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大力提倡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教学模式也成了许多教育工作者的研究方向。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提出了"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并以课堂的具体教学案例进行实践研究。
关键词: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也是学校教学改革的迫切任务。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按照课程标准为依据,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对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进行初步探讨。
一、理论依据
我国著名合作学习研究学者王坦曾总结:合作学习是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学社会学、认知心理学、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等为理论基础,理论以开发和利用课堂中人的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全员互动合作作为基本动力,以班级授课为前导结构,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以短时、高效、低耗、愉快为基本品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统一。自主探究之所以能促进学生的意义建构,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1)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争议意见综合等有助于学习者建构起新的 更深层次的理解。
(2)在自主探究学习中,在学习者的交流过程中,他们的想法解决问题的思路都被明确化和外显化了,学习者可以更好地对自己的理解和思维过程进行监控。
(3)在学习者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的交流过程中,他们要达成对问题的共同理解,建立更完整的表征,而这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二、模式特点
1.成立合作学习小组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小组学习是课堂合作的主要形式。而合作学习的分组,即跟“谁”讨论,则直接影响到讨论的结果,不同的分组形式会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在对学生进行了解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性别、学习能力等,将学生分为4-6人一组, 让智力水平、认知能力不同的小组成员在合作活动中相互激发,彼此受益,各展其长”。
2.明确分工
由于小组成员中,各人的特长,爱好、性格、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在倡导“人人关心集体,个个争做主人”的前提下,在完成一个共同目标时,我把小组成员进行角色分工,以4人一个学习小组(适当采取自由组合)为例:每组分为主持者——主持合作工作的进行,检查组员完成任务的情况;总结者——负责把合作学习结果进行记录整理;提问者——组建交流时,对其他小组的结论提出异议;发言者——负责组间交流时确保每一个学生尽责完成任务。 各小组成员督促、检查、记录小组的学习讨论情况,使每名学生树立参与意识,增强自理、自立的能力。
3.确立小组的学习目标
为了以团体成绩作为评价小组成员进步的标准,共同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小组目标确立就居于首位了。教师首先会要求各小组制定好小组的总体目标,小组成员的个人理想目标,并提供2—3条行之有效的实施措施,让小组成员间有一个共同努力的方向,建立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平台,从而营造出一种在语文学习上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更为自己的数学教学的有效达成奠定基础。
三、操作程序
自主探究的教学仍以班级授课为基础,以自主探究小组为基本活动形式,其操作程序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步:
1.布置课外自主探究学习任务
教师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组可供选择,并有一定针对性,便于小组自主探究的问题。课后学生可以通过直接学习或通过网络进行学习资源、学习方法、学习经验的交流和共享、或共同开展各种专题的数学课外活动等。
2.情景创设
教师可将新信息设计成一系列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制定出各组的方案和任务,对各小组表现情况进行评价,创设一种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局面。
3.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是学生掌握知识、培养技能的重要环节,要求各小组成员合理分工,共同完成目标要求。学生先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自己的见解和认识为基础,在思考达到一定程度时与同伴展开交流、沟通直至相互接纳而自然达成共识。通过这种合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洞察,以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小组活动中,作为自主探究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教师要多做引导工作,要巧妙地把自己和学生个人和小组行为的期望传递给学生,从而激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激励各组之间资源共享、公平竞争。
4.反馈与评价
各组主持人回报本组情况,组内成员可补充,组间不同意见可互相辩论。教师针对各小组自主探究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补救教学,以求当堂完成教学目标。评价时一要评价所学内容,以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二要评价各组学习行为的效果。以各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学习效果等指标进行总体考察,以各组优等生相比、后进生相比进行样本考察。考察时“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
5.布置课外自主探究学习任务
布置课外作业和课后自主探究学习任务,回到模式的第一步,进行下一循环的开始。这种循环结构突出合作预习的作用,将学生课外自主探究的学习纳入教学计划,有利于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自主探究,这对课堂合作学习教学是很重要的补充。
总之,自主探究学习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随着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各种竞争日益激烈,只有学会合作,学会从他人智慧中获得启迪,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实践证明,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开展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改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思考和活跃思维的形式,还可以提升他们的自主探究意识与交流能力,同时还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也是学校教学改革的迫切任务。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按照课程标准为依据,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对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进行初步探讨。
一、理论依据
我国著名合作学习研究学者王坦曾总结:合作学习是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学社会学、认知心理学、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等为理论基础,理论以开发和利用课堂中人的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全员互动合作作为基本动力,以班级授课为前导结构,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以短时、高效、低耗、愉快为基本品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统一。自主探究之所以能促进学生的意义建构,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1)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争议意见综合等有助于学习者建构起新的 更深层次的理解。
(2)在自主探究学习中,在学习者的交流过程中,他们的想法解决问题的思路都被明确化和外显化了,学习者可以更好地对自己的理解和思维过程进行监控。
(3)在学习者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的交流过程中,他们要达成对问题的共同理解,建立更完整的表征,而这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二、模式特点
1.成立合作学习小组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小组学习是课堂合作的主要形式。而合作学习的分组,即跟“谁”讨论,则直接影响到讨论的结果,不同的分组形式会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在对学生进行了解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性别、学习能力等,将学生分为4-6人一组, 让智力水平、认知能力不同的小组成员在合作活动中相互激发,彼此受益,各展其长”。
2.明确分工
由于小组成员中,各人的特长,爱好、性格、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在倡导“人人关心集体,个个争做主人”的前提下,在完成一个共同目标时,我把小组成员进行角色分工,以4人一个学习小组(适当采取自由组合)为例:每组分为主持者——主持合作工作的进行,检查组员完成任务的情况;总结者——负责把合作学习结果进行记录整理;提问者——组建交流时,对其他小组的结论提出异议;发言者——负责组间交流时确保每一个学生尽责完成任务。 各小组成员督促、检查、记录小组的学习讨论情况,使每名学生树立参与意识,增强自理、自立的能力。
3.确立小组的学习目标
为了以团体成绩作为评价小组成员进步的标准,共同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小组目标确立就居于首位了。教师首先会要求各小组制定好小组的总体目标,小组成员的个人理想目标,并提供2—3条行之有效的实施措施,让小组成员间有一个共同努力的方向,建立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平台,从而营造出一种在语文学习上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更为自己的数学教学的有效达成奠定基础。
三、操作程序
自主探究的教学仍以班级授课为基础,以自主探究小组为基本活动形式,其操作程序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步:
1.布置课外自主探究学习任务
教师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组可供选择,并有一定针对性,便于小组自主探究的问题。课后学生可以通过直接学习或通过网络进行学习资源、学习方法、学习经验的交流和共享、或共同开展各种专题的数学课外活动等。
2.情景创设
教师可将新信息设计成一系列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制定出各组的方案和任务,对各小组表现情况进行评价,创设一种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局面。
3.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是学生掌握知识、培养技能的重要环节,要求各小组成员合理分工,共同完成目标要求。学生先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自己的见解和认识为基础,在思考达到一定程度时与同伴展开交流、沟通直至相互接纳而自然达成共识。通过这种合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洞察,以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小组活动中,作为自主探究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教师要多做引导工作,要巧妙地把自己和学生个人和小组行为的期望传递给学生,从而激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激励各组之间资源共享、公平竞争。
4.反馈与评价
各组主持人回报本组情况,组内成员可补充,组间不同意见可互相辩论。教师针对各小组自主探究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补救教学,以求当堂完成教学目标。评价时一要评价所学内容,以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二要评价各组学习行为的效果。以各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学习效果等指标进行总体考察,以各组优等生相比、后进生相比进行样本考察。考察时“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
5.布置课外自主探究学习任务
布置课外作业和课后自主探究学习任务,回到模式的第一步,进行下一循环的开始。这种循环结构突出合作预习的作用,将学生课外自主探究的学习纳入教学计划,有利于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自主探究,这对课堂合作学习教学是很重要的补充。
总之,自主探究学习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随着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各种竞争日益激烈,只有学会合作,学会从他人智慧中获得启迪,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实践证明,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开展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改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思考和活跃思维的形式,还可以提升他们的自主探究意识与交流能力,同时还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