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儿淡了,年俗旅游怎样做?

来源 :中国生态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landagu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盛大、最热闹的传统节日。它不仅带有强烈的人文因素、浓厚的文化色彩和广泛的社会基础,而且具有时间性、地域性、民族性和多样性的特点,这也是一种独具魅力、多姿多彩的旅游资源。
  但是,近年来,辞旧迎新过大年的习俗氛围在现代时尚与商业化的大潮中正在一步步淡化,人们似乎再也找不回那些逝去的过年味道。从腊月小年儿到正月十五,春节过年的民俗及氛围日渐式微,在热闹程度上,甚至比不上外来的洋节和现代节庆活动。
  传承与保护传统的年俗,发展年俗旅游或可尝试。但是,应该如何因势利导将各地独具特色的春节民俗与旅游活动进行有机结合?年文化内涵和年旅游产品应该如何展示和推广?这些问题是发展年俗旅游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本期“1+6议事厅”,我们将就这些话题展开讨论。
  记忆中的年味儿开始变淡了
  主持人: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春节是中华民族最盛大、最热闹的传统节日。但是,近年来,辞旧迎新过大年的习俗被淡化了,人们感觉年味儿越来越淡,您认为,春节年味儿的变化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罗冬波(天创智业城市规划设计院院长)
  我们现在看到的年味儿变淡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几代同堂过大年的景象很难再看到了,家庭结构的小型化和核心家庭渐成为中心的趋势,使得必须回到父系血亲一脉最年长者身边过年的方式开始逐步淡化;其次,自然传统的忙年、拜年、团圆、放鞭炮、剪窗花等传统习俗从形式到内容也在淡化。物质丰富,随需随购,人们不再需要像以前那样家家忙年;第三,电话和短信拜年取代了登门拜年,电视晚会连轴转取代了街头民间表演等等,全球化资本所造成的文化流动、资讯传播科技的生活影响,使得与时俱进的过年方式,形成了对传统过年方式的强烈冲击。此外,过度商业化的庙会等节庆活动也使得人们逐渐丧失对往日年味儿的追忆。
  林锡铨(台湾亚洲大学助理教授)
  近年来,台湾的年节气氛也逐渐走了味儿,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首先,地域的疏离造成年节的在地性、乡村性和人情味儿的逐渐松散。如今的台湾人过年情景是,都市地区因为外来人口大量返乡而显得格外冷清;乡村的年节则因返乡人口与在地关系长期脱离,大多以家户为单位搞旅游休闲或聚会活动,亲友的相互拜年活动也因为彼此生活形态的转变而日益简省清淡,顶多只是打打电话,较少登门造访。
  其次,节庆仪式逐渐简化,使得很多传统民俗活动开始消失。在节庆仪式上,台湾民众尤其是新一代,对于传统年节的各种仪式,因为无法深刻掌握其内在涵意而形式化或刻意疏忽,对待民俗已经不容易感动了。譬如庙会活动,以往过年的庙会活动会有许多民众集体参与的仪式,是群体相互交流的重要方式,但现在大多是各自拜各自的,只有形式上的寒暄而已。
  还有,传统年节仪式被现代节庆活动所取代,造成年节异化走味儿。传统年节仪式被简约化或形式化对待的同时,地方政府为求应景表现,改以举办综艺性的跨年活动来替代,用以吸引广大的新生代。然而,这些与传统华人年节内容形式大不相同的活动,虽然热闹有余,但商业化和政治化的动机却也使得原本华人年节活动所蕴含的地域性、人情味儿、故事传说等等趣味逐渐异化走味儿。譬如:以往过年村庄里的民众家家户户都会将供品拿到当地庙前集体敬拜,现场穿插着歌仔戏、布袋戏、小吃、童玩,热闹非凡,今日已很难看见这种场面。
  主持人:传统与现代必然存在相冲突的地方,国外的洋节现在是怎样的一个状况?
  大洋(旅华美国人)
  在美国圣诞节有三个很重要的意义,第一个是团聚和惊喜,分散在各地的一家人这个时间可以聚在一起互送礼物,互相祝福;第二个是好吃的,妈妈会准备很多美食,烤火鸡、南瓜派,各种沙拉;第三个是神秘的宗教的节日,在这个时间大家一起去教堂做礼拜,庆祝圣诞日。母亲的温暖,礼物带来的惊喜、耶稣的生日,还有全家团聚的欢乐,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我圣诞节的感受。
  我在美国老家过的最后一个圣诞节是2007年,我觉得现在的圣诞节跟我小时候的相比变化不太大,家人之间还是会互送礼物,我们还是会享用圣诞大餐,还是会去教堂,还是会有圣诞节歌曲、电影以及家里面各种圣诞节的装饰。我觉得,圣诞节在未来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因为这是一个宗教的节日,只要宗教信仰依然存在,这个节日还是会存在下去。这一点是跟基于农耕文明而生的中国春节最大的不同。
  好的传统要留下,时尚元素跟得上
  主持人:2005年韩国“端午祭”正式入选“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名录”,韩国人的胜出让我们深思。为了让年味儿更浓,您认为,我国春节过大年的传统习俗与文化元素中,应该在哪些方面需要强化?
  邓宗德(国家旅游局副巡视员)
  在中韩端午节申遗之争中,中国失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教训在于政治运动冲击与民族传统意识的淡漠。新中国成立以后,历次政治运动,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破四旧”浪潮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后果是广泛而严重的。在意识形态纷乱、社会动荡不安与百姓期望温饱的大背景下,从政府到民间对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意识逐渐淡漠,以致政府、社会相关部门和机构对传统文化、节日不重视、不研究、不引导,民间对节日的期盼与欢乐感渐渐失去,时间一长,一两代人过去了,承载着数千年中华文化元素和信息的节日意识便出现了荒滩或断层。另一方面,面对市场化、商业化过程,我们对传统文化价值认识不足;无论从政府、文化企业还是民间思潮,都热衷于“国际化”、热衷于“文化引进”。对本土文化传统批判有余、创新不足。结果是我们在不遗余力地举办别人节庆的同时,却把自己的传统节庆逐渐荒废。大有让人得不偿失的感觉。
  萧放(北京师范大学民俗教授)
  正是春联、年画、鞭炮、龙灯、狮舞、团年饭、拜年、庙会、社火、压岁钱、年节礼物等等年俗细节共同营造了年节的祥和氛围,所以,春节传统民俗的传承是当务之急。   春节作为民族文化遗产,它不仅需要呵护、珍视,更重要的是要善于经营。传统中具体的年节民俗事项应该首先被重视起来,比如年节的鞭炮曾经被许多城市禁止,年节过得冷冷清清、无声无息,也让大家觉得大年没有味道。后来鞭炮重新回到城市民众生活中,使红红火火的中国年温暖了中国人的心。这些传统节俗流传了几千年,已经跟我们的情感与信仰密切关联,不要轻易用行政规定的方式改变,要变也得是人民自己的选择。
  近年来,以家庭为依托的春节,因为大家庭的减少与缩小,节俗重心面临着以家庭为重向家庭与社会并重转变的趋势。我们要把家庭民俗与社会民俗衔接协调,重视传统节俗中固有的凝聚家庭社区的因素,对传统节俗进行传承或创造性的转换。比如大年初一,在居民小区由居委会或业主联合会出面,筹建新年团拜会,让平常来往稀少的居民有一次面对面的交流机会,让他们体味到近邻的友善。正月十五元宵节,自古就是一个城市社区的节日,它强调居民的室外庆祝活动,观灯看人,是传统的民俗项目。对于今天的社区居民来说也是难得的交往机会,假面舞会,游逛街景都是不错的节日活动项目。
  林锡铨(台湾亚洲大学助理教授)
  传统年节的再现必须重新赋予它新涵意、新形式,也就是必须找到传统与当代融合的创造性内涵和形式。
  首先必须完整掌握节庆的深厚底蕴,包括年节的传承、庆贺与团圆等本质,以及在地、人情、丰盛、仪式、传说与祈望等趣味。再就是节庆的展现形式与文化元素必须再一次保存厘清,譬如红色、鞭炮、龙、庙会、拜年、红包、灯会等等,掌握它的大同,再现多样化差异。
  传统必须还要“时尚”,才足以接近当代人的感情。但是,这必须是在传统提供基础上的创新,而非胡乱混搭,功效如何考验着当代人的智慧能耐与文化品质。譬如,台湾的灯会每年都推陈出新,融入许多当代的创意,并逐渐成为台湾的观光主题活动,但是,也因为过于大型与活动化逐渐失去了它与在地人群的深切连结。
  这些年,台湾社区营造多年,已有一些社区开始试图借由年节活动找回这样的社群连结,如苗栗“火旁龙”之客家炸龙活动便逐渐形成地方认同。这说明,如果一个属于在地社区特色的年节得以具有吸引力地形成,持续举办,在地文化认同将逐渐形成,社群连结日深,一个具有华人年节气味儿的春节将会再现。
  当归属于在地社群认同的年节活动与氛围再次出现,社区观光与社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便找到了源头活水。以台湾台南市盐水镇在过年期间的蜂炮节庆为例,它既是传习百年的节庆,成为当地人的文化认同,同时由于形式独特,吸引了广大观光客参与体验,近年更朝着体验经济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使得当地年节的气氛亦古亦今,颇具国际名声。
  从传统家庭本位向市场本位转向
  主持人:在新时期,人们过春节的方式和内容都有了很大的变化,相对于传统的忙年、拜年、团圆饭、放鞭炮这些形式,短信拜年、电子贺卡、外出旅行开始走入大众的春节生活,您认为春节与时俱进的创新和对传统习俗的坚守应该如何平衡?
  罗冬波(天创智业城市规划设计院院长)
  随着物质的富足、现代化的便利、个性化需求凸显、文化大同化等社会发展原因不断出现,任何传统文化都面临着创新与坚守的矛盾。春节传统习俗的坚守和创新的最佳平衡点是将传统文化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表达出来,并转化为可观、可乐、可参与、可消费的产品,将年的文化从传统家庭本位向社区本位、市场本位转向。那么,表现在年旅游上,主要是将过年的传统习俗打造为独具特色、可深入体验的社区过年活动,在民间组织平台展现年文化氛围。
  萧放(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教授)
  当代中国,自然有新的年节形式进入春节之中,我认为这是自然的变化与发展,是可以接受的。比如短信拜年、电子贺卡我都使用,特别是对远方的朋友、亲人,现代通讯手段给我们提供了便捷的联系方式,我们能够及时将问候传达到那里。这是现代化手段对传统文化的加强,让平时忙于工作、学习而疏于联系的人们能够在辞旧迎新的特别时刻跟朋友、亲人沟通并共享亲情、友情。
  春节习俗更新与春节传统坚守不矛盾,二者可以协调。传统帮助我们传承民族精神,实现民族文化认同,新的节俗让我们的传统节俗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让我们的传统节日更有现代气息,也更能为人们喜爱。所以说年节习俗的开放包容,新旧节俗的兼容并蓄,是当代春节传承发展的趋向。
  找准诉求点,做旅游“大节”
  主持人:“东西南北中,他乡过大年”。春节黄金周外出旅行正在成为近年来过节的新趋势。您认为应该如何将各具特色的年俗资源,整合成特色旅游产品?
  范钟声(黔东南州旅游管理局局长)
  我们黔东南是贵州苗族和侗族聚集区,有33个民族,有过不完的节日。我们秉持了“政府主导,还节于民”的原则,提出了“大节三六九、小节天天有”的发展口号,在节日文化和节日旅游产品的打造上,我们做了一个民俗节日游的旅游项目。
  从仝年来看,政府主导的民俗活动主要有台江县的舞龙嘘花活动,台东县姊妹节,凯里原生态民族文化节,单塞的祭尤节,从江的侗族大歌节,黎平的侗族鼓楼节等等。用政府主导的形式先把这些节做起来,慢慢再交给民间来做,实现还节于民的目的。
  台江县的舞龙嘘花,这个活动每年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海内外游客前来,属于黔东南的特色旅游产品。舞龙的人从白天就开始做准备,敬龙、敬神,晚上七八点钟开始,舞龙嘘花是苗族百姓用烟花向舞动的彩龙喷射所形成的绚丽景象,惊险刺激的场面令外地游客叹为观止。这个活动就是由政府主导、民间组织而成的,现在已经非常形成品牌,很有特色。现阶段我们政府部门就是发现一些亮眼的、大众喜闻乐见的民俗活动,然后充分挖掘开发,做成特色的旅游产品。
  罗冬波(天创智业城市规划设计院院长)
  首先我们要厘清现代人过年的核心诉求以开发出受市场欢迎的年旅游产品。现代人过春节的核心诉求既有对传统过年文化本质的继承,也有对传统过年文化本质的创新和延伸,可以总结为六个字即团圆、热闹、休闲,年特色旅游产品开发也要围绕这几个字展开,表现形式不拘一格。   春节是团圆节——家庭游、亲子游产品正合时宜
  团圆是春节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因而春节出游似乎与团圆相冲突,这就要求我们在打造春节旅游产品时重视和强调团圆这一元素,如多开发家庭游、亲子游等产品,让春节成为中国的感恩节,让春节旅游成为亲情升华和合家团圆的最新形式。
  春节是狂欢节——大力开发节庆游和参与式旅游
  春节因祭祖、祭祀等习俗而平添了神秘感和严肃性,但是这并不排斥它灵动的一面,用“闹”字来形容中国人心目中春天的意境和迎春的欢乐,也是十分切合的。
  春节最热闹的是各地的庙会、年货市场、社火表演。鞭炮声、叫卖声、奏乐声、锣鼓声此起彼伏,人们一改日常生活中的沉闷,个个笑逐颜开,参与社火、秧歌、戏曲表演,普天同庆的春节的确是日常平淡生活的一种超越,也是最具东方色彩的狂欢节。
  因此我们对春节旅游产品的开发应主要把各地区、各民族传统节日习俗保护好,突出其文化内涵和传统特色,一方面吸引国人在其中纵情游乐,另一方面使其成为吸引国外旅游者的金矿。近些年许多城市都在着力恢复庙会本来的世俗化特性,越世俗的越受欢迎。如作为北京恢复最早的庙会地坛庙会(1985年),以地道民俗、传统民间特色闻名于京城,每届庙会虽然只短短7天,却吸引游客百万余人次。民间征选的“草根皇帝”带领200多文武百官仿清祭地表演,京味儿叫卖艺术、北京老天桥艺术、火爆劲热的民间花会、北京地道名吃等老北京市井风情轮番上阵,其胜景被誉为现代的《清明上河图》和中国的狂欢节。
  春节是休闲节——休闲旅游产品正逢时
  春节作为国人的两个长假之一,越来越多的人摒弃传统“忙、累”的过年方式,选择“彻底放松”作为对过去一年的告别和新年的开年补给,于是“静”的休闲过年方式大行其道。由于旅游是国民休闲的重要方式,因此休闲旅游产品越来越受欢迎。
  如上海锦江国际绿色假期旅游有限公司打造的金山民居风格的廊下镇锦江中华村农家乐,每逢过年都有不少上海人拼家庭到这里“包幢小楼”躲清静,既可以参与放荷花灯、祈福、许愿、吃年夜饭、猜灯谜、放鞭炮等传统民俗活动体验浓浓年味儿,又能一家人打球、钓鱼、欣赏自然风光。
  春节是特色节——年旅游产品可以以特制胜
  旅游六要素包括吃住行游购娱,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必须同时具有六大要素才能称之为旅游。春节旅游产品的开发过程中,我们要灵活配置六大要素。单一旅游要素春节特色产品也能别有洞天,而依此开发的春节旅游产品若能真正吸引大量的旅游者,它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绝不亚于综合性的春节旅游产品。如浙江乌镇西栅民宿的“春节长街宴”,街坊邻里都搬出自己的桌椅酒菜同乐,也邀请游客共享,后来打造为春节年旅游产品,从南到北各地游客为这一特色而纷至沓来。除此之外其他各地的特色过年民俗如甘肃长达半个月的打秋千、邯郸的扔愁帽、河北蔚县暖泉镇的打树花、西江的水上人家等都可以开发为特色年民俗旅游产品。
  适度商业,警惕“钱味”冲淡“年味”
  主持人:繁荣春节旅游活动,既需要市场化因素介入,也需要公益性元素张显。因此,避免过度商业化,使得春节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能有效统一就很重要。请您谈谈在此方面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大洋(旅华美国人)
  我在中国的春节基本上都是在北京度过的,我去逛过一次北京的庙会,感觉不是很好,庙会的商业化气息太重了,感觉就像一个卖很多劣质商品的地方,民俗表演活动很少。我觉得庙会应该是少卖些东西,要卖也主要是售卖一些民俗纪念品和特色小吃,这些东西我比较有兴趣。另外庙会还应该多一些文明的文化演出和民俗表演,在北京呆了六七年了,虽然别人经常说要去看看老北京的民俗活动,但是我却很少有机会见到。其实庙会是一个很好的展示舞台,北京应该好好利用这一点。现在就是没能很好地平衡商业化和文化展示的内容。
  这一点在中国其他地方也适用。如果我春节期间去外地旅行,我希望能看见一些新鲜的、有特色的东西,比如地域特色浓厚的民俗表演和演出,如果到处都在卖劣质品,让游客失望之余就不再来了。
  罗冬波(天创智业城市规划设计院院长)
  如今,市场化过度,商业化过浓,春节变春劫,给消费者留下诸多不快。以过年期间的年夜饭为例,要避免过度商业化,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商家围绕年的精神诉求,不制造隐性消费,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近些年随着观念的变化,许多家庭将年夜饭放在饭店消费,但是在预订时常常出现只定座位不定价格和菜单、承诺与兑现不符、“订金”变“定金”的现象,消费者大呼上当,结账时账单上冒出“服务费”、“包间费”、“泊车费”等项目,让消费者窝心。为此各商家需秉着以人为本、愉快友好等年的精神诉求,不制造隐性消费,让消费者消费得放心。
  其次,商家围绕年的精神诉求,提供质价相符的产品,不要让年夜饭变成年夜烦。由于近年来年夜饭越来越紧俏供不应求,饭店年夜饭多采用最低消费标准制、套餐形式,不允许顾客自主点餐、菜单名称藏猫腻、谢绝自带酒水等。不少消费者消费之后大呼上当甚至发生冲突,以至部分年夜饭客群又回归传统年夜饭形式。
  最后,商家围绕年的精神诉求,在能力承受范围之内接受客流量,保证服务质量。许多酒店、饭店看准春节年夜饭供大于求的市场状况,利益驱动导致接受超过自己接待能力范围之内的客流量,导致场地拥挤环境差、设施设备不足、降低服务质量、菜肴偷工减料、限时消费等弊端,形成消费者对年夜饭“美好需求”与“恶劣供给”的巨大反差。为此各商家应在自己的接待能力范围之内经营,保证产品与服务质量,给消费者留下美好享受,不要自毁市场。
  传承民俗,政府要扶上马、走一程
  主持人: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春节习俗,在弘扬传统文化方面,各地政府需要怎样的政策措施加以引导扶持?
  赫中声(黔东南州旅游管理局局长)   初始阶段,政府首先要把地方民俗旅游产品推向市场,比如我们黔东南州旅游局跟旅行社合作,帮助民俗旅游产品与庞大的客源市场进行有效对接,我们对黔东南州几十家旅行社实行奖励的制度,只要组织超过一定数量的游客来观看这些民俗旅游产品,超过的部分按照每人10元、20元进行奖励,这样就把旅行社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将春节民俗旅游产品与旅行社有机结合在一起,就和客源市场有机对接起来了。
  另外,保护和传承好民俗文化产品,就要涉及到传承人的问题,政府在这方面可以有所作为。在我们黔东南,苗族有苗族飞歌,还有苗族一系列的鼓舞,比如木鼓舞、手鼓舞、铜鼓舞、水鼓舞等,侗族有侗族大歌,这些都是由传承人来传承的。春节的民俗文化同样需要传承人,每年在我们的旅游人才培训中,我们会对民俗文化、民族文化的传承人进行培训,同时制定奖励办法和政策。作为传承人每年会给予固定的资金奖励,这样就把传承人培养好了,由他们一代传一代,一个传一个发展,
  锦屏县的隆里古城,有一项民俗活动舞龙,也叫独柱龙,这个活动的特点是无论是10条龙还是5条龙,最终舞下来之后就像一个独柱一样,这是很有难度的,必须有传承人来传承这项技艺。同时,台江的舞龙嘘花,如果没有传承人指点一些技巧的话,舞下来肯定会受伤。在现阶段,政府应该采取措施鼓励民间把这些民俗技艺活动很好地传承下去,等到这些活动能真正给老百姓带来收益的时候,他们自己就会传承了。
  萧放(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教授)
  春节年俗是文化遗产,也是民众自己的节日。因此,政府方面主要是提供春节节日期间良好的交通与安全保障,对于春节地方习俗进行鼓励倡导,让人们认识到地方习俗文化的积极意义。如果能够在春节社区的大型群众活动组织上有所作为,也是群众高兴见到的。
  在我国北方地区年节期间的社火表演,南方地区正月的龙狮巡游与小戏演出,都是地方春节的文化传统,政府可适当推动。北京春节庙会就是北京市文化局每年春节期间的重要工作之一。文化局非遗处年年组织庙会评选活动。通过对庙会各项指标的评选,以促进庙会的正常开展。
  发乎民间,借助第三种力量
  主持人:目前大多数地方的春节过大年活动,除了政府主动组织的元宵节灯会、庙会和一台电视春晚外,民间组织的活动几乎是空白。您认为,这其中民间组织应该担当怎样的角色?政府和民间应该如何进行有效互动?
  罗冬波(天创智业城市规划设计院院长)
  作为习俗,若要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就要回到民间,只有真正扎根于民间,得到民众的认可才能焕发永久的生命力。为此,春节过大年活动应该逐步脱离政府本位,回到现代社会本位上,将传统习俗的传承交由社会来承担,严格意义来说应该交由民间组织来承担。民间组织包括民办非企、基金会、社会团体等,其中社会团体包括行业协会、商会、联合会、促进会等。
  这些民间组织应该是政府与市场之间的第三种力量,是政府与市场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实现政府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并促进市场繁荣。
  政府机构需应对民间组织予以规范和支持。政府机构对民间组织的规范和支持包括树立其合法性、增强其权威性、扩大其影响性,以及资金支持、与其他相关政府机构协调沟通、服务配套等方面,香港立法会在2001年将香港旅游协会更名为香港旅游发展局(半政府半民间组织),从靠会员收入改为政府资助,其组织的香港新春花车巡游,特别行政区政府、警方、消防部门等均全力配合。
  民间组织需发挥自身功能践行相关政府机构的政策。民间组织的功能主要有沟通政府和市场,满足市场需求,维护市场秩序,激发市场活力,弘扬民族传统与文化,扩大国际交往等方面,通过履行这些功能,践行相关政府结构在某个领域的政策。香港旅游发展局作为政府认可的机构,其职责为旅游推广,调动中外企业、政府、社会团体资源组织香港新春花车巡游活动,并将其打造为香港的又一名片,2007年被国际著名自助旅游天书《Lonely Planet》选为全球最值得欣赏的娱乐盛事之一,成为全球新春节日的焦点,巩固香港世界级旅游点的目的见到成效。
  萧放(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在传统社会,春节有两种模式,官方有自己的朝贺庆祝活动,民间主要是家庭团聚拜年与村落亲邻之间的往来。家族与村落社区的群体活动有自己的民间组织方式,这些民间组织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被国家基层组织取代,人们的日常生活与节日生活都缺乏相应的自我服务组织。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后,民间组织有所发展,但力量还很微弱。我认为,民间力量应该成为传统节日复兴的主干,节日是老百姓的,老百姓才是节日的主人,政府只是在复兴之初,给其推力,真正开展春节活动要靠群众,所以民间组织重建与作用的发挥,是目前春节活动复兴的紧要工作。
  民营企业与有志之士都可参与到春节民俗传承活动中来,曾经有一个企业成立了春节文化产业联合会,进行春节产品的开发与展销,已经收到初步效果。在春节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上,政府与民间组织有着共同的目标,但可有不同的职责分工,政府重在管理服务,营造开展春节活动的外部环境与气氛,提供交通、安全保障。民间组织开展具体的春节习俗活动,以欢乐祥和的春节群体活动愉悦人心。
  万圣节,把鬼节变成全民娱乐节
  主持人:在传统节庆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方面,国外有没有一些可以让中国借鉴和学习的案例?
  邓宗德(国家旅游局副巡视员)
  通过节庆凝聚人心,营造和谐欢乐氛围,是节庆的功能与效应。十几年前,我在洛杉矶亲身感受美国人过万圣节的情景,至今难忘。
  每年10月31日是美国传统的万圣节,也称之为南瓜节、鬼节。从10月初开始,各家各户就开始作迎接万圣节的准备。恶作剧是万圣节永恒的主题,有的用黑色的纸做一个可怕的造形——一个骑在扫帚把上戴着尖尖帽子的女巫飞过天空,或者是黑蝙蝠飞过月亮。这些都代表恶运。还有许多人将别出心裁的装饰放在自己家门口,比如穿着衣服的稻草人,各种小鬼怪、电动装饰品构思新颖奇特。又比如,小鬼怪站在那里不动,等你走近了想仔细看看,它突然发出怪叫等等。
  节日的高潮是万圣节的当天。我和同事走在他们队伍中间,感受好像到了另一个世界:一群小朋友装扮成小王子、小公主、小青蛙、小动物及卡通片人物,参加吃南瓜派比赛。年轻人则多半喜欢扮鬼怪,许多人还戴上鬼怪面罩。天黑后,孩子们挨家挨户敲门要糖果。要糖的时候他们每人都提着一个小筐,敲开门后都要说一句密语“Trick or Treat”,大概意思相近于“芝麻芝麻快开门”“拿糖来”之类。一个晚上下来,有的孩子们可要到十多斤糖和小玩具。
  节日期间,除了装扮住房,还有许多集市活动。有些举办单位还布置一些鬼屋。里面多半是漆黑一团,有各种鬼怪,供人参观。我们来到“好莱坞”,主人陪同我们参观一个苏格兰古典式摄影棚时,在走廊正走着,突然从旁边小屋里跳出来戴着魔鬼面具的大高个子将我抱起来,一阵惊吓之后,便是相互合影留念,留下了难忘瞬间。犹如经历了一次“好莱坞”童话片拍摄。
  回忆总结和美国人一起过万圣节的经历,有以下特点值得借鉴:强调鲜明的主题,强调动态与静态的结合,强调观赏和参与的结合,强调娱乐与刺激的结合,强调常变常新。
  萧放(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我也说说万圣节。2012年10月底我去了美国,正赶上万圣节。万圣节类似于中国的中元节,是美国有名的鬼节。中国的中元节祭祀亡灵,烧纸钱,放河灯,严肃庄重祭拜。人敬鬼,安抚鬼灵,保障人们安全,显得人与鬼的距离大,很少有娱乐性。而美国的万圣节同样是鬼节,但他们似乎将鬼节变成全民娱乐的节日。
  从美国的节日中我们体会到它无处不在的娱乐精神。这种节日特性对于中国现代节日建设来说无疑具有启发意义。我们的节日生活有时太严肃,这在传统社会有它的积极意义,但在当代社会要激发年轻人的兴趣,节日还得在保障伦理精神的同时,增添节日的娱乐功能,甚至要创造更多的娱乐内容,以满足年轻人的精神需要,这样当代社会的传统节日才可能真正赢得新的传承人,民族节日生活才能保有永久的生命力。
其他文献
最有生命力的傳统民俗当属中国的春节,不同地域组成的丰富多彩的年庆活动,是中国人在严冬里最真的记忆和最美的乡愁。  从腊八到元宵节绵延一月之久的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傳统节日,一直承载着中国人的生命内涵。它既是国人共同的“生日”,也是中华民族的“狂欢节”。人们祭神拜祖、除旧驱邪、迎新纳福,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丰富多彩的年庆活动,无不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横越南北的喜庆  在黑龙江北部的大兴安岭
期刊
“九山抱一城,一水分府卫”,形如“S”的阳河打贵州省镇远县经过,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将镇远绘成一幅完美的太极图。咆哮的河水一直奔腾不息,直到河上建起阶梯电站,它的脾气才有所收敛,乖乖地变成一个个平静宽阔的高原湖泊;而部分回流漫入县城的河水穿镇远古城而过,两岸树影摇曳,城郭倒映,颇有水乡泽国之感,故此,阳河国家水利风景区又被人称为“东方威尼斯”。  氵舞阳河,原生态美景  贵州属于典型的岩溶地区,水通过
期刊
有一个地方,春季,水满田畴,如面面银镜,五彩斑斓;夏至,万山吐翠,像排排绿浪直冲天际;秋天,遍地金黄,似座座金塔辉煌灿烂;隆冬,满山瑞雪,犹银装素裹,分外妖娆。而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形态之美,在全国又属罕见。阡陌纵横,线条流畅,山高水长,连绵起伏,她就是湖南新化县水车镇紫鹊界国家水利风景区。  灌溉工程的奇迹  紫鹊界国家水利风景区位于中国湖南新化西部雪峰山脉的奉家山体系的中部,属灌区型水利风景区
期刊
今日越来越成为风尚地“旅游新文化行动”,就是为了让民众更好地享受生活——我们了解世界的愿望空前强烈,还有比旅行更好的实现方式吗  近日,央视的“幸福调查”在百姓话题榜上迅速攀升,大家也在纷纷品味自己的幸福指数。在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当下,旅游逐步成为平民大众的基本需求,现代旅游应在幸福生活中彰显其魅力。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没有旅游的文化也没有活力。若说百年前的“新文化运动
期刊
“健康”、“和谐”的理念为中国慢旅游的发展定下了生态意识重新觉醒的基调。盲目地开发建设仅是一种狭隘的经济行为,造成的危害与损失将是永久的  2010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南京的高淳桠溪成为国际“慢城”成员,自此,国际上逐步兴起的慢城、慢生活、慢旅游等理念被纳入中国城镇、旅游发展理念之中,并逐步受到重视,且对于旅游目的地发展与管理具有指导意义。今年,在高淳发布的“慢城宣言”,则向全社会倡导一种健康、安全
期刊
今年的十一黄金周,被网友称为史上最拥堵黄金周。华山万人滞留,游客受伤,月牙泉骆驼过劳致死,乌镇古桥万人踩踏岌岌可危,中山陵游客超标10倍不堪重负今年黄金周旅游险情频频告急,景区超载已经成为拷问景区管理的重大命题。  自1999年实施“黄金周”以来,我国景区就开始出现游客扎堆的趋势,过分拥挤、买票难、吃饭难、住宿难等一系列问题也一直伴随着黄金周而出现,直到今年黄金周,一纸高速免费的政策和景区降价措施
期刊
由吴中大道进入环湖路,游客一下子就被太湖边上大片的芦花吸引,这里的芦花就像“麦浪滚滚”一样翻腾不息。近几年太湖治理卓有成效,以前泥黄色的太湖水重返清澈,而无锡更是让长广溪化身美景,让市民走出家门就进入长广溪国家水利风景区。  此地“水乡泽国”  无锡市以水利部门为主,由规划、园林、旅游等部门共同参与,通过保护水源和修复生态,同时兼顾旅游观光和科普教育功能来打造长广溪湿地公园。目前,这个公园已经成为
期刊
“50年代风吹草低见牛羊,60年代滥垦滥伐乱开荒,70年代沙进人退无躲藏,80年代人沙对峙不相让,90年代沙漠资源是宝藏。”这是流传在内蒙古的顺口溜,处于库布其沙漠边缘的准格尔旗砒沙岩水利风景区也经历了同样的蜕变。防沙、治沙让当地披上绿装,这一抹绿色正在蔓延,它让鄂尔多斯舞动着绿色的奇迹。  “五花肉”披绿装  从遥远的侏罗纪和白垩纪一直流传下来一种厚层砂岩,它由灰白、灰绿、紫红、黄褐等五颜六色相
期刊
取消黄金周是试图以压制民众的出行需求、牺牲民众现实福利来暂时消弭矛盾,黄金周和带薪休假并行不悖,反倒可能成为中国对于人类休闲模式的一种创造  近年来,社会上显然存在一个误会,就是把“黄金周”等同于“旅游周”,进而把“旅游周”等同于“经济周”。其实,黄金周首先是中国民众的权利与福利。  的确,黄金周制度肇始于发展国内旅游、拉动内需。1999年,国务院公布了《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形成了首个十一
期刊
从旧岁新年交替时节的习俗,到普天同庆的全民狂欢节,春节,花开花又落,一年又一年。  在陈生宏老人芜湖南陵县的老家里,墙上挂满了老照片。他最钟爱的一张相片是年幼的自己坐在父亲的肩头,手里拿着两根拉拉糖,冲着镜头咧着嘴笑,他们的背后是沸腾的舞龙灯队伍。  这个瞬间定格了一个6岁孩子永久的春节记忆:父母带着孩子们在街上观看舞龙灯、舞狮子灯的表演,祖父母递过来装有压岁钱的红包,全家一起朝着厅堂正中发着暗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