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文化精粹、培养综合素质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hhe123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是我们中华民族永远不能离别的精神家园,更是高职院校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和道德培育的重要保证。伴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与变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作为一个内涵在不断得到丰富和充实。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传承涉及甚少,研究不够系统,主要停留在理论的表层上,缺乏深度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人文通识教育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本文拟从意义:“文化-教育-学生”、和途径:“课堂-课外”两部分提出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人文通识教育的新思路、新路径和新方法。
  关键词: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高职人文通识教育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系列重要讲话,均重点强调了要在高职人文通识教育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和《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也要求完善学校的德育体系,使传统文化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深刻阐述了青年如何传承五四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高校和社会各个方面如何教育引导和服务青年成长成才等重大问题,为高校弘扬五四精神、完成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一、重大意义
  当今世界,已进入全球文化的相互渗透、不可分开的时代。经济交往已具有世界性,表层文化到潜层文化,都在相互影响、渗透,交流、撞击。面临这种新的局面,一部分人的价值取向呈现出西方化的趋势,一些青少年学生不辨是非地接收外来思潮影响,不少学生对西方圣诞节的兴趣远远大于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忘却了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优良传统,缺少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导致校园文化和精神中缺乏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根基。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民俗文化正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
  在当前新的时期,对青少年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扼制崇洋媚外的思潮,建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显得更为迫切、重要。在高职院校人文通识教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能够让学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陶冶情操,磨炼心志,完善人格,弘扬传统美德,发扬民族精神,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将传统文化融入高职人文通识教育是对中国几千年来所积累的文化精髓的传承,是当前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是当代大学生自身发展所必须,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培育意义重大,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一)文化传承之必需
  文化作为人类活动的结晶,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是我们中华民族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是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在感知、体验和创造中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提升民族自信,振奋民族精神,从小就自觉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夯实思想道德基础,形成道德行为规范,成为具有传统文化根基的现代人,为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好全面准备。
  五千年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它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是增强民族自信心的基石,是构建良好民族心理的基础,是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精神资源,是建设现代文明社会的基本条件,更是促进世界走向大融合的重要思想源泉。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尤其青年一代要树立尊重传统文化的理念,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才能从根本上推动中华民族的发展。只有不断强化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使中华民族的资源得到更为充分和有效的发挥与利用,才能使中华民族在地球村中发出更为响亮的声音,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教育发展之必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人文通识教育,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报告”、习近平总书记都非常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部在《纲要》中强调“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而在《若干意见》中也强调“要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道德品质,培育理想人格,提升政治素养。”树德立志问题是压倒一切的教育核心问题,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长期的奋斗目标。我们除了继续坚持用各种常规思想教育手段外,还必须拿起得天独厚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武器,不懈地教化和熏陶我们的后代。
  教育是当今文明复兴的新动力,学校是文化发展的新中心。青少年是社会的未来,要全面加强我校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让青少年从了解、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主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优秀传统美德,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高尚品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主动传承传统文化精粹,培育诚信厚德品质,培养“品德好,品行优,品味高”的当代大学生,从而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三)学生发展之所需
  在当前多种不良社会思潮的冲击下,部分高职学生思想上出现多元化、多样性、多变的特点,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价值选择矛盾化、价值追求实用化、价值取向多样化,部分青少年丧失了比较和鉴别能力,极易迷失方向。如何有效地教育好孩子,使他们茁壮成长,是我们高职院校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加强对青年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尤为必要,重视传统文化教育,也是高职院校广大学生的深情呼唤。
  大学生是祖国的栋梁,是未来的希望,是社会上最富有朝气、创造性和生命力的群体,在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更要学习人文知识,自觉吸收传统文化精髓,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在高职院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高职学生成为道德高尚、具有民族自信心和责任感的新一代复合型人才,不仅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更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弘扬者和创造者。   二、实施途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人文通识教育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根据高职院校实际和学生的具体特点,激发学生了解、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使他们感知文化、传承文化。精选融入高职人文通识教育的优秀传统文化要素,构建有代表性的内容体系;可多途并举,形成合力,以课堂为主阵地,通过学术讲座、第二课堂、社团、展演活动、观摩学习、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途径和形式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进校园、进课堂、进社团、进网络、进学生大脑。采取多种路径与方法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肩负起“传承文化精粹,培养综合素质”的重任。
  (一)创新课程课堂教育
  1.逐步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形成课程体系
  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开设传统文化、形象设计、礼仪礼貌、诗词鉴赏、行为养成、艺术欣赏、剪纸古画、书法等选修课程,指导树立传统文化的学习观,重视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引导学习,引导学生树立“处处有传统”的观念,指导学生在课堂中关注传统文化,拓宽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渠道。形成学校特有的绅士文化、淑女文化,培养好品德、好人格、高素质、高品位的当代大学生。
  2.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摒弃传统的逐句逐段细嚼慢品的教学模式,找准接触点,对传统文化进行合适的拓展讲解。课堂上教师充分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阅历等主体经验,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欲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将自己的体验、感受,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3.积极开展传统文化教学模式的优质课活动
  以教学设计为主,积极开展传统文化教学模式的优质课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果,打造课堂模式实用且效果较好的精品课堂。体现“学校有特色,教师有专长,学生有特长”的办学理想境界。
  4.搭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媒体网络平台
  近年来,随着网络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学生都已普遍利用手机网络来获取各种信息。高职院校应紧跟信息化发展的步伐,关注学生兴趣,搭建微信平台,将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微信媒体。同时,将课程教学体系、学生活动与微信网络教育相结合,以此来实现师生互动、交流和沟通,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人文通识教育中有效开展。
  (二)开创第二课堂教育
  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学文化活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注意观察、积累、探索,关注周围的人、事、物,开展传统文化的积累交流评比活动,养成看报、听广播、做笔记、记日记等良好习惯。通过树立学生传统文化学习观,不断增强他们的民族意识和自豪感,从中体验到学习传统文化的乐趣,促进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
  1.重视传统美德教育
  通过在学生会和社团中开展争做美德之星等活动,在高职院校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多种活动形式,广泛掀起学习、倡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潮,不断加强大力弘扬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和诚信教育,以提诚信倡议、讲诚信故事等多种形式,将诚信教育引向学生家庭,积极引导学生养成诚信美德良好作风。
  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要大力挖掘、激发并保持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贯穿到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中,通过开学典礼、军事训练、入学教育、企业文化讲堂、毕业典礼、顶岗实习、社会实践和企业调研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针对性地开展传统文化技能活动,引导学生加入到传统戏曲、茶艺、剪纸、书法、古典乐器等人文类兴趣班来,以此来陶冶情操,更好地宣扬传统文化,让学生在学和做之间慢慢体会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2.加强传统节日教育
  以传统节日的形式重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孝文化,以忠孝为先,开展感恩教育。利用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重阳节等节日,开展“感恩父母,践行孝心”、“感恩老师、感恩长辈”等关爱师长的教育活动,在高职中传承感恩父母、尊师重道的优秀文化。
  作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载体的春节、元宵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在这些节日开展传统文化经典知识、故事的普及教育,积极挖掘这些节日中的德育元素,突出传统文化的内涵,充分展现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以国庆节、建党节、劳动节、青年节、建军节为契机,在大学生当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和道德体验活动,凸显教育的实践性和生活化特征,引导广大师生认知传统、弘扬传统,了解党和祖国的发展史,不断增进爱祖国、爱家乡、爱他人的情感。
  3.抓好经典诵读教育
  在高职院校利用早读早锻炼开展经典诵读教育,构建国学经典诵读体系。每学期制定诵读计划,在各学院开展不同的国学诵读内容,引导学生诵读《三字经》、《弟子规》、《二十四孝顺故事》等国学精粹,组织教师诵读《大学》、《道德经》、《论语》、《诗经》等国学经典,全体师生共同参与;搭建国学经典诵读平台。丰富诵读形式,开展“诵经典、写经典、唱经典、演经典、展经典”等活动,利用好学生会和各个学生社团,营造“以人怡人、以文塑人、以文化人”的传统文化氛围;深化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借助校园艺术节、文艺汇演等载体,广泛开展生活化、故事化、兴趣化的诵读活动,并成立国学兴趣小组,将传统体育项目、绘画、书法、剪纸等国粹融入其中,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国学、热爱诵读。
  4.开展地方名人民俗教育
  通过举办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民俗文化表演和民间艺术展示等活动,让学生们在参与中亲身体验节日习俗,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保护历史文物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定期组织党员学生参观文化遗迹、名人名事、博物馆等传统文化资源,构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体系;做好地方国粹教育,以学校原有项目为基础开展如:民间体育、泥塑、剪纸、皮影戏等国粹教育。
  【参考文献】
  [1]樊海源.习近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的理性思考[J].成人教育,2015(05).
  [2]陈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青年学生人文素质[J].奋斗,2015(03).
  [3]欧阳娟.基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高职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探析[J].高教论坛,2014(05).
  [4]王鹏程.论高职院校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J].学校管理,2015(08).
  [5]彭铁光,李洪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教育的路径探索[J].当代教育实践与研究,2016(04).
  [6]王旭明.中华优秀文化传统该怎样进校园[J].语文建设,2015(03).
  [7]鞠升川. 新形势下高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20).
  [8]朱永新.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刻不容缓[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4(04).
  [9]李申申.传承的使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丛海霞(1982-),女,武昌职业学院讲师,河北大学汉语言文学硕士。研究方向:文学,高职人文通识教育、教学模式研究,传统文化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意大利对于古典有着独特的理解,意大利家具设计师以变化带来意想不到的家具饕餮巨献,在遵循传统古典风格的同时又加入了时尚元素和设计感,使得意大利米兰古典家具成了顶级奢华的风格象征。本文以托斯卡纳风格和巴洛克风格为例,对意大利米兰古典家具的设计风格进行探析。  关键词:国外;古典家具;时尚元素;设计;探析  米兰是世界闻名的大都会,且距离瑞士、法国、德国都很近,是欧洲交通枢纽和金融命脉。在历史上,
期刊
摘要:室内设计是建立在四维空间基础上的艺术设计门类,包括空间环境,室内环境、陈设装饰。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内的室内设计学者已经对现代室内设计这一学科有较深入、细腻的纵向研究,动态、开放的横向拓展成果,这是对现代室内设计业发展的理论促进,这一定能科学地指导现代室内设计业的发展,正确地引导人们的生活理念。但室内文化是发展变化的,它需要在创新中求完美,在创新中求发展。  关键词:室内装饰;设计元素;奢华;
期刊
展示设计是一门综合型艺术设计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新型材料技术的开发应用,展示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使得展示设计更加趋于多元化、多样化。在空间设计中,点、线、面三种基本设计元素的综合应用,可以营造出不同风格、不同形式的氛围。点元素给人以目标性、稳定性的感觉,连点成线,直线、曲线、斜线给人不一样的心理暗示,而线的运动促成了面,不同的面更是表达不同的设计情感。作为承接点
期刊
摘要: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下,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要紧跟时代发展,在专业教学模式诸方面进行创新。教学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要将学知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优化课程结构,开设跨学科课程。开展模拟教学法,如实行设备模拟教学和情境模拟教学。实行系统实训等开放式教育形式,优化艺术工作室的功能建设,加强师资力量的综合化配备。让艺术教育与创意产业市场相结合,使艺术教学更加完善。  2016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
期刊
摘要:作为中国首部3D武侠电视/网络动漫作品《秦时明月》于2007年春节期间起在中国全国各地正式首映,网络上亦有授权播出,已播出4部共100集。作品中既保留了传统的典型化处理方式,同时对部分角色形象进行了创新。动漫作品《秦时明月》运用三维建模技术与二维渲染技术的表现形式找到了一条动画创作的新道路。  关键词:动漫产业链;文学脚本;中国元素  动漫作品中通常采用极度的夸张与变形手法把一些坏人处理的相
期刊
摘要: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不断涌现优秀的文化艺术,本文以服饰文化为例,阐述魏晋服饰艺术的风尚,将魏晋的风俗习惯深入阐述,得出魏晋服饰在产生时,人们的心理状态,以及产生这样的心理状态决定怎样的服饰艺术特点。从统治阶级的服饰艺术开始阐述,直到贫民的服饰艺术。阐述了各个阶层的服饰艺术特征。  关键词:服饰;魏晋服饰;飘逸洒脱  在我国泱泱大国的服饰历史长河中,服饰艺术时而严谨雕琢,时而高尚魁武,时而婀娜妖娆
期刊
摘要:中国古代礼制艺术将青铜器定义为一个时代。礼学成为那个时代的主导,它成就了青铜器的“成因”,缔造了青铜器的“功能”;不仅如此它还主导和促进了青铜器的“演变”。在具有诸多因素的同时,青铜器也随之产生了相应的“纹饰”。  关键词:成因;功能;演变;纹饰  青铜,古称金或吉金,是红铜与其它化学元素(锡、镍、铅、磷等)的合金。史学上所称的“青铜时代”是指大量使用青铜工具及青铜礼器的时期。保守的估计,这
期刊
玻璃古代也称琉璃,大约出现于公元前十六或十五世纪的两河流域,其后埃及也开始生产。到古罗马帝国时期,玻璃业的生产已十分繁荣。丝绸之路开通后,国外的玻璃器皿开始传入我国。从历史文献和出土的文物看,中国也是世界上生产玻璃器最早的国家之一。至迟在3100多年前的西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掌握了玻璃制造技术,但中国的玻璃器皿发展非常滞后,而西方则发展迅速,从而有对“西方之国”出产玻璃的记载和赞誉。到唐代,中国与
期刊
摘要:民族文化是一种优势资源,通民族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既可以推动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又能促进民族文化得到传承弘扬。本文通过梳理云南省民族特色旅游村建设的政策实践和存在的困难,对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进行探讨。  关键词:民族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策略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生存繁衍和国家繁荣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命源泉,既是各民族长期生产生活实践创造出来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又是推动各民
期刊
摘要:器乐教学是音乐教育的一项重大改革与突破,它能对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做出重要的贡献。在当今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器乐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音乐教学形式,在整个音乐教学中发挥着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本文从竖笛发展的历史、竖笛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教学对策与思考这几点来简单的阐释竖笛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教育;器乐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