例服务的,是材料,是客体,是工具,这种定位使作品在整个教学中处于一种从属的地位。如全国高等学校民族预科教材《阅读与写作》(高海夫等主编)第一单元是“立意与选材”,不管是袁宏道的《徐文长传》、契诃夫的《柔弱的人》或是郭沫若的《梅园新村之行》、茅盾的《海南杂忆》统统围绕如何立意,如何选材服务。本末倒置,使丰富的作品在能力知识的挤压中缩水枯竭。知识本位、能力本位的关注,使作品形象萎缩,它的意义体系没有得到充分彻底的挖掘。
  2 作品完美追求中的遗憾
  长期以来,语文教材所选作品经典权威性是首要的入选标准(所谓“名家名篇”),其次是纯净无瑕、无懈可击的完美性,也就是所谓伦理教化符合时代要求,审美趣味高雅脱俗,作者本人无任何尘垢污点。最后从文体意义上更要强调,能承载知识能力的解读分析,它是样本、是范本、是至真至善至美的精装本。条条框框层层关卡,使那些不符合入选者“三围”条件的作品徘徊门外,而那些量身定做的平庸之作,那些名气熏天的权威们之“滥作”却长期以来频频入选,结果造成一些入选作品盛名之下其实难符而又因权威崇拜心理被肆意阐释,细细解读出其包含的所谓的微言大义来。
  首先是编者陈旧的思维定势。由南开大学副校长陈洪先生担任责任主审的四册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基础版”《语文》,可以说是中学语文版的放大延伸,传统经典篇目一选再选,朱自清的《威尼斯》、《荷塘月色》、毛泽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碧野的《天山景物记》、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等,好像这些作家伟人们仿佛一生就写这么一两篇经得起推敲看得过眼的作品,其它皆乏善可陈不值一选,入选的近些年走红的新作,也是二流之作,如选汪曾祺先生的《萝卜》远不如那篇被散文评论家范培松先生称为“够格散文家”[2]的《葡萄月令》,余光中的《沙田山居》也不如《听那微风冷雨》来得沉着痛快。
  其次是编者那畸形的偏食症。通读现在的大中专语文教材,发现选编者对文学作品的偏爱几乎到了胶着不分的状态,在他们的学科界定中,语文就是文学的代名词,这种偏食症的取舍爱好缘自于他们对当今科技发展的茫然无知,即使应时所需用来装点门面的科普之文也是落伍的“陈年旧货”,如陈宏天的《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书目》在电子信息检索,轻点鼠标即可查到书的今天,这篇老掉牙的陈旧之作却依然赫然入选,不禁让人喷饭窃笑、大跌眼镜。对核能认识早已普及的当代大中专学生来说,《是瓶中魔鬼,还是诺亚方舟》入选语文课本,简直让师生怀疑这些编书先生是否患上了“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之病了。庞大的外国文学作品在倪文锦主编的中等职业国家规划教材中更是踪迹难觅、倩影稀寡,莫泊桑的《项链》成了他进入中国读者视野的一棵不老松;茨威格的《世界最美的坟墓》、海伦·凯勒的《给我三天视力》、欧·亨利的《警察和赞美诗》这些篇什成了大中专语文教材的座上客,它们几乎成了我们从语文教材视窗仅能看到的几片常青的外国文学绿叶,什么卡夫卡、海明威、村上春树、博尔赫斯统统被拒之门外,这被余杰称为对外国文学的“阉割”。
  最后是在中国古典名篇编选中的失重。古典名家辈出、佳作迭乘,按说编选出流派纷呈、各具特色的历代名家名篇简直是俯拾即是的举手之劳,可现在的各大中专语文课本,却只紧盯着那可怜的几位名家的几个名篇选来选去,“关睢”、“邹忌讽齐王纳谏”、 “鸿门宴”、“庖丁解牛”、“琵琶行”、“念奴娇·赤壁怀古”……让人怀疑这些带着有色眼镜的教材编写者那灰暗的眼光,甚至让人怀疑他们是否统读了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不然的话,为何篇目编选重复率这么高,盲点这么多,阅读视野这么狭窄,厚重的中国古典作品在当今这些语文编选家的大网中成了几块大骨头,“洁癖”之雅让中国古典变得轻飘失重,作品完美的过分追求,使语文教材成了少数几个名家的自留地,那硕大的筛选网眼,漏掉的不仅有沙粒,更有璀灿的金子珠贝。
  3 问题纠缠中的思辩
  语言教材编选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更直接的原因恐怕还是与语文学科自身存在的问题矛盾紧密相连。
  3.1 语文学科概念外延的不确定性与学科逻辑要求的确定性的矛盾。语文是什么?到现在还没有一种让所有人信服的权威界定,界定的庞杂必导致它包罗万象的内涵,基础科学的语文和各种社会人文科学的交叉太深太杂,我们不能把语文与文学、史学、哲学、美学的关系从学理上彻底界定,边线的模糊,常使我们因心理语文庞大的幻觉与实际语文的单薄形成巨大的反差和失落,对于宽广无边的中外作品来说,入选再多的篇什也只能是沧海一粟。
  3.2 编选者与学习者对好文章理解的错位。这种矛盾永远存在,因为所谓的好文章本身就是一个不确定概念,仁智互见,永远无法整齐划一。徐中玉先生主编的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大学语文》,选家看好的美文在学习者看来却“索然无味”,名气大于才气,如冰心的《往事》是其二十多岁时的稚嫩之作,若与当今一些作家作品比,它的活色还远远不够,可就因为它出自冰心之手。
  3.3 作品的无限生长性与现编教材的封闭性、有限性构成的矛盾。读者喜爱的有争议、有特色的作品入选语文课本与现行教材编选更新的滞后、拒斥,引起很多语文教学者和学习者失望后的恼怒。陈洪主编、范曾插图的《大学语文》在这方面大胆探索,跨出窠臼,贾平凹的《秦腔》、王小波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张爱玲的《天才梦》甚至罗大佑的《现象七十二变》均入选教材,翻看这本印刷精美、图文并茂的上好教材,一股股充满时代气息的清新之风扑面而来,它颠覆性的意义就在于对作品经典权威性的推翻,作品就是作品,世界上完美之作是不存在的,胸襟眼光的阔大深远,使我们看到了大中专语文那另类的景致。
  3.4 语文学习者的多维需求与现行教材对知识能力的过分强化造成的矛盾。大中专语文的学习者是经过应试语文磨砺后的学子们,他们反思自己语文学习的阅历,发现除了会做题答卷外,几乎对语文的趣味降到了零点,可现行的大中专语文却依然是热剩饭式的灌输,他们在厌腻中反思,在反思中反叛,他们在反叛中呼唤语文的脱胎换骨、洗心革面,他们不仅要了解叙事状物、主旨与材料、思路与结构,他们更要通过语文学习使内心世界更充实丰富。夏中义先生主编的大学人文读本:《人与自然》、《人与国家》、《人与社会》广收博取,气势恢宏,让大学语文从与中小学语文容貌体例的相似性中站立起来,风中亮出自己的旗,成为独特的“这一个”。
  3.5 语文教育思想的一元化与学习者多元化思想的碰撞。长期以来,语文教育思想渗透着政治课教学的任务,选篇过分注重思想而轻视艺术性,造成学习者本能的厌恶,他们想对作品进行多维度、多视角的解读,可这些创新性的阅读往往遭到教材主流话语的强力排斥,呵护心灵、尊重精神自由的语文却成了扼杀心灵、嵌制精神的桎梏。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编大学语文》就适应时代要求,在选文中突出了对当下时代所关注的主题的表现。如文明的冲突与对话,人与自然的共生共存,科技的双重性等方面的内容,思想的多元化也拓展了语文教学的纵横空间。
  3.6 语文教育的渗透性与当今时代的速效性构成的基本矛盾。人文精神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是长期的渗透而不是立竿见影式的速效,这种矛盾反映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就是以《应用文写作》、《文秘写作》等实用性强的课程进行代替,使真正的审美语文教育处在一个相当尴尬的境地。
  3.7 大中小语文教学的混融与大学语文学科自立的内在矛盾。大中小语文在大的目标定位上好像眉目清楚,可在真正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却很难界定得田畴分明,字词教学按理儿说应是中小学语文教学应尽之职,可由于目前中国语文教法的陈旧与应试教育的挤压,造成大学语文要化很多时间进行补课,正音释词也成了很多大学语文课堂上份内儿的事,教师苦不堪言,学生.怨声载道,但残缺不全的语文学习现状,谁又能挽回这无可奈何之境呢?
  语文教材的问题之处,正是我们语文教学被拯救之处。其实每一本语文教材都不是一个终点,而是朝着共同的人文理想不停跋涉途中的一个驿站,它永远是在进行时态中的。
  参考文献:
  [1] 刘国正主编.阅读写作[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2
  [2] 卫灿金.语文思维培育学[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9.5
其他文献
班集体形成及发挥作用的过程,正是学生个性互相影响共同促进的过程。良好的班集体的形成也必将促进学生的健康和谐发展。“细腻的感情,只有在集体中,只有在同你周围的人们不断的精神交流中才能培养起来。”苏霍姆林斯基说“借来的火,照不亮自身的心灵。”实践告诉我,不是自己领悟到的真理,不能真正属于自己。我深深感谢13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也深深地感谢我的班级和我的学生,因为我和学生们一起成长着,我时时感受着这种成
期刊
【摘要】俄语学习过程与其它任何知识的学习过程一样,都应是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同作用的心理过程。本文仅从智力因素的角度,阐述了要重视俄语教学中学生的感觉、思维、记忆、想象等心理认知规律,加强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从而以智力因素的整体协同效应来提高学生俄语学习的效果。  【关键词】智力因素;学生;教学中;学习俄语  俄语学习的认知过程是通过“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来实现的,它们
期刊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的不断增多,口语交际越来越成为人们工作、学习、生活中的主要交际形式。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引起教育界的高度重视,但是目前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并不让人乐观,仍存在一些问题。所以,寻找切实可行的针对农村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途径很有现实意义。  1 强化普通话训练  由于受地方方言的影响,普通话成为他们最大的障碍,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汉语拼音的训练。
期刊
【摘要】情感是人对客观现象的心理反应,是人类所特有的高级而又复杂的体验活动,是以个人从事学习的类在动力,教学中能否发挥情感的作用,将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而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思想性是文与道的结合具有鲜明的情感性。因此语文教学要重视情感教育。  【关键词】情感教育;体验;动力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象的心理反应,是人类所特有的高级而又复杂的体验活动,是以个人从事学习的类在动力,教学中能否发挥情感的作
期刊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推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促进青少年获得新知、陶冶情操、健康成长,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养“四有”公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校园文化建设又屡见各期刊报端,作为学校建设的关键内容之一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笔者认为,校园文化建设应凸显“多重性”。  1 人文性  教育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智慧与智慧的启迪。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
期刊
【摘要】教师在中学思想品德教学时,让学生认识到人生道路上,经常事与愿违,遇到挫折。引导学生冷静看待挫折,乐观面对挫折,坚强战胜挫折,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十分重要,它是学生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秀品质,是学生走向成功的人生动力。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时,让学生充分感受挫折;引导学生乐观面对挫折;引导学生战胜挫折。培养学生不怕挫折,坚持不懈奋斗的精神,做一个坚强的人,勇于追求,直面挫折!勇于追求,挑战
期刊
当一名合格的班主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光凭干劲和一般热情是不够的,必须注重一定的方式和方法,才能让班级管理在学校活动中发挥出最大作用。  1 深沉地爱  学生需要爱。我希望自己的教学生活是快乐和幸福,而这样一群学生就是我的快乐和幸福。我不仅自己要幸福,我也要所有的学生都和我一样幸福。记得曾教过的学生胡建,上课突然头疼,我商量打电话给家长来接他,他坚决不回家,害怕耽误课程,坚持能上课。这样的学生
期刊
一堂体育课必须要具备《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的四个基本理念。“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要确保每个学生受益。”我们体育教师就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并且根据学生的这些差异确定学习目标与评价方法,做到因人而宜,分开教学。据此定每一节课的学习目标,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在一节课上完成要学习的内容,使
期刊
爱是心与心的交流,爱是美丽的语言,因为爱,是我们师生走到一起。是我们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法宝——博爱之心,用爱去对待学生,去关心学生,用爱去拉近我们师生之间的情感,用期待去激发学生的智慧和潜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爱使我们师生的感情没有鸿沟,爱使我们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  1 用真诚的心营造师爱的氛围  教师的爱是平凡而伟大的,是教师发自内心由衷的热情,是一种自我牺牲、依恋不舍的道德情感,是教育成功
期刊
【摘要】伴随着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科技进步 ,教育成为影响一个民族兴衰的重要事业。教学方法的创新在现代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中学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现状却是不容乐观,改进教学方法是当务之急。新课程的价值取向就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有学生全面发展了,新课程的价值才真正体现出来。因此,思想品德教师必须不断改革创新,张扬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