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洋流流向、风向与航向的顺逆问题解题方法探究

来源 :高考·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jian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洋流与风向的顺逆问题由于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很多教师往往避重就轻,学生对这一块的理解不够深入,因此做题时,似是而非往往达不到理想的学习效果。高考地理中洋流与风的顺逆问题并不单单是考察这一章节的内容。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地理学的联系性,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要素做到融会贯通,从而达到在高考过程中触类旁通迎刃而解。
  关键词:洋流与风向、顺逆问题、夹角
  洋流与风向的顺逆问题由于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很多教师往往避重就轻,学生对这一块的理解不够深入,因此做题时,似是而非往往达不到理想的学习效果。然而近几年由于地理试题的开放性、创新性、时效性更加明显,地理高考题往往与历史事件、时政问题、以及现阶段人类关心的环境问题密切联系起来。学生在做题时往往感到新鲜,但苦于找不到试题突破口,因此往往失分严重。
  一、高考题典型例题举例及分析
  从研究国家新课改教学大纲发现,目前的高考逐渐从应试教育逐步走向并实现素质教育。单拿高考地理科目来看:逐渐从死记硬背课本条框,基本概念,走向概念的认识、应用。而且近年来高考题题目日益新颖且较多的是结合时事政治,来考察课本的原理及其原理的应用,这对学生理解能力、思维能力提出了较之以往更高的要求。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洋流和风的顺逆问题是困扰学生解题的一类难题。从1978年国家恢复高考以来,洋流与风向顺逆类题目,几乎每年必考。考察较多较为典型的是上海卷(2019年综合题第1题第①问、2016年选择题第13-14题、2005年选择第20题、1997年选择第35题),安徽卷(2014年选择第25題、2010年选择第27题),北京卷(2004年选择第8题)海南卷(2007年第22题第1问)、四川卷(2015年选择题第1题)江苏卷(2015年选择第19题)现就部分典型试题分析如下:
  ?上海卷2016年选择题第13-14题(如图1)
  “大洋在不同因素作用下形成了多种类型的洋流”
  13.7月,一艘货船从日本横滨出发,沿图中路线前往瑞典的哥德堡。途中会遇到风海流、密度流、涌升流三种洋流。货船遇到这三种洋流的海区位置分别是 ()
  A.甲、乙、丙 B.甲、丙、丁
  C.丁、乙、甲 D.丁、丙、乙
  14.若一艘开往日本的油轮在E海域发生石油泄漏,则油污可能漂向()
  A.我国东海海域 B.我国南海海域 C.印度尼西亚海域 D.菲律宾海域
  ?典例解析
  第一步:分析题型、把握考点
  这单高考题是一道结合时事政治、考察洋流类型、及其不同地域不同洋流流向(14题考察)、成因(13题考察)、分布(13题、14题综合考察)的单选题。
  第二步:回归概念,结合所学气压带风带、地转偏向力等进行分析。
  各种洋流的命名基本依据其形成的原因。风海流:地理学中把由常年盛行风向吹拂而引起的表层海水常年大规模向一定方向移动,称之为风海流,例如本题丁处的北大西洋暖流,其形成原因就是此地位于北半球中纬度(30°N-60°N)此纬度从气压带风带上来看正好位于盛行西风带,而北半球西风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向右发生偏转因此形成西南风。密度流:地理学中把由于海水表层底层盐度的不同引起的密度的差异。一般来说:海水深层的密度>海水表层的密度。例如图1中的丙处直布罗陀海峡,表层海水密度较地中海海水密度低,且表层海水受到西风吹拂,使得表层海水由大西洋流入地中海,而地中海底层海水由于密度较大,且地中海区域为封闭状连通器,故为了保持海平面一致,多余的海水将通过直布罗陀海峡底层由地中海流入大西洋。涌升流:又叫上升补偿流,一般是指由于某地受到离岸风的影响表层海水发生移动,导致底层海水过来补充,而底层海水温度有的低于表层海水,故多为为寒流。例如图中乙处的索马里洋流、智利、秘鲁西岸的秘鲁寒流。
  ?安徽卷2010年选择题第27题(如图2)
  目前我国每年需要通过远洋货轮进口大量铁矿石。图2所示区域为我国重要铁矿石进口地。完成27题。
  27.7月份将该地铁矿石运往上海,货轮在航行过程中总体上
  A.顺风顺水 B.顺风逆水
  C. 逆风顺水 D.逆风逆水
  ?典例解析
  第一步:分析题型、把握考点
  本题考察要点有:区域判读、7月份亚洲与澳洲季风环流图、航线、洋流、风向、及其洋流与风向的顺逆问题,其中洋流与风向的顺逆问题是此题解题的关键。
  第二步:回归概念、结合洋流顺逆问题解答此题。
  洋流与风的顺(顺风、顺流/水):我们把洋流流向或风向与航向的夹角称为θ,当0°<θ<90°时,称之为顺风或者顺流/水。当为180°>θ≥90°时为逆风或逆流/水,且规定θ角最小为0,既此时风向或洋流流向与航向同向。规定当θ=180°时为风向或洋流流向与航向完全相反。具体判读时方法为:首先,将洋流流向或风向的箭头画出(为a),将航向的箭头画出(为b);然后将箭头a与箭头b的尾部连接到同一交点,然后读出箭头a与箭头b的夹角;最后根据角度范围判读顺逆问题。
  例如求夏季我国从红海返航的郑和船队是洋流及其风向的顺逆情况。首先:分析可得北印度洋返航航向大体为自西向东,洋流流向大体为自西向东,风向为南亚次大陆夏季风(西南季风)如下图。其次:按照要求作图。如下图第二步。最后观察夹角度数,判定洋流或风向的顺逆。如下表(虚线为b为航线,黑实线为a洋流流向,黑体实心箭头为a’夏季风风向)。学生在做题过程中通过简单的画图即可得出结论。
  2013年4月5日,我国帆船手驾驶“青岛号”帆船荣归青岛港,实现了中国人民首次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图1为此次航行的航线图。据材料回答1题。
  1.此次航行中,最能利用盛行风和洋流的航程是 ()
  A.南美洲以南→非洲以南 B.非洲以南→南海 C.南海→台湾海峡 D.台湾海峡→青岛
  ?典例解析
  此题为洋流或风向与航向顺逆问题的经典高考题之一。题目材料为高考前2年“青岛号”帆船荣归这一时事政治问题。这就考察学生不仅关心地理课本知识,而且做到用地理的眼光去关心国家大事,思考具体时间中蕴含的的地理问题。通过上表不难看出本题最佳答案为:A。
  二、洋流与风向顺逆问题相关知识的总结
  从以上典型例题分析可以看出高考地理中洋流与风的顺逆问题并不单单是考察这一章节的内容。洋流与风的顺逆经常结合气压带风带、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洋流)、季风环流、污染与保护、生态问题等一系列问题相互结合进行综合考察。这就要求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的提升。
  三、洋流与风向顺逆问题解题策略
  任何策略都是以具有一定的地理基础为前提的。这包括概念的来由、发生区域、发生过程、影响因素等。因此在考试过程中挖掘题目所给图示内容及其关联内容,才是关键。具体到此类问题应该从以下方面解题。
  首先:了解所给材料的区位。
  其次:了解所给材料的时间。
  再次:了解所给材料的此时此刻此地的航向、风向、洋流的流向。
  最后:根据表1中所给的方法进行判读。
  高中地理高考题中这部分内容涉及的层面较广、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地理学的联系性,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要素做到融会贯通,从而达到在高考过程中触类旁通迎刃而解。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当前高中阶段的课程教学中,美术教学属于十分重要的内容及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美术素质的培养十分有利。在新时期的高中美术课程教学中,为能够取得更满意的效果,教学要求及学生的培养需求更好符合,需要美术教师结合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选择有效途径及策略开展美术教学,从而使美术教学水平及质量得以提升,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需求更好实现,进而使学生能够得到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美术;教学策略
期刊
摘 要:单一的教学方式导致高中美术教学效果不理想、美术教学效率低下,因而,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应积极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如,开展室外绘画活动、向学生提问、运用多媒体技术,以及鼓励学生临摹不同的画作,以调动学生主动绘画,促使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绘画方法画画,逐渐提升学生的绘画水平,同时通过落实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提高高中美术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学;有效性  前言:教师结合教学经验
期刊
摘 要:一轮复习课学生对概念存在着模糊不清甚至理解偏差的问题,本文就如何将这些前概念转化为科学概念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概念转变;生物高考;前概念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系列概念转变的过程。学习者是在前概念的基础上完成概念的转化。前概念指的是学生在进入课堂前头脑中就已经形成对某些事实、现象的认识和理解等。由于前概念的形成过程中没有经过特别的思维加工,所以,前概念往往是片面的、不完整的,
期刊
摘 要:高考化学是对考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由于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差异较大,导致成绩两极分化严重。教师应抓住课堂这一教与学的主阵地,依据不同学生对高考化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有针对性地开展不同层次的高三复习。本课题通过创新化学教学方法,让高三化学临界生成绩有所突破和提升。  关键词:高考化学;临界生;提分策略  高考临界生是指高考成绩在分数线附近徘徊的学生。广义上讲学生个体的差异
期刊
摘 要:当下社会高速发展,各方面的需求也稳步提升,大家对人才的要求自然也在不断地提升,目前很多用人单位都将思维的高度作为一个衡量人才的方法,所以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的新需求,就需要在高考中凸显学生们的思维能力,思维的主观性和主动性是最能体现学生的能力的。因为思维能力可以直观的体现出学生们的心理水平。所以在语文课堂中越来越多地出现了思维训练这一环节,这样在课堂中有利于学生们能够在语文高考中更加好地展现
期刊
摘 要:要让物理核心素养融入中学物理教学,提高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探究能力、综合能力等,我们应以高考为导向、以生活为目的,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研读高考试题,洞悉自然规律,带领学生多思考、多探究,提高学生的物理建模能力和综合能力。让每个学生在不同的科学探究活动中,充分发挥个人特长,掌握知识,提升自己。  关键词:核心素养;能力;情景;物理建模  前言:高考,会让人练就
期刊
摘 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不难看出,课堂模式已经从教师冗长讲授、学生被动听讲的传统教学模式逐渐转型为教师引导,利用有效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主体性、为学生搭建合作平台的新型教学模式,但是尽管教学模式发生了改变,但是课堂教学效果究竟如何呢?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高中生也仅仅停留在简单的理解和记忆上,与要培养高中生核心素养相差甚远,唯有真正聚焦核心素养,不断推向深度学习才能够走向核心素养
期刊
摘 要:音乐与美术虽然从客观上看分属于不同的艺术种类,但是艺术之间本身就具有相通之处,再加上作为艺术形式以及这些形式表现出的情感与韵味的欣赏主体——人,本就具有非常强的思想能动性,所以将恰当的音乐融入我们的国画教学中,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更能与身处青少年这个阶段的学生的思维与情感发展特点相契合,引导学生更好的感受国画所展现的意境美。  关键词:中国画;音乐欣赏;艺术审美;意境  在中学阶段的教学安排中
期刊
摘 要:在新课程方案和标准颁布后,高中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凝练学科核心素养。基于核素素养视角下的高三化学复习,旨在打破传统的模块化复习形式,以物质的转化等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帮助学生构建化学知识网络,发展素质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三复习;高考  2018年1月,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
期刊
摘 要:高三是一个学习压力较大的特殊时期,因个体化的差异,对学生的心理与认知的影响也各有不同。因此,在展开高考前的备考过程中务必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而地理科目作为文综考试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其知识的复杂性和思辨性,使得对学生的逻辑能力与人文知识有一定的高要求,无形中会给学生增添学习的压力。而科学有效的备考,则既能够促使学生以平和的心态进行学习,又能够顺利地完成预期的备考目标。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