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朗读传递文本的声音

来源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z123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朗读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常见手段,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学生将内在的理解通过外在的声音传递的一种方式。教学时用朗读传递文本的声音,教师应该把握文本的特点,因文而异,有效指导学生读出文本的味道来。
  关键词 朗读教学 文本意境 语言形式 形象感知
  有了语音,书面语言才有活力,才有跳跃的生命。读是课堂言语生成的重要形式。语文教师要在形象感知中带领学生有滋有味地读,真正让朗读点亮语文课堂,照亮学生学习语文的道路。
  一、寻言以明象:让朗读呈现画面感
  语文教学中,不管是什么样的文本,教师都会把朗读作为课堂中理解表达的主要方式,在朗读的形式上,在重点词句的把握上用足脑筋,下足工夫,课堂上一浪高过一浪此起彼伏抑扬顿挫的朗读声往往带动整个课堂高潮迭起。
  《天鹅的故事》中有一段对老天鹅破冰的精彩描写。我听过很多老师在上到这一段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腾空而起”“石头似的”“重重地”“扑打”“颤动”指导学生朗读,读出老天鹅的顽强。圈划出了重点词,学生朗读明显抑扬顿挫,起伏有致,特别是读到“第二次”“第三次”时,一次高过一次,声音处于高亢兴奋中,感情似乎也达到了峰顶。听课时,逢到这样的场面,总觉得这样的朗读缺了点真实,气氛热烈但未真正融入文字,恍若在舞台上的表演,外显的声音过于张扬。
  《天鹅的故事》讲述的是一群生活在贝加尔湖畔的鸟儿,为了生存,在与大自然的搏击中所表现出的顽强、齐心的动人故事。它们是人类所崇尚的自由与勇敢的人文精神在自然界的生动体现。作为一篇文章,它让我们看到的是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终极关怀。朗读是一种自然的声音表露,抒发与宣泄内心的情感都应该是真实的、朴实的,声音高低错落固然能表达理解的情感,但有时候,低缓或平实的语调一样能让人感受文字的震撼。同样是这一段,可以这样处理:
  师:“同学们,朗读一段文字时,你的脑海里可以出现这幅画面,想象着这幅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将事物的样子表现出来。”例如,“老天鹅腾空而起”,怎么读才能让人感觉老天鹅向高空起飞的气势?(示范点拨)老天鹅“腾——空——而——起”,可以通过声音的拖长、速度放慢来表现它飞上去的气势,缓慢而有力量。
  (指名读)生1:“像石头似的(停顿)让自己的胸脯和翅膀(停顿)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利用长时间的停顿和声音的延长表现下落的分量)生2:“第二次——第三次——”自古以来,阅读活动就十分强调“寻言以明象”,嘴巴读出来,就要迅速地在脑海里浮现出生动可感的画面来,感人的文字通过意象的停留让学生进入情境中,朗读的味道才更浓厚。
  二、天然去雕饰:让朗读走向自然态
  课堂上,学生的朗读都是带着自己的理解表现出来的,诚然对文字的解读有共性的因素,但通过朗读表现的更多的应该是个性的。现在听老师们上公开课,总能在指导朗读时说这么一句话“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可是,读着读着,学生的声音又是一个调子。他们喜欢的方式是什么,怎么读才能表达内心的情感?学生们其实是很茫然的。选入教材的很多文章语言朴实,没有激动人心的场面,没有感人肺腑的文字,只是简单的叙述,在文字深处蕴藏作者的情感,表达真实的感情。这样的文章,就要读得平实、深沉,读出学生的个性。
  王文丽老师教学《百合花开》时,指导朗读就很自然。(课文内容)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师:“这是一个排比句,该怎么读呢?”生:“我要开花……我要开花……我要开花……我都要开花。”(学生的朗读一浪高过一浪,声音越来越响)师:“朗读要用你最自然的、最舒服的声音,像平时讲话那样,不要过分强调声音的高低。”(师范读)“我——要开花……我要——开花……我——要——开花……我—都要开花。”
  王老师的朗读没有张扬的激情,像说话那样讲述,语调平实、舒缓,即使是对排比句的处理,也没有惯常那样的明显高低错落,而是在“我要开花”这句话的停顿与延长上做了些改变,看似波澜不惊,平淡中饱含深情,学生沉浸其中,自然与文本交融。平实而朴实的朗读就是让表演性的、夸张的朗读回归自然状态,让学生带着说话的基调开始朗读,真正读进文字中去。
  三、清辞赋丽曲:让朗读沉浸音乐中
  挪威的布约克沃尔德教授称儿童是“本能的缪斯”:“声音、运动、旋律,这些音乐的要素,远在出生之前就已经印入胎儿的感觉器官中。”儿童喜欢音乐,在音乐中,他们的听觉更加敏感,情感更加丰富,创造力也会进一步加强。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发现,在语文课堂中,适当地加入音乐,营造舒适优雅的氛围,能达到语言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一位教师在执教六年级课文《渔歌子》时,选择了舒缓的古筝曲,在帮助学生理解词描绘的意境时就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师:“张志和有个好朋友叫颜真卿,他说,张志和酒至酣处,起舞弄墨,画中有词,词中有画。现在老师就要边读这首词边画出这幅画,请你们闭上眼睛。”配着音乐,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带着学生进入词的意境。
  苏教版五年级《爱如茉莉》,适当的音乐代替了教师的言语。
  师(配乐朗读):“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你有什么感觉?请你也来读读。”生(和着柔和的音乐)轻声地读:“我感到了温暖,尽管是在病房,但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我感到了静谧、柔和,在茉莉的芳香中,爱的力量真让人幸福。”“我感到了……”学生畅所欲言,音乐使他们的情感更加丰富,激发出无限的想象。
其他文献
教师经常遇到某一知识反复教学却不为学生所掌握的情况。就某一教学环节进行反思后发现,“百闻不如一见”的现象产生的原因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
摘要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 在教学中,英语教师应该实施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技能。文章试从情感激励、情境带入及课堂反馈三个方面探讨了小学英语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 小学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当前,有效教学是课程改革的永恒话题。就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而言,我们应改变原有的“死记硬背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面的活动。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操纵者、设计者和组织者。不同的教学体系赋予教师不同的职责和名称。不论赋予教师哪种称呼,都在强调一点:教师的素质,即教师
摘要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要想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就要深入到数学的“灵魂深处”,就要加强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关键词 转化的思想 替换的思想 实验猜测的方法  苏教版教材比较重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要求学生了解转化的思想、替换的思想、简单的统计、方程、归纳等数学思想和方法,优化思想、分类思想、模
一提到复习课,人们首先想到练习题与试卷,教师不辞劳苦地把学生推向题海。这样的教学方式既使教师感到疲惫不堪,又让学生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极大地降低了课堂效率。为克服以
小学英语教学技巧种类繁多。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不仅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还要掌握并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巧。在小学英语课堂上常用的技巧主要有:讲故事、做游戏、课堂
课堂小练笔是单元习作的有益补充,有利于学生培养习作兴趣,减缓作文教学的“坡度”,实现课堂教学与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同步。语文教师利用语文课堂精心选择落笔点,并对课堂练笔
摘要 积累是作文教学的基础。作文教学必须从积累开始。通过多种渠道的积累,学生胸中有材料厚积而薄发,作文时就会顺手一些,信手拈来。写作能力的提高,便有了基础。  关键词 素材积累 阅读 背诵 练笔  积累:就是为了将来发展的需要,逐渐聚集起有用的资源,使之慢慢增长、完善(《辞海》)。小学生学习语文,先是对阅读和字的学习,再是对词的学习,然后是句、段、篇的学习,其实,这些都是为今后的写作进行积累。作
所谓的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要在一定的时间内,投入较少的人力、物力,让学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更爱学习,并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有效性教学包括有效的教学过程、有效的教学
(一)  黄昏经过博厦桥。可园  晚清的私家园林遗址,蹲守于莞城以东  博厦桥以北的车水马龙、霓虹灯  ——喧嚣之侧,尚有清音  老乞丐每日要做的,就是在此间  不停练习爬行、分辨、作揖  从早到晚,我和他  曾有过一日里的两次相遇  他擅长用假残的四肢,骗取外地游客的施舍  我上下班,听命于朝九晚五、里外迎合的安排  彼此从桥下穿过,井水不犯河水  彼此依靠各自的技艺,探取  来日的米粮和希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