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实践是创建高效课堂的基石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sile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解释和应用”。为此,数学教学中应把握“生活化”的教学思想,注重生活实践与数学的联系,找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践的切入点,使学生在生活探究中寻找数学规律,并根据数学知识指导其实践,真正把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把生活溶入教学中呢?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认为应该做到:“教学目标形象化、教学过程活动化、数学内容生活化、作业实践化、课堂教学开放化”。
  一、教学目标形象化
  数学课堂教学中,经常会使用目标化教学,学生可根据教师提出的教学目标自主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探索欲望,只有通过教师恰当的引导才能使之转化为数学探究的热爱和兴趣。因此,生硬的目标学生会厌倦,把知识性目标转化为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形象化的目标,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激发出来了。如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关于整数、小数的乘法教学中,可明确提出诸如以下一些教学目标:“今天我们就学会在商店怎样买东西”“谁能快速的数出一盒粉笔有几根”“你能帮助蓝猫计算蜜蜂的数量吗?”等。这样能把生硬的目标形象化,学生兴趣高涨,自然就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教学过程活动化
  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首先是生活经验。为此,要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的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和探究数学中的生活问题,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相联系时,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因此,数学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尽可能把实践活动溶入课堂,使教学过程实践化、活动化、探索化。如在小学数学《乘法分配律》的教学中,可设计如下过程:
  师:同学们,看我们教室墙上的瓷砖,谁能用最快的方法把数量数出来。(让学生自主去数,然后教师继续提问)
  师:你能告诉老师你是怎样数出来的?
  生:我是一块一块数出来的。
  生:我是先数一行的块数,再数一下有几行,把它们相乘得出来的。
  生:我是先数一列的块数,再数一下有几列,把它们相乘得出来的。
  生:我是先数一行的块数,再数一下有几行,然后相加得出来的……
  以上实践过程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他们能自觉的用各种方法去数墙上的瓷砖,最后老师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总结出乘法分配律的计算法则。
  三、教学内容生活化
  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具有形象性和启发性,它能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增强学习动机和学习信心,有助于引导学生进入数学情境和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尽可能把数学内容生活化、形象化。如在教学《估算》中,可以提出一些生活中的问题:“你吃一个苹果大约要多少时间”“你每天从家里到学校需要多少时间”“你坐车去天津大约要带多少钱”等,这样的问题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学生也很容易估算出结果,教师再引导学生总结估算的方法。这些切身的问题能让学生体验到学数学价值的所在,对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起到促进作用。
  四、作业实践化
  新课标明确要求:数学课程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因此学习数学的目的是在于实践运用。教师在作业的设计中也应遵循这一准则,把作业实践化,多设计一些生活实际中的数学问题,如下列分数应用题则体现了实践化准则:“给你一根冰淇淋,如果你每分钟只能吃完这根冰淇淋的六分之一,那么你几分钟才能吃完?”“你从家里骑自行车到学校大约要分钟,假如你走路的速度是骑自行车的20%,那么你走路到学校大约要几分种”等。这样的作业设计,学生感兴趣,又能体现作业的知识化,学生亦在愉悦中掌握了知识要点。
  五、课堂教学开放化
  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必须是开放而多样的。所谓开放性的教学,指的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而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活动要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开放性,因此,在教学中多让学生去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主动探究等,多让学生在课堂中去实践数学知识,变传统的授受式教学为自主性学习,找准数学知识的实践切入点,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数学知识。如在小学数学《铅笔有多长》的教学中,下列片断正体现了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模式:
  师:刚才,我们已看到小明是怎样量自己的铅笔的,下面你们拿出自己的铅笔,并交给你的同桌,看看你的同桌是怎样量你的铅笔的长度?并问问他为什么这样量?
  (让学生自主实践,合作学习,主动探究量铅笔的方法,教师观察巡视,然后提问并引导学生总结)
  师:你能告诉老师你是怎样量的吗?
  生:我是把铅笔竖起在桌子上,把尺子也竖在桌子上,量出来的。
  生:我是用一根绳子先量好断铅笔的长度,再用尺子量绳子量出来的。
  生:我是直接把铅笔放在尺子上量出来的……
  以上开放性的课堂教学,为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提供了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平台,融洽了学习气氛,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总结出了量铅笔的种种方法,提高了课堂效率。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把生活实践溶入数学课堂,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他们充满想像的心灵中,数学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知识,而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与真实,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自然也成了课堂教学的主线。
其他文献
洛克曾说:“没有健康的身体,也就没有健康的心理。”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车代步、二点一线的生活方式,为孩子们提供的运动机会实在太少,许多不良症状也随之增多(如肥胖、体弱多病、弓背、胆小、忧郁、恐惧等)。  由此可见,人的认知、情感、意志和个性等方面的发展,都需要建立在基本的身体健康之上,发展低年级学生的体育活动势在必行。  一、低年级体育活动作用及意义  学生达到健康目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加强平时练笔的指导。”“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因此,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继续加强小练笔的拓展,非常有必要。高年级是小学的第三学段,是学生的语文素养养成的关键阶段。虽然在第一学段、第二学段也少不了随文练笔,但是拓展训练的形式和内容大多止于语言的运用与表达,训练的程度比较浅。而语文的素养以及能力却不是仅仅于此,如表达的方法,
期刊
2010年3月23日,发生了震惊全国校园的“南平砍杀小学生案”。福建南平一名被辞退的社区诊所医生郑民生在南平实验小学校门口挥刀乱捅,致8名小学生死亡,5名小学生重伤。据分析,郑民生之所以杀人,是因其恋爱多次失败致心理扭曲,再加上工作不顺及其性格孤僻所致。而这种变态性格是长期积累的结果,跟身边人对他缺乏足够的关心有很大关系。其实人都是情感的动物,都需要别人的爱与关心,这件事也折射出我们的社会与学校教
期刊
一、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独立学习,它以学生个体积极参与和投入为特征。在四环导学中自主学习有两层含义:教师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的基础上,依据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激励学生主动积极地认识现象、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确定学习目标和制定学习计划,对学习进度和学习方法进行自我监控、反馈和调节,在任务完成后设计评价指标和评价学习效果。  例如,在机械效率(第2课时)为例的
期刊
高效教学,如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而高效的课堂教学,最有价值和高效的参与是学生思维的参与,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一、研究动机与目标,迈出高效教学坚实步伐  高效课堂教学主要是:唤醒学生学习的动力状态,激活原有知识建构,促进学生内涵式发展,符合感知的规律。  二、注重有用与有趣,富于高效教学源动力  高效的课堂教学必须是有用和有趣的,缤纷多彩的化学世界在多媒体动画、恬静的音乐和精妙的
期刊
一、技校制冷课程特点及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教材层面上:技校制冷课程虽然教材压缩、精编并强调实践性,但实践教学偏重于对单项技能的训练和经验知识的验证,学生得到的技能大多是片面和孤立的,很难适应实际项目工作的需要,教材略显呆板且老化现象比较严重。  在教学安排上:实践课教学课时相对较少,理论与实践教学交叉安排并分别由不同的教师来教授,相对独立而不能很好地融合。  在教学装备上:制冷课程实训、实习教
期刊
一、开发背景  “节文化”校本课程源于古华小学的“走进民族节 传承中华情”德育主题系列活动,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节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探究元素、育人价值:它既培养学生探究、合作、创新意识以及动手操作、社会实践能力,又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文化,陶冶爱家、爱国的民族文化情操,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于是2010年,学校成立了“节文化”课程开发小组,首先选择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期刊
上海市在2011年的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基础教育五大转型:转向更加追求教育对“人”本身的价值;转向更加注重需求导向的个性化、多样化的培养模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也指出:“促进教育公平,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由此可见,尽最大可能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其自身发展的教育,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也正是教育公平的体现。形式“相同”的教学看起来平等但未必公平
期刊
为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2014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从总体上论述了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内容分阶段进行了描述。同时,对如何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也作出了细致的分析和指导。《纲要》的印发,开启了传统文化的复兴之路,为新形势下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并提供了
期刊
一、美育的定义  美育又称为“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以培养学生感受、表现、鉴赏、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促使学生追求人生的情趣与理想境界等为目标的教育。美育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明确的教育范畴,是人类全面教育的一部分,是人类实现自我发展的需要的重要途径。  二、美育的社会特征  美育就是培养和提高人们对现实世界以及文化艺术作品的美的鉴别、欣赏和创造能力, 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人们的生活情趣,使人们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