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好作文结尾

来源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82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結尾是读者关注最多的地方之一。结尾写不好,会让作文结构松散、黯然失色;结尾写得好,会让作文结构严谨,浑然天成,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结尾在一篇作文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如何写出一个恰到好处的结尾?大家不妨参考以下几种方式——
   1.自然收束式。即写完作文后,不需要刻意雕琢,自然而然地进行收束,无需用修辞来渲染,也无需用哲理深化。如郑振铎《猫》的结尾:“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记事结束,文章的内容自然也就结束了。作者用一个很简单的句子,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2.卒章显志式。即在作结时,以全文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作文的中心思想表达出来,告诉读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这种篇末点题式的结尾,可增强作文的深刻性和感染力。如毛泽东《纪念白求恩》的结尾:“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作者从人格、品质、修养、志趣、人生意义五个方面强调了向白求恩学习的意义。排比短语的运用,增强了文章的语势,使赞颂之情显得热情洋溢,给人以巨大的鼓舞。
   3.抒发情感式。当作者的情绪酝酿到一定程度后,会在结尾的时候,直接抒发出来,让读者深受感染,引起强烈的共鸣,这种方式就叫抒发情感式结尾。如冰心《荷叶·母亲》的结尾:“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自己比作红莲,把母亲比作荷叶,把自己内心的无助比作“心中的雨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其对母爱的赞颂。这种结尾方式能让我们更明晰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4.首尾呼应式。这样的结尾方式具有一种回环之美,符合读者的审美旨归。如宗璞《紫藤萝瀑布》一文的开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结尾:“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开头和结尾都提到了脚步,读来颇有起止之感。开头,“我”停住脚步,写出紫藤萝瀑布的美震撼了“我”;结尾,“我”加快了脚步,写出了“我”从紫藤萝那里获得的生命的启迪。一停住、一加快,突出了紫藤萝瀑布对“我”的影响,结构严谨整饬。
   5.照应文题式。如老舍《济南的冬天》的结尾:“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点题“济南的冬天”,且和题目又有些微不同。结尾侧重说明“冬天的济南”,既深化题意,又用“冬天”修饰济南,而济南与众不同的魅力,与前文“济南真算宝地”遥相呼应,结构显得十分严谨。
   6.情景合一式。以景物描写收束全文,让情和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含蓄隽永,余味无穷。如史铁生《秋天的怀念》结尾:“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这段话表面上写了北海菊花的美,实际上是用象征手法赋予了菊花深刻的含意,象征着作者对生命的渴望与眷恋,情景交融,曲终但余音绕梁。
   每一种结尾给读者带来的审美体验都是不同的,但究竟用哪种方式,应视作文的内容和整体思路而定。
  文题设计
  糖是甜的,水,加入了糖,也就变得甜了;醋是酸的,加入了醋,水也就变得酸了;药是苦的,加入了药,水也就变得苦了……生活如水,正是融入了酸甜苦辣,才更有味道。
   请以“    的味道”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补充完整题目;(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4)不少于600字;(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思路点拨:从题目来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有所发现,有所思考,进一步对生活有所理解。具体写作时,可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入手,写出对生活的感悟:可以写成长的启示,也可以抒发青春的感慨。总之,应拓宽思路,结合自身经历及感受,说真话,抒真情;结尾点明中心,呼应题目。
其他文献
时间究竟是一种怎样的东西?为什么能改变一切、带走一切,更可留下一切?昨天仿佛还在眼前,今天却悄然过去,我们的生命总是那么有限。那些属于我们的时光亦是如此缥缈,拥有时毫无察觉,待往事呈过眼云烟时,方才大梦初醒……  【浓浓师恩】  小橡皮,你试试  我上高二的时候,学校来了一个女老师,说要接我们班,当班主任。大家都很激动,坐着静等。   她给我们开班会,一开口,居然说的是侉子话,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
期刊
好的作品必须有两样东西,一是好的内容,二是好的文字表达。这两样东西不是在写作时突然产生的,而是靠平时下功夫。當然,写作时会有文思泉涌的时刻,绝妙的构思和表达仿佛自己来到了你面前,但这也是以平时做的工作为基础的。作家是世界上最勤快的人,他总是处在工作状态,不停地做着两件事——积累素材和锤炼文字。严格地说,作家并非仅仅在写一个具体的作品时才在写作,其实他无时无刻不在写作。   灵感闪现不是作家的特权,
期刊
【课文导入】   有一天,莎莉文小姐给我一个更大的新布娃娃,同时也把原来那个布娃娃拿来放在我的膝上,然后在我手上拼写“doll”这个词,用意在于告诉我这个大的布娃娃和小布娃娃一样都叫作“doll”。   这天上午,我和莎莉文老师为“杯”和“水”这两个词发生了争执。她想让我懂得“杯”是“杯”,“水”是“水”,而我却把两者混为一谈,“杯”也是“水”,“水”也是“杯”。她没有办法,只好暂时丢开这个问题,
期刊
【剧情简介】  在位于纽约的自然历史博物馆庄严的大厅里,陈列着这个世界上让人惊奇的事物:狂暴的史前生物、野蛮的古代战士、被时间的流沙埋掉的原始部落、非洲草原的動物以及改变了历史的传奇英雄。当然,它们到了这里都变成了栩栩如生的塑像和标本,来到这里的参观者总能深切地感受到自己对于世界来说是多么的渺小。可对于赖瑞·戴利——博物馆的新守夜人来说,这只是一个能够争取到儿子的抚养权的谋生手段。   工作后的第
期刊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唐]韩愈《师说》   “师”,繁体形态为“師”,会意字,从垖(duī)省,从帀(zā)。“垖”为“堆”的本字,是小土山的意思;“帀”为“匝”的本字,为环绕、包围的意思。《说文解字·帀部》中说:“師,两千五百人为师。”本义上指古代军队的编制单位。《周礼·地官·小司徒》也印证了此种说法,其中有记载:“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在商周时代,两
期刊
肖像,往往是我们对人的第一印象。经典的肖像描写在文学作品中俯拾即是。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是这样的:“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这是一个多愁善感、令人怜惜的少女形象;鲁迅笔下的杨二嫂是这样的:“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这是一个老丑瘦弱、令人厌弃的中年女性形象。  
期刊
相传,清人纪晓岚去给朋友的老母亲写诗贺寿时,第一句就是“这个婆娘不是人”,在座宾客皆大惊失色;谁知他第二句笔锋一转:“九天仙女下凡尘”,大家立刻转怒为喜。第三句他又不好好写了:“儿孙个个都是贼”,老太太的子孙都坐不住了。谁知他笔锋又是一折:“偷来蟠桃奉至亲!”听后,在场宾客无不拍手叫绝。短短28个字,却折了好几折,让我们充分地感受到了欲扬先抑的妙处。   要想用好这种写作方法,同学们应从以下方面入
期刊
【片段导入】   老师安妮·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那是1887年3月3日,当时我才六岁零九个月。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慨万分。   那天下午,我默默地站在走廊上。从母亲的手势以及家人的来去匆忙中,我猜想一定有什么不寻常的事要发生。因此,我安静地走到门口,站在台阶上等待着。   下午的阳光穿透遮满阳台的金银花叶子,照射到我仰着的脸上。我的手指搓捻着花叶,抚
期刊
众所周知,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但本文作者却独辟蹊径,通过叙述孔子在逆境中“仍旧讲诵弦歌不衰”的经历,形象地表现出孔子乐观豁达、从容不迫的人生态度。  尽管孔子缺点难免,言行不一,经常疏忽大意,但他不失为一位富有魅力的人物。其魅力在于他具有强烈的人情味和幽默感。《论语》中记载的许多格言,只有当作孔子与其亲近弟子之间轻松幽默的谈话来读,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   有一次,孔子与他的弟子在郑失散。有人
期刊
【文题呈现】  曾几何时,乡音是念念之间最美的心灵家园。老店里熟悉的叫卖声、走街串巷的吆喝声、祖辈喊我们回家的吃饭声、老树上的麻雀声、村边小溪的潺潺声……都是乡音最本真的内容。   请以“乡音”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角度自选,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就医作文】  乡 音  刚放假,爸爸便急切地带我踏上归程。推开车门,熟悉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