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中学语文教师的出路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wffhvknn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给教师带来了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特别是在课堂教学方面,提倡目标的多元性、方法的灵活性和形式的多样性,强调课堂应该是开放的、生成性的课堂。新课程改革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这是时代发展的必要,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出路何在呢?有以下几点值得探讨:
   一、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
   语文教师要尽快转变传统教学理念,确立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新《课程标准》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确立为高中语文课程目标的基本理念。新修订的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处于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学生无条件地接受教师的一切灌输,师生之间显然是不平等的。新课程体系要求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只是师生交往“平等中的首席”。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意味着教师的角色将由权威者变成合作者,由知识传授者变成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主体性的凸现和个性的张扬。
   二、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应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标准》确定了“人文教育”的目标,它倡导教学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让每个学生都成长起来。以往的教学总是在自觉或不自觉中以教师为中心角色,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地位都得不到体现。而只有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地位,才能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是不利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营造学生主体发展的环境,让所有学生共同参与研究、讨论,全面发展。课堂上对于问题的设置,应当针对不同的学生,有层次地设置不同的难易程度的问题,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问题的讨论中来。因此,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新课程要求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是从传统的被动、接受、封闭的学习方式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肯定教师的主导作用
   当然,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是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主张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讨论”这一方式基本上成了课堂的主体,但是有的内容需要讨论,有的内容不需要讨论。特别是新授课中的一些难点重点,即使学生讨论也是无法解决的,这就需要教师做深入细致而又生动的讲解。钱梦龙先生曾经提出过“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育思想,固然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决不能理解为教师就可以完全不讲了。教师的“讲”,重在研习思路的梳理和阅读方法的点拨,与学生的自主阅读和自主写作相结合,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掌握方法,养成习惯,终生受益。因此教师适当的讲解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包括讨论等其他教学形式所无法取代的。中学语文教学,既要强调自主学习,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又不能忽视接受性学习,教师应起到“导”与“拨”的作用。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再次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创新精神的培养,是新教材提出的新的重要的理念之一,它以提倡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为重点。科学家富兰克林说过:一个人“停止了创新的思想,便是停止了生命”。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期,因此,应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体验性能力,渗透到语文教学之中。
其他文献
当下“课堂改革”可谓是教育界的一个炙手可热的新词,几乎所有的学都在展开课堂改革,探索各种教学模式。杜郎口“三三六”自主学习的高效课堂模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许市中学的“五环渐进”式教学模式,一拨又一拨的成功模式刺激着各级领导的神经。于是,不断的派遣自己的教师奔赴各地开展一轮又一轮如火如荼的学习高潮,期望在自己领导的一方教育陈地上也能开出圣洁的课改之花,结出累累硕果。当然这个初
期刊
历来人们都称《水浒》是歌颂农民起义的赞歌,它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塑造了108个个性鲜明的英雄好汉的形象。尤其是对于男性,“及时雨”宋江,“行者”武松,“托塔天王”晁盖,等等。一个个英雄形象,早已深入了读者的心中,让读者对英雄人物产生各种膜拜。可是,在男性朋友热衷于《水浒》的同时,却少有女性喜欢看《水浒》,这是为什么呢?女性对于阅读,他们注重的是情感的体验,喜欢一部书,沉迷一部作品,很大的原因是内容能够
期刊
作为中学语文教学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古诗词的重要意义显然没有得到必要的凸现。或者说,至少在现实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古诗词受到的实际关注,与其应有的地位远不相符。由于现行的考试制度和显性的目标价值,古诗词的教学,在实践中通常被定位为朗读、背诵、理解和默写。表面的事实也可确凿表明:这样的教学应对现行语文考试中的各类诗词填空题,实可谓是“游刃有余”,只要教师勤于督促,再稍加研究考试,几乎没有哪个空能够难倒
期刊
一、明引诗词增添文采   明引,即学生在理解诗词句意的前提下,把经典诗词大胆地、原封不动地引入文中,让文章显得文采斐然。我把它归纳为直引和嵌引:   1.直引。这是最常用也是最容易掌握的一种方法,即把整句诗原封不动地搬入文章当中。我国的古典诗词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其中的名句浩如烟海,直接引用诗词入文,可以借古义表达现代的情感,如“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一句,简单的十四个字就把对朋友的祝
期刊
闲谈中,经常听到一些高中语文教师抱怨高中作文难教,抱怨高中作文教学投入大、收效微。事实上,教师的抱怨,是实有其情。对于高中作文教学,确实应该有所改进。   一、回归本源,体验生活   作文本质上是人文,其本源是生活。生活之于作文,犹如大米之于米饭。毕竟,技巧再高的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回归本源,体验生活,并在生活中学习写作文,在写作文中表现生活,这是高中作文教学的必由之路。   道理浅显
期刊
A女士与B女士是发小,B女士对女儿溺爱,A女士对儿子管教有方。一天她们相约带孩子出来玩,A女士讲述了自己教育孩子的心得。   一、不能随意乱用“棍棒教育”。   结合自己平时教育儿子的具体事例,A女士认为:   1.儿童初次犯错,不应用“棍棒教育”。A女士在查看儿子的作业时,发现儿子有一个很基本的口算题目算错了。A女士没有斥责儿子不该算错,而是找了一道比较难而儿子又算对了题目,先把儿子夸奖了
期刊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梁朝文学家陶弘景在《答谢中书书》里如是说,这说明了古代文人就爱自然美。古人不仅能欣赏“自然美”,更能完整的表达自然美。现以初中课文中写自然美的文章为例,探索名家们是怎样表现山水之美的,从而让学生从中学习写山水。希望以此能理解写景文章,提高写作水平。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写的,找找他们的共同规律。   陶弘景对自然之美作了一个概括:“高峰入云,清流见底。”“青林
期刊
班级文化体现一个班主任的文化素质与水平,你想让你的学生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想让你的班级拥有一个什么样的文化氛围?这些都与班级文化建设有着极大的关联。班级管理是一个细致而复杂的工程。在这个管理过程中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班级工作,全方位、多角度展开教育影响及教师的人格魅力,健全学生健康、积极向上的人格。具体程序及内容包括:   第一、管理文化。组建管理队伍,明确管理责任。加强班级干部部队伍建设,建
期刊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及教师对新课程认识的偏差,师生手脚被课本所束缚,失去了语文学习的本真,与当代社会经济生活脱离了。作为中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如何面对外面的精彩世界,结合当前的素质教育,将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服务于社会的综合性人才,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开发利用广告中的语文教学资源,把学生带进语文学习的乐园,无疑为语文教学增添了一些色彩和活力。
期刊
做为中学语文教学中难点的文言文教学,一直是令很多学生头痛的老大难问题。笔者探索出“以诵读翻译为主体,讨论交流为辅助,鉴赏扩展为提高”的多步课堂学习模式,在文言文学习中有较好的效果。   一、诵读翻译为主   所谓诵读,就是声情并茂地以记诵为目标的朗读。诵读是学生对文章进行整体理解的重要环节,它能够使学生克服语法障碍:加强对文章的理解。文言文的风格是丰富多彩的,有的豪迈奔放,有的静穆闲适,有的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