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s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又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语言教育家张志公先生认为:以自己学习语言的经验看,得自课内与课外的比例是“三七开”,即大概30%得自课内,70%得自课外。这个“课外”,就是指语文学科以及包括“语文活动”、“语文实践”和“来自社会大课堂”给予的语文隐性教育。因此,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改革中,研究提高学生语文素质问题,不能只局限于语文课堂教学,也应考虑语文课外的学习,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长期以来,传统作业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作业内容日趋封闭僵化,作业成了教师强加给学生的沉重负担。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一个人没有食欲,勉强把食物吞到胃里,就会引起恶心呕吐,造成消化不良;如果在饥饿的驱使下把食物吃下去,胃就会很好地接受它,并很快地消化它。同样的道理,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不能让作业成为学生的负担,而要让学生对作业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乐于去完成它。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尽量摒弃那种千篇一律、枯燥乏味的作业,多布置一些灵活多样的作业,精心设计作业题目,这才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
  一、口语交际作业的设计
  在《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中提到:“口语交际”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正确把握“口语交际”的目标和内容,研究“口语交际”的教学方法,对贯彻落实《语文标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意义重大。翻开新课程小学语文教材,不难发现,语文后的作业中,“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复述课文”的要求频频出现。这是新课程语文教材的特色之一,也是新颁《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调整重点之一——注重语言的积累。在阅读教学中强化朗读、背诵、复述训练,引导学生通过积累、感悟、内化范文的语言,逐步形成自己富有特色的,规范性的语言。因此,笔者在教学中对此类作业非常重视,踏踏实实地指导学生完成这类作业,从而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1.讲故事。笔者平时在了解学生时,知道学生很爱听故事特别是《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我会抽时间给学生读故事,在这时候我发现每个学生都很主动地听,并不像上课有一部分是强迫记忆,在轻松的氛围中,学生记得最牢。通过我观察到的这一点,于是我就让学生来读,每星期我会分配五个小学生来读不同的内容,并且让大家每星期评出一个最出色的“讲故事”能手。几个月下来,学生更爱读,更会表现自己了,还学会了如何去听,去评价。积累了许多的课外知识,远比让学生死记硬背几个故事来的更好。
  2.复述故事。教学完第十册的课文《两块银元》,这是一篇叙事性很强的文章。课后有一道题要求学生复述课文。如果是上完课后单纯性的布置这个作业许多学生就会去死记硬背,把这篇文章从头背到尾,看似这个作业完成的相当好,可是根本没有达到这个题目的要求。为了让学生更好完成这个任务,笔者就邀请学生讲讲这个故事。让学生一个个地进行当然是不可能的。因此,笔者采取这样的做法:先自由准备练说,只要学生抓住重点语句其它只要是不违背事实,按顺序就可以了,再同桌对说,从而让每个学生都得到讲故事的机会,最后,请几名学生(注意好、中、差的比例要恰当)当堂讲故事,教师检查一下效果。当然,值得一提的是,在说得过程中,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我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优等生,在不脱离课文的基础上,尽量用自己的话表述课文内容,努力用语言去打动人:后进生,则允许使用一些书本上的语句。另外,我还布置这样一道课外作业:请大家回去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一听,请他们书面评价。这样学生说好这个故事的欲望就更强了。
  3.谈体会。对于一些寓意深刻、说理性较强的文章,如《南辕北辙》、《滥竽充数》等,学生学习完课文之后我让他们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全会,给学生本性独白的机会,说出自己想说的心里话,自己想做些什么,想倾诉些什么等等,让学生来几下由衷的感叹:“我真想?我真想?”一吐为快,我就是我,与众不同,经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学会了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白己的意见,提高了学生即席讲话的能力。
  4.联系生活。语言的巩固训练,光靠几题书面作业是远远不能凑效的,还应和口头作业搭配起来。如:让学生到亲戚朋友家拜年,送祝福;工厂联系参观事宜;当小记者去采访,聚焦热点;关注家乡发展,为家乡设计广告用语;班队课时组织小小辩论会等等。
  二、阅读理解作业的设计
  要做好这一步可非易事,首先要让学生学会阅读。阅读是从书面言语中获取信息的心理过程。这是引领学生搜集信息、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它是促进学生思维和其他心理能力发展的过程;它是陶冶学生道德情操、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它是培养识字、作文和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环节。想让小学生会阅读,就先要让他们对阅读感兴趣,想读,爱读,这样才能做到对文章有更深一步的了解。
  我在教学中努力去探索,去发现,学生到底对怎么样的学生方式比较感兴趣?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了“表演”。表演是小学生最感兴趣的一项活动,它可以使语文教学不显得单调、枯燥,也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创设一定的情境可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积极、主动地学习,以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克服作业活动中单调、乏味的现象。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适合学生表演,内容又十分通俗易懂的文章,如《落花生》、《挑山工》、《负荆请罪》等等。对于这类课文,我不花很多时间去分析、去说教,而是让学生自由朗读并体会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然后分角色进行表演。
  三、写作作业的设计
  现在的教材“以朗读训练为径,以语言文字训练为纬”,课后的作业类型十分简单,这并不是说教材不注重作业,而是要求广大教师根据课文内容,精心设计作业,见缝插针地进行练笔指导。对于留有想象空间的课文,我就鼓励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进行练笔训练。
  在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种现象:学生写作文“无话可说”,有的学生把写作看成是一大包袱,有的学生看作文书,写得作文就像模子印地根本不是自己的
  生活,同照搬照抄没什么区别。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真正让写作融入生活?平时我都会适时地布置写作的作业,那怎样才算是适时昵?如9月10 日——教师节,学生往往会买贺卡送给老师,我则提前一个星期让学生开始准备,给你在校一位喜欢的老师写上一封信,把自己平时的想法告诉他。
  四、设计与其它课程相互融合的作业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语文教学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待”,很大程度上停留在口头上。在全球都在呼唤“让学生学会学习”的当今时代,语文教学的这种封闭状态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综合性的学习,必然要进入我们的视野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来。提倡“综合性学习”,是这一次课程改革中的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强调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间的整合,综合实践活动理应成为语文作业之园中最亮丽的风景,最艳丽的花朵,最有活力的重头戏。
  具体来说,课本是学生唯一的信息源,教师是学生唯一的信息传递者,教室是学生唯一的信息交流场所。学生接受知识的范围实在是太窄了,学生的教育应该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现在是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学生可以通过报纸、电视、杂志、网络等不同的途径来学习,其中网络是新的工具,学生通过网络可以找到各种相关的不同资料,在上每一篇课文之前,组织学生找一找相关的内容在课上读给同学听听,让每一个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其他文献
一、突出人文性,但不能淡化工具性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语文教育应有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示语文自身的无穷魅力,还语文以本来的面目。  但要注意的是教学中我们在突出体现语文人文性的同时,不能忽视其工具性,应当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水乳交融。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期刊
创新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没有创新,人类就不会进步。下面,本人就结合个人的教学实际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创新的几点认识。  一、创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校教育应该以教育学生为本。许多活生生的教学事例说明:严厉、呆板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只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他们只能一味地听老师的话,按老师的要求去做。惟命是从,如傀儡一般。这样的教学肯定不能培养出有主见、有创新
期刊
读了《穷人》,有的学生问:“桑娜抱回了西蒙的两个孩子,她和她的丈夫能养活她们吗?她的好心能办成好事吗?”读了《太阳》知道太阳给人类带来了许多好处,有的同学说:“太阳那么好,为什么妈妈还要擦‘防晒霜’?”……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种种质疑和争论,可谓色彩斑斓。  马克思说:“真理是由争论确立的。”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新事物,新观点也层出不穷,孰是孰非,往往通过争论更能泾渭分明,“争论”的基础是不同观点
期刊
长期以来,由于片面强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别是受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教学模式化,教条化,功利化倾向严重。许多教师眼睛只盯着分数,一门心思抠“知识点”,让学生整天挣扎于题海之中,不愿花精力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与观察社会,思考生活,感悟人生结合起来。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往往被消磨殆尽,学起来耗时费力,效益低下。即便有的考得高分,也往往只能“玩”语言文字,人文精神却严重缺失,难以做到和谐发展。这种“半截子”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对良好语文习惯的养成提出了许多具体的要求。如: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对汉字有浓厚兴趣,主动识字的习惯;读书看报的习惯;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默读的习惯;集中精力,专心致志读书的习惯;做读书笔记的习惯;使用各类工具书的习惯;积极参与讨论和争辩的习惯。一年级学生由于年纪小,自控力差,纪律涣散,从幼儿园的孩子忽然成为一名小学生,他们还无法轻易适应这角色的转变。我认为首先应该从
期刊
所谓“创新”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给予革新,或是创出前所不曾出现过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这个时代对老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创新教育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语文学科也不例外。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把创新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呢?在长期语文教学中,我有这样几点体会:  一、培养学习兴趣 为创新打开大门  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兴趣对求知对创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如果很好地
期刊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就教学和考试的分值看,占据了本科目的“半壁河山”,可以这样说,一个学生的语文水平如何,作文是很重要的衡量尺度,然而从笔者所在学校的语文教学看,作文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原因何在?我的了解是:一些语文教师对怎样进行作文教学认识不足,导致作文教学基本上处于一种“放羊”式状态,作文考试也就“随遇而安”;也有为了达到提高学生语文考试成绩的目的,采用开“大处方”的,什么大作文、小作文、
期刊
【摘要】 如何以人格魅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每一位老师,特别是语文老师应该做到的。我从十几年的教学中总结出五点提升人格魅力的要点,下面就实际教学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关键词】 语文;课堂;人格魅力;提升    现已为人师十几年,回顾自己走过的教育之路,就会发现,能够铭刻在自己心上的并不是老师传授的知识和对自己能力的培养,而能让一个人无法忘记的是老师对学生品格的影响和塑造。语文教师更应该成为
期刊
美育是适应人们高层次精神需求的一种文化教育,是德育、智育和体育的载体。教育家叶圣陶说:“教师不仅要授予学生各种知识,尤其重要的在于启发学生,熏陶学生,让他们衷心乐于向爱美、创造美的道路前进。”语文教学除了德育、智育等方面培养学生外,还应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引起学生的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作品为媒介,在学生心中架起感受生活美、享受艺术美的桥梁,把美有机地熔炼于语言、造型与视听之中。  一、
期刊
【摘要】 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给孩子什么样的生活?  【关键词】 情感;对话;开放    面对新“课标”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语文教学将进行一场新的革命。我们应该重新定位语文课堂,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去读,去品,从而进入文本。这中间,教师的情感投入至关重要的。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