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策略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cyzhc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族文化是一种优势资源,通民族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既可以推动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又能促进民族文化得到传承弘扬。本文通过梳理云南省民族特色旅游村建设的政策实践和存在的困难,对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进行探讨。
  关键词:民族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策略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生存繁衍和国家繁荣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命源泉,既是各民族长期生产生活实践创造出来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又是推动各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资源,通民族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把民族文化优势资源转化为旅游发展优势资源,既可以推动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又能促进民族文化得到传承弘扬。
  一、云南民族文化的禀赋特性
  云南有25个世居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3.37%,是我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特有民族最多、跨境民族最多、民族自治地方最多的边疆省份,民族文化具备优异的禀赋特性:一是多样性。云南有25个少数民族,呈大杂居、小聚居分布,各民族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居建筑、服装服饰、饮食医药、音乐舞蹈、工艺美术、节日庆典等民族文化,构成彩云之南特有的魅力。二是稀缺性。云南有15个特有民族,聚居村镇的文化、历史、景观和风貌等成为国内独有的稀缺资源。三是独特性。云南少数民族聚居村镇形成于不同历史时期,民居风格和建筑艺术具有很强的独特性,同一民族不同地域也有较大差异。四是不可再生性。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民族文化融合的进程将会提速,各民族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和活态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旦遭到外来文化破坏,原生文化将失不复得。
  依托云南民族文化的优异禀赋特性,发挥民族地区村镇自然风光优美、建筑风格独特、人文景观丰富多彩的优势,把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有机结合,是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云南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实践
  2013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建设工作的意见》,按照“公路沿线,城镇周边,景区周围,好中选好,优中选优,做好示范”的选点原则,按照每村150万元的补助标准(云南省民族宗教委补助100万元,云南省旅发展委补助50万元),2013—2015年共安排2.25亿元,整合资金超过15亿元,实施了150个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建设,为云南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取得的成效:一是推进了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通过集中绿化、美化、亮化村内街道,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根治脏乱差,村容村貌明显改善,提升了农村人居环境。二是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民族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为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有机结合提供了途径。推动了农业从生产传统产品向名优新特产品转变,提高了农副产品的附加值,促进了全州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三是增加了农村居民收入。通过发展民族特色旅游,就地消化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消化农产品,增加了农民收入,农民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实惠、增强了致富意识。旅游业逐步成为农村一、二产业外新的经济增长点。四是提高了农民素质和乡村文明水平。民族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使广大农民开拓了眼界,激发了学文化、学科学、学技术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增进了城乡居民之间的沟通与了解,缩小了城乡差别,促进了城乡协调发展。
  三、存在的困难
  一是村镇建设规划水平低。村镇建设规划主要由乡级负责编制,由于乡镇规划人才匮乏,规划经费缺少,导致规划水平较低,民居(或民宿)特色不够,满足不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如文山州丘北县仙人洞彝族村,地处普者黑核心景区,山清水秀,乡村旅游条件极佳,县乡两级专门成立了民居办,设计了10套彝族风格的民居改造图,但在实践中,彝族群众一套都没有采用,而是自己钻研改建了一批游客喜欢的特色民居。二是建设资金严重不足。云南省民族文化和乡村旅游资源富集,但景区道路等级低、旅游基础设施滞后、接待服务能力弱,导致建设资金需要量较大,仅靠政府投入项目资金无法满足乡村旅游的发展需求。三是民族文化与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不够。云南乡村旅游产品普遍缺乏文化内涵,产品项目的设计和开发缺乏文化品位,乡村旅游与文化产品开发脱节,民族特色文化表现不足,乡村旅游仅停留在初级层次的农家体验上,缺乏创新和深度,在挖掘民俗风情、提高活动的娱乐性和游客的参与性等深层次开发方面还做得不够。四是缺乏乡村旅游人才。乡村旅游服务涉及吃、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旅游需求千差万别,服务人员缺乏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理念,培养乡村旅游人才尚需时日。五是管理难度较大。云南省乡村旅游还处在起步阶段,尽管属于旅游管理范畴,但还没有明确具体的权限责任,加上乡村旅游是活态管理,涉及村内或景区内群众,政府行政执法难度大,企业经营管理困难多。六是市场营销力度不够。地方政府对乡村旅游的宣传促销投入较少,没有形成长效全方位的宣传机制和横向纵向的网络体系,云南乡村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不足。
  四、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路网、航空网、能源保障网、水网和互联网等基础设施网建设,提高旅游通达能力和保障能力。二是实现多规合一。以民族文化为核心、乡村旅游为平台、民族特色旅游村镇建设为抓手,整合民宗、财政、住建、文化、旅游等部门项目资金,统一规划、统一实施,共同打造一批民族文化浓郁的高品质特色旅游村镇。三是创新发展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制定完善的投融资政策,降低准入门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以特许经营的方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民族特色旅游开发,培育市场主体活力和竞争力,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共同受益的良性发展机制。四是小而精。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乡村旅游,不宜求大求全,只宜小而精,由小见大,由小见美,由小见奇,充分融入民族文化,把村镇、民居、美食做到极致,是云南乡村旅游发展成功之道。
  【参考文献】
  [1]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旅游强省的意见,云发2013﹝14号﹞.
  [2]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建设工作的意见,云政发〔2013〕101号.
其他文献
摘要:“花园模式”是明代才子佳人文学的一个典型故事模式。在《牡丹亭》中,杜丽娘和柳梦梅暂时脱离社会生活给他们的要求和桎梏,在后花园中,实现了自己对于情和美的追求。本文试图从男性窥探心理、反传统礼教逆反心理、传统民族文化心理等文人创作心理角度对“花园模式”进行阐释,而这种文人创作心理在“花园模式”的整体构造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花园模式;创作动机;男性窥探欲;文化心理  后花园是古典小说戏曲
期刊
摘要:元代是文人雅趣的代表朝代,盛行隐逸之风和题画之风,代表着元代文人对生活的热爱与修养。而书法也是元代文人友谊交流的重要方式,甚至是多人为一幅画题字。倪瓒作为元四家之一,其绘画特色与书法艺术更是天真烂漫,别具一格。本文旨要对倪瓒处在的人文环境,倪瓒书法艺术特色,书法与绘画的联系三个点进行简述。围绕倪瓒书法作品师承、风格去论述,倪瓒书法形成了属于他自己的笔墨语言,寄托了在作画时以及画中题款的幽淡情
期刊
摘要:意大利对于古典有着独特的理解,意大利家具设计师以变化带来意想不到的家具饕餮巨献,在遵循传统古典风格的同时又加入了时尚元素和设计感,使得意大利米兰古典家具成了顶级奢华的风格象征。本文以托斯卡纳风格和巴洛克风格为例,对意大利米兰古典家具的设计风格进行探析。  关键词:国外;古典家具;时尚元素;设计;探析  米兰是世界闻名的大都会,且距离瑞士、法国、德国都很近,是欧洲交通枢纽和金融命脉。在历史上,
期刊
摘要:室内设计是建立在四维空间基础上的艺术设计门类,包括空间环境,室内环境、陈设装饰。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内的室内设计学者已经对现代室内设计这一学科有较深入、细腻的纵向研究,动态、开放的横向拓展成果,这是对现代室内设计业发展的理论促进,这一定能科学地指导现代室内设计业的发展,正确地引导人们的生活理念。但室内文化是发展变化的,它需要在创新中求完美,在创新中求发展。  关键词:室内装饰;设计元素;奢华;
期刊
展示设计是一门综合型艺术设计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新型材料技术的开发应用,展示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使得展示设计更加趋于多元化、多样化。在空间设计中,点、线、面三种基本设计元素的综合应用,可以营造出不同风格、不同形式的氛围。点元素给人以目标性、稳定性的感觉,连点成线,直线、曲线、斜线给人不一样的心理暗示,而线的运动促成了面,不同的面更是表达不同的设计情感。作为承接点
期刊
摘要: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下,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要紧跟时代发展,在专业教学模式诸方面进行创新。教学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要将学知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优化课程结构,开设跨学科课程。开展模拟教学法,如实行设备模拟教学和情境模拟教学。实行系统实训等开放式教育形式,优化艺术工作室的功能建设,加强师资力量的综合化配备。让艺术教育与创意产业市场相结合,使艺术教学更加完善。  2016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
期刊
摘要:作为中国首部3D武侠电视/网络动漫作品《秦时明月》于2007年春节期间起在中国全国各地正式首映,网络上亦有授权播出,已播出4部共100集。作品中既保留了传统的典型化处理方式,同时对部分角色形象进行了创新。动漫作品《秦时明月》运用三维建模技术与二维渲染技术的表现形式找到了一条动画创作的新道路。  关键词:动漫产业链;文学脚本;中国元素  动漫作品中通常采用极度的夸张与变形手法把一些坏人处理的相
期刊
摘要: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不断涌现优秀的文化艺术,本文以服饰文化为例,阐述魏晋服饰艺术的风尚,将魏晋的风俗习惯深入阐述,得出魏晋服饰在产生时,人们的心理状态,以及产生这样的心理状态决定怎样的服饰艺术特点。从统治阶级的服饰艺术开始阐述,直到贫民的服饰艺术。阐述了各个阶层的服饰艺术特征。  关键词:服饰;魏晋服饰;飘逸洒脱  在我国泱泱大国的服饰历史长河中,服饰艺术时而严谨雕琢,时而高尚魁武,时而婀娜妖娆
期刊
摘要:中国古代礼制艺术将青铜器定义为一个时代。礼学成为那个时代的主导,它成就了青铜器的“成因”,缔造了青铜器的“功能”;不仅如此它还主导和促进了青铜器的“演变”。在具有诸多因素的同时,青铜器也随之产生了相应的“纹饰”。  关键词:成因;功能;演变;纹饰  青铜,古称金或吉金,是红铜与其它化学元素(锡、镍、铅、磷等)的合金。史学上所称的“青铜时代”是指大量使用青铜工具及青铜礼器的时期。保守的估计,这
期刊
玻璃古代也称琉璃,大约出现于公元前十六或十五世纪的两河流域,其后埃及也开始生产。到古罗马帝国时期,玻璃业的生产已十分繁荣。丝绸之路开通后,国外的玻璃器皿开始传入我国。从历史文献和出土的文物看,中国也是世界上生产玻璃器最早的国家之一。至迟在3100多年前的西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掌握了玻璃制造技术,但中国的玻璃器皿发展非常滞后,而西方则发展迅速,从而有对“西方之国”出产玻璃的记载和赞誉。到唐代,中国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