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思广益说评价

来源 :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csj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成为了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如何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单一评价方式,弱化评价的甄别、选拔功能,实现对学生的激励、诊断和促进作用是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鉴于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和当前教育评价现状,如何构建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探索可操作性的评价方法,是所有信息技术教师和专家正在思考的问题。
  
  评价——学生前进方向的指引
  
  文/徐树中
  一个及时、中肯的评价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是举足轻重的;一个准确、客观的评价对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鉴定是至关重要的。一种良好的评价体系,不仅能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能明确指出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闪光点,能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更能让学生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然而综观当前整个信息技术教学,有关教学评价的方面却凸现了它的不足。
  ◇教师对评价认识有偏差。有些教师把评价看成是学生的负担,却没有把它看成是成长中的一个机会。
  ◇缺乏再评价的机制。很多学校信息技术教师不多,对学生所作出的评价往往一个人说了算,缺少监督,在评价公允性方面就缺少了客观标准。
  ◇教材设置上重知识点评价,而综合能力评价和创造力的评价方面还有待改进。一些新编的中学教材中,虽然比原来着重体现了评价内容的重要性,但是大多是“我已经学了些什么”、“我还要学些什么”,练习题较少,这实际上是在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降低了要求。
  如何去创建一个良好的评价体系,如何去寻找到可操作性的评价方法,如何具体有效地解决我们在实施评价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都远非一日之功,需要我们不断地思考和探索。我们也希望通过所有同仁的共同努力,为学生构建出一个能够指引他们前行方向的良好评价体系。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中学 518001)
  
  逐步完善终结性学业评价方式
  
  文/段青
  高中新课程信息技术的评价变革倍受师生关注,新课程催生与之相配套的学业评价方式。新课程的理念、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均发生了深刻变革,学业评价的目标、体系、策略和方式等必然随之而变化。
  在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学业评价中,终结性评价是与过程性评价同样重要的评价环节。针对信息技术新课程的模块单元教学以及本课程在高考中的评价方式,我们海南省拟定出台和即将出台《海南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模块终结性评价指导方案》和《海南省2007届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基础会考考试说明》两个指导性意见。
  我们推出《海南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模块终结性评价指导方案》的目的在于帮助教师在模块终结性评价中准确地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新课程一年的实践表明,教师依据本指导方案,在模块终结性评价的方式、内容等方面均有与以往评价所不同的尝试和探索,对课程的教与学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而且教师们还经常到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网(http://blog.cersp.com/6002.aspx)去交流他们的思想和做法。
  《海南省2007届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基础会考考试说明》是针对海南省2007届高考方案框架中,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基础会考科目并将其成绩以10%计入总分的要求而拟定的具体考试说明。信息技术进入高考视野,无疑对课程的发展、推动学校对课程的重视有着重要作用。怎么考、考什么是学校师生共同关注的核心。本说明从保证考试目标与课程目标的一致性、有利于反映高中学生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水平、有利于高校选拔合格的学生等角度,对高中新课程信息技术基础会考的考试目标、考试范围、试卷形式以及题型示例提出了具体意见,目前本说明正在广泛征求意见过程中。由于这是信息技术首次进入高考,在考试方式及考试内容等方面仍受到多方条件的制约,相信以后会逐步完善。
  (作者单位:海南省教研培训院 570203)
  
  新课程呼唤可操作性评价模式
  
  文/郭凤广
  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以来,一线教师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上都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努力,但作为与教学过程同样重要的教学评价却面临着很多问题。其中一个根本的问题是,新课程评价属于目标评价的模式,而这种目标评价模式无法避免其固有的局限,也就造成目标本身的价值判断成为一个盲区,目标之外的课程效果难以进入评价者的视野。同时,在评价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评价缺失或评价不足。对于信息技术新课程的实施,各地各校重视程度不同。据了解,不少学校开设完一个模块后,完全根据学校的要求和教师的主观判断给学生赋予学分。这个过程中,不要说对评价进行改革,就是传统的评价模式也“销声匿迹”了。有老师这样感叹:新课程的评价机制如此不完善,还不如实施以前,至少那时还有会考。有的学校虽然有评价,但只是形式上的期末考试,评价模式的科学性、有效性严重不足。
  ◇评价困难或评价不当。大多数教师在观念上有了转变,在教学中,努力去实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专家倡导的一些评价模式,也得到了教师的积极响应,但这些评价模式实施起来困难重重。比如表现性评价,虽然这种方法非常科学,但在实践中,由于教师的工作量大,所教的学生多,这种评价方式很难有效实施。此外,目前的评价模式也有“走套路”、“走过场”的现象。由于这些评价模式可操作性不强,不但造成了时间和精力的浪费,而且评价的意义和效率更是无从谈起。
  因此,我个人认为教师在推进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时,尤其需要重新认识评价功能,合理选择评价内容,科学把握评价的时机,注重完善评价机制,探索可操作的评价模式。如同“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评价无法,评无定法”,在评价过程中,只要采取的方法切实可行,只要获得的效果较为显著,只要建构的模式能够推广,都值得我们去深入探究!
  (作者单位:山东省邹平一中 256200)
  
  评价体系是课改成败的关键
  
  文/张乐伟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已经有几年的时间了,但是课程的评价体系还处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缺少行之有效的评价方法,不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程的教学和师生的积极性,而且成为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瓶颈,亟待解决。
  仅以我工作的地区为例:我区是一个工业区,下辖两乡,中小学校70余所。城乡差别和教育的不平等,造成了课程的开设和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极不均衡。所以我们本着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培养学生兴趣的原则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对学生淡化采用终结性评价,主要选用作品评价和过程评价等方法,如:建立电子档案袋、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和制作的作品,评价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虽然我区的信息技术教师们采取了多种方法和标准,但具体的实施上还是遇到一些问题和存在一些困惑:
  ◇设备落后,造成评价困难。农村学校尤其是小学,设备落后,机器数量不足,常常多人用一台计算机。课上学生有时无法完成自己的练习和作业,而课后又没有条件继续完成。这样就很难用统一的标准评价,但是不用统一的标准评价又造成了差距的加大。
  ◇大多数学生缺乏评价意识。很多学生很难或不能给自己和他人作出正确的评价。并且,由于不同学生在信息技术能力上差异较大,他们在评价的时候,往往只能关注到作品之间的横向比较,而缺少了纵向比较,这就不利于学生的进步。
  ◇涉及其他学科,造成评价难度。实际应用能力评价有时要有其他学科教师的配合,这不但增加其他学科教师的工作量,也增加了评价的难度。
  总之,目前面临的困惑很多,这也是我和其他基层教师正在探究的问题。 我们希望通过不断的实践,可以找到一个真正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的评价标准。因为我们都知道,不同评价标准就能衍生不同的教育模式,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能否建立一个良好的评价体系是我们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动力区教师进修学校 150040)
  
  让评价不再成为软肋
  
  文/陈丰
  教学评价的合理实施,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帮助学生逐步提高信息素养,还能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水平。然而迄今为止信息技术课程仍然没有系统的、完善的、操作性强的评价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是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实施评价,有的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喜好,这样的评价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最终会阻碍这门课程的健康发展。所以一些老师感叹:评价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软肋!
  许多一线教师和各级信息技术教研机构对信息技术的教学评价都做了积极的探索,采取了各种措施来保证课程的正常实施,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我们宁波地区,小学一般采用作品评价和理论评价相结合、过程中的指导性评价和期末的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在实施过程中没有对各部分知识进行量化,而这种相对模糊的评价却可以给学生更充分地展示自己想法的空间,从而检验学生的综合应用信息的能力和创新的思维,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探索。初中在延续了小学阶段的期末测试性评价外,加入了定级评价的方式——中小学信息技术等级考试,从而逐步实现评价的量化。由于通过一定级别的考试,学生在中考中可以加分,所以学生信息技术考级的热情非常高,信息技术水平也提高较快,而且更能衡量学生的真实水平。
  我认为各级信息技术教研机构应该组织教师对有关教学评价模式改革的问题多交流和探讨,真正建立起有效的评价体制,寻求到有效的评价方法,别让教学评价成为信息技术课程的软肋!
  (作者单位:浙江省余姚市三七市镇中心小学315412)
其他文献
无论是破坏性质还是造成瘫痪的彻底程度,蠕虫都堪称是各类病毒中的“佼佼者”。它的破坏来源广泛,传播途径包括文件、电子邮件、Web服务器和网络共享。正是由于蠕虫攻击的破坏性,使它成为危害网络的头号杀手。经过多年努力,网络安全业界不断提升各种防“虫”手段的功效和技术含量,逐渐扭转了蠕虫猖獗肆虐的局面。
期刊
《信息技术教育》:请您介绍一下目前机器人教学在国内外的最新发展状况和前沿水平。  孙增圻:机器人教学从20世纪60、70年代开始,最早在大学里与机械、自动化有关的专业开设机器人课程。机器人本身是一个机电一体化的产品,也包含有信息技术的内容,是一个涵盖知识面很广的交叉学科。机器人也是锻炼学生的一个良好平台,因此,在国外,机器人教学也逐渐从大学延伸到中小学,当然,不同层次其教学的侧重点不一样,这样对学
期刊
笔谈嘉宾:  龚道敏:湖北省恩施州教育科学研究所教研员  杨宏:重庆市电化教育馆教研培训部主任  王果:贵州省贵阳市电化教育馆馆长    小 周 参 赛    小周今年55岁,但在旮旯小学却是年纪最小的,其他八位老师都比他年长,故称“小周”。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开始实施,学校老师中最年轻的小周参加了县里组织的“项目管理员培训班”。生平第一次接触电脑的小周,在培训教师的精心指导下,顺利完成
期刊
新技术促进孩子健康    据官方数据显示,有30%的美国儿童身体肥胖。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高热量食物和电脑游戏是两大罪魁祸首。  很多儿童每天在学校摄入过多的热量直接导致了身体的肥胖,而学校和家长并不知晓。现在一种新的学校午餐监控系统在一些学校使用,该系统能收集学生每天午餐购买的食物及其所含热量的数据。家长和学校通过互联网就能查到学生是否摄入过多热量,从而引起警觉,加强对儿童在饮食方面的引导。主
期刊
本文邀请了东西部地区3位具有代表性的一线指导老师,为我们讲述他们关于机器人教学和参赛的经验和体会,以期与大家共同分享。    青少年机器人世界杯夺冠经验谈    2004年7月,我辅导和带领的学生代表中国队在里斯本第一次参加“青少年机器人世界杯大赛”,获得中国青少年机器人中学组的第一个世界杯冠军,我也因此晋升为机器人世界杯大赛的国际裁判。2005年7月,作为柳州总教练,我再次带领中国队在日本大阪参
期刊
江苏省江都市实验小学创办于1906年,从蒙馆到学校,几经沧桑,几易其名,如今已成为江都市最大的一所省级实验小学。在校学生3400多人,近170名在职教职工。击剑名将肖爱华就是从江都市实验小学走出去的世界冠军。近年来,学校坚持走发展内涵之路,不断更新观念,强化管理,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多次受到全国、省、市的表彰,在社会上享有盛誉。  世纪之交,教育信息化的浪潮席卷而来,学校审时度势,以饱满的热情去迎接
期刊
想制作简单的3D课件,却对专业的3D软件望而生畏?不必苦恼,用PowerPoint也可解燃眉之急。只要巧妙利用它的三维设置功能,同样可以完成3D效果的逼真演示。而且,用PowerPoint做3D演示无需提前制作课件,在上课时,打开PowerPoint,在编辑界面直接制作、演示即可,非常方便。
期刊
开学初始,五(3)班便出现七八个学生不按时提交作业的现象,影响了全班的学习和我的教学进度。什么原因?我决定进行全面彻底的“大调查”。  一上课我便对全班进行控屏,调出作业说道:“请同学们检查最近四次作业,你是否都提交了?如没有,叶老师给你一次为自己辩护的机会,请说说原因。”  话音未落,教室里顿时像炸开了锅:有的孩子为自己的按时提交兴高采烈;有的则焦急查找;还有的悄悄低下了头。  我抓住时机接着问
期刊
单一地教授知识是枯燥乏味的,没有体现实际用处的知识是不完整的。  ——Vygotsky(1896-1934)    要想更好地把教学信息传达给学生,没有比把知识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更好的办法了。也就是说,如果你试图教学生某种知识,那么,你要能把所讲授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并让学生们了解到知识对于他们生活的重要性,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会容易接受且掌握。我不是唯一这样认为的人,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
期刊
GIS是地理信息系统(Geor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的简称,是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采集、模拟、存储、检索、管理、分析和描述整个或部分地球表面与空间地理分布有关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根据其使用的数据模型,可分为矢量、栅格和混合型信息系统。由于其信息量大、空间性强、分析功能丰富和更新速度快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国土、地质、气象、工业、农业、交通和自然灾害的监测等领域,这也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